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心有常闲     
正陶渊明在他的《自祭文》里说:"心有常闲。"我想,陶渊明先生这里的"闲"字,是指我们匆匆人生之旅中的小憩,就如书画作品中的留白,就如我们家中的庭院,那是心灵的窗口,更是人生的顿悟。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其实,我们要获得自在无碍  相似文献   

2.
智慧语丝     
1.当一个人喜爱梭鱼跳跃的水声时,他是个诗人;当他知道了这不过是强者追赶弱者的声音时,他是个思想家。2.有一个聪明的人,就有一千个糊涂虫;有一句至理名言,就有一千句蠢话。——契诃夫我们都是人,人的可悲是人都自私,人的可喜是人都是人。"自私"使我们总是先从自己的角度想事情,"人都是人"让我们能用自己的心想别人的心。——刘墉  相似文献   

3.
闲自心生     
正闲,是一份清静之境,是一种不受世俗物欲干扰的人生状态。乌尤寺有对联云:"事到无心皆可乐,人非有品不能闲。"意思是说,世间万事万物,只要人不以功利为目的对待,便都会呈现出让人赏心悦目的姿态。做到了这一点的人,也就是拥有心品之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保持悠闲之心,相反,则终日浮躁难安,无法清静。我们来到世上,都得品味生活的苦难与艰辛,快乐与幸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的际遇是变幻莫测的,事实上,顺境也好,逆境也罢,有心  相似文献   

4.
明代陈眉公《小窗幽记》中说:"人生待足何时足,未老得闲始是闲。"诚哉,此言不虚!人是最难满足的,尤其是人的欲望更难侍候,所以人们常说"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心不足蛇吞象"。我们打懂事起,就从前辈  相似文献   

5.
好多是非,是闲到自己不知道该干什么而招惹出来的。人在自在的时候,就容易给自己找点不自在。人是把贱骨头,心闲了,就会搁不下自己。其实还是寂寞在作祟。人在忙碌的时候,活得更容易靠近自己,而寂寞的时候更容易靠近欲望。前者是想去逃避逃不开的东西,后者是想去接触够不着的东西。前者想活得舒服一点,后者想活得刺激一点。前者的理智在原地,后者的情欲在远方。越自在,心旌越动荡。所以,一个人最危险的时候,不是忙碌  相似文献   

6.
南宋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休闲之风大盛。这一方面使得南宋文艺作品中流露出鲜明的闲适风格,另一方面也导致当时的文艺评赏之中出现了较前代为多的休闲审美范畴,可归纳为"闲"之子范畴和"闲"之相关范畴两方面。前者有闲雅、闲淡、闲远、闲暇、闲适等;后者有萧散、优游、洒落等。对它们的梳理和分析,有助于深化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范畴理论,也有助于当代新兴之休闲美学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7.
正传说,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被贬到忠州做刺史时,由于心情苦闷,常到忠州城东苏家酒店饮名酒"透瓶香"。吃过这"透瓶香",酒力要过半日才发作,客人往往因此醉得不省人事。为了防止客人醉倒,苏老板从来只用装一两酒的杯子卖酒。却说白居易初来苏家酒店买醉时,只见店门两旁贴着一副对联:杯中酒常满;店里客常新。  相似文献   

8.
诗意地栖居     
正19世纪德国浪漫派诗人荷尔德林写有一首诗《人,诗意地栖居》,后经海德格尔哲学阐发,"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就成为几乎所有人的共同向往。可我们大多数普通人的生活,貌似和"诗意生活"沾不上边。一天天,忙于生计,辛苦劳碌,不自觉陷入对名利的追逐当中,与世沉浮。过的是烟火人生,哪有什么"诗意"可言?其实,诗意地生活,与贫富、忙闲、贵贱没有必然关系。它是一种心灵的富足,灵魂的怡然,  相似文献   

9.
正入冬,寒风乍起,花叶飘落,一片萧条。我的阳台上的花凋零了,却不妨碍我远眺,看那难得的冬日碧空,手执一书,遐想,冥思。《小窗幽记》中写道:"水流任意景常静,花落虽频心自闲。"这句极好,在这个纷杂的社会,人心总是焦虑浮躁的。做不到心止如水,总想着飞黄腾达,却又不愿意全力以赴。细细品味这两句话:流水是随意的,而景物是时常静默的。花开即有花落,凋零是自然规律,心,应  相似文献   

10.
黎巴嫩的诗人纪伯伦说:"我们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而出发。"我们其实总是在一次次地重复,但是不知道依据在哪里。从这一点来讲,复归内心,重新发现自己,这是我做"心得"阐  相似文献   

