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索希望在父母与学前儿童之间的代际传递效应,以及父母教养方式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使用成人特质希望量表、儿童希望量表(他评版)及教养方式问卷对1034名学前儿童的家长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父母希望显著正向预测儿童希望,教养方式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且这一中介模型对于父亲和母亲完全等价。说明希望存在代际传递性;希望水平高的父母更倾向于采取积极的教养方式,进而提升学前儿童的希望水平;并且父亲和母亲以相同的模式将希望通过教养方式的中介作用传递给儿童。  相似文献   

2.
伊尔·布拉格——美国史上首位荣获普利策奖的黑人记者。这个普利策奖,十分了得,可比为新闻界的奥斯卡奖。在种族歧视严重的美国,一位黑人记者能获此殊荣,殊属不易。 但在童年时代,伊尔·布拉格曾是很自卑的,因为他是穷水手的儿子,他总认为象他这样出身卑微的黑人是不可能有什么造就的。但他的水手父亲很有见地,领着伊尔·布拉格参观了两个名人故居,树立了他的信心和抱负。其一是大画家凡高的故居。在那里,他惊讶地看到了凡高的小木床和裂口的旧皮鞋,于是问父亲:“这个大画家不是一个百万富翁吗?”父亲答道:“不,凡高一生潦…  相似文献   

3.
为考察父母忽视对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父母忽视量表、自尊量表、希望量表和自杀意念量表,对全国七个省份八所中学共845名初二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父母忽视、自尊、希望和自杀意念两两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且父母忽视对自杀意念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自尊和希望在父母忽视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具体而言,父母忽视通过三条路径影响自杀意念:一是自尊的单独中介作用;二是希望的单独中介作用;三是自尊-希望的链式中介作用。本研究揭示了父母忽视与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对预防以及减少青少年自杀行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法国少年皮尔从小就喜欢舞蹈,他的理想是当一名出色的舞蹈演员,可是,因为家境贫寒,维持基本生活都非常艰难的父母,根本拿不出多余的钱来送皮尔上舞蹈学校。皮尔的父母不得不将他送去一家缝纫店当学徒工,希望他学一门手艺后能帮家里减轻点经济负担。每天要在缝纫店工作10多个小时的皮尔,厌恶极了这份工作,不但因为繁重的工作所得的报酬还不够他的生活费和学徒费,重要的是,他觉得自己是在虚度光阴.他为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而苦闷。他甚至认为,与其这样痛苦地活着,还不如早早结束生命。  相似文献   

5.
迈克生于一个物理学之家, 父母都是物理界的知名学者。父母都希望他们的孩子将来也成为物理学界泰斗,于是夫妇俩从小便向迈克灌输各种物理知识,但不知什么原因,小迈克却无论如何对物理提不起兴趣,却对经商情有独钟。他在夜里偷偷地学习有关商业及商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几乎到了如饥似渴的地步。  相似文献   

6.
得救与奉献     
死荫的幽谷 22年前我出生在湖北省汉川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我祖辈几代都是以耕地为业。父亲是一个忠厚老实人,在大半辈子的路程中,人生的酸甜苦辣他几乎样样都尝尽。他觉得自己一辈子没有文化在社会上常遭别人的藐视,在农村也吃了不少苦。他多么希望自己的儿女在校好好地念书,有一天能够考上大学,摆脱农民的身份,为他增添光彩。因为我在家中是最听父母的话又是最爱学习的,所以父亲把希望寄托在我身上,指望我将来有什么出息。  相似文献   

7.
正奥古斯特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基督教家庭,父母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到了他身上,送他到学校读书。可是,奥古斯特对学习却一点都不感兴趣,他很喜欢美术,课本上、书桌上,甚至衣服上都画满了画。自然,他的功课很差,成绩简直糟糕透了。姐姐玛丽见此就劝说奥古斯特,告诉他学习的重要性。可是奥古斯特根本听不进去,反而毫  相似文献   

8.
田素良 《天风》2013,(3):34-36
岁月如歌,光阴似箭,历史的车轮已载他走过八十多个春秋,但凡与他接触过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他的美德,他就是耄耋之年的唐路加同工。他出生于基督世家,祖父母都是虔诚的基督徒,自幼受家庭信仰的熏陶,蒙主拣选,享受着主的祝福。圣经中的路加是一位虔诚的医生,著有新约圣经《路加福音》,父母希望他长大像路加一样传主福音,治病救人,广行善事,故此给他取名唐路加。  相似文献   

9.
一只香炉     
台湾人卜杰,是一个相当自卑的小人物。从小他的父母便早早地因病离开了他,上学的时候,卜杰全是靠别人的救助过来的。他的成绩是班上的最后几名。工作后,他先后换了几个地方,仍然一无是处,卜杰认为,自己是人群里最差的那种。因此,卜杰对生活非常失望。25岁那年,他患上了抑郁症。他去找朋友谈心,希望能够得到拯救,朋友告诉他,在这个世上,只有自己才能够拯救自己。  相似文献   

