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字框分两面包围、三面包围或四面包围三种。书写时,字框对所配合的结构单位要搭配紧密,真正起到"包"的作用。左上包的字框一般上窄左长,左下包的字框一般左缩下展,带斜钩的字框,突出斜钩,其他笔画要短缩,上包下、下包上和全包围的字框要左收右展、左右对称,书写时要注意被包部分的大小、位置。1.广字旁首点或纵或斜,短横右上斜,长撇或为斜撇或为兰叶撇,与横相离,尽力舒展。如"庶""庭"二字,二字均横短撇长,中宫收紧,被包部分向右伸出,"庶"  相似文献   

2.
<正>4.竖撇。竖撇似竖,起笔常用露锋,这也是智永楷书的一大特点。其整体以竖为主,斜度不大,只是在中下段开始渐渐向左下撇出,略有弧度。如“雁”“成”等字左撇。5.斜撇。撇画长而斜,劲健锋利。斜撇的写法是,先露锋或逆锋落笔,触纸后顿笔调锋,从右上向左下行笔,出锋收笔,力送撇尖,略取曲势,且撇尖要有仰意,以便顺势带出下一笔画,前呼后应。如“及”“在”等字。  相似文献   

3.
<正>7.平钩。这种钩亦称托钩,系从隶法而来,呈弧形,钩平且长,不向上翘。如“得”“为”等字。8.横折钩。这是横画与竖钩相结合而成的一种钩。先露锋写横画,至右端或折或圆转下行作竖钩。出钩须短而有力,和左部笔画相呼应。依据字形有高折钩、矮折钩、斜折钩等三种形式。这三种形式的书写方法相同,只是在体势上略有区别。高折钩体形较高大,有横平竖直之感;  相似文献   

4.
<正>56.双人旁。两撇画长短、方向不一,一般是第一撇较短,稍直;第二撇较长有曲势,两撇的起笔处位于同一垂直线上,上一撇的收笔与下一撇的起笔气势连贯。竖画常露锋起笔,短而有力,微向右凸出。如“微”“德”等字。57.页字旁。上横根据需要可长可短,露锋起笔,左尖右圆,左轻右重。上撇短粗,左竖粗壮厚重,横折可方可圆,变化多端。中间两横小巧玲珑,下部撇点藏锋起笔,露锋收笔,斜点干净清爽,这两点上合下开,左高右低,错落有致。  相似文献   

5.
<正>11.春字头。字头的三横应有长短粗细等变化,撇画上部较直,撇捺左右伸展,撇低捺高,且能包住下面结构部分,整个字头上紧下松。如“奉”“秦”等字。12.常字头。中间短竖露锋起笔写得较粗壮,左右两点一呼一应,左低右高,顾盼有情。下面左点偏直,横钩中横画较细,出钩锋利,对准字心。整个字头居中偏左,笔画粗细变化丰富,较宽大,以便包住下面结构部分。如“常”“堂”等字。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所藏《舍利塔下铭》石刻,青石质,长、宽83厘米,厚18厘米,保存完好。铭面以阴线分为横、竖各13行的方格网,上刻字径2寸的阴文隶书12行,满行12字,正文共计107字,孟弼书丹。僧、官结衔题名以小字附属正文之后。  相似文献   

7.
<正>六、智永《真书千字文》中提的临写法提又称作挑画,取仰势,是从左下方向右上方挑出的一种笔画。提画起笔如短勒横,逆锋藏头,骨力外拓,腹部平挺,背部丰润,笔锋尖锐而又微上翘。在永字八法中它被称为“策”,意为如策马扬鞭,作提宜仰笔趯锋,用力发笔。提画常有长提、短提、平提等几种。1.长提。提画较细长如腰刀,斜度较大,行笔稍快,收锋犀利,与下一笔画形成呼应关系,当做到笔断而意连,气息贯通。具体写法是竖下落笔,略顿后向右上快速行笔,力送笔端,  相似文献   