11.
王华平 《哲学研究》2012,(9):77-84,128
何以知道他人有心灵这个问题,在20世纪很长一段时间里,与心身问题一道被认为是心灵哲学中最为基本的两个问题。今天,它已不再那么频繁地被人提起,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的重要性下降了,而是被转换成了何以知道他人的心灵这样的"心灵理论"或"读心"问题。这种转换淡化了怀疑论意味,增强了自然主义色彩。不过,撇开背景性的差别,问题的实质仍然是一样的,即我们是如何将心理状态归与他人的。笔者正是在这样一种广泛的意义上使用"他心问题"一词的。  相似文献   

12.
多数人在谈到康斯太勃尔的风景画时,都极容易联想到"诗意性"这一特征,但却鲜有人去问究此处所谓的"诗意"究竟与诗歌、诗人有怎样的联系。文章从康斯太勃尔的书信记录出发,去细究他与诗人华兹华斯的渊源,并以其代表作《海德雷堡》一画来说明画家在绘画创作上是如何受诗人威廉·华兹华斯的影响的。  相似文献   

13.
正翻开《易经》,乾卦《文言传》里有两句有关"真诚"的话,值得我们参考。一是"闲邪存其诚",二是"修辞立其诚"。合而观之,或许颇有深意。为了避免断章取义,我把上下文一并列出,再作清楚的白话语译。先谈第一句。原文是"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白话为:"平常说话都能守  相似文献   

14.
杨简既继承陆九渊,又在"心即理"、批评孟子和《论语》、以心解经、坚持心一元哲学等方面超越陆九渊心学。体现为对"心即道"的重视,不盲从旧权威,通释和遍注群经,突出吾心"常一"的经典解释原则,批评对心即道的割裂,将心学与经学相结合,在心一元论和"心即道"思想的框架下更加突出心的权威性,发展了陆氏心学,并对后世心学和学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知足享清福     
正我有一件玛瑙的挂件,是一只佛足上面趴着一只蜘蛛,玛瑙主体是乳白色,温润爽滑,那只小小的蜘蛛却带着绛红色,雕刻精细,细长腿和头部都清晰可辨,它的喻意是"知足"。知足常乐,谓自知满足则心常快乐。《老子》:"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蔡志忠的《漫画心经》里,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只熊在溪边苦等了一天,终于捕到一条小鱼。鱼  相似文献   

16.
修闲     
有一天,某位朋友捉到了报纸上一个别字:你看,把"休闲"写成"修闲"了!他说得没错。事后查检辞书,真的还没有找到"修闲"这个词;我在电脑上敲出"修闲"两个字,下面立即出现一道红色浪线!但我琢磨,"修闲"虽然  相似文献   

17.
游与隐     
正一般人都有一个误解,认为道家是出世的,是劝人离群索居,去做隐士。事实上,道家的理想人格是"游"不是"隐",这是需要着重强调的。事实上,道家对隐士是持批评态度的。庄子在《刻意》篇中,对隐士有一段很文学化的描述:"就薮泽,处闲旷,钓鱼闲处,无为而已矣。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闲暇者之所好也。"庄子不认同这种人,他认同的是"无江海而闲",这显然是一种"游"的人生态度。庄子在《外物》中说 :"唯至人乃能游于世而不僻,顺人而不失己。"庄子反对隐士,  相似文献   

18.
洪书永 《天风》2003,(11):8-9
启2:7 箴4:23 彼得书信说:“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识;……有了虔敬,又要加上爱弟兄的心;有了爱弟冗的心,又要加上爱众人的心。”我们若充充足足地有这几样,就必使我们在认识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上不至于闲懒不结果子了。我们若殷勤作工,努力进  相似文献   

19.
区宝仪 《天风》2012,(1):10-11
伟大的使徒保罗尚不夸口自己的成就,但愿我们各人都能有一颗谦卑的心,不僭越上帝的位置,在各样大小的事情上,将主权交还给上帝,怀着恭恭敬敬的心来到上帝面前.听候上帝对我们各人的差遣。经文:腓3:12-14中国谚语云:"一年之计在于春。"新年伊始,诚然是我们计划来年方向、订立目标的良机。不知道各位有没有着手计划来年的侍奉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20.
谈时间管理     
周志治 《天风》2008,(18):31-31
经文:诗90:12;箴19:8 常有人说, "你们教牧都很忙吧?"我常回应说: "不忙,只是事多."事多不就是"忙"吗?是.可有人说,忙这个字由"心"和"亡"两字组成,"忙"含有心死之意.有人事多,而只会赶路不懂得要停下来认路,讲事工进度而不顾深度,只有工作没有人生风景,这种情况我不要.事可以多,但可以理出优先次序,可以善用人才,团队协作,因此事多而心不可以"亡",这样才能永远绽放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