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凯  曹贵康 《心理科学进展》2014,22(9):1435-1445
围绕“为什么会走神”这一问题, 文章首先介绍了走神的两个理论假设:解耦合假设和执行控制失败假设。接着论述了影响走神的各种因素, 并探讨了走神的神经机制。最后指出未来研究应着眼于走神的潜在功能来发展理论假设; 整合影响走神的各种因素到一个模型中, 从而更好地发现各因素对走神的综合影响; 应用同步脑电和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以更精确地探索走神的神经机制。此外, 对特殊群体的走神研究以及走神的跨文化研究也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过程神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正论(theodicy)一词源于希腊文(神)和(正义),意为“上帝为公义,尽管罪恶存在”。1710年莱布尼兹曾在这个涵义上应用这个词。按照经院传统用法,形上学(metanhysica)分为一般形上学与特殊形上学两部类。一般形上学又称本体论,研究的内容是:一、存在本身及其他超越种属和范畴的概念如统一、真、善;二、范畴,如实体、偶性、质量、数量、关系;三、因,即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特殊形上学亦称应用形上学,包括宇宙论、灵魂论、神正论。如此看来,神正论属于宗教哲学的领域。现代神正论大抵在荣氏涵义上应用这个术语…  相似文献   

3.
有神论     
有神论(theism)一词来自希腊文“theos”,即“神”的意思。这种信念把神或神灵当成人格的、值得崇祀的礼拜的对象。神超越于这个世界,但又关注这个世界。神可以将他的意志或意思通过某些个别的人、通过某些事迹或事件、通过某些经典传达给世人。如果人们认为:  相似文献   

4.
《天风》2015,(8)
<正>希腊文的theologia是一个合成词,由神(theos)和逻格斯(logos,即"道/话语/学说")两个词组合而成,意思是有关上帝的谈论或言说。广义上说,神学是指所有对上帝(神)这个主题展开的研究或有关上帝的学说。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最先使用这个词。后来基督教神学家借用了这个词,这个词逐渐被专门用来谈论基督教的上帝。尽管对神学有不同的定义,  相似文献   

5.
选取60名大学生被试进行持续注意刺激任务范式,使用Eyelink-1000眼动仪记录眼动数据,分析错误句为兴趣区的回视路径阅读时间、前句末尾词和低频词的凝视时间三项眼动指标,考察阅读任务中走神是否有不同的程度。结果显示,发现错误时的三项眼动指标均大于未发现错误时;未发现词汇错误和论述错误时,错误句的回视路径阅读时间和前句末尾词的凝视时间均无显著差异,而未发现词汇错误时前句低频词的凝视时间显著小于未发现论述错误时。结果表明阅读时走神存在不同的程度,即深度走神和浅表走神。  相似文献   

6.
神学研究     
神学一词,广泛指所有对神这个主题展开的研究或学说。当天主教在罗马获得自由以后,神学一词多被用来指所有天主教信仰观的理论。  相似文献   

7.
直至今日,"一次得救,永远得救"这个说法依旧颇有争议。关于"得救"一词的解释,笼统而言乃是指得到神的救恩,一方面看,是指神将人从罪恶捆绑中、从世界引诱中、从自我堕落中救出来,另一方面也是借着耶稣基督,人类从与神为敌的关系转变成为神的儿女,神将人从他的愤怒中挽回,使人从他的公义审判下因耶稣基督慈爱的代赎而得拯救。  相似文献   

8.
走神包括有意走神和自发走神两种类型,元认知对二者的影响可能不同。研究使用两维度走神量表和元认知-30量表,对国内部分高校学生的走神和元认知(元认知信念、元认知加工和认知自信判断)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走神可以划分为有意走神和自发走神;(2)失控和危险感既能预测自发走神也能预测有意走神,但认知自信只能预测自发走神,认知的自我意识只能预测有意走神。说明元认知对自发走神和有意走神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据Einbildung这个概念探讨了以埃克哈特为例的德国神秘主义者是如何对神的形象和世界图景进行构造的。基于柏拉图的理念学说和基督教的神人同构说,德国神秘主义者们对imaginatio这个拉丁词进行本土化,随之开创了一种德国神秘主义的认知范式,即以图像的转化为中介来构造神-人-世界的关联体系。在这个以一种神性的想象力/构造力为主导的体系中,有限者与无限者于神秘的直观中达成合一。  相似文献   

