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港区旗、区徽的图案是如何确定的?其寓意什么?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是一面中间配有五星花蕊的紫荆花红旗。红旗代表祖国,白色紫荆花代表香港,紫荆花红旗寓意香港是祖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并将在祖国怀抱中兴旺发达。花蕊上的五星象征香港同胞热爱祖国,花、旗分别采用红、白不同颜色,象征"一国两制"。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徽呈圆形,周围写有中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英文"香港",中间图案也是红底白色五星花蕊,寓意与区旗相同。香港区旗、区徽的图案是如何确定的?其寓意什么?  相似文献   

2.
卢家楣  卢盛华  贺雯  刘伟 《心理科学》2003,26(6):1000-1003
本研究试图探明绿色书写纸与传统的白色书写纸对学生书写时心理影响的差异。研究采用自编问卷调查学生分别在绿、白两种颜色的书写纸上书写时的心理体验,又运用警戒仪探查绿、白两种颜色书写纸对学生注意力保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白色书写纸相比,绿色书写纸更能引起学生正向、积极的心理体验,更利于注意力的保持。  相似文献   

3.
回家的路上,小路两旁长满了红红绿绿的花朵,我正感叹造物主的伟大,赐下如此多彩的世界,这时小女儿突然问道:"爸爸,上帝是什么颜色的啊?"我大脑一时宕机,不晓得怎么回答,下意识地回答:"我还真不知道,但是,你问的不是一个好问题。"圣经中讲述过上帝的颜色吗?我有些大略的印象是洁白的,比如《启示录》中说"他的头与发皆白"(参启1:14)。  相似文献   

4.
英国一家商场发现:该商场红、黄、蓝、绿、白五种颜色家用海绵,前4种销势很好,唯有白色销的量少,于是营业人员把白色的海绵拿下柜台,奇怪的事发生了,各种颜色的海绵销量都开始减少,营业人员百思不得其解,又把白色搬上了柜台,营业人员惊奇的发现:各种海绵销量又开始回升。  相似文献   

5.
文化差异影响彝、白、纳西和汉族大学生对黑白的认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彝族、白族、纳西族和汉族的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颜色相似性判断和颜色再认任务,考察了彝族、白族、纳西族和汉族的大学生对于黑色和白色的认知,意在探究不同民族的黑、白文化是否影响人们对黑、白颜色的认知。结果发现:⑴彝族、白族、纳西族和汉族的黑、白文化影响四个民族的大学生对于黑色和白色的认知;⑵语言和文化对于颜色认知的影响包括间接效应和直接效应。整个研究表明,语言和文化对颜色认知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考察了黑、白两种VDT背景颜色对视觉工效的影响。结果表明,VDT背景颜色列视觉工效有影响,其影响由VDT的字符色和背景色间的颜色对比和背景效应等因素决定。较高的浅白色背景亮度导致视疲劳增加。VDT黑色背景显示的视觉工效优于白色背景。  相似文献   

7.
中国学生颜色爱好特点及其发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有的人喜欢某种颜色,有的人又偏爱另一些颜色,而这种爱好又会因所针对物品的不同而有变化。那么,这就提出一个问题,作为一个民族存不存在一般的和绝对的颜色爱好呢?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后,葛斯(Garth)研究发现,白种人、黑种人、日本人、印地安人最不喜欢白色和黄色,墨西哥人和菲律宾人也都不喜欢白色。因此,他曾提出白色不为人类喜爱的观点。然而,一九三五年周先庚先生首次对中国的大、中学生做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他发现中国学生大多数都喜欢白、蓝,而不喜欢紫、灰,从而否定了葛斯的观点。他认为这种爱好正是中国人当时的一般颜色爱好特点。后来,沈迺璋等人也作了有关的研究,得  相似文献   

8.
色彩与性格     
通常,人都有自己所偏爱的颜色,或许是一种,或许是几种,而一个人所喜欢的颜色正好反映了自己的性格和感情的特点。 白色:所有颜色的综合体,既无比高尚,又充满幻想。它包含多种含义,像阳光那样灿烂,又像坚冰那样寒冷。所以,各种性格的人都喜欢白色。 黑色:与白色相反,它象征对生活充满忧郁,不顺遂,愁绪满怀。  相似文献   

9.
春撩人     
正春色撩人,真的很难说。似乎,也明白,也朦胧。如果你把"色"仅仅看成"景",春天的景象就摆在那儿,自然是很明白了;然而,那"色",难道只就是"景"吗?就没有人的感受吗?任何事物,一旦有了人的感受,就复杂了,就模糊了,就朦胧了。不过,美的意蕴,也就更丰富了。最喜欢那个"撩"字,像有人用一根细物,轻轻地扫着你的脚心,痒痒的,难以自禁;  相似文献   

10.
贺来 《哲学动态》2012,(9):30-35
一"中国现代哲学":一个需重新审视的课题中国有属于自己的"现代哲学"吗?这似乎是一个毋需追问而自明的问题。我们可以列举出中国进入现代以来在中国哲学舞台上活动过和活动着的形形色色的哲学流派、哲学思潮、哲学人物,可以用  相似文献   

