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史之钓     
正青史垂名的钓者,几乎都是业余的。也就是说,钓鱼本身,在史册上只简化为一个模糊的姿势,那些钓者,“意在钓,不在鱼”。有个王思任干脆说:空钩意钓,何必鲂鲤。鱼不鱼的,都是小事,你看那青山脚、绿水畔,蓑衣箬笠、长竿垂纶,一帧“钓”的剪影,就足以迷死人了。当然,垂钓背后的故事,恐怕一鱼篓子装不下。一个钓者,历史从来不是因他能钓多少鱼而记住他的。史册流芳的钓者,我敬仰的,不是姜太公,是严子陵。这人有风骨。他在富春江上悠闲垂钓那  相似文献   

2.
独钓寒江     
“独钓寒江雪”,这是唐朝诗人柳宗元《江雪》诗中的点睛之句,也是一个颇具诗美和独特个性的意象。大地苍茫,天籁无声,雪飘如羽,江流有韵,一只孤舟,水中漂泊。此时此刻,远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近看“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短短五绝,四行二十个字,精练,精致,其意深焉。  相似文献   

3.
渺小浮生寄大千,红尘燎绕梦如烟。感怀毫重痴迷惘,痛悔青春愚昧癫。救主垂怜福满地,圣神临格悟通天。高龄八五科阳暮,跪祷施恩宝座前。弥撒归来——步詹主教《孤舟钓月》韵@杨淑昭  相似文献   

4.
尘世的鸟鸣     
清早,我被一只小鸟叫醒,那一串清音,把我一下子带入《诗经》里的农耕时代。“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伐木丁丁,乌鸣嘤嘤”。听,这声音出自幽谷,迁于乔木,遗落田园,散发着草木的香气,溪流的灵韵。“稻田凫雁满睛沙,钓渚归来一径斜。”  相似文献   

5.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完员,从苏联塔什干大学进修归来。塔什干大学为苏联研究东方文化的重点大学。蔡文从某一侧面介绍了苏联文化哲学研究状况。我们非常欢迎这类“留学归来谈学术见闻”的文字。  相似文献   

6.
正清代状元刘镒曾游江西吉安望仙山,有感于山中的关帝庙年久失修,关羽塑像残存,在庙壁题一上联:"独岭孤山,一神像单刀匹马。"之后,观者络绎不绝,许多骚人墨客竞相吟对,但都未成功。消息传到一老渔翁时,他沉吟甚久,对道:"隔河两岸,二渔翁对钓双竿。"对句陈述渔翁河畔对钓之乐,既奇巧又严整。杭州西湖清莲寺题有一副楹  相似文献   

7.
正1小鲜,小而鲜也!江南人对"小"对"鲜"的理解,尤有一番风味,不论是寻常百姓,还是巨商富贾。小鲜如小鲫鱼、"白闪鬼",自己动手,足食无忧。一是钓,到河里钓。一支钓鱼竿,白米饭粒作诱饵,半天时辰就会有十来条。也有性急如邻家阿钢弟:冒泡了没有?上鱼了没有?咬钩了没有?又是喊,又是挪。庆叔说:你在岸上钓鱼,鱼在水里钓你。能不能钓上鱼,还得看人是否耐得住寂寞,鱼是否耐得住诱惑。  相似文献   

8.
一位同志从西德留学归来,我们正在交谈,他的小儿子嘟嘟囔囔地说:“我再也不做好事了——老师不给我戴小红花!”经过了解,才知道学校开展学雷锋活动,谁做一件好事,就给谁名字下挂一朵小红花。  相似文献   

9.
抗战期间,因抗战内迁的国立北平艺专与国立杭州艺专合并成立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不久迁往云南昆明.在昆明的一年半时间里,曾落脚昆华中学,其后因故又先后租借昆明城内昆华小学与呈贡安江村古寺办学,现安江村国立艺专旧址尚存.  相似文献   

10.
1957年5月,資产阶級右派分子費孝通無耻地打着要給他的外国主子美英帝国主义介紹新中国农民生活的旗帜,前往江苏吳江开弦弓村(即費孝通所說的江村)“住了二十天”。回北京后,写了一篇“重訪江村”,連續刊載在1957年第11—12期的“新視察”上。这是一支猖狂向党、向社会主义进攻的毒箭。費孝通在“重訪江村”中,認为解放后开弦弓村的“农民生活沒有改善”,“合作化搞糟  相似文献   