10.
和婴儿聊天     
有的父母也许会想,和这么小的孩子有什么好聊的?岂不知,和婴儿聊天大有学问。 儿童心理学家指出,初生婴儿喜欢听父母的声音。虽然他不懂父母在说什么,但从父母的声音中,他能明白父母的存在,体会到父母的爱。父母与他交谈,不仅仅是观察和扶育孩子的一种方式,而且对孩子各种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都具有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1.
<正>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活泼、开朗、合群、有礼貌,可现实生活中经常能看到一些小孩或是欺负同伴,霸占玩具,不懂分享;或是举止不文明,口吐脏话;或是不能融入集体,胆小、退缩等,似乎远离了父母的期望。为什么会这样呢?孩子的性格是怎样形成的?我们可以从鲍尔比的依恋理论说起。一英国心理学家鲍尔比在19世纪50年代提出依恋理论,他认为婴幼儿有和主要照顾者(通常是父母,尤其是母亲)建立强烈的情感联结  相似文献   

12.
<正>有些家长反映孩子进入初中后,不愿与家长交流了;总觉得家长在管制他,抱怨家长不理解自己;开始和家长顶嘴;经常自作主张;为一点小事,情绪起伏很大;嫌家长烦,不希望家长干涉自己的处事自由和交友自由等等。其实,这是孩子进入了青春逆反期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一般在初中阶段,生理和心理发展很快,独立意识增强,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增加,就出现父母不让做的他偏做,跟父母和老师对着干。那么什么是逆反心理呢?  相似文献   

13.
为了考察父母、同伴依恋与希望的纵向关系,本研究以大学新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父母、同伴依恋问卷与希望量表,对1283名大一学生进行为期一年共三次的追踪研究。结果发现:(1)三次测量的父母、同伴依恋均与希望存在正相关;(2)交叉滞后模型表明,父母、同伴依恋与希望均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3)基于性别差异的分组模型分析表明,仅同伴依恋与希望的横断关系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相关系数显著大于男生。研究揭示,依恋与希望存在稳定的横向相关关系,并且依恋与希望存在相互预测的纵向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父母忽视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及其中心理机制,本研究以全国七个省的八所中学共805名初二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了父母忽视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及希望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并检验了该过程是否受到性别的调节。在控制了每周上网时间和网龄后,结果发现:(1)父母忽视对网络游戏成瘾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希望在父母忽视和网络游戏成瘾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3)性别调节了中介模型的前半段路径,具体表现为相对于女生,父母忽视对男生希望的负向预测作用更显著。结果表明父母忽视会明显降低初二学生的希望水平,进而增加其网络游戏成瘾风险,并且在男生群体中的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父母忽视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及其中心理机制,本研究以全国七个省的八所中学共805名初二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了父母忽视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及希望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并检验了该过程是否受到性别的调节。在控制了每周上网时间和网龄后,结果发现:(1)父母忽视对网络游戏成瘾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希望在父母忽视和网络游戏成瘾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3)性别调节了中介模型的前半段路径,具体表现为相对于女生,父母忽视对男生希望的负向预测作用更显著。结果表明父母忽视会明显降低初二学生的希望水平,进而增加其网络游戏成瘾风险,并且在男生群体中的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6.
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能兴风作面,腾云驾雾的神异动物,封建社会中则把龙作为帝王的象征。现在当然没有皇帝了,不过龙现仍就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或象征,如中国人就自称是“龙的传人”,“遥远的东方有条龙”等。因而,我们现在所说的两个“成龙”,只是父母希望子女或者是子女希望父母。能够成为社会上出人头地、出类拔草的人物、这可以说是全人类尤其是中国人普遍共有的心理及心愿。这种子女对父母及父母对子女的美好希望和要求.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对,,而是充满了积极的意义和向上的精神。从历史上看,“望子成龙”在中国一直具…  相似文献   

17.
小A是一名初三男孩,最近陷入深深的烦恼。因为近期学习成绩滑坡,父母对他开始严厉要求,首先不允许他晚上上网,又没收了他的手机,还给他规定了严格的睡觉和起床时间。这令他非常不满,在与父母发生多次冲突后,他给父母写了一份"最后通牒",在上学前偷偷放在爸爸每天放手机的茶几上。  相似文献   

18.
提升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有家长问我,孩子成绩不好,且做事畏畏缩缩,我们做父母的真是恨铁不成钢,忍不住每天都要说说他(她)骂骂他(她),希望他(她)学业有所进步,做事更大胆主动。可不知怎么搞的,我们越说孩子成绩反而每况愈下,而且人显得越来越孤僻、自卑、不言不语,与家长隔阂加深,家庭笼罩着一片阴影。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上层社会子女教育、贫民子女培养二个方面讨论洛克有关子女问题的思想。洛克对当时的父母子女关系提出了批评 ,主张父母用适当的方式对待子女。对社会上中层阶级的子女 ,他提出了“绅士教育”论 ,力图把他们培养成对英国社会有用的人材。在提出“绅士教育”论的同时 ,洛克又从实际出发制订出贫民子女教育的设想 ,希望通过儿童的半工半读来解决教育和贫穷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20.
他生于1988年,祖籍浙江省嘉兴市平湖。5岁那年,父母为了锻炼他的体质,开始让他学习打篮球,但父母从未期望过他有朝一日能成为篮坛明星。在父母看来,打篮球只是他的业余爱好,好好读书,才是第一位的。高中毕业后,他进入哈佛大学,主修经济学,副修社会学。学习成绩优异的他,在大学里依然是篮球场上的"风云人物",他还带领哈佛大学篮球队,取得常春藤联盟分组冠军。然而,他的NBA之旅的初期却不断地遭遇挫折:先是参加NBA选秀失败,好容易与金州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