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常老书鸿仙逝,享年90岁。 告别之际,瞰其生平,简而又简地述之:艺术家、学者、共产党人,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这个理事,那个顾问,法国美术家协会超选会员,日本创价大学名誉博士,等等等等,书鸿求索于敦煌而辉煌,古语敦煌即辉煌也,敦煌是佛教圣地,常老之大归,宜用佛家语:功德圆满。  相似文献   

2.
桑吉 《法音》2005,(9):55-56
本刊讯 中国佛教协会原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市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文化部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佛学家、红学家、敦煌学家、古典文献学家、收藏家、文物鉴定家周绍良居士,因病治疗无效,于2005年8月21日下午3时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相似文献   

3.
自1900年敦煌藏经洞发现以来,敦煌学已经走过上百年的历程。百年来,在世界各国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敦煌学在中古史研究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丰硕的成果,成为一门世界性的显学。但是,与敦煌学的其它领域相比,敦煌佛教的研究显得相对滞后。由于敦煌遗书原为佛教寺院遗存,佛教文献占据敦煌遗书百分之九十以上,所以,佛教研究在敦煌学研究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敦煌佛教研究的滞后,已经大大影响了敦煌学整体的发展步伐。在多次国际、国内敦煌学研讨会上,都有学者呼吁要加强敦煌佛教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近二十年来敦煌汉简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敦煌汉简释文》《敦煌汉简(全二册)》出版到当下,以其为一手材料,对汉代敦煌地区的屯戍、政治、经济、军事、中西交通、文学和社会历史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一定程度上亦存在问题。以下就近二十年来敦煌汉简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5.
正历史不能忘记,张大千对敦煌艺术所作的贡献。大千先生在敦煌面壁三年,把敦煌艺术带回了全国、推向了世界。同时,他也是成立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的重要推手。1941年10月,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于右任视察敦煌。他专门去莫高窟,看望了老友张大千。两位美髯公在大佛脚下促膝夜谈,直接促成了中国现代史上,重要的国宝抢救行动。张大千建议,于右任返回重庆后,立即给国民政府提交建议案。建议设立敦煌艺术学院,以期保护民族文化遗  相似文献   

6.
书讯     
《世界宗教研究》2021,(2):162-162
正《敦煌道教文献合集》(全2册),王卡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12月出版,定价2636元。本书是对敦煌道教文献、吐鲁番道教文书等资料的首次集中展示和系统点校,是对目前为止敦煌道教文献研究成果的集大成式总结。  相似文献   

7.
<正>敦煌火神庙,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寿昌北路的中医院北街分院(也是敦煌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大楼东侧的后面,是河西地区现存唯一一座祭祀火神的道教建筑。据清道光辛卯年(1831)版《敦煌县志》记载,敦煌火神庙始建于嘉庆十一年(1806),现仅存大殿一处(图1)。关于敦煌火神庙的研究文章有日本学者小川阳一的《敦煌における祆教庙の祭祀》和姚崇新的《"火神庙"非祆庙辨》~1,以及胡同庆的《敦煌  相似文献   

8.
最近,我国发行了一套敦煌壁画邮票。我对敦煌壁画没有什么研究,但是我很爱好绘画艺术。看了这套敦煌壁画邮票,有些感想。敦煌是甘肃省的一个县,是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的交通重镇。莫高窟是闻名中外的敦煌艺术宝库,俗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县东南的鸣沙山下,在南北长约160米,高达17米的崖壁上凿满了洞窟,构成了规模宏大的石窟群。自前秦建元二年(316)开始建窟,  相似文献   

9.
清末光绪二十五年,即日本明治三十二年(1899年),在中国敦煌千佛洞的藏经洞中发现了约两万多卷的藏书,大部分是宋代以前的写本,小部分为木刻本。因为大多为卷子装的经书,所以称之为“敦煌卷子”或“敦煌经卷”,也就是本文题目所说的“敦  相似文献   

10.
中古时期的景教在我国传布的历史一向缺乏可靠的材料,特别是在著名的丝绸之路上活动、传播的情况更缺乏真实、生动的资料.适逢敦煌藏经洞发现暨敦煌学一百周年,2000年8月在敦煌莫高窟召开的`敦煌学国际学术讨论会'上,披露了一件有关景教史珍贵的古叙利亚文文献.举世闻名敦煌莫高窟开凿在绵延1700多米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现存492个洞窟绝大多数集中在1000米范围的南区,而北区由于坍塌、沙埋、盗掘破坏等原因基本已无完整的、具有艺术价值的洞窟,长期未引起重视.从1988年6月起,敦煌研究院彭金章教授主持对北区石窟考古发掘,历时8年,取得巨大成…  相似文献   