11.
正钓鱼,是我工作之余最大的爱好。因此,我加入了本地的一个垂钓群。只要不影响工作,群里公布的大小钓事,我都会积极参加。近来,群里一位钓友在城郊发现了一个天然野生的池塘,挺适合垂钓,特别是夜钓。很多钓友进行了试钓,反响都不错。作为一名垂钓爱好者,我自然是心生向往。一天晚上,我终于说服妻子,去池塘进行一次夜钓。不过,只去了一次,我就打消了继续夜钓的念头。  相似文献   

12.
正有一次我看《百家讲坛》电视节目,专家讲的是欧阳修的《采桑子》:"平生为爱西湖好,来拥朱轮。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我感触颇多,发了一条微博评论,原文如下:"网络用语  相似文献   

13.
学会放弃     
一位从国外归来的朋友,让我回答一个问题:"皮球掉进洞,你该怎么办?"我不假思索地说:"这还不容易,往洞里灌水,皮球不就浮上来了吗?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就讲了。"朋友听了哈哈大笑:"单向思维!这是我们处理问题的一个误区。"接着,他开始复述国外一位教师的讲课——  相似文献   

14.
正茶,对于我,是潜在血液里最温暖的记忆,是如同呼吸般自在又深入骨髓的存在。仔细想来,那杯茶,是儿时农家桌上玻璃茶壶里浓郁的红汤,是泛红瓦罐里舒展着叶子的红色汁液,是农民在盛夏里劳作归来大饮一口的满足。犹记儿时,大人农忙归来,总会用竹勺盛上一碗,抹去满脸汗水,大饮一口,古铜色的脸上漾出无上满足。小小的我,在蝉鸣清风里,看那红色汁液,反复咀嚼它的名字:红白茶。  相似文献   

15.
正奉普慈特慈的真主之名各位朵斯提:赛俩目!据艾奈斯传述:"当先知外出归来,一看到麦地那的地界,便加快步伐,在爱的驱使下驱赶坐骑向麦地那疾驰。"(《布哈里圣训》、《提尔密济》圣训集)在这段尊贵的圣训中,记述了先知导人正道而不谬的行为,彰显先知的仁慈。这种"导人正道而不谬"的后面是真主的默示和明晰的启示,是内心对家园的眷念和牵挂,以至于每当看到麦地那的地界,穆圣便驱策坐骑奔向麦地那,  相似文献   

16.
开口慢半拍     
正在网上看到一个有意思的段子:某人捡了一部苹果手机,正愁如何还给失主,电话响了。他接了电话还没等开口,失主就在电话那头说:"你最好把电话还给我,我手机有卫星定位,我已经知道你在哪儿了!"那人一听火爆脾气就上来了,买了十几个氢气球绑手机上,一撒手,爱飘哪儿就飘哪  相似文献   

17.
象牙塔之爱     
正赵元任是民国时期著名的音韵学家和语言学家,他与女医生杨步伟的婚姻生活,充满了小孩子般过家家的天真,却一直被视为民国学人完美婚姻的典范。1920年,旅美归来的赵元任邂逅了身为森仁医院院长的杨步伟,并一见钟情。几个月后,两人在北京举办了一场只婚不  相似文献   

18.
费孝通的《江村经济》成书于1939年,向读者全面地呈现了一幅1930年代中国农村社会生活图景,被马林诺夫斯基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通过阅读,笔者发现,在传统农村社会父权制度下生活的女性,对于家庭的价值被用经济因素来衡量了。以江村经济为例,兼于同时代的村庄研究资料对照,通过梳理,呈现出传统乡村社会中的女性对于家庭的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9.
伫立窗前,凝视窗外。微微泛青的田野,稀疏点缀着嫩叶的树丫,几间瓦房笼在轻烟薄雾中——早春的景色新鲜而脆弱。雨是春天的伴歌,一夜的停歇之后,此刻疏雨又起。淅淅沥沥的雨被风牵引,飘撒在窗户的玻璃上。小水珠不断聚集,大水珠开始滑落,窗外的景物渐次模糊,片刻之后,只剩下布满玻璃的水珠和道道斑驳的痕迹。久违的蝴蝶昨夜翩然归来,像似穿过了千重烟水,万叠云山,在经过悠长岁月的沧桑后,又开始新的轮回。它枯黄的身影在我面前悠悠闪动,若即若  相似文献   

20.
苏磊 《法音》2010,(9):37-41
<正>"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1](以下未注同此),是《肇论》中描述"物不迁"的名句,此境与日常经验大相径庭,故容易理解为文学修辞。然而,"解空第一"的僧肇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