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音乐疗伤     
多年前,住在郊区的一个小镇上,旧家的旁边有一户人家,拥有一个独立的小园子,春天的时候,微风轻轻地掠过,篱笆边的蔷薇花便会得意地摇晃起来,一阵阵馨香便会越过篱笆和路人打招呼。  相似文献   

2.
乡土的篱笆     
前几日回老家,看到村南有一段篱笆,护卫着身后的家园。于是,关于篱笆的记忆便倏地返青了……小时候,走在村里,随处可见簇新晶亮、泛着金光的篱笆……农家为了阻挡春日的大风、夏日的飞沙、秋日的寒霜和冬日的冰雪,以及村中闲游的畜禽,便用秫秸沿着院子四周夹成一圈"障子"。在我们乡下,篱笆通常被  相似文献   

3.
用音乐疗伤     
多年前,住在郊区的一个小镇上,旧家的旁边有一户人家,拥有一个独立的小园子,春天的时候,微风轻轻地掠过,篱笆边的蔷薇花便会得意地摇晃起来,一阵阵馨香便会越过篱笆和路人打招呼。那些花儿开得美,开得艳,开得热闹纷繁,像浪漫的十四行诗,像印花信笺的纸张,有暗香盈袖,自顾自地优雅芬芳。有黄色的,有粉色的,还有白色的,偶尔会有几枝伸出篱笆外,招惹得孩子们伸手去摘,结果被花刺扎到了手,孩子哭了,大人却笑了,说,  相似文献   

4.
一个秋风萧瑟的下午,一位中年母亲领着一个面目清秀、身形瘦小的男孩走进了我的咨询室。男孩脸色微微泛黄,一对乌黑的大眼睛中略透出一丝不安和局促;一进门便紧紧依偎着母亲,两手还不停地搓着。一旁的母亲则神情黯淡,坐定后便恳切地要求我给男孩进行心理咨询。接着,男孩的母亲向我诉说了儿子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篱笆     
正农村也没有篱笆了。走十里八村,仍然见不到篱笆。想来,我不见篱笆已经有二十年了吧。从小时记事开始,就熟悉篱笆。那时,我家后院就夹着篱笆,都是高粱秫秸的,密实而牢靠。我家后院有一亩多地,分出七分地作菜园,里面是黄瓜、豆角、西红柿、芹菜、白菜、葱、蒜,两边是桃、李、杏、枣等果树。早春,先是娇艳的杏花怯怯悄悄地开,淡粉的颜色招来了才  相似文献   

6.
心灵的感动     
罗博学 《天风》2004,(8):49-49
我小时在母亲的引领下便信仰基督教,那时只是懵懵懂懂的信,甚至耶稣是谁都不清楚。只记得在大衣柜上时常摆放着一本黑色封面的厚书,那是圣经!母亲不识字,不能读,每天也只惋惜地打开书抚摩着,随后便投入忙碌的耕作中。和母亲一起礼拜的人都非常有爱心,没有世俗之气,她们的眼里是那样真诚,友爱,和平,她  相似文献   

7.
乔迁新居,发现楼下储藏室门旁有一小块空地,我想应该用绿色点缀一下。正逢植树节,从果木市场买来一棵一米多高的枣树苗,便栽了下去,及时给它浇水,还用竹竿给它夹了别致的小篱笆。  相似文献   

8.
乔迁新居,发现楼下储藏室门旁有一小块空地,我想应该用绿色点缀一下。正逢植树节,从果木市场买来一糅一米多高的枣树苗,便栽了下去,及时给它浇水,还用竹竿给它夹了别致的小篱笆。  相似文献   

9.
    
刘凌维 《天风》2017,(4):44-45
<正>等母亲着急了我再出去,看她还要不要那么凶地批评我!六七岁时的一个黄昏,我已记不清具体什么原因,只记得被母亲狠狠批评了一顿。当时,心里很委屈,便气呼呼地走出去,心里盘算着一场离家出走的戏份。走出家门,暮色四合,近晚饭时分,平时热闹的胡同  相似文献   

10.
少年在山野中迷了路,又饥又渴,他遇到一栋木屋,一圈篱笆将木屋环绕。那些篱笆是如此之矮,仅 至少年膝盖。篱笆里面,一位老人正躺在藤椅上休息。他的旁边有一口水井,少年几乎闻到了井水的清冽与甘甜。  相似文献   

