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繁花过后,必是花朵的枯、谢、落。那么,花朵能否永不枯、永不谢、永不凋落呢?按照自然规律,当然不会。其实,花落是为了花开。如果开出的花朵永不凋落,那么所有的枝头必定都挤满了花朵,后来的花朵又开到哪里呢,又哪有枝头立足呢?花落,正是为了腾出位置,让后来的花朵,让来年的花朵,开得更艳、更美。是啊,我们都有这样的一种心理,见不得花落,总认为"落"是一  相似文献   

2.
正沿古诗词的长廊往里走,到宋词的院庭里去度夏,燥热的心舒展又清凉。最爱读李重元的《忆王孙夏词》。这首宋词,轻轻一点,便勾画出一幅夏令美图。读来秀淡自然,清爽怡心。像一片小花瓣,摇摇晃晃飘到眼前。"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沉李浮瓜冰雪凉。竹方床,针线慵拈午梦长。"李重元笔下的小词,  相似文献   

3.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严格要求,近乎苛刻,生活上却溺爱之至,一手培养现代社会中的"小皇帝"与"小公主"。他们缺少生活的磨练,就像温室中的花朵,一旦走出父母精心建筑的温室,便会枯萎,甚至凋谢。本文通过运用元认知干预技术对一名娇生惯养大学生的英语学习问题与情绪问题进行个案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爱情是人世间五彩缤纷的繁花:有浓艳的牡丹、有素雅的香兰、有盛开的晚菊,有一现的昙花……那么,初恋就像初放的茉莉素洁、美丽、馥郁、迷人。初恋的花朵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能采撷一次。这花朵充满着青春的热情,又带着少年的稚  相似文献   

5.
吃花美事     
正之前,我一直以为花朵的最大功能就是让人赏心悦目。喜欢花的人可以把玩,可以闻香,但只有蜜蜂、蝴蝶这些小精灵才能和花朵亲密接触,享用花朵的美味,吸收花朵的精髓。我从来没想,好多花还可以吃进嘴里被人吸收。这是多么新奇的事情啊。栀子花盛开的时节,只要一开放,路边就有拿着栀子花叫卖的中年妇女。我以为栀子花的用途不过如此。可是,昨天我却发现了新大陆。一个家庭主妇,竟然采摘了  相似文献   

6.
偏见是锈蚀,让人永远打不开一个盒子。盒里可能正装着人所需要的东西,如一本书、一味药或一把钥匙。偏见是一堵墙。执有偏见的人只看到墙,而不承认墙那边有土地、花朵以及河流,说:"墙上怎么会有花朵和河流。"更加固执  相似文献   

7.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第二十四则评《诗经·秦风·蒹葭》时曰"最得风人深致,"彰显出他的美学思想。"风人深致"与民间有极为深厚的联系,是一种在饱含民间底蕴的理想之境中既有现世关怀、入世的深度,又有高远的理想寄托、出世的力度的风范。"风人深致"由于对理想世界的殷切呼唤,对苦难极具韧性的克服、消化与超越,不满现世的反面指向性,无形的比较和高远的要求,因此带有较强的审美批判力,这实则代表王国维美学思想的一个侧面。他给《蒹葭》"最得风人深致"的盛赞,根本上说是他对民间现世满含深沉的关怀,呼唤一个理想的世界在文学批评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8.
正戴大宾是明代福建莆田才子,幼时就聪明过人。一次,私塾先生出句考众生,他的出句仅有两个字:月圆;戴大宾当场对曰:风扁。先生问道:"风怎么是扁的?"戴答:"风如不扁,怎么能从门缝钻进来?"先生点头称妙!以"扁"对"圆",十分精巧,更叫人感到新奇的是说风是扁的,既富有童心特点,又颇为幽默风趣。明代徐渭《谐史》载:河南一士夫,延师教子,其子不慧。出对云:门前绿水流将去;子对曰:  相似文献   

9.
浅笑     
午后的阳光浅浅淡淡地洒在兰花上,一室幽香。轻柔舒缓的音乐柔和地流淌着,是班得瑞的《浅笑》。沐香聆听,仿佛坐在一尘不染的云朵上,看到波光粼粼的海岸,细风送来舒缓的笛音……一曲听完,心还在舒柔地浅笑。那种空灵、缥缈、舒展的曼妙依然在心中回旋……回眸看花,觉着那半开的花朵是在浅笑。心怡兴起,一时心中  相似文献   

10.
风定落花深     
正偶然读到李清照的词:"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不免心里涌起说不出缘由的细微感动。感动什么?我问自己,是风的无情?还是落花满径的伤怀?是帘外红堆雪的景致诱人?进而推衍开来,感伤春的离去?我摇头,随后,我又点头,心绪徘徊于心底最柔软的部分,我要出去走走,问问风,亲吻落花,再呼唤春的使者。信步郊野,沉寂的心,一下  相似文献   

