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谱》为唐代孙中庭所著,不仅是一本书法名帖,也是书法理论的上乘之作,对我国书法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一些书法爱好者和书法大家都给予了极高的关注。文章对《书谱》中表现的书法性质以及艺术价值和书法包容观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具体分析了《书谱》中体现出来的书学思想,阐释书中展现出来的辩证观,揭示出《书谱》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书法发展中,《书谱》是著名的书法理论作品,孙过庭将精妙理论与优美书法实践结合,就书法学习思想以及学习技巧进行了说明,并为后世书法的发展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财产。文章着眼于孙过庭《书谱》的重要影响,就《书谱》中书法的学习思想及技巧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3.
草书是一种表现力与抒情性很强的线条艺术。草书书写时追求随性与畅达。探究《书谱》中的书法思想,在遵循古法之上,不断地随着时代改变而创新;其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于我们学习书法具有借鉴意义。孙过庭的书法也学习、继承了"二王"的风格。线条是草书形体结构最基本的书写语言。它具有质感、节奏感、力感,成为了寄情笔墨的载体。只有在日积月累中不断地下功夫书写,才会逐渐提升线条的美感。  相似文献   

4.
高尔太的美学论文集《论美》,已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22万字,收有1957年的《论美》和《美感的绝对性》,以及1978年以来的《美是自由的象征》、《现代美学与自然科学》、《美与艺术的分类》、《美学研究的中心》和《中国山水画探源》,等等,共12篇。《美论》一书较为清晰地呈现了作者的前后一贯、自成体系的美学思想和艺术观点。作  相似文献   

5.
在近似于地理风情志的小说《上塘书》中,孙惠芬勾勒出一个兼具中国传统乡村特点与时代特色的小村庄——上塘,展现了世纪之交村民们的日常生产、精神面貌与思想变化。《上塘书》体现了作者对乡村女性生存状况一以贯之的关注与沉思,以务工女性、女教师、传统乡村妇女等一系列形象,从其期盼进城、平缓琐屑的婚姻家庭生活与日常生活中的情感悸动和幻灭等方面,呈现出世纪初较为典型的乡村妇女群像及其出路问题、生活与感情困境。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弗朗西斯·培根的散文《论美》(Of Beauty)的两个译本,即王佐良的译本和曹明伦译本为赏析对象,结合原文的风格,赏析两位译者译文的风格异同、翻译手法、遣词造句和表达方式,探究其中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7.
唐代孙过庭的《书谱》在中国书法史是书法理论与实践上达到相统一的经典之作。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试图从书法本质特征、书法创作、书法风格、书法批评与书法审美诸方面对孙过庭《书谱》的书法理论进行诠释,以期对这篇重要的理论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唐代孙过庭的《书谱》在中国书法史是书法理论与实践上达到相统一的经典之作。文章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试图从书法本质特征、书法创作、书法风格、书法批评与书法审美诸方面对孙过庭《书谱》的书法理论进行诠释,以期对这篇重要的理论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子思书再探讨——兼论《大学》作于子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思原书各篇可分为三类,一是子思所记孔子言论,二是子思本人著作,三是弟子所记子思言论。除了原本《中庸》、《表记》、《坊记》、《缁衣》外,郭店简《穷达以时》亦属第一类;属于第二类的除了见于今本《中庸》的《天命》和并见于郭店简、马王堆帛书的《五行》外,还有今本《大学》,而《淮南子·缪称训》主体部分正是子思书佚篇《累德》,亦属此类。属于第三类的有郭店简《鲁穆公问子思》以及典籍中的若干佚文。早期文献中对子思书的不同称谓,意味着不同的文献来源,称《子思》者引自《汉志》所著录的二十三篇本,称《子思子》者引自《隋志》和《唐志》所著录的七卷本。七卷本具有很高的价值,非后来子思书辑本所能相比。  相似文献   

10.
子夏与孔子关于《诗经》文句、内容和价值的讨论引人注目,二者就文质、本末、仁礼等关系的论述代表了先秦儒家道德哲学由仪式伦理向情感伦理的转化。孔子及弟子、时人所提出的"质先文后"、"质本文末"、"重质弃文"、"文质一体"、"文质彬彬"等思想代表了先秦儒家早期文质观的主要观点。思孟和荀子在继承孔子文质思想的同时,又从不同侧面分别强化了质与文的思想价值。由对文质及其关系的理解出发,思孟重"质"轻"文",更加注重"义"的内在性,甚至把"礼"也纳入了内在性的范围;而荀子主张"情文俱尽",赋予"义"以内外两重性,把"礼"视作实践"义"的根本途径。伴随着文质观的演化,先秦儒家道德哲学的建构蕴含了由外而内,又由内而外的否定之否定的价值转向,《论语》中所见文质观正是理解这一价值转向和思想逻辑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在《美诺篇》中,柏拉图试图放弃他承自苏格拉底的"德性即知识"的信念,以彻底与智者决裂.但囿于定义论思维方式的固有局限,混淆了道德德性和技艺德性.只有循着亚里士多德的思路,厘清技艺德性、道德德性和理智德性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才能辨明柏拉图在《美诺篇》中陷入的困局,并合理解答德性是否可教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杨海文 《现代哲学》2011,(4):100-109
清代岭南学者陈澧的《东塾读书记》考释过《孟子》引论《诗》《书》,其考辨有商榷的余地。实际上,依据全书原则、实名原则、分别原则,《孟子》引论《诗》《书》的文献地图为:引《诗》凡35条,引《书》凡19条,论《诗》《书》凡5章,总计有33章引、论《诗》《书》,章数占全书260章的12·7%。司马迁说孟子"序《诗》《书》",赵岐说孟子"通《五经》,尤长于《诗》《书》",绝非虚言。《东塾读书记》虽失之于考辨,但有得于义理,精辟地揭示了孟子思想体系与《诗》《书》文化传统的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13.
琵琶名曲《十面埋伏》与《霸王卸甲》是我国传统琵琶音乐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其历史久远,音乐辉煌,是我国音乐宝库中之精品。两首作品所表现的是同一历史题材,由于作者的立足点与艺术构思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音乐形象与艺术效果。手法巧妙,音乐极为感人。  相似文献   