11.
看见     
刘凌维 《天风》2017,(10):53-53
马大嫂,是我远房的一个亲戚,年龄比我母亲还要大不少,因为姓马,属相也是马,周围的人便都叫她老马。她是母亲在我们村结的第一个福音果子,当时周三、周五晚上她几乎都会来我家跟我母亲学几节圣经,一起唱诗、祷告,并且只要干完农活和家务,她几乎是“长”在我家里。所以,尽管那时我已经上初中住校,仍有不少机会见到她,渐渐地便了解到更多关于她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点滴集     
人有头脑,能思维,便有逻辑。然而自发的思维并不就是自觉的“逻辑”。逻辑工具是一门学问,人们须得下点功夫才能掌握它。思维和语言是一母双胎。人类大脑皮层中的第二信号系统,正是思维和语言共同的“母亲”。思维失掉语言,便没有自己的地位;语言没有思维,也不会有自己的存在。因此“母亲”让  相似文献   

13.
回家,母亲照旧做了我最爱吃的手擀面,诱人的香气从泛亮的油花上飘腾开去。忍不住!一端上桌便伸长筷子,吸溜吸溜地一阵狂吃。母亲乐得合不拢嘴:“瞧,还是那猴样儿!”我嘴里塞满,含糊回应:“嗯,还是那个味儿!”  相似文献   

14.
出差,火车上坐我对面的是一位高校的老师,聊起天来,很自然地便聊到母亲,老师说母亲已经70岁了,自己工作很忙,除了上学校的课以外,还经常外出讲课。去母亲那里总是来去匆匆。有时候感觉很是不安,便常拿了钱给母亲,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心好受一些。  相似文献   

15.
一点点体面     
正1950年,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先驱报》做专栏记者。有一天,他的母亲去看他。他蓬头垢面,衣着邋遢,杂乱的头发,长长的胡须,脚上是一双破凉鞋,连袜子也没穿。母亲便问:"怎么连袜子都不穿?"马尔克斯道:"不穿袜子更舒服。两件衬衫,两条短裤,一洗一换,还要什么?"母亲回答:"一点点体面。"话语简单,却沉重地砸在了马尔克斯的心  相似文献   

16.
路旁有两棵桃树,一棵在篱笆内,一棵在篱笆外。篱笆内的受到保护,枝繁叶茂;篱笆外的常被人攀折,疏枝横斜。春天,它们都开粉红色的花,秋天都结黄红色的果。不同的是,外面的年年硕果累累,里面的总是稀疏的几枚。我天天走这条路,对这种现象不免困惑。直到有一年去一  相似文献   

17.
一位善良、勤劳的母亲,因为自己在感情上受到了创伤,就发誓不能让这种悲剧在儿女身上重演。因此,当儿子的感情生活不符合自己的意愿时,便不根据形势的变化,在她那狭隘的思想意识支配下,以为儿子着想为由,使用母亲的权威来粗暴地控制儿子的感情表达,致使儿子在这种心理重压下导致感情的畸形发展,产生的结果是人们所不愿看到的。 这个事件值得深思。天下的父母哪有不为子女着想的!但不懂子女的心,只一厢情愿地去做那些诸如“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事情,结果会是怎么样的呢?假若父母们与子女多一份心理沟通,多一份感情交流,多一份人格方面的尊重,还会有那么多悲剧发生吗?  相似文献   

18.
母亲     
正母亲节那日,到了饭点,母亲照例在灶台前忙碌,我想要帮她做些什么,她却不让,说我会打乱她的节奏。于是,我便站在离母亲一米远的地方,同她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新近发生的大事小情。我看着她在砧板上切菜,看着她往铁锅里倒油,看着她将菜炒好之后端到隔壁间的餐桌上。忽然,母亲惊叫了一声:"你头上有一根白头发。"  相似文献   

19.
近来,武汉一位高中学生的母亲给游戏室老板下跪:“求你们放我儿子一马吧!”她在给新闻界的信中哭诉:孩子自迷上游戏机后,钢琴不练了,围棋不下了,上课逃学,成绩骤降,从名列前茅跌到倒数第一。父母的耐心说理、严厉管教,学校的处分,均无济于事。家庭管严了便出走,游戏室成了他第二个家。这位母亲痛心地向社会呼喊:救救孩子!  相似文献   

20.
初中二年级下学期的一天,她正在准备期末考试,母亲又是彻夜未归,第二天一早,父亲便带着她去歌舞厅找她母亲,歌舞厅的服务员告诉他们,她母亲半夜已经和一个外地男人走了,是去了那个男人的家乡。母亲走时什么话都有没留下,得知母亲私奔,父亲像发了疯一样,带着敏娟,几乎找遍了全市所有的火车站、码头、歌舞厅和各个角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