8.
<正>九、智永《真书千字文》偏旁部首的临写法汉字中除了少数独体字外,绝大多数字是由多种形态的偏旁部首和结构单位组成的合体字。学习智永《真书千字文》在掌握基本笔画的基础上,再从偏旁部首入手,熟悉和掌握其形态、位置与其各自的作用,才能进一步把合体字写好。1.文字头。这是由斜点和长横组成的字头。点是露锋起笔,通常位于横画中间部位,横画以尖起圆收较多。横画的长短与下面结构要相照应。横画要能盖住下面结构,且取上紧下松之态。如“交”“言”等字。  相似文献   

9.
钟毅平  粟华利  张承志 《心理科学》2007,30(6):1295-1298
通过变化左、右部件和上、中、下部件而制作的假字,采用两因素被试内设计,共80名大学生参加两个实验,考察汉字部件的Stroop效应。结果发现:(1)由"红"、"黄"两字不同部件所构成的假字分别影响对红、黄颜色的命名;(2)不同位置的部件所构成的假字,其产生的Stroop效应不同,即左部件比右部件,上部件比中、下部件产生的影响更明显。最后在平行分布式加工模型的范畴内讨论了其加工机制。  相似文献   

10.
《天风》2010,(10):23-23
<正>在正方形的木板上,以砖红色为底色调,以象征纯洁的白色表现画面中一个大大的篆书"爱"字,将"爱"字上面的笔画设计成"十字架",中间是胸怀,将"国"字设计在胸中的红色心形图案上面,"教"和"爱"字中的心形紧密相连,预示中国广大的基督徒是用心在爱国、爱教。  相似文献   

11.
非常之大     
正马季与赵炎说相声,相互比大小,"我上嘴唇挨着天,下嘴唇挨着地"。举凡极言之大者,免不了要夸张一番。庄子的《逍遥游》夸张起来,汪洋恣肆,无边无岸。"其翼若垂天之云"的大鹏,"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当然不是吹牛,而是浪漫主义的哲学夸张。何谓"大"?字典的解释,是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从字源上看,"大"字的甲骨文象形,如同四肢张开、顶天立地的成年人,"大写的人"当由此而来。  相似文献   

12.
已有证据表明, 低频形声字的命名存在规则性效应, 高频字则没有表现。但是, 这些研究所使用的全部或大部分实验材料可能均为声旁在右的字, 其结果也许仅能反映声旁在右字的加工规律。本研究通过三个实验考查了声旁在左与在右两种左右型字和声旁在上与在下两种上下型字的规则性效应, 探讨声旁位置对形声字命名规则性效应的影响。实验一仅考察了声旁在右的字, 结果重复了先前没有操控声旁位置研究中出现的低频字的规则性效应, 还发现高频字命名规则性效应的逆转; 实验二考察了声旁在左与在右的字, 发现声旁在右的低频字存在规则性效应, 而声旁在左的低频字则出现了规则性效应的逆转, 但声旁在右的高频字并不存在逆转; 实验三考察了声旁在上与在下的字, 发现声旁在下的低频字和声旁在上的高、低频字都出现了规则性效应, 而声旁在下的高频字则存在规则性效应的逆转。这些结果提示, 如果声旁在整字中处于易被激活的位置(右侧或下侧), 在低频字中会倾向于出现规则性效应, 在高频字中则可能出现逆转或缺乏规则性效应, 这也许会受到字频的制约; 在低频左右型字中声旁位置的改变也会导致命名规则性效应方向的转变, 但在低频上下型字中的表现要相对较弱。可以推测, 声旁位置是一种形声字的亚词汇成分的空间属性, 可以决定声旁语音激活的便利性; 整字字频则是一种词汇属性, 会通过调节整字的语音激活, 影响声旁语音作用于整字命名的亚词汇加工机制, 最终决定规则性效应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天风》2020,(3)
正左上书法《大爱无疆》右上木刻《大爱无疆》创作者:贾文良在一块正方形的木板上,"大爱无疆"四个字与顶天立地的红十字架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其中"大爱无"三个字采用阴阳刻的方法与十字架中间部分相互叠加,"疆"字与十字架下半部分紧密相邻,寓意大爱没有疆域  相似文献   

