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古今不但多有"依法行事"语,也多有依法行事案例。苏东坡《东坡志林》所载一事,颇有意思。北宋元丰初,河南白马县有县民被杀,因为畏惧强贼,无人敢报告官府。于是有人投匿名书于县衙门口,弓手捡到而不识字,让门子看,听门子读后,即去把强贼捕获。而处置此事时,杀人者须法办外,县吏还认为:法禁匿名书,门子知为匿名书而读给弓手,实已犯法。匿名罪按法当流放,所以觉得有些为难,于是上报府里。开封府尹苏子容因此上殿论奏,以为杀人并不关门子事,而门子告捕,虽认可匿名,  相似文献   

2.
宽容     
一次外出开会,中午在所住宾馆吃饭的时候,上菜的服务员不小心,把一盘子菜统统倒在我的裤子上.同桌就餐的几个朋友大声训斥着服务员,责备她不该犯这样的错误,要求她快点给我把裤子弄干净。服务员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姑娘,本来就闻了祸,再加上众人的责备,  相似文献   

3.
数年前,我的一位好友在事先没有什么预兆的情况下突然辞去了公职,他说要趁自己年轻没有什么负担时去深圳闯一闯。一帮好友见他去意已决,也不阻拦他,只是忙着帮他筹集经费。对此,好友婉言谢绝了,他说钱带多了,就没有紧迫感,  相似文献   

4.
动物启示录     
被封闭的麻雀 我家房檐下有许多燕子巢,是辛勤的燕子们一口泥一口泥地夸成的。可是冬天的时候,有些麻雀便占据了这些巢。它们从不自己垒巢,夏天时随便找个房檐钻进去,冬天便用燕子的巢。有时住得舒服,春天的时候也不搬出去。  相似文献   

5.
住山的画僧     
肖海生  妙虚 《佛教文化》2010,(4):90-100
一、住山不知是哪里的鸟儿发出的第一声鸣叫。随后,百鸟都开始叽叽喳喳,泼拉拉的翅膀的声音,搅动着树枝。乌鸣的后面,有时是一片空空的沉寂,有时却仿佛是万物一起在醒来。外面还是一片混沌,不过他知道,天就快亮了。  相似文献   

6.
一张纸,厚不盈寸,轻若鸿毛,你能掂量出它的重量吗?一张纸真正意义上的重量,不是由它自身的物理重量决定的,而是取决于这张纸前世的渊源和今生的使命。  相似文献   

7.
<正>我到平凉县以后被一个算卦先生收留当徒弟,学算卦、预测,给人看病。后来师父叫我跟师叔刘北全去闯一闯,磨练上两年长长见识。在那之后,我和师叔来到西安。年后,我身上钱花完了,跟师叔也没有学会跑江湖那些见识。回到师父身边。我说我到底不行。师父又叫我出去闯,后来和师父到了兰州,又转到新疆。在新疆挣了很多钱又回到兰州,在双城门外住了一段时间。和师父分开,师父回到兰州,我又到青海开算卦铺子。途中,在一个旅店里偶遇赵理朴道长,相谈投  相似文献   

8.
紫竹作伴     
正我很早就向往,在这小城里能有一处自己的院子,不在乎院子的大小,能盖几间房就行。房不在多,够住就行。院子里,要栽几棵竹子。竹子不能太多,太多太稠密显得太繁杂。也不能太少,太少太稀疏显得太孤单。就那么三五个平方的地方,栽上那么七八棵竹子,最好。最好竹子是栽在窗前,一个不远也不近的地方。在我写作累了的时候,拉开窗户,闻着淡淡的竹叶清香,看风弄竹影……这时,我就会感觉到,自己仿佛是一位  相似文献   

9.
蚌与珍珠     
小贝 《天风》2003,(11):28-28
我是一个忙碌的人,也是一个盲目的人。按同学的话讲,是个累死了还不知道要找援手的人。有时常想,要是能把将来的工作提前完成,也许明天就可尽享阳光与悠闲。但今天,我看了这则故事,生发不少的感触,把它讲给所有像我一样的人:在海底,一只蚌身上孕育出一颗大珍珠,它费了好大的力气,总算把珍珠弄了出来,再放到一块石头上。  相似文献   

10.
输在有退路     
我在一家广告公司干了两年多,其实工作干得并不错,可惜年少轻狂的我一直不满意老总给我的薪金待遇,加上一直跃跃欲试想另谋出路出去闯一闯,于是,瞒着公司我请了两个月的病假,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材料准备去一个影视公司应聘。  相似文献   

