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两个文明建设中,有许多问题需要讨论,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正确的认识。这里有大问题,有小问题,有小小问题。如何正确看待人们的服饰之美,就是这许多个小小问题之一。若干时间以来,我们对“奇装异服”侧目而观之,认为这是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不能相容的东西。于是,人们只好避奇求俗,避异求同,避新守旧。这样一来,“四世同服”、“三十年一贯制”,就成了讽刺漫画与相声作品的绝妙题材了。  相似文献   

2.
世上许多事情,是不能“想当然”的。如果“想当然”地去对待,难免被知识所嘲弄。相传公元70年, 罗马帝国统帅狄杜,“想当然”地认为水能淹死人,便下令把一批俘虏抛入死海(著名大咸水湖,位于约旦与巴勒斯坦之间的西亚裂谷中)。可是俘虏个个都浮而不  相似文献   

3.
正陆游《老学庵笔记》记:"郑康成自为书戒子益恩,其末曰:‘若忽忘不识,亦已焉哉。’此正孟子所谓‘父子之间不责善’也。盖不责善,非不示于善也,不责其必从耳。陶渊明《命子》诗曰:‘夙兴夜寐,愿尔斯才。尔之不才,亦已焉哉。’用康城语也。"天下做父母的,看了这一段记载怕都不免要感慨的。父子之间,做老子的该说的当然要说,否则"养不教父之过"就真是大大的罪过。但做儿子的听不听得进去,却又是勉强不得的。"亦已焉哉",是通达,也是无奈,用大白话说,就是"也就算了"。不算又能怎么样,说多了,轻则嫌烦,重则生仇。  相似文献   

4.
亦说孔子“喟然”“与点”张帆《论语·先进》“侍坐”章中曾点之志与孔子“与点”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古今学者在探讨曾点之志的义蕴时,几乎都不忘结合孔子因素综合分析,其中较有影响的有以下说法:包咸、何晏等人的“春游融乐”说。何晏《论语集解》引包氏(咸)曰...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写意山水画中,"留白"是画家绘画时不可或缺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从古至今,艺术理论家对"留白"的研究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研究"留白"的技法;另一类是研究"留白"的美学意义。"留白"的运用,增强了画面的灵气,有提神的功效,给观者以喘息的余地。"留白",传达了画家的思想,是情感语言的符号,是画家精神表达的重要形式。儒家、道家和佛家精神的注入,大大丰富了山水画"留白"的精神内涵,与古代哲学家们所说的"画道"和谐统一。"留白"要服从于整体,在画面中巧妙运用"白"与"黑"的构成,悉心经营好大画面的"黑白"位置,合理收拾好小景处的"黑白"关系,让"留白"在整体中真正凸显其内在价值。在传统写意山水画中,"留白"的重要性不可小觑,在现代写意山水画中,"留白"也仍将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6.
据说,非洲鸵鸟遇到危险时,往往会把头埋入草堆里,以为自己眼睛看不见就是安全的。后来,心理学家将这种逃避现实、不敢面对问题的消极心态称之为“鸵鸟心态”。  相似文献   

7.
8.
周剑 《思维与智慧》2001,(10):40-41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体力与智力都具有惊人的潜能。在恐惧与求生意识的强烈刺激下,人的脊柱可以承受5吨-10吨的压力,每平方厘米起作用的毛细血管由25条增加到3000条,呼吸次数增加3倍。这就是为什么母亲为了救汽车下的孩子可以扛起一辆汽车、中老年从情急时可跳过两米高的栅栏的缘故。人的智力的潜能更大,  相似文献   

9.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人民的生活环境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祖国繁荣昌盛,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事实。 改革大潮中,自然难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因而出现些消极现象,如吸毒、卖淫、赌博……甚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的蜕变分子竟也走了贪污、受贿、腐化、堕落的犯罪道路。为了打击、清除蛀虫对国家、民族的危害,党和政府不仅发出廉政防腐的号召,并且设  相似文献   

10.
人们在面对不可抗拒的巨大的自然灾害时,总有一种无奈和无助之感,这时社会上最易出现各种迷信说法。“天谴”说和“天佑”说可以算是很有代表性的言论。到底如何看待自然灾害,它们与“天谴”和“天佑”有何关系?本方将从历史和文化及无神论的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沧桑之变,日月如梭,使人感慨韶华易逝。自己虽然学无大成,仅有雕虫小技,然而却不断在幻想中演绎人生。如过去的某一段时间里,曾用所有的想象力,描画它的每分每刻;用全部的热忱,编织它快乐的经纬。那些日子过去了,人,也脱离三分稚气,成长的年轮又增加一圈。渴望长大的热切,被这个日子拼凑出  相似文献   

