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被后人解为闲逸、高雅之趣,这当然没错。不过,如果联系此诗的创作背景、陶渊明的其他写菊作品,以及前代及当时的习俗,我们就会发现,陶渊明钟爱菊花有着更为朴素的动机:他希望通过服食菊花,达到养生延年的目的,从而缓解时光流逝、生命衰老带来的精神苦闷。从这个意义上讲,"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看似"悠然",其底蕴却是颇为悲凉的生命感叹。  相似文献   

2.
东篱有菊     
正东篱有菊,开在古人的诗词里,隔着千年光阴,依然芬芳无限。先有陶渊明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有李清照的:"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而诗人白居易也感慨吟出:"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古人为何钟情于东篱之菊呢?细细想来,朝阳升起时,恰恰照在东边篱笆墙下,阳光温暖,菊开得意,纵然是九月微凉,却花韵悠扬。于是东篱菊花,绽放在每一首诗词里。儿时,住在乡村,南园里种有菊花。当繁花开遍枝叶凋零时,菊花却恣意绽放。那时,菊花只有黄色,大朵大朵吐着芬芳,爷爷钟情于菊花,但并不像古人那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时代的蓬勃发展,旅游业成为了很多地区的主要经济来源,其中民宿能让游客体会到一个地区的生活习俗,感受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但在民宿的建设发展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房屋样式风格同质化严重,缺乏地域性的思考。文章基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视角,研究闽南地区民宿的风格特点,结合环境、人文、社会发展进行闽南山景民宿的设计创作,为民宿发展方向提供借鉴的同时,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拥有平淡     
我喜欢平淡,带着几分感激,几分满足,几分笑容,迎接每一天的阳光。不为名利所动,也不为得失所恼。欣赏自己所欣赏的一切,离开自已所不喜欢的一切。这种平淡难道不是幸福的最高境界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一种平淡;  相似文献   

5.
清朝金陵有一女诗人曾赋诗云:"为爱南山青翠色,东篱别染一枝花。"当时有位名叫龚炜的道友认为后一句用字似有生硬之嫌,提议去掉"别"字的右半边,将这一句改为"东篱另染一枝花"。众人皆称其改得绝妙,该女诗人遂认龚炜为"半字师"。  相似文献   

6.
1892年春,时逢花朝之日(农历二月十二日),湖南沅州府府衙内,一群春风得意的新科举人、秀才共赏奇花异草。一时欢声笑语,好不热闹。知府朱其懿见大家兴致颇高,遂倡议以花为题,吟诗作画,以助雅兴。于是诸方才俊,各显身手,有的画了牡丹、题曰“富贵风流”;有的画了荷花,题曰:“出淤泥而不染”;有的画了兰花,题曰“幽谷生香”;有的画了菊花,题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其题其画,佳则佳矣,然皆不出旧格,少有奇趣。朱知府一一看过,客套地称赞几句。这时他走到一新科举人身旁,但见  相似文献   

7.
淡泊,是人生的一种境界。陶渊明一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其高雅意境,不知被多少文人墨客吟诵品味,倾之慕之。今日社会再也难觅这样一种雅致,一种悠闲。城市楼群中,车水马龙,人声熙攘,繁华使人们眼花乱,心猿意马,心情浮躁,脚  相似文献   

8.
我合十,我祝愿,我祈盼……君临三亚湾,肃然见南山。南山是吉祥的山,自古与我佛有缘。南海历来是传说中观音出巡之地,南山之侧望之东瑁、西瑁岛,相传即观音挑土之遗迹。唐天宝年间,律宗祖师鉴真和尚五次东渡日本受阻,登陆南山弘法,得观音菩萨护持,第六次东渡成功。《崖州志》载南山经年祥云笼罩,光绪六年,南山东南忽自产莲花,叶甚茂,由此可见南山与佛门之特殊因缘。为了促进海南的进一步开放和社会、经济、文化的超常发展,满足广大佛教信众的需求,促进民族团结,祈祷世界和平,经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并经国家宗教局和中国佛教协会同意,三亚市人…  相似文献   

9.
正闲读诗书,竟羡慕起古代的文人来。据说,吟出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千古名句的东晋文学家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在故乡筑舍种菊,把酒吟诗,过着神仙般的生活;为避"安史之乱"的杜甫,携家入蜀,在成都营建茅屋而居,交游赋诗,写出无数精彩的诗作;自号"稼轩居士"的南宋诗人辛弃疾,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他筑稼轩,种稻田,过着自己无限向往的躬耕田园生活……对于古代文人来说,山水田园无疑是他们的心灵归宿地,我不由想到了我的故乡,想到故乡的老屋,那也是我的心灵归宿地。老屋门前有一片竹林,那青皮竹像高挑的仙子,  相似文献   