10.
刘兆敏  高伟伟 《心理科学》2020,(6):1348-1354
以3372名5年级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毅力量表、有意走神和自发走神量表以及学业成绩测验,考察毅力(兴趣一致性和坚持努力)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并检验有意走神和自发走神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兴趣一致性和坚持努力均显著正向预测学业成绩;(2)有意走神、自发走神在兴趣一致性和坚持努力与学业成绩之间均起显著的中介作用,但两者的中介作用模式存在差异。有意走神在兴趣一致性和坚持努力与学业成绩间的中介作用不同:兴趣一致性负向影响有意走神,有意走神正向影响学业成绩,坚持努力正向影响有意走神,有意走神正向影响学业成绩;而自发走神在兴趣一致性和坚持努力对学业成绩预测的中介作用相同,即兴趣一致性和坚持努力均负向影响自发走神,自发走神负向影响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11.
向前奔跑     
林志华 《天风》2009,(11):5-6
神在得救的人面前安排的常常不是安乐椅,不是美味佳肴,而是一段需要奋进的路程。正像以色列百姓,神在他们吃了逾越节羔羊之后,不是让他们去享受,去睡觉,而是安排他们赶路。摩西吩咐百姓吃的时候要“腰间束带,脚上穿鞋,手中拿杖,赶紧地吃”(出12:11)。因为他们吃完,就要离开埃及,奔走神引领的旷野道路。基督徒的一生是奔跑的一生,要奔跑神为我们安排的天国路程。要跑好这段灵程,我们必须有心灵的装备。我们不但要参加跑,还要跑得好,跑得快,争取当一名得胜者。跑好灵程有下面四个条件:  相似文献   

12.
读经:约翰一书3章14节,23节;罗马书13章8节;约翰福音34至35节。 彼此相爱是主耶稣的命令。既然是命令,就没有商量的余地,而是不能不行的。我们晓得,“命令”这个词通常作为一种军事用语,服从命令是所有做军人的天职,听从就活,不听从就要受军法惩处。关于神的命令,圣经说:“神的命令就  相似文献   

13.
孔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是中国古代的圣人,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孔子一直是一位最杰出的人物。孔子的遗教没有借助任何神或超自然力量影响这样深刻,以致于中国人的生活道路如果可以用一个词来表达的话,那么,这个词就是“孔子  相似文献   

14.
解释学的两个来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希腊文hermeneia(解释)一词可以追溯到希腊神话中的海尔梅斯(hermes)神,他是将诸神的意旨传给人类的信使。在他这样做时,他就将一种意义的复合物传达给人们,而这种意义是通过人们能够把握的语言和可理解性与神相联结的。正如当代两位解释学大师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所强调指出的,当我们表达“解释”这种活动所固有的“进行解释”(hermeneuein)这种意义时,必须记住这个词语的这种神圣的起源:“通过说话来表达”(亚里士多德),借助语言表达内在的逻格斯(亚历山大里亚的菲洛),以后是用清晰的语言将用晦涩的用语表达的意义翻译出来(教父们)。这个词在拉丁语中译作interpretatio,它所强调的是解释的这  相似文献   

15.
走神是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这种普遍存在会为人们带来许多的妨碍。正念冥想是减轻或避免走神的重要干预方式之一。为此,在系统回顾以往研究基础上,首先通过不同时长、不同形式、对照组的设置以及不同群体等多个方面,梳理正念冥想对走神的改善作用;其次,结合神经机制及相关理论模型两方面内容阐述其作用机制;最后,围绕走神类型以及不同形式正念冥想直接对比等角度提出未来研究建议,探讨正念冥想对走神的改善,构建完善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6.
《天风》2020,(4)
正旧约圣经,尤其是《诗篇》中常常提到"有福"■这个词。根据旧约原文希伯来文的词序,我们在《诗篇》1篇的开头所读到的第一个词正是"有福"■。按照原文直译《诗篇》1篇1节的开头为"有福的人是……""有福"■是一个阳性名词,意思是一个人所处的福乐状态。这个词从没有用来形容神,却常常用来形容人,而且是惊叹式的强调语气,就  相似文献   

17.
拜之以礼     
《天风》2015,(9)
<正>敬拜是神人相遇的圣会,每一个神的儿女都当预备好与神的神圣约会,把自己作为美祭献给神。"敬拜"对许多弟兄姊妹来说,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每个弟兄姊妹都参加过"敬拜",许多人包括我自己却并不常认真思想什么是"敬拜"。许多时候敬拜仅仅被当成一场聚会,或被视为基督徒不好意思不做的一个功课,更糟糕的是被当成一场"秀"。笔者愿就这个话题谈谈个人的感想。本文所谈的"敬拜"  相似文献   

18.
荣耀归主     
单信 《天风》1997,(10)
“荣耀”一词不是一般世俗意义上的“体面、光彩、出人头地”等,圣经中讲到神的荣耀时,指的是:(1)神向人显现时有一种耀眼的光辉(参徒22:11),(2)神藉着奇妙的作为,显出他的荣耀(参出15:6),这荣耀是神的特性、本领。代表神的大能、奇妙、伟大,超乎人之想象。  相似文献   

19.
荣耀归主     
单信 《天风》1997,(10):45-45
“荣耀”一词不是一般世俗意义上的“体面、光彩、出人头地”等,圣经中讲到神的荣耀时,指的是:(1)神向人显现时有一种耀眼的光辉(参徒22:11),(2)神藉着奇妙的作为,显出他的荣耀(参出15:6),这荣耀是神的特性、本领。代表神的大能、奇妙、伟大,超乎人之想象。  相似文献   

20.
<正>加尔文神学的核心可以总括为三个词:"荣耀归与神(Glory toGod)"。这三个词屹立在他的《基督宗教训导》篇末,这可以看作对"Soli Deo Gloria"——"荣耀独归上帝"这一教理的宽泛注解。加尔文全部的神学思想,并其引导教会的行动,都可以被理解为上帝的主权这个原则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