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20年初,在我国发生了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重大疫情,医生是战“疫”的重要角色,也是最受关注的职业群体。这次疫情是否改变了以往因医患矛盾而引发的大众对医生的道德判断?本研究采用徐科朋(2019)编制的道德判断材料,以非医护专业大学生为被试,用实验法分别比较了疫情前和疫情中大学生对医生道德和不道德行为的判断。结果发现:(1)疫情前大学生对医生在公平行为上的赞扬程度显著高于疫情中,疫情中大学生对医生在关爱、忠诚、权威行为上,赞扬程度显著高于疫情前。(2)在整体不道德行为上,疫情中大学生均对医生的评价比对照组严格。疫情前大学生对医生在背叛、颠覆行为上的评价要比对照组宽松。疫情中大学生对医生在伤害、背叛、堕落行为上的评价要比对照组严格。(3)疫情中,大学生对医生在整体不道德行为和各维度不道德行为上的评价较疫情前均更加严格。  相似文献   

2.
亲爱的朋友们,值此农历辛丑年新春佳节到来之际,我们在基督里诚挚地问候大家,愿主耶稣基督的恩惠平安常与诸位同在!近日,新冠肺炎疫情流行加速,我国本土疫情呈零星散发和局部聚集性疫情交织叠加态势,疫情传播风险加大,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多地陆续报告新增的确诊新冠肺炎病例,每一个数字背后鲜活的生命牵动着亿万同胞的心。我们感恩地看到一场场及时准确的新闻发布会的召开,一道道仔细筛查的抗疫防线的筑起,一则则考虑周详的疫情防控的安排……这些体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做法让大家感到无比心安。  相似文献   

3.
李鑫 《天风》2022,(3):20-22
"后疫情时期"是对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容,虽然不是指疫情流行完全结束,却是从积极的角度表示,社会逐渐走出了疫情的阴霾,经济运行开始有序迈向常态化复苏.后疫情时期的到来,对传统的教会牧养模式产生了一定的挑战,例如聚会的连贯性被打破,教会要随时做好聚会暂停的准备;还需面对信徒的关顾和心理疏导问题、教会奉献减少的问题,以及反非反邪、辨识谣言、守望羊群等工作的压力.  相似文献   

4.
程恭让 《法音》2020,(3):23-27
从庚子年春节前后到现在,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发,并在全球逐渐蔓延开来。在这次防疫、抗疫的过程中,中文媒体经常出现一个词汇,叫作"佛系抗疫"。如有些名人说新加坡的抗疫是"佛系抗疫",上海的抗疫不是"佛系抗疫";德国未"封国"前,说德国是"佛系抗疫",德国总理一下令封闭边境,便说德国已经改变"佛系抗疫"的政策了。[1]"佛系"这个词汇近几年出现,并越来越成为一个高频词。  相似文献   

5.
奘真 《法音》2020,(2):38-38
庚子新春,在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肆虐,给人民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危难之际,海外佛教界无论东方西方,无论南传北传,无不关心着疫情,关心着中国佛教界,关心着这片神州热土。疫情来袭一句慰问三冬暖世界佛教徒联谊会主席潘 瓦那密提在疫情发生后迅速给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演觉法师发来慰问函,代表“世佛联”及所属机构,对我国发生的疫情表示深切关注和诚挚慰问。  相似文献   

6.
探讨"多点执业"政策对医生的职业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从"人与环境匹配"的视角解释医生行为和政策落实的关键点。理论推导和案例研究相结合,通过对10个在职医生关于"多点执业"政策和职业倦怠情况的深度访谈,分析医生对政策的态度及其背后的原因。当医生与组织相似性不匹配时,医生易倦怠易离职甚至弃医,当职业环境为组织需要个人时,医生最易自发产生"多点执业"的动机,而当医生与组织相似性匹配时,医生不易离职且更易接受政策。"多点执业"这种"模糊性政策"的落实,主要视政策是否满足其职业发展阶段的需要,多点执业能提高医生的心理和经济回报,甚至寻找到更匹配的组织,是职业环境的再选择,有利于减轻医生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7.
贺信     
正穆斯林朋友们:在古尔邦节来临之际,谨向你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伊斯兰教界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同全国各族人民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团结一心、共同战"疫",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广大穆斯林朋友严格遵守各项疫情防控规定,科学做好卫生防护,主动配合联防联控,积极参与群防群治,踊跃开展捐款捐物,充分展现了当代中国伊斯兰教界识大体、顾大局的全局观念,爱国家、爱人民的家国情怀,勇担当、甘奉献的精神风貌,为  相似文献   

8.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好处之一,就是使得一个多年从事临床医疗实践的医生获得了一个宝贵的机会,可以静下心来从理性和哲学的高度来思考问题,而不是整日沉溺于病人、手术之类的繁琐事物中.然而,通过对医患关系的本质的思考,以及对医学临床当中一些现象的分析,比如,医生和病人对截肢术的不同想法,并上升到哲学高度对医学范式进行了讨论,竟引发出令人困惑的哲学尴尬.最终感到,"以人为本"的思想才是解决困惑的利器.  相似文献   

9.
《中国宗教》2020,(2):26-27
眼下正是举国上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在众多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最美逆行者中,一个来自江西抚州的医疗团队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因为她们不仅是医生,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是中国佛教曹洞宗的尼众。在这个医疗团队的背后,站着一个主动向抚州市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递上请战书的"硬核"人物,她不仅是留学法国的医学博士,还是曹山宝积寺住持、曹洞佛学院院长,她就是养立法师。至2月18日截稿时,曹洞佛学院派出的医疗团队共接诊19名确诊病例,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其中17人已经出院。  相似文献   