11.
正一我十几岁时,因父母要工作,假期里便由我负责在家做饭。有时母亲会帮我把炉子生好,有时则需要我自己生炉子。那时,生炉子对我来说一直是件很困难的事,往往要费很大力气才能把炉子生好。炉火在母亲手中总是燃烧得很旺,可我用得远没有母亲那样得心应手。尽管知道母亲常念叨的"人心要实,火心要虚"的道理,可依然常常出状况,有时父母回来,不仅饭还没做好,炉火也快被我弄灭了,而我则是  相似文献   

12.
心语     
有许多时候,我们并非是住刻意追求利益,也不是真的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而仅是为了满足一种心理的平衡。像到菜市场买菜讨价还价一样,不论对方要多低的价格.我们总要习惯性地说声:“便宜一点吧。”有时甚至也会为了几分钱和卖菜人争论一番,可假如买完菜  相似文献   

13.
诗歌趣解     
正曲解诗歌的事,自古以来时有发生,有的曲解成了趣解。贯休《觅句》云:"尽日觅不得,有时还自来。"原是说灵感难得的。有人读后大为赞叹,说道:"可不就是!我家那懒猫我找了好久都没找着,以为丢了,它却自己出来了。"顺着它的思路一想,不禁令人莞尔。宋人程师孟盖了一间新房,大概还没装潢好,可是心里喜欢,时时惦记着,深情写道:"每日更忙须一到,夜深还自点灯来。"看诗的人若不看诗题,还真弄不  相似文献   

14.
正新侨饭店,我以前已住过两次。1959年4月"政协"开会,我住过十几天。1961年十一月,"道协"开会,我在491号住过半个月。这次"政协"开会,我在256号,住了一个月,时间算是最长久了。本处服务员,很注意清洁卫生,每天必做。言语态度,也很和气。对于老年客人,更是照顾周到。每日三餐都拿到房里来吃。有时还自动的为老年客人擦背。这样服务的精神是值得表扬的。我今日准  相似文献   

15.
九月的一天,我下班回家,刚走出电梯,就听见家里嚷声很高.进了家门,看见母亲、爱人和小儿子正在吵. 小儿子在洗脚,地上到处是水.奶奶批评孙子弄一地水,把水流到了冰箱底下.孙子坚决不承认是自己弄撒了水,而一口咬定水是奶奶不小心倒撒的.一句话气得奶奶直哆嗦,“我这么大年纪能说假话,赖你!?”爱人看见儿子气了奶奶,就上前打了儿子一  相似文献   

16.
明代镇澄批判《物不迁论》“宗似因非”引起了一场丛林论辩。镇澄认为《物不迁论》以“性住”为因的论证方式不符合性空之义,又依据华严四法界理论构造了一套论证不迁的理论框架,并以此来回应对其批判的反驳意见。通过深入考察镇澄的批判,可知镇澄所理解的“性住”非《物不迁论》的“性住”。《物不迁论》以“缘之如如自在”而称“性住”,符合性空无常之义。  相似文献   

17.
她出生在山东的威海,在海风的吹拂下度过了她的童年和少年,大学毕业后,她在郑州的一家公司做起了业务员,不过,她并不喜欢这个工作,想趁自己还年轻,好好闯一闯。所以,她总是留意身边,寻找适合自己的机会。  相似文献   

18.
康先生信箱     
康先生:你好!我最近谈了一个朋友,相处有半年了,我很喜欢他,可我一直不敢确定他是否喜欢我。有时和他在一起很幸福,可有时我却不知道他在想什么,有时一吵架,我就觉得他不爱我了。我真得很困惑:不知道什么是爱情,是他真的不爱我,还是自己太多疑了。康先生,你说我的问题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9.
九月的吉他     
大学时代,简单的宿舍生活使我们寂寞,不过有时心底也会泛起一缕纯而真的回忆。那时候,不足10平方米的空间,住了8个人。大家都是不得已才跑来读这样的三等学校的。内心的落寞,使彼此的话题都较少更令人窒息的是,每到晚上,大家  相似文献   

20.
未完的句号     
<正>儿时的记忆中,我们全家蜗居在10平米的斗室,母亲常常用她那双粗糙的手把简单的食材变成美食,而父亲则像一座山立在书桌前。我和姐姐发出的任何响动都会被他的咳嗽声制止,我们说话和走路近乎无声,这种压抑有时也会令人生怨。长大后才知道,这是父亲用他的勤奋维持全家人的生计。他是我见过的最能坐得住的人。有一次他写文章,一口气坐了16个小时。但凡在文化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都是能坐得住的人。我却恰恰相反,没有遗传父亲这种毅力,母亲说我的凳子上如同放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