11.
《中国道教》2012,(4):6
讲经传道是道教的优良传统,是道教一代又一代薪火相传和道教服务社会的重要方式和途径。"玄门讲经"是道教界近年来大力提倡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旨在发扬道教界学经、讲经的优良传统,促进信仰及道风建设。  相似文献   

12.
正盛夏。七月中旬的祁连山下,鲜黄的油菜花一片连着一片。千万朵盛开的黄花,散发着扑鼻的香味,随风融入乡村的炊烟里,落在葱郁的树枝上,落在农家的小院里,落在女子温润的心田里。七月,是祁连山下油菜花的花期。那万千的花朵一夜之间将高原浸染得一片金黄。那一朵一朵摇曳的花朵,犹如牵手的仙女,身着金黄的衣裙,对  相似文献   

13.
很好的阳光,空气中弥散着迟开花朵的芬芳。我站在一个儿童摄影棚前等人。突然,一个小女孩儿把童车骑到了我跟前,险些撞到我。我赶忙躲她,不想她竟追过来。我只好无奈地冲她笑了。她也冲我笑,一个仙子般的小姑娘。"阿姨,"她指着儿童摄影棚外墙上足有两米高的巨幅照片对我说,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6月28日中国道教协会九届一次常务理事会议通过)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出台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开展反"四风"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进行反腐倡廉,以党风政风转变带动社会风气的好转。国家宗教事务局近年来开展"教风年"主题活动,对道教界道风建设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道教协会和宫观负责人作为道教事业的带头人和骨干力量,是道教社会形象的标杆,其道风好坏影响着道教的健康传承。为发挥道教协会和宫观负责人在加强道  相似文献   

15.
<正>道风是什么?对于道门有着怎样的意义?而身为玄门弟子的我们又该如何践行道风的真意?这些是我在中国道教学院的这次"道风月"活动中一直不断思考的问题,相信这也将成为我们所有玄门弟子在未来的教门生活中永不止息的课题。道风是我们玄门弟子的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言行举止、教门气质,也是区别道俗的具体  相似文献   

16.
《学海》2022,(1)
20世纪以来中国古史和考古学界对上古文明起源及其演进格局的认识,经历了从"一元多体"到"多元一体"的演进过程。其间新说迭出,既有民国时期的西来说、东西二元说和三元说,又有1949年以后的中原中心说和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满天星斗说、重瓣花朵说、新夷夏东西说、新疑古说和新中原中心说。而在上古文明的诠释架构不断更新的背后,不仅有非学术性因素在起牵引和制约作用,还有各种学术性因素在支配人们的认知和解读过程。各个时期的重大考古发现一直是驱动学术进步的最主要动力,但如何把握考古发现与传世文献的关系,始终是最令人困惑而难以达成共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道风是佛教徒内在信仰的外化,道风建设是佛教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佛教自身建设的根本,也是佛教能否永葆活力的关键。道风建设不能一蹴而就,是一项需要常抓不懈的长期工作。道风建设是佛教事业的命脉,既与佛教的社会形象有关,又关系到佛教的积极作用能否充分发挥,还与佛教的健康发展紧密相连。加强道风建设,严格寺规,精细管理,注重学经守戒,重视僧才培养,意义重大。坚持"四抓",对道风建设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8.
"中原书风"是以厚重的中原文化为依托,以雄强拙厚的书风为共同旨趣的地域书风。文章主要从"中原书风"概念的提出和形成缘由、"中原书风"在当代发展的优缺点以及"中原书风"在当代的发展三个方面分析"中原书风"在当代书法艺术中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风起于青萍之末",在乡人们看来,风是缘起于每一个生命的。一个生命孕育时,这个生命的一缕风也就蕴育了。一个人出生时,这个人的一缕风也就诞生了。家乡人或许不懂得"大王之雄风""庶人之雌风",但他们相信每一个人都与身边的庄稼树木摇曳起的一缕风相呼应。"春风桃李繁,夏浦荷莲间",有人生命的一缕风是杨柳风,有人是一缕槐树风,有人则是一缕荷莲风……奶奶说,我父亲的一缕风  相似文献   

20.
颜真卿是唐代书法家,其作品是楷书风格的典范。颜书是中国书法审美研究的核心板块之一。但是古今书论中对崇高书风的研究一直语焉不详。因此,引入"崇高"这一西方美学范畴,尝试对崇高的书风进行新的阐释。颜真卿的书法不仅雍容方正,而且体现了崇高的书风与人格。颜书有雄浑之气、正大之象,书风的"尽美"与人格的"尽善"相结合形成独特的书法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