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快乐的感悟     
当有人问我,是什么支撑着你这样拼命地工作?而且不止一个人这样问我的时候,我不得不陷入沉思……工作着、辛苦着、快乐着!当这样一句座右铭出现在我的办公室的墙上,不知道又有几个人能够领悟到其中的真谛!  相似文献   

2.
正还是小女孩的时候,我总是梦想着快点长大。记得读小学时, 常常希望一觉醒来就可以变成大人,可以自己做决定,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不用再处处被管,受限于大人。这个想法到了念大学的时候,突然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我变得不想长大,不想进入大人的世界。那个时候的我,对人生觉得很茫然,根本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做什么,更看不到自己的未来。即使我学的是热爱的绘画,就读的是艺术科系,但是这并不  相似文献   

3.
儿子在战场上死了,消息传到母亲那里,她哀痛非常,祈祷主说:"要是我能再见到他,即使只见5分钟,我也心满意足。"这时天使出现了,对她说":你可以见他5分钟。"母亲欢喜得眼泪流满双颊说":快点,快点让我见他。"天使又说:"你的孩子是个大人,他已经30岁,你要看他30年中的哪5分钟呢?"母亲听了以后,一时也说不出来。  相似文献   

4.
<正>我在家排行老四,上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听大人们说,我母亲在冬天刚生下我时,当时我姑姑在我们家见又生了一个女儿,再加上又实行计划生育,就说把我扔掉,我妈差点也同意我姑姑的意见。在她们正准备把我扔了的时候,在外工作的父亲回来了一把抱起我说:"你们不要,我要。"于是,命大福大的我就这样幸存下来并活过了四十个年头。当时我们家在农村,只有爸爸一个人在外工作,是一名监狱警察,一年到头都回不了几次家。  相似文献   

5.
浮生若茶     
一个屡屡失意的年轻人慕名寻到老僧释圆,沮丧地说:"像我这样的人,活着也是苟且,有什么用呢?"释圆听后什么也不说,只是吩咐小和尚:"施主远途而来,烧一壶温水送过来。"  相似文献   

6.
《天风》2016,(3)
正人总是有限的,就算是再坚强的人,也会有软弱、力不从心的时候,因此,也会有缺乏信心、忧虑担心的时候。耶稣知道他的门徒在他们侍奉的道路上,一定会经历各种磨砺,甚至也会有失望灰心的时候,在他对门徒的临别教导中,耶稣特别强调门徒在他里面的平安,并让他们放心,叫他们要有勇气。耶稣说:"我将这些事告诉你们,是要叫你们在我里面有平安。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  相似文献   

7.
正当年,孟子离开齐国,停留在休邑,公孙丑问道:"做官不受俸禄,合乎古道吗?"孟子说:"不是的。在崇邑我见到了齐王,退下来就有离去的意愿,不想改变,所以不受俸禄。随后齐国有战事,不能提出离开的请求。在齐国久留并不是我的本意。"这里边就包含着这样一个规则:无功不受禄。如果孟子当时接受了俸禄,而自己又没有做什么,那么就说明他是一个不讲规则的人,而这样的人,自然不是什么君子,也不会成为什么圣人。可见,一个人只有牢记规则,他才  相似文献   

8.
正大二寒假在家时,有一次父亲在刮胡子时看着镜中白发的自己感慨万千:"我的头发什么时候变得这么白呀?"母亲回答:"你都快七十的人了,哪能不白头发?"父亲感叹:"是呀!我都快七十的人了,现在是家族中年纪最大的了,哪能不白头发呢?"其实,早在几年前父母的头发就开始白了,只是现在比以前自得更多了,已经很难再找到几缕青丝,额头上的皱纹也更多了。我家家境贫寒,从我记事起,就知道父母终日忙碌着,父亲大部分时  相似文献   

9.
母亲以前常常问我,身体中什么部位最重要。许多年来,我一直在猜测我所认为正确的答案。在我很小的时候,我认为声音对人类而言很重要,因此回答:"是耳朵,妈妈。"她说:"不对,世界上有许多人是聋子。不过你还要继续想这个问题,以后我再问你。"当她再次问我时,已经是好几年以后了。自从第一次没有回答正确之后,我就一直在琢磨答案。于是,这次我对她说:"妈妈,视觉对每个人都很重要,所以应该是眼睛。"  相似文献   

10.
气场与职场     
正我们单位分公司开业的时候,人事部朱经理力排众议大胆招聘了一个当了母亲的女子任职前台接待员。其实那次面试我也在场,没见她有什么过人之处,不过是个子高点,气场稳点。我们都很好奇朱经理的选择,人家自信地大手一挥:"什么人什么位置,我心里有数的。"果然是阅人有道啊。开业当天,各路人仰马翻,前台熙熙攘  相似文献   

11.
品味中年     
行到中年分外明,明白自己要什么,追求什么。梁实秋先生说:"中年最大的妙处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享受自己想要的生活。"可是我觉得,这个时候是真正面临人生工作的瓶颈,  相似文献   