10.
正医学与哲学杂志社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拟于2018年底或2019年初在郑州召开"医疗干预与人体自然力的保护与扶植"会议,会议将围绕如何正确认识与评估医疗干预与人体自然力的关系;临床实践特别是包括肿瘤在内的慢性病诊疗中的医疗干预与人体自然力面临的实际问题;过度医疗干预对人体自然力的后果评估;过度医疗干预的原因及其抑制策略研究等几方面进行集中深入的讨论。现诚挚向广大从事或热心于相关研究的临床医生和人文学者征文。  相似文献   

11.
正道教界的朋友们:值此道祖老子诞辰之际,谨向你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2020年,全国道教界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我国道教中国化方向,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制定完善各项教规制度,成功召开中国道教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会议,推动道教事业取得新进展。特别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斗争中,道教界坚决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疫情防控决策部署,主动配合联防联控,积极参与群防群治,严格执行"双暂停一延迟",引导信教群众科学防护,踊跃开展捐款捐物,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2.
隔离中的愛     
《天风》2020,(5)
正今年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虽然来势汹汹,但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同抗疫,使得这场史无前例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充满了爱。其中,在基督教全国两会的呼吁下,广大基督徒也选择与国同心、与民同行,不仅严格遵守防控工作要求,更发挥了基督徒的大爱与力量,在这场战"疫"中刻画出了"隔离不隔爱"的美好景象。一、隔离不是离弃,是保护《民数记》1 2章1 0节记载米利暗患了大麻风病,大麻风病  相似文献   

13.
《法音》2020,(2)
正本刊讯当前我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形势受到国际佛教界广泛关注。1月28日,世界佛教徒联谊会潘·瓦那密提主席致我会演觉副会长慰问函,代表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及所属机构、世界佛教青年联谊会、世界佛教大学及各地区中心和泰国民众,对疫情表示深切关注和诚挚慰问,祈愿三宝慈光护佑  相似文献   

14.
正医学与哲学杂志社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定于2019年5月10日~11日在郑州召开"医疗干预与人体自然力的保护与扶植"会议,会议将围绕如何正确认识与评估医疗干预与人体自然力的关系;临床实践特别是包括肿瘤在内的慢性病诊疗中的医疗干预与人体自然力面临的实际问题;过度医疗干预对人体自然力的后果评估;过度医疗干预的原因及其抑制策略研究等几方面进行集中深入的讨论。现诚挚向广大从事或热心于相关研究的临床医生和人文学者征文。  相似文献   

15.
释正慈 《法音》2020,(2):18-18
当前我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形势受到国际佛教界广泛关注。1月28日,世界佛教徒联谊会潘·瓦那密提主席致我会演觉副会长慰问函,代表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及所属机构、世界佛教青年联谊会、世界佛教大学及各地区中心和泰国民众,对疫情表示深切关注和诚挚慰问,祈愿三宝慈光护佑中国民众健康平安。  相似文献   

16.
口腔修复体制作技术发展经历了从手工操作到计算机辅助制作、从"去材成形"到"增材制造"、从间接制造到直接制造发展阶段.回顾和分析口腔修复学技术发展中存在的基本矛盾以及矛盾对立统一运动的基本规律,有助于口腔医生自觉地培养和建立自然辩证观念,提高辩证思维能力,更好地把握口腔修复学发展趋势和规律.  相似文献   

17.
伴随社交媒体时代的到来,人类交际不断转向网络空间。基于Simon的身份自我方位模式,考察网络交际空间中的医生身份,认为身份构建是个人基于自我方位的自我阐释。研究发现,医生在群体层面构建了"高投入、高科技、高危险"和"普通人"的身份;在个体层面构建了"医者仁心"和职业厌倦的身份。然而,网友在网络空间构建的医生身份却是"高收入、职业道德差、缺乏技术"。尽管医生和网友在网络空间构建的医生身份都不符合对方的期待,但双方可以尝试从对方的视角解读彼此构建的身份,从而共同致力于和谐医患关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18.
论医务人员的理念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实现从以医生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的转变传统的医疗护理模式是以医疗护理为中心 ,病人围着医生护士转。新的医疗模式要求坚持以病人为中心 ,强调了实现以医生为中心到以病人为中心的转变。尽管从国家到地方都在进行着这种转变 ,但要从思想观念到医疗实践中真正实现这种转变 ,应该说首要的环节在全民、全社会的教育 ,必须从上到下 ,从学生到专家 ,从领导到群众 ,从医护到患者均应接受这种教育 ,来提高全民的素质 ,提高医务人员的素质 ,以适应新的医学模式。2 提高两个质量所谓两个质量即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医疗服务是一种特殊的服务 ,…  相似文献   

19.
民国中医师团体的成立是传统中医生们的一场自救运动,这一过程折射出传统士大夫在现代转型中从意图伦理转向责任伦理的一种尝试。但此转型并非一帆风顺,更非完全彻底,就其转型困境而言,它甚至也成为了困扰当代中国社会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之一,即从医生的视角看,传统士大夫(确切来讲是传统中医师)从意图伦理向责任伦理的转型尚未完成。在当代多元的伦理空间中,以"善的框架"和道德"方向感"为特征的职业认同在今日中国医生那里并未得到良好呈现。  相似文献   

20.
关注乡村医生因体制变换而发生的利益变迁.通过乡野调查及文献调研,梳理了乡村医疗机构体制的两次变换.从赤脚医生时代到乡村医生时代,乡村医疗机构实现了第一次体制结构的变换;而今,乡村卫生一体化的实施,必将第二次变换乡村医疗机构的体制结构.以乡村卫生一体化必建"网底"之虑,需保障好乡村医生的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