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技治主义:以凡勃伦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永谋 《哲学研究》2012,(3):91-97,104,128
<正>20世纪下半叶以来,技治主义所主张的政治实践科学化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政治活动的显著趋势。美国在罗斯福新政之后,社会管理、公共管理和政府治理日益成为"某种技术性事务",技治主义跻身主流意识形态,地位堪比实用主义。(Kleinberg,p.4)技治主义还广泛传入其他国家,产生  相似文献   

2.
正前美国总统罗斯福在第一任期内的政绩斐然,使民主党在美国人心目中成了一个"改革"的党,他也成了一位"改革"的旗手。在一片赞扬声中,他连任三届,创造了历史。然而,罗斯福并不满足于此,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到了最紧要的关头,美国的总统大选也同时迫近,罗斯福谋求继续连任,不过,他遇到了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杜威。当年最高效率的竞选工具是广播电台,罗斯福竞选团队在全国各地买了广播时段,让罗斯福  相似文献   

3.
正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访问美国,目的是要求美国共同抗击希特勒。美国总统罗斯福招待他住在白宫。一天早晨丘吉尔按照老习惯,洗完澡之后,光着身子在房间里踱步,他一边抽着雪茄烟,一边思考着问题,听到有人敲门,他便随口喊了一声:"请进!"话音刚落,罗斯福推门而入。此时两个国家首脑都很尴尬,一时无语相对。这时,丘吉尔扔掉烟头说:"总统先生,我这个大英首相在您面前可是坦诚相待,毫不隐瞒啊!"说完两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相似文献   

4.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批年轻的苏联哲学家热衷于逻辑认识论、科学方法论等方面的研究,形成唯科学主义倾向。弘扬理性是欧洲各国走向现代化的共同道路,但在苏联,唯科学主义倾向的出现有独特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形成宗教哲学、宇宙主义、马克思主义三个哲学派别,共同之处是重视集体轻视个人。以此为基础在30年代形成苏联哲学。不能简单否定苏联哲学。苏联哲学有三个阶段:一、20年代,这时哲学尚有独立研究的部分可能;二、30、40年代,哲学彻底意识形态化,扼杀一切创造性;三、50—80年代,出现60年代人~①哲学家,他们彻底抛弃30、40年代的苏联哲学。50—80年代苏联哲学具有启蒙性质,座右铭是"人可以也应该靠自己的头脑生活"。其背景是苏联社会正努力从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中解放出来,肯定个人的价值,具有人道主义性质。带有人的面孔的社会主义是60年代人哲学家的理想,而且对他们来说,人的面孔比社会主义更重要。  相似文献   

5.
<正>20世纪80年代早期,国产电影(以大陆为主)里并不直接出现"美国形象",而常以从美国归来的华裔作为美国形象的象征,如《庐山恋》、《牧马人》等影片,这种现象可以表述为"缺席的美国";到20世纪90年代初,缺席的"美国形象"则通过想移民到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去的中国人来体现,如《大撒把》等。"缺席的美国"象征着一种与民族主义或爱国主义相对立的他者诱惑,一种背离高尚精神的物质享受,美国形象是一种被主观建构的想象。从90年代末开始,国产电影开始出现直接的美国形象,以中国人在美国的生活建构美国形象,美国逐渐地不再  相似文献   

