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报有一则题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女子》的报道。全文如下: 年仅二十三岁的娜索拉。最近被美国财富杂志列为世界上最年轻的富有女子。她是一位阿拉伯富商的长女.控制了两个规模庞大的企业,每年的收入超过数百万美元,而她本人家财达十五亿美元。这篇报道题为“世界最富有的女子”,而文中却说娜索拉“被美国财富杂志列为世界上最年轻的富有女子”,这样,似乎“世界上最年轻的富有女子”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女子”。那么,这两个概念  相似文献   

2.
正那天早上,阴雨绵绵,我在公交站等车,有个年轻女子吸引了我的目光。只见她打着伞蹲在几株盛开的月季花前,用手机给花朵拍照。她的神情专注,望着面前鲜红的带着雨滴的月季花,一抹淡淡的微笑漾在嘴角。她一连拍了几张,又来回变换着角度,继续选取美艳的花朵。落雨的天气,总会让人心情低落,情绪一如阴沉的天空,有些压抑。可是我想,对那雨中拍照的女子来说,她此时的心情一定是明媚晴朗的,只因她有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感受美的心灵。仔细想来,生活中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的事物,并不一定都是  相似文献   

3.
被遗忘了两个世纪之久的荷兰大师维米尔在其仅存的三十几幅作品中除了家喻户晓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之外,还有系列站在窗前的女子作品都是值得学者深究的。《拿水壶的年轻女子》这幅看似随意、却夹杂着多重偶然性的画面展开立体解读,探知画家当时的内心变化与情感宣泄。  相似文献   

4.
正朋友圈有人发来一条微信,点开看是四幅图,第一幅是只青蛙,第二幅是个花瓶,第三幅是"天使与魔鬼",第四幅是"老妇和少女"。图片间有文字:你看到了什么?青蛙?花瓶?天使?老妇?那么请你换个角度看一下,你又看到了什么?按照提示,我换个角度来欣赏图片。第一幅图横过来看,青蛙变成了一匹马;第二幅图看白色的部分是个花瓶,但看旁边黑色的部分则是两个女孩的头像;第三幅图看白色的部分是很多身穿裙子的小女孩组  相似文献   

5.
总有一幅画,在有月亮的晚上隐现;总有一首童谣,在杨柳婀娜的湖畔响起。似那幅画,如那首童谣,我的故乡,如此熟悉,又离我那么遥远。我的故乡,她不高贵,只在平凡中闪烁着淡淡的光。朴实的故乡,一如温馨的阳光诠释着她的慈祥,她就像天下所有的母亲疼爱她们的孩子一样,养育了一代代生活在那方热土上的人们。故乡是一幅平淡而充实的画。  相似文献   

6.
谁是小偷     
当他正在机场的售票处排队等着买票时,他第一次注意到这个年轻美丽的女子。她那乌黑亮丽的头发盘在脑后绾成一个髻。他想,如果他的头发披散开来,撒落在她纤细的腰间,那一定会更漂亮。她穿着皮大衣,肩上挎着一个沉甸甸的黑色皮包,脚上蹬着黑色软皮靴。他极力想看到她的脸是什么模样,但是,她排在他前面,一直等到她买好票转身离开时,他才意识到她是多么美丽。她皮肤白皙,眼睛黑亮,嘴唇充满性感,令他心跳加速。这女子似乎也意识到他在注视她,于是迅速地低下头匆匆离开。 他猜想她大约有 25岁。这时机场售票员催他买票,打断了他…  相似文献   

7.
白月光     
月亮,渐渐升高了。 乡村大地,渐渐被银白色的月光淹没了。 白天还很热闹的村庄,现在宁静得像一幅画一幅淡淡的水墨画。  相似文献   

8.
罗切斯特:美国最文明的城市曾国平节译我刚刚走出纽约州古老优雅的罗切斯特市政厅,就有一年轻女子走过来找我换散一张10元美钞,她要去搭公共汽车。在我居住的纽约市,年轻女子是不敢找陌生人换零钱的,作为男人的我也会怀疑她这种举止的动机。但在罗切斯特,这种事情...  相似文献   

9.
时光素笺     
正久不写信,看到"笺"这个字,依旧很心动。犹如看到了这样的诗句"那时,他白衣半旧,你单衫桃花红"。青春总是那么好,可以有很多精彩的故事。而那时年少,如今江湖老,唯有唏嘘感慨,心绪万般复杂了。把这样一份感慨和淡淡的美丽愁绪发在了朋友圈,后来才知道其实很不妥,像风像雨又像雾,  相似文献   

10.
有一段时间,为了一套一室一厅的旧房子,我从北京,频繁地飞回济南,去见房产交易中心的一个又一个好脾气的职员。常常是好不容易求人开来了某个证明,柜台后面穿黑色职业套装的年轻女子淡淡瞥一眼,便又带着职业性的微笑递过来,说,抱歉,这里还需要一个公章。再或,翻翻我一  相似文献   

11.
正住在六郎庄的时候,我时常周末去海淀教堂聚会,有一次听见牧师在讲天堂有多么美好,心里就默默勾勒出了一幅图景。我没见过天堂的美景,但经常看到春天的海淀公园花香满径。春雨霏霏的时候,沿着曲折迂回的小路,花儿透过层层缝隙,在公园里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我有些惊喜,原来在这繁华喧嚣的都市里,也掩映着一个清新的地方。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写出了中国人对这个美好世界永远的渴望,晋太原中,武陵打鱼人沿着顺溪水漂游的花瓣,一路探寻,发  相似文献   