14.
《墨子》引《尚书》文计40则,通过其与今文《尚书》、孔壁古文《尚书》、汉代新出“百两《尚书》”、东晋梅赜古文《尚书》等《尚书》传本的比较可见,墨家所传《尚书》有独自的选本系统,而且这一选本系统与儒家选本系统同样具有篇数按年代递加的合理性,即与战国所传《尚书》篇数的现实比例相合。由《墨子》引《尚书》我们还可看到:流传至今的伏生今文《尚书》确为战国古本;孔壁古文《尚书》仅是战国所传多种《尚书》选本中一种流传很不广的思孟学派的选本;梅赜古文《尚书》不但与《墨子》之《尚书》引文不同,而且与16种先秦文籍中163次《尚书》引文也不同,所以“梅赜抄袭前世古籍中《尚书》引文而伪造古文《尚书》”的传统观点应重新研究;或许梅赜古文《尚书》是一个民间所传古文《尚书》的真实传本。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经学史尤其是魏晋《论语》注释史上,江熙《论语集解》有着重要的地位。从经学史的角度说,何晏《论语集解》与江熙《论语集解》相比,前者主要为汉注的精粹集合,后者是两晋《论语》注的总结与汇集。它是在参考卫瓘、李充、孙绰与范宁等晋人《论语》注的基础上,根据己意筛选、编撰而成的。由于上述晋注在南朝时便大都散佚,因而江熙《论语集解》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而就其中的江氏注文及其思想而言,江注充分体现了东晋的解经特色:不仅凸显了江熙个人作为东晋中后期经学家的儒学立场,而且透射出魏晋玄学思潮在《论语》诠释上的某些特点,其思想价值更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6.
毛文 《中国宗教》2014,(6):40-41
阿尔布雷特,丢勒(Albrecht Duer'1471-1528)是德国美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家。他是画家、雕刻家、建筑家;他曾深研数学、透视学,所画的动植物素描精确程度可以同达芬奇相媲美,  相似文献   

17.
1985年12月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林邦瑾的《制约逻辑》一书。1986年8月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该报记者王友恭采写的一篇报导《制约逻辑诞生记——中年学者林邦瑾的一项重大理论创造》(以下简称《诞生记》)。《诞生记》对制约逻辑作了下述这样一些评价:“向逻辑史上的前两座丰碑提出了挑战”,“一个崭新的逻辑体系”,制约逻辑“将会提高全人类在一切科学领域中的理论思维  相似文献   

18.
<正> 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明嘉靖十五年刊刻的《甘泉先生文集》,其文字多于通行的《甘泉文集》一至二倍。甘泉为湛若水(1466~1560)号,湛若水与王阳明齐名,《明儒学案》说“先生与阳明分主教事”,他是明代哲学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的学派是明代心学运动的主要派别之一。湛若水字元明,广东增城人,曾从学于陈献章(白沙),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选庶吉士,擢编修。正德中奉母丧归,庐墓三年,遂入西樵山讲学,嘉靖初入朝,升侍读,后  相似文献   

19.
正《希伯来书》是新、旧约的桥梁,讲述了《旧约》的预表如何转到《新约》的实体,《旧约》的律法如何过渡到《新约》的恩典。作者清楚地阐明了基督宗教的教义和礼仪要比犹太教优越得多,借此将耶稣与天使、耶稣与梅瑟等做了比较,指出耶稣基督远超过所有的天使,因为祂是天父的儿子,天使只不过是仆役(1:1-9);同时祂也是创造者,天使是受造物(10-12),祂是掌管万有者,他们是被统治的(13-14节);祂是具有神性和人性的救  相似文献   

20.
这是古棣、周英合著《法和法学发生学》的“前言”。这本书在对法和法学的发生过程及其规律性进行阐述时,广泛地涉及到齐文化。如探讨“法起于兵”时,考证了禹征有苗、相当数量的蚩尤族人留在齐地,并对齐文化发生了影响;在探讨中国的新兴地主阶级革命时,论证了春秋齐国的社会变革;在探讨战国东方一系法学时,着重阐述了齐国稷下宋钘、尹文、田骈、慎到的法学思想;在探讨孟子的德治主义和荀子的礼治主义时,着重阐述了稷下学者对他们所起的决定的影响。凡此作者都提出了自己的新见解。这本书即将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本刊提前把该书的前言发表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