6.
恩格斯的“理论思维”的辩证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正聿 《哲学研究》2012,(11):3-10,128
<正>自20世纪以来,恩格斯的哲学思想、特别是他的辩证法遭到来自两个方面的曲解:一是自30年代以来的苏联哲学原理教科书,离开恩格斯对哲学思维的理论自觉,以素朴实在论和直观反映论的经验思维描述和解释恩格斯的辩证法,在相当程度上把辩证法变成了恩格斯尖锐批评的"刻板公式"和"语录词汇";二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把恩格斯视为与马克思不同的"苏联模式马克思主义"的始作俑者,把恩格斯的辩证法归结为素朴实在论和直观反映论的经验思维,并由此指认恩格斯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见缝插针”的寓意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如果把“缝”看作是一种机遇的话,“见缝”则是要善于发现机遇,捕捉机遇,然后不失时机地“插针”,充分利用机遇,实施自己的宏伟蓝图。阿曼德·哈默于1898年5月21日生于美国纽约的布朗克斯,他的祖上是俄国犹太人,曾以造船为生,后因经济拮据,约于1875年移居美国。他的父亲是个医生,兼做医药买卖。哈默是三个兄弟中最不听话但又最富于创造精神的一个。就在哈默16岁那年,他看中了一辆正在拍卖的双座敞蓬旧车,标价高达185美元,这个数字对哈默来说…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掀起了一股新的艺术潮流——政治波普。该艺术形式采用西方波普的艺术语言,结合人们熟知的政治形象或商业代表,来表达幽默、荒诞或嘲讽之意,具有强烈的文化批判精神。当时,苏联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政治波普,对中国政治波普的构建与发展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在20世纪年初代苏联解体后,国际艺术市场不再对苏联的"当代艺术"重视,苏联政治波普很快便失去了价值,从1994年起,中国"当代艺术"开始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国际舞台上,于是,国际艺术市场便将视角转向中国的"当代艺术"。  相似文献   

9.
陈叶 《学海》2005,(1):173-177
"宁信而不顺"是鲁迅先生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一种翻译主张.多年来中国译学界大多从翻译的层面对其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多是贬谪或负面的.本文指出,"宁信而不顺"不是一种翻译技巧或翻译标准,也不是"矫枉过正"或"意气用事".它是鲁迅提出的一种理性的文化主张,是他为中国的新文化建设而发出的呐喊.它是鲁迅文化观的反映,与他的"拿来主义"思想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2020年美国大选是美国总统选举史上最富戏剧性的选举之一,两大党候选人不仅在政治立场、执政理念和行事风格上大相径庭,而且在宗教归属和宗教倾向上迥然不同。并不笃信宗教的特朗普是美国有史以来"最致力于吸引基督教福音派的总统",而在宗教右翼最聚焦的堕胎、性少数群体权利等议题上持自由派立场的拜登则以虔诚天主教徒著称。在本次大选中,2016年把特朗普送上总统宝座的基督教福音派以及各种宗教保守派的神奇不再,再度引起了关于基督教福音派在政治上走下坡路,甚至"白人基督教美国的终结"等话题。本文根据相关民调数据,对本次大选在宗教领域的基本特点进行分析,进而讨论特朗普政府留下的"宗教遗产"以及大选后美国宗教政治的大致走向。  相似文献   

11.
全球学与当代俄国哲学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具有全球规模和意义的问题开始进入学术界的视野,当时在欧洲和美国都成立了针对全球问题以及人类未来的研究机构。20世纪70年代,苏联学术界也开始研究全球问题。最早关注  相似文献   

12.
艾森豪威尔是美国第34任总统,他外表憨厚,笑容可掬,和蔼可亲,是一个大智若愚型的人物。1944年,他担任欧洲战区盟军最高统帅,周旋在丘吉尔与罗斯福之间,运用巧妙的手腕把英军与美军团结起来,糅合两军成为一只无坚不摧的勇猛军团。艾森豪威尔领导百万大军,纪律严明,士气旺盛,他成功的秘诀就是"以身作则"。有一次谈到领导统御的问题,他找了一根绳子摆在桌上。他  相似文献   

13.
美国第二十六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出身富商之家,在接受了良好的大学教育之后进入政坛。在他早年的人生经历中,绝少有和下层百姓深入接触的机会,但他政坛得意之后却能一直平易近人,善待身边的仆从。罗斯福的贴身男仆奥默森写过一本白宫生活回忆录,其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奥默森的妻子听人说鹑鸟很漂亮,可她从未见到过。有一次,她向罗斯福询问有关鹑鸟的事情。正在工作的罗斯福  相似文献   