12.
丁香两个字很轻巧,也很俏丽。一经舌尖的婉转,再吐出来,就别有一番味道。而丁香那淡紫色的小花,像她的名字,不张扬,不放肆。就这样在群花之中隐藏着——你第一眼看到的可能是迎春、牡丹,但是,绝对不会是丁香。像我中学的女同学。丁香一样的女子,淡淡的,素素的。散发着一种暗幽的光。永远不会刺眼,永远那样温柔……她不起眼,可时间久了,你一定会注意到她。她的力量是暗的,慢慢聚集的。在发现她之后,你一定会被吸引,被一种古典的经久的气息控制住。所以,在戴望舒的《雨巷》中,他说,愿意遇到一个丁香一样的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名17岁的高中男孩。幸运的是教我们英语的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一个刚从城市来这里的一个大女孩。看到她那美丽的面容,听到她悦耳的声音,总是给人的心里留下一种非常舒畅的感觉。在口语对话中,我知道了她是一个刚刚23岁的师范毕业生。渐渐地,她的容貌在我的脑海里定格为一幅美丽的画面:一头长长的秀发犹如一条瀑布飞流之下,一身粉色的连衣裙犹如细柳随风飘逸,一双洋溢着神采的大眼睛,既像两汪明澈的清泉,又像深蓝的天空中镶嵌的一对明星……  相似文献   

14.
深夜,旅馆套房的床上,温情在静谧中孕育。两颗年轻的心彼此敞开,亲密接触。——你们女的似乎是没有欲望的。(淡淡的,带着一丝惊奇。) ——我只想紧紧抱着你,这样就可以了。(女人撒娇着,双手更紧地缠在男人的腰际。) 沉默……窗外断断续续的老太太聊天的声音——男的欲望是很强的,每个男人都一样。(男人悠悠的口吻,像长辈。) ——哎!没办法,这是上帝的  相似文献   

15.
追求光明     
太阳似乎醒了,但是还没有起来。在挂着重重窗帘的黑黑的小屋里,我摁亮桌前的一盏小灯,一片淡淡的昏黄的亮光便洒在书桌上。我静坐着,想认真地思考一点什么,却又什么都想不出来。过了片刻,又过了片刻,脑子里仍是一片空白。我站起来离开书桌,在小屋里来回踱步,无意间发现几只小飞蛾,正绕着黄盈盈的小灯疯狂地飞舞撞击着。它们扇动  相似文献   

16.
<正>转眼又到了夜里十一点多,寄宿生已经睡下,校园里非常安静。在休息前,我照例巡查校园一遍。当走近3号宿舍楼时,隐约看到棕榈树旁有一学生装束的男子鬼鬼祟祟,我判断可能是个小偷,我本能地加快了步伐。对方似乎也发现了我,迅速地躲到树后。  相似文献   

17.
猴年岁末,一个没有星月的深夜,我又翻开了笔记本的扉页,默读着上面抄录的一首古诗: 放出沩山水牯牛, 无人坚执绳鼻头。绿杨芳草春风岸, 高卧横眠得自由。轻轻地开翕着嘴唇,反复着,默读,默读。然后,合上本子,合上嘴巴,再合上眼睛,回味着,像品茶一样轻轻地静静地回味着。渐渐地,眼前模糊地展开了一幅画卷,似曾相识,又笼罩着淡淡的陌生感:风,在轻吹;柳丝,在轻曳;绿水泛起涟漪。清晨的阳光,慢慢驱散了晓雾,绿杨芳草显现出来了;牯牛在悠闲四顾,在芳草甸上自由漫  相似文献   

18.
那是一个云淡风轻的午后,桌上的檀香正袅袅地飘散着轻烟,音乐从角落中不经意地流出,混合着清淡的茶香,使斗室中充满了安闲与静温。友人慧静静地坐在我对面,静静地望着窗外的闲云,神情淡淡的,有种超然物外的感觉,一如窗外的云,云际的风,淡淡的,轻轻的。这是两个月前的慧吗?这是那个曾向我哭诉的别人对她的无中生有与捕风捉影的慧吗?这是那个曾感叹“人言可畏”的慧吗?是什么使她又变回了我熟悉的慧?然而这份熟识中又夹杂着一丝陌生,这陌生来自于她此时的这份超脱的气质。慧似乎感觉到了我的疑惑,她转过头,望着我,微笑着开…  相似文献   

19.
在这篇中国的鬼故事中,一位因被使役而死的年轻女子回到人间,她己成为有大能力的鬼魂。她不能忍受人间世界的不仁。  相似文献   

20.
杨晓燕 《天风》2003,(1):36
在医院的后花园里,有—条由鹅卵石铺成的狭长小道,小道的周围——园圃里开满了各样的鲜花嫩草。微风轻轻地吹拂着,在每一个晨光,露珠和小鸟欢快的歌声中,总能看到一个年轻的姑娘,徜徉在这鸟语花香之中,久久不肯离去。 也许是春姑娘耐不住寒冬漫长的等待,这一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这个城市的每个角落都过早地领略到了春的气息。树梢头,残冬的痕迹已渐渐被那星星点点的绿所掩盖。那淡淡的绿,如同生命的音符,叩动了女孩的心弦,令她久久地伫立着竟忘记了离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