12.
“马沙亦黑”是尊称不是人名金占祥"马沙亦黑"一词在一些辞书、专著和论文中,几乎都被看作是人名。邱树森主编的《中国回族大词典》载称:"马沙亦黑,明初西域天文学家,汉名吴谅、字仲德"。有的专著还对该词作了解释,《回族人物志》(明代)关于马沙亦黑一节载:"...  相似文献   

13.
去年第五期《佛教文化》所刊的牟钟鉴先生一篇文章《研究宗教应持何种态度》,被国内外影响甚大的《新华文摘》全文转载之后,对于宗教究竟“应持何种态度”似乎成了《佛教文化》期刊一个甚为微妙的“情结”。今年的几期卷首语,也多半是围绕这个“情结”来说的,承读者谬许。近日还有《读书》杂志的读者,拿来上面一篇我的文章《佛寺与宗教学系:相隔有多远》,与我探讨,探讨的还是这个“情结”之下的话题。坦率地说,对宗教究竟“持何种态度”固然是一个很基本的问题,但是《佛教文化》没有也不可能就这个问题提出任何新的发明见解。因为…  相似文献   

14.
有的人摊上了好事儿、喜事儿,或真的心想事成了,就手舞足蹈,喜形于色;若遇上倒霉背运、遭殃受难的事儿,立马心烦意躁,满面愁云。这种人有喜则喜,有忧则忧,不饰遮掩,感情外露。这岂不是做人的坦诚与真实?对于这般赤裸裸的、从里到外透着真实的人,人们历来看法有别、褒贬不一。有人喜欢含蓄荣辱不惊的人,认为他们深沉稳健理智,心里藏得住感情的千变万化,终成大事。有的人虽然不公然反对有城府、含而不露的人,  相似文献   

15.
“天不变道亦不变”,是我国西汉时期,最大的唯心主义哲学家董仲舒提出的命题,这是他的哲学思想体系的内核。长期以来,无论是教科书还是报刊杂志,都把它当作最典型的形而上学来分析批判。对这一命题重新研究和探讨,将有助于我们全面正确  相似文献   

16.
如果有人向你提示“请注意卫生”,你会下意识地想到饮食卫生或者环境卫生,很少会把眼光投射到自己的内心世界。不注意心理卫生,那些心理上的尘垢(诸如消极情绪等负面心理)就会悄无声息地淤积起来。因为身心一体化的缘故,它不仅影响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而且涉及身体健康,甚至可以直接致病。可见,给心理“除尘”,保持心理卫生是相当重要的。适时宣泄法美国著名心理治疗专家罗杰斯说:“在极度痛苦的时候,向别人倾诉是一种潜意识的治疗。”适时采用适当的方式把消极情绪宣泄出来,有助于维护心理卫生,恢复生活情趣。在日本,许多大企业都设有“发泄…  相似文献   

17.
正2018年6月21日将近凌晨,范瑞平教授发来微信,告诉我,恩格尔哈特教授几小时前仙逝。虽然我已知恩格尔哈特教授患病多年,并一直关注着他的病情,不时地打听着,但听到瑞平教授传此噩耗,一是感到有些突然,二是感到悲痛和不舍。很早就知道恩格尔哈特教授的大名。1995年春,我到长沙,时任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副社长的王一方教授送给我该出版社刚出版的恩格尔哈特教授著作《生命伦理学基础》(范瑞平译),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恩格尔哈特教授,并  相似文献   

18.
作为时代工人,必须适应时代要求,尽快努力地提高信仰、思想以及文化等各方面的素质。本人认为传道人应“三会”。 一、要讲好道必须重视笔头功夫,要会写。教会很多工作不能离开文字功夫。如落实宗教政策、准备会议,写宣传、写报告等等,尤其预备  相似文献   

19.
穆斯林应戒绝“背谈”定纪平各位朵斯提:色兰!《古兰经》云:"信士们皆为教胞,故你们应当排解教胞间的纷争,你们应当敬畏真主,以便你们蒙主的怜恤"(49:10)。学习这节经文时,我们不妨先分析一下经文中对"教胞"的用词,原文为(兄弟),马坚先生译为"教胞...  相似文献   

20.
笔者从事宗教工作十余年来,陆续不断地听说或发现一些地方,特别是偏远山区的一些当地政府宗教主管部门,直接任免基督教“两会”负责人和成员,在有些地区还是一个普遍现象。今年和明年在一些地方又到了基督教“两会”换届选举的时候了,个别地方政府有关部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