12.
宁静的村庄     
正那天教儿子读诗,当读到南宋诗人范成大的"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儿子好奇地问,村子里怎么这样安静,人都去哪儿了?我听了哑然失笑。儿子年幼,自小在城市生活,他还不知道,从古至今,"宁静"一直是乡村的底色。无论什么时候,村庄也不会像城里一样,川流不息,熙攘喧哗。我幼年在农村长大,那时的  相似文献   

13.
《天风》2015,(7)
<正>《哥林多后书》10章中有这么一段话:"我保罗,就是与你们见面的时候是谦卑的,不在你们那里的时候向你们是勇敢的,如今亲自藉着基督的温柔、和平劝你们。有人以为我是凭着血气行事,我也以为必须用勇敢待这等人。求你们不要叫我在你们那里的时候有这样的勇敢。"(林后10:1-2)"见面的时候是谦卑的,不在……的时候……是勇敢的",这是哥林多教会的信徒对保罗的批评。使徒在书信中  相似文献   

14.
陈旭红 《天风》2012,(2):56-57
我出生书香门第,由于成长环境的原因,从小接触的就是书籍,父母对我的启蒙教育很早,在我4岁的时候就已经认识很多字了,父亲送我最早的一本读物书名是《幼苗》,学前已经看过很多中外名著,在一些世界名著里经常看到描写书中人物:手捧圣经祷告:"愿上帝保佑我"、"求主赦免我的罪"这样的字句,我很新奇;什么是圣经,什么是教堂?那时特别渴望得到一本圣经,由于那个年代的禁锢,儿时的愿望一直到我1991年调到保定来工作才实现。  相似文献   

15.
正我很庆幸自己生在一个有兄弟姐妹的家庭中,从小所有的东西,都需要与人分享,很少会有什么宝贝,是单独属于我自己的,甚至包括衣服,也常常是我和姐姐轮流穿着出去"炫耀"。所以我几乎不收藏任何的东西,除了我出版的书和发表的文字。即便是别人送来的生日礼物,我也能在有人看中的时候,毫不犹豫地转送他人。我还因此有丢垃圾的癖好,每次将那些形同鸡肋的东西扔掉之后,我都有一种变得  相似文献   

16.
我非常喜欢这样一句歌词: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常常想,一个人只要能够时刻这样想,赠人玫瑰,自己因而也满手余香,那他在生活中就不会常有“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感慨,他必定是家中常高朋满座的那种人。什么是朋友?朋友就是那种在你快乐的时候可以与你共同享受快乐,在你痛苦的时候可以分担你的痛苦的人。当你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他像你一样沉浸在幸福之中;当你遭遇困境厄运,他同你一样悲痛忧伤。不论你遇到什么事情,你时刻都会感觉到在这个社会上你不是一个人在孤立无助地生活,你时刻都在另一双眼睛的视野里,你时刻都在另一颗心…  相似文献   

17.
逻辑──哲学的方法与工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逻辑——哲学的方法与工具王路(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100732)近年来我在讲学的时候,常常听到一些不懂现代逻辑的人提出类似于“现代逻辑有什么用”和“不学现代逻辑行不行”这样的问题,以及一些所谓关于现代逻辑的局限性的批评。我认为,这样的问题是应该认...  相似文献   

18.
正一个人的时候,我什么也不说,也不用听旁人说什么流言蜚语,耳根清净真是完美世界啊。每每这时,我感觉自己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暗自发亮,面对着一个辽阔的俗世,外面不管是暗黑还是繁华,我都不会淹没自己、迷失自己。就一个人兀自沉默着,一次又一次。我知道,每每这时,我能看见自己,至少还没有变得面目全非。我庆幸,我还认得出自己。尼采说:"滔滔不绝地谈论自己的人,定是对自己的本性、真心与真实身份有所隐瞒。"就是说,这样的人往往借此转移对方的注意力,从而防止别人发现自己所隐瞒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苏轼的谐趣     
正谐趣是一种智慧,有谐趣的人,是一个有魅力、有趣味的人,宋代大诗人苏轼便是这样的一个人。苏轼有一个好朋友叫刘贡父,也是一个非常有学问的人。一次,苏轼与刘贡父聊天时,苏轼说起一件往事:"我和我弟弟当年在学经义对策、准备考试时,每天吃三白饭,吃得很香甜,现在想起来仍回味无穷。"刘贡父就问:"什么是三白饭?"苏轼回答道:"就是白米饭,就着白盐和白萝卜,也就是‘三白’。"刘贡父  相似文献   

20.
[问]:我是一个25岁的单身姊妹,父母催我快点恋爱结婚,可我可能是因为前两次恋爱失败的阴影,以及受到周边夫妻争吵的影响,对于恋爱有点恐惧心理,怕自己选择伴侣不慎贻误终身.可是,女大当嫁,不恋爱又不行,我当怎么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