14.
感恩生活     
一次,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家失盗,被偷去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后,忙写信安慰他,劝他不必太在意。罗斯福给朋友写了一封回信:“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平安。感谢上帝:因为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对  相似文献   

15.
诺曼底登陆中的『苦肉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苏联武装力量最高总司令、大元帅斯大林在德黑兰会晤后,决定在1944年春,美英盟军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计划在法国西北部诺曼底地区对德军进行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登陆战役。代号为“霸王行动”。罗斯福总统任命艾森豪威尔将军为欧洲盟军最高统帅,负责指挥诺曼底登陆战役。并委派英国高级将领蒙哥马利将军担任英国地面部队司令。  盟军在实施诺曼底登陆计划时,为了迷惑德军,制定了绝密的“坚毅行动”,其目的是让德军误认为在对加莱海峡发起主攻前,盟军将首先进…  相似文献   

16.
眼光     
美国的巴菲特是世界公认的"股神",他有一句名言:"在别人贪婪时要恐惧。"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股市牛气冲天,每个人都希望手中已经涨了数倍的股票一直涨下去。面对连创新高的股市,巴  相似文献   

17.
超级写实主义,亦称"照相写实主义",1970年发源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后期逐渐在西方流行,主张艺术的要素是"逼真"和"酷似",必须做到纯客观地、真实地甚至冷漠地再现现实。从唯心主义出发,认下意识的领域、梦境、幻觉、本能为创作的源泉。达米安·洛布是学摄影出身的,所以他的作品看上去感觉像是一名导演,在镜头前指挥安排着画面,绝对的"超写实派",每一处细节都刻画得完整到位,在绝对现实的画面之下,表达严峻、冷漠、无情感的真像以及对物欲横流世界的批判。  相似文献   

18.
正"优良设计"的概念来自1949年瑞士工业同盟举办的一个观光展览会上,由设计师马克斯·比尔首先提出。由于当时的美国消费主义盛行一时,这种"炫耀性消费"和生活方式在欧洲引起了一些设计师的疑问和讨论。"优良设计"从威廉莫里斯时代开始,主张使用自然的材料,诚实的装饰,并将工艺与朴素相结合,后来在德国发展成为了一种理性,核心内容是形式追随功能,并适当使用材料。上世纪50年代"优良设计"的概念传到了日本,并且对当时的日本现代设计也产生了  相似文献   

19.
1945年4月12日下午,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佐治亚温泉因脑溢血突然去世。当时,杜鲁门正坐在参议院议长席上给自己的母亲写信。会议结束后,这位61岁的副总统信步走到众议院长萨姆·雷伯恩那里喝酒。刚拿起酒杯,白宫新闻秘书史蒂夫·厄尔利突然打来电话找他,要他马上到白宫。厄尔利的语气听起来非常严肃,好像发生了什么事似的。杜鲁门还以为罗斯福已从温泉修养回来,可能是有事急需和他谈谈,果真那样,倒也算是一趟难得的好机会。当杜鲁门到了白宫的时候,罗斯福的夫人却告诉他总统已经去世了。听到这突如其来的噩耗,杜鲁门愣住了,一时不知所措。他茫…  相似文献   

20.
正著名中国哲学史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原院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原会长、国际中国哲学学会(ISCP)原会长方克立教授,因病于2020年4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方克立教授毕生致力于中国哲学文化的研究与教学工作,著述精深,桃李满园。20世纪80年代,他作为国家"七五""八五"社科规划重点课题"现代新儒学思潮研究"的负责人,开创并领导了中国大陆的当代新儒学研究,在海内外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20世纪90年代,他提出了中国现代思想史上自由主义西化派、文化保守主义和中国马克思主义三大思潮对立互动的思想格局,已得到学界的公认。方先生在学术上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其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中国哲学史观和文化思想得到海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他提出的"马学为魂,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三流合一,综合创新"主张,把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文化观推进到新的高度。方先生的逝世是中国哲学界的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