11.
<正>敦煌位于河西走廊西端,即今甘肃省西部、党河流域,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毗邻,兰新铁路经过其北境,是我国古代与西域诸国的交通重镇。而敦煌石室在今敦煌城东南25公里处。敦煌石室,亦名敦煌石窟,是由莫高窟、西千佛洞、榆林窟、水峡口小千佛洞和肃北五个庙组成。莫高窟,又名雷音寺、千佛洞,以其是敦煌石室中最大最主要的洞窟,故敦煌石室亦名敦煌莫高窟。  相似文献   

12.
汉唐以来,敦煌一直是中西交通的咽喉和枢纽。历史上的敦煌形成了戌兵征战的军事要隘和“华戎所交一大都会。”当时,丝路上的使者、胡商们云集敦煌,由敦煌入关出塞。这样,敦煌不仅沟通了中原王朝与南亚、中亚、西亚的交通,而且波斯和古天竺等地的宗教也由敦煌而传入内地。今天,被誉为丝绸之路上的明珠和东西交通窗口的敦煌,那时自然也是外  相似文献   

13.
写本一切经的资料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研究史概观 本世纪汉字文化圈的佛教研究得到飞速的发展,其中敦煌佛教遗书的发现是一个划时期的事件。明年是公元2000年,正是敦煌藏经洞发现一百周年纪念。在这一百年中,对敦煌遗书的研究,除了佛教领域外,语言文字、文学、天文学、道教等各个领域都得到很大的发展,被总称为“敦煌学”。佛教遗书占据全部敦煌遗书的一半以上,其研究依凭着新资料而不断深化,加之各地所藏遗书的不断缩微化与不断刊布,已经使我们有可能对这一研究做一个总体的回顾。 另一方面,以《高丽藏》为首,各种刻本一切经影印本的积极出版,使研究者可以…  相似文献   

14.
在唐宋敦煌宗教史的既有研究中,对苯教始终付诸阙如,然敦煌藏文本佛教疑伪经、苯教仪轨书、占卜书、医书等相关资料显示,苯教教团不仅曾经流寓敦煌,而且在经受敦煌佛教界竭力排挤的境况下,仍广泛地从事丧葬祭祀、占卜禳厌、驱鬼疗疾等宗教社会活动,并在特定时期扮演着敦煌吐蕃族群利益代言人的角色。同时在宗教仪轨、民俗信仰等领域对敦煌佛教和社会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敦煌区域史中不应忽视的宗教力量。  相似文献   

15.
敦煌道教试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利用敦煌遗书中有关敦煌道教的文书,评述了唐代敦煌道教活动情况。全文分敦煌道教文书分类、敦煌道教的活动和敦煌道教之特点三部分,指出它既带有唐代道教的普遍性,又具有地域方面的特殊性,进而能在敦煌这一佛教兴盛之地得以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敦煌佛教文书是重要的宗教物质文化遗产,也是研究宗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依据。其收藏、保护和利用,有待于各方更加重视。敦煌文书发现于1900年,在中国文化学术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一佛教文书占敦煌汉文文献的百分之九十左右,其内容包括经、律、论、疏释、伪经、赞文、陀罗尼、发愿文、启请文、忏悔文、经藏目录等。  相似文献   

17.
正"我躺下是敦煌,醒来还是敦煌。"这是挂在樊锦诗嘴边的一句话。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樊锦诗获得"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从1963年第一次"触碰"莫高窟至今,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樊锦诗都围着莫高窟转。在今年"改革先锋进校园"甘肃省专场活动中,她动情分享:"敦煌已经成为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能为敦煌做事,我无怨无悔!"出生在北京,生长在上海,  相似文献   

18.
2009年敦煌学研究发展平稳,成果丰富.中国大陆地区出版著作近70部,公开发表论文820多篇.本文对是年敦煌学研究中宗教文化研究的论著分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敦煌西云观     
敦煌,作为一个佛教文化胜地而著称于世,然而,在历史上众教林立的敦煌,道教也占有它重要的一席之地,并且留下了西云观——这座辉煌的道教宫观。 西云观始建于清雍正八年(1730年)。相传很久以前,王母曾居三危,乘青鸟往来于瑶池之间,因而东来紫气,西呈祥云,登古城而晚眺,见霞光辉于垣西。当地群众集资修观于斯,故誉名“西云观”(又名“栖云观”)。敦煌西云观与三危山的王母楼、老君堂遥相对峙,和月牙泉古庙群鼎足三立,是通两关(玉门关、阳关)的必经之路,又是敦煌道教三大活动中心之一。创建之  相似文献   

20.
《美与时代》顾问、著名文艺理论家、美学家、雕塑家、艺术教育家王朝闻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4年11月1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王朝闻先生1909年4月18日生于四川省合江县,在成都、杭州求学期间投身革命文艺活动。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赴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任教。新中国成立后,曾在中宣部文艺处等部门工作。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副教务长,《美术》杂志主编、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顾问,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华美学学会会长、名誉会长,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全国政协第三、四、五、六届委员等。王朝闻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