11.
论技术实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技术是我们今天须臾不离的现象 ,我们每天“真实地”、“直接地”使用和享受它 ,其实在性似乎是不容置疑的 ,“技术实在”似乎也不会像“科学实在”那样引起种种争议。然而 ,一旦我们深入思考 ,一旦将技术的多重属性加以分析 ,“技术实在”就会引发出一系列值得进行哲学追思的问题 ,比如 :应在何种意义上把技术看作是一种实在以及是一种什么实在 ?技术的功能是一种实在吗 ?技术实在与科学实在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这些问题无论对于技术的本质 (本体论 )研究 ,还是对于技术的现实发展 ,都具有一定的意义。一、技术在何种意义上是一种实在 ?如…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住院患儿颜色偏好特点,为患儿创建适合心理特点的住院休养环境提供依据。方法自制2组颜色卡片,采用对偶比较法对30名住院患儿进行了7种颜色的偏好研究。结果:1.30名住院患儿颜色偏好结果依次为:黄,蓝,橙,粉,绿,红,白。2.有无白血病患儿颜色偏好顺序不同,红色与白色为两类患儿最不喜爱的颜色。3.不同性别患儿的颜色偏好顺序不同。结论了解住院患儿颜色偏好的特点对于充实相关理论,改善住院环境、提升护理质量、促进病人康复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学前儿童颜色命名及颜色再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包括两项实验。实验一采用8种不同颜色对120名3~6岁学前儿童进行了命名实验。实验二采用12种颜色对120名3~6岁学前儿童进行了颜色再认实验。结果表明,3~6岁儿童对颜色的正确命名和对颜色的再认能力都是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对8种颜色的正确命名百分比,3岁为50;4岁为67.5;5岁为90;6岁为94.5。不同颜色的正确命名的易难程度不同,有的命名正确率较高,有的较低,按其易难次序为红、白、黑,黄、绿、兰、橙、紫。3~6岁儿童的正确再认平均分数,3岁为0.30;4岁为0.38;5岁为0.55;6岁为0.64。学前儿童对颜色的命名及对颜色再认的实验结果均表明5岁阶段似乎是这方面能力发展的一个明显“转折”点。  相似文献   

14.
<正>朱蔷薇(以下简称"朱"):王老师,在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研究中,黑格尔哲学一直被视为马克思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进而在马克思哲学的阐释方式中形成了一种强大的黑格尔主义传统;但是,我注意到,近年来您提出了一种与传统大相径庭的阐释方式——马克思哲学的近康德阐释,您的这一提法似乎有点逆潮流而动,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您要为马克思哲学开辟一条新的阐释路径呢?是为了反对黑格尔主义的阐释传统吗?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我们的儿童文学似乎缺少点什么,看上去花团锦簇、春色满园,但儿童文学的笔触实际上并未真正深入到儿童心灵的堂奥。别的不说,儿童心灵雾霾和儿童文学没有关系吗?儿童文学不能干预儿童心灵雾霾吗?儿童文学作家没有消除、净化儿童心灵雾霾的责任和使命吗?儿童文学作家应该关注儿童心灵雾霾,让儿童心灵的天空和草地一片清明,这是儿童文学当今一个新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6.
时不时的有网友这样问我:"你快乐吗?"我总是毫不犹豫地回答:"我很快乐。""你很幸福是吗?""是的,我很幸福。""那你能告诉我幸福是什么?快乐又是什么吗?""心是快乐之根,幸福只是一种感觉,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相似文献   

17.
道德概念与颜色存在隐喻联结。已有研究仅操控了刺激本身的颜色,背景颜色对道德判断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道德Stroop范式,考察了背景颜色(黑、白、红、绿、蓝)对词语和图片情境的道德属性判断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和白色背景下道德Stroop效应量显著大于红色(图片判断)和其他颜色(词语判断)。该结果是对道德隐喻研究的较好补充。本文对概念隐喻理论的映射关系进行了探讨,从道德角度为环境颜色设计等应用提供了启发。  相似文献   

18.
简单的难题     
人世间什么问题是最简单的呢?应该是分辨好和坏、爱和恨、善和恶吧,这不就像分辨黑和白一样容易吗。真是这样吗?未必。就在这最简单的事情上,有些人的答案往往差异到令人震惊的程度。  相似文献   

19.
我国汉,蒙,壮,维族儿童颜色命名能力发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我国汉、蒙、壮、维族3—6岁儿童的颜色命名能力发展的水平及差异.采用8种常见色片:红、橙、黄、绿、蓝、紫、黑及白作为本实验用色样。结果表明:4个民族学前儿童的颜色正确命名率均随年龄而提高;汉族及蒙族儿童的颜色命名正确率高于同年龄的壮族及维族儿童;不同颜色命名正确率的次序为红色;黑色和白色;黄色、绿色和蓝色;橙色和紫色。4个不同民族儿童都表现了一致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20.
哲学终结了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关于大学哲学 霍希克佩尔:雅斯贝尔斯教授先生,我很高兴,我能够就“哲学终结了吗?”这一题目向您提出几个问题。但是,许多事实甚至哲学家本人的言论也似乎暗示了这一题目。关于这一主题,现在我可以依次从不同角度向您提出每个特殊问题吗?首先,应当把在高等学校的哲学之衰退的意义仅仅视为表面的和暂时的现象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