10.
从容真好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乱云飞渡中劲松的从容,令人钦佩和赞美。人生也需要从容,淡然宽怀看春秋。一位明星说得好:大红不骄纵,冷落也从容。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生命之舟的主人,当你驾驭生命之舟行进时,遇到滚滚激流或惊涛骇浪,这就需要从容把舵,战胜艰难险阻。只有这样,才能创造美好的人生。从容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从容是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坦然;从容是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傲岸;从容是我自横刀向天  相似文献   

11.
易感的心     
正花的妙用会传香,花的感情色彩是直通心灵的。在一位园艺师对我说"一枝花是一段心灵史"之前,我对花的认识还停留在姹紫嫣红、婀娜多姿方面,园艺师问我:"你的启蒙花是什么?"我想了想答道:"我的启蒙花应该是菊花。"记得小时候,哥哥养了几盆菊花,菊花在秋天的寒风下依然傲首开放,令我十分惊  相似文献   

12.
目前,厦门地区民宿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民宿发展趋于同质化,缺少特色民宿应有的个性。而民宿室内设计的标准化与特色化探索,主要从人的生理体验和心理需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民宿室内设计的整合方式,为厦门地区民宿标准化、特色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将绵竹年画元素应用于民宿设计中,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提升绵竹年画这一民间艺术的影响力,满足现代人对于民宿空间环境的精神需求。以“耘·栖”民宿设计方案为例,从设计学角度出发,分析将绵竹年画元素运用于主题性民宿空间设计中的途径与方法。绵竹年画题材、种类多样,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与较高的艺术价值。对绵竹年画进行分类、元素的提取设计,结合民宿的主题及现代工艺、材料,将其应用于民宿各个功能空间及产品设计中,能实现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合理应用,使年画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为民宿增添人文气息,提升游客的文化体验感。  相似文献   

14.
陈卓 《美与时代》2021,(2):46-47
文章以"青景竹韵"主题民宿设计方案为例,探讨将非遗元素运用于主题性乡村民宿空间设计的途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乡土文化的精华。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大众旅游兴起,在乡村旅游中体验当地文化也成为广大游客的普遍需求。主题性乡村民宿设计中融入当地非遗元素,能提升民宿的文化体验感,增加民宿的价值和独特性,且能促进非遗的传播、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5.
城市民宿是互联网技术发展与共享经济兴起的产物,在全球蓬勃发展,但其对所在社区的外部性影响也逐步显现。文章以广州市城市民宿为研究对象,通过空间标注、问卷调查及访谈等方法,调研走访了典型社区的居民群体及民宿经营者群体,多维度挖掘了城市民宿的社区正负外部性影响,结合国内外相关管理经验,在城市民宿的治理基础、治理思路和治理手段方面分别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腾飞,人们对自身精神文明追求的重视程度增加,节假日出游成为了许多家庭的必要活动。国内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也带动了我国乡村民宿建设的浪潮,然而因为我国乡村民宿起步相对其他发达国家来说较晚,国内乡村民宿的设计建设中心多以建筑为主,忽略了乡村民宿的景观设计建设,使得乡村民宿的品质体验感不高,民宿建筑与周边环境不协调。文章从景观设计学的角度,对乡村民宿和乡村民宿景观的概念进行阐述,进而提出乡村民宿景观设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在全域旅游背景下,随着人们经济能力的改善和品味要求的提升,民宿成为广大游客出游的首选。自2016年进行全域旅游示范点建设以来,三亚市政府大力助推民宿旅游产品开发与建设。文章将对三亚民宿旅游的开发现状进行分析,并且对其所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借鉴台湾、浙江等民宿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为三亚民宿开发选择和构建发展路径,从而助推三亚全域旅游快速、稳定及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民宿是近几年随着微旅游热而迅速发展的行业,但是在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作为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旅游资源的名城,扬州市政府出台了许多鼓励民宿建设的政策,帮助和扶持民宿发展。扬州老城区特色民宿不应仅满足一般的住宿功能,设计还应融入地域文化元素,彰显当地文化特色,成为地域文化宣传的名片。民俗应结合本土非遗特色地方文化元素、依托民宿周边特定文化元素、体验当地市井生活,打造原汁原味的民宿,以彰显地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9.
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了我国乡村地区的发展。民宿作为新型的住宿行业设施,政策法规、行业规范仍然不健全。乡村民宿是乡村旅游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民宿产业的发展应该进一步结合当地特色资源,打造具有特色的乡村民宿品牌,提高服务质量,满足住客的实际需求,健全法制法规,促进乡村民宿产业可持续发展,解决目前乡村民宿产业的相关问题,促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快节奏生活,乡村田园生活越发被消费者青睐,民宿产业也成为了一个新兴的投资方向。民宿设计旨在让民宿成为有生命力的文化艺术作品,形成一种文化符号,成为设计师的研究对象。文章从民宿设计与地域文化的关系出发,探讨民宿设计的原则,进而得出地域文化背景下民宿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