14.
整体字形对部件识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借用 Estes的部件再认范式 ,以真字假字和部件字三种刺激材料探索了合体汉字 (或假字 )整体字形对部件的影响 ,结果发现 :(1 )对左右结构型和上下结构型汉字中的部件识别存在字优效应 ;而假字中 ,这二种结构方式的部件识别存在着假字劣效应。(2 )对左右结构型和上下结构型字刺激中的部件识别存在着部位效应。字形整体对左部件或上部件的影响大于右部件或下部件。  相似文献   

15.
葛天  张萍 《法音》2022,(9):19-26
<正>一、引言《唐大历六年上都荐福寺临坛大戒德律师之碑》,为纪念荐福寺临坛大师智舟法师所立,现存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太壶寺。碑高234厘米,宽74厘米,最厚30厘米。碑阳、碑右、碑左、碑阴均有文字。碑阳隶书16行,每行36字格,右下角缺佚12字,为世所重。宣统三年(1911)《重修泾阳县志》[1]对该碑进行简介,  相似文献   

16.
最小     
在西湖边上的西泠印社里面,有一座"锦带桥"。为我导游的利忠兄说,"这是杭州最小的一座桥"。其实,那就是横在水沟上的一块厚石板,不到两米长的样子。如果步子迈得大一点,一下就跨过去了。但上面煞有介事地立了一块石碑,石碑几乎占了桥面的一半,上书"锦带桥"三个字,似乎在提醒你那真的是一座"桥"。原先只听说过最大的桥、最高的桥、最美的桥如何如何,可很少听说过最短的桥、最小的桥。人们潜意识里以大为美,以高为美,其实生活向来两极,一个极端既是另一个极端的异端,二者又常常相互转化,甚至合二为一。小,容易被忽略,却也是生活的一极。  相似文献   

17.
正一只喜鹊停在墙头。太阳暖洋洋的,衔草筑窝忙了一上午,它有些累了。喜鹊刚把嘴里的草放下,想换口气,一粒草籽就刚好在打哈欠的空当里,一不小心掉进了墙缝里。几天后墙头钻出来一个绿色的小脑袋,在风里左摇右摆。几场春雨后,"小脑袋"迅速膨大了,成了一丛长在墙头的小草。小草和墙开始争地盘争阳光,摩擦不断。  相似文献   

18.
正宋代书法家苏轼说:"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如何理解这句话呢?把笔真的无定法吗?当然不是,这句话的后半句"要使虚而宽"已经给出了答案。要做到"虚而宽",就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科学的执笔、运笔方法。可以这样认为,苏轼所说的执笔、运笔是达到了心手畅达的高级阶段,即"无法"阶段,实际上是在"有法"的初级阶段上形成的。对于学习书法的人,"有法"的初级阶段是十分重要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个"器"就是指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现代汉语中,习惯将"瘟疫"连称,但如果细辨,"瘟"与"疫"其实是相当不同的。日前语文学家孙玉文在《语言学微刊》上发表《说"瘟疫"中"瘟"的语源》一文,就指出了以往常被忽视的一点:先秦时通常把瘟疫称作"疫"或"疠",而"瘟"字的出现要晚得多,文献中最早只能追溯到东汉末年蔡邕著《独断》,直到东晋以后才逐渐盛行。  相似文献   

20.
不非人之非     
正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先生生前在与人交往时,特别注意到了"不非人之非"这一点。他终身守着这样的交际之道:勿道人之短,勿说己之长;人骂之一笑,人誉之一笑。他对前辈画家和同辈画家都恭谨有加,尽说善处。齐白石作画,一向主张师古而不拘泥古意,"下笔要有我法",但他对先辈画家的杰出成就却深表景仰,尤其推崇徐渭、朱耷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