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姚 《天风》2015,(2):48-49
<正>初中时读过《伤仲永》,谈到神童方仲永五岁时就能吟诗作赋,但其父以他为摇钱树,致使仲永才华耗尽,终落得个"泯然众人"的下场。现实中,身为现代"忙人",教牧何尝没有被耗尽(burning out)的感觉。那么我们究竟在被什么耗尽呢?一、繁忙让人失去了方向繁忙是现代人的"通病",或为生活,或为功名。我们试图把时间塞满来证实自己存在和活着的价值。从踏进这个世界,人就在时间的跑道上无法停下。现  相似文献   

2.
寓言四题     
秒针与时针秒针向时针问道:"朋友,我为何需要经过3600次不断地磨砺,才能促使你成功地跨越一小步呢?"时针回答道:"因为成功需要磨砺,需要时间。"人生其实也是这样——每一步跨越,每一次成功都需要经受时间的磨砺。  相似文献   

3.
正7月9日至10日,湖北省天主教"两会"新一届领导班子全体成员9人,首次赴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和中央统战部汇报工作。在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湖北一行14人,受到了中国天主教主教团主席马英林主教、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副主席沈斌主教、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刘元龙、中国天主教主教团副主席兼秘书长郭金才主教等驻会领导的热情接待。湖北省天主教"两会"主席崔庆琪神父,向"一会一团"汇报了湖北省天主教"两会"换届工作情况、上半年工  相似文献   

4.
两孔窑、三间房是黄河流域农村人成家立业的标志,也是穷苦人尊严的象征。然而,当耗尽心血将房屋建成后却仍会面临天灾与移民的威胁,以及万般无奈的搬迁,于是旧房又凝聚了农村人对故土的认同与深情。当下,乡下人进城又面对故土安居与搬家上楼的矛盾,不少家庭上演了悲剧。面对农村越来越严重的"空心化",切莫让经济发展切断了人们与乡村文明之根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正张彦远在提及六法的时候就曾经说过"至于经营位置,则画之总要。"邹一桂也提到"愚谓即以六法言,亦当以经营位置为第一"。古往今来,每个绘画大师都精于构图,懂得"经营位置",经营位置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认识到经营位置对中国画创作的意义之后,笔者在自身创作的时候,总是会反复推敲和思索画面中的布局。绘画的布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简要概括:一、虚实中国画是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土壤里的瑰宝,它从中华文化里汲取了大量  相似文献   

6.
2013年2月19日上午9时,北京北医三院殡仪馆告别厅庄严肃穆,哀乐低回。正厅上方电子显示器上显示着"沉痛哀悼胡少甫先生",显示器下方是胡少甫的遗像。胡少甫的遗体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驻会领导马英林主教、刘柏年教友、刘元龙教友、郭金才主教、部室负责人和职工及胡少甫教友的生  相似文献   

7.
为牧者代祷     
正一、牧者的真实境况"你觉得做牧师最大的难处是什么?近期有什么难处需要代祷?"笔者通过微信等媒介向好友中的牧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回复的内容既在情理之中,也在意料之外。回复内容多种多样,关键词大概有"感恩感谢"、"主恩够用"等,但更多的是诸如"孤独寂寞"、"压力山大"、"人际紧张"、"小心谨慎"、"复杂难搞"、"已经耗尽"、"前途茫茫",等等。  相似文献   

8.
三维空间中视觉空间返回抑制对Simon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爱君  张明 《心理科学》2015,(4):792-800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构建虚拟三维场景,采用视觉空间返回抑制范式与Simon任务的变式相结合,操纵了目标深度、线索有效性以及空间一致性三个变量,考察三维空间深度位置上视觉空间返回抑制如何影响任务无关的反应表征(Simon效应)。结果发现,(1)三维空间深度位置上存在基于空间的返回抑制效应,且空间返回抑制效应会削减Simon效应;(2)目标出现在远处空间时,线索化条件下的Simon效应显著大于非线索化条件下的Simon效应;(3)目标出现在近处空间时,线索化条件与非线索化条件下的Simon效应之间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空间返回抑制并不是"深度盲",且目标的空间位置会对空间返回抑制与Simon效应的交互关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窗牖之美     
正窗,也作"囱""通孔",即通风和采光。《说文解字》中有:"在墙曰牖,在屋曰囱",也就是说,牖和窗意义相同,但位置不一样,窗专指天窗,是开在屋顶上的,而把开在墙壁上的窗子叫"牖"。到了后来,窗和牖的区分不甚分明,以至于渐渐通用。一扇扇造型别致的窗,给人以美感。看荷兰画家弗美尔的  相似文献   

10.
正2017年9月9—1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日本哲学会和立命馆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主办,中华日本哲学会协办的"第五届中日哲学论坛"在日本立命馆大学(衣笠校区)召开,共有来自中国及日本的44位学者与会。这届论坛的主题是"通过思考和对话深化日中交流:哲学作为桥梁的作用",下设两个分科会,包括"日中思想传统的重新解释与对现代问题的应用"和"哲学如何引领封闭的世界:身份认同的危机和宽容与整合的可能性",另设"青年学者分科会"。  相似文献   

11.
阿里斯托芬关于爱欲的神话在柏拉图的《会饮篇》中居于中心位置,是柏拉图爱欲思想的重要环节。通过阐释这个神话的文本细节,本文将论证,该神话的要旨在于挖掘城邦政治的人性根据,从而在自然层面为习俗做出辩护。在这个意义上,代表诗人的阿里斯托芬与代表哲学家的苏格拉底形成尖锐冲突,前者认为爱欲追求的是属己的整全,后者认为爱欲追求的是善好,而对此的最高展现是超越政治的"美本身"。笔者认为,双方的冲突展现了"诗歌与哲学的古老争执",对这一争执的完整而忠实的呈现是柏拉图《会饮篇》的思想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2.
玫琳凯·艾施是美国著名的化妆品制造商,也被称为美国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女企业家。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其中最有名的要数她推出的"玫琳凯系列品牌",据说里面有她亲手参与制作和加工的"独家秘方",能使人返老还童、青春永驻。为了得到玫琳凯的"独家秘方",不少同行绞尽脑汁,甚至派出公关间谍打入她的家庭内部,一直没办法套出她有关秘方的只言片语。1985年,65岁的玫琳凯从总裁位置上退下来,但由她"独  相似文献   

13.
正我的祖母是个生在旧社会的妇女,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但是做事干净利索,在世的时候是我们这个大家庭的主心骨,家里的大事小情都要经过她。从我懂事开始,就记得祖母有个不成文的"家规",家里的任何物品都必须要放到固定的位置,大到生产农具,小到针头线脑都是这样。用的时候去固定位置拿,用完后必须要放回原来位置,否则就会受到祖母的数落和指责。祖母总是说"东西乱扔乱放,找的时候太费劲,有时候还找不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不时听到中年教牧英年早逝的消息,噩耗令人心酸。中年"早逝"的现象在社会上早已引起了广泛关注,但在教会内,可能较少有人顾及。因此有必要提出来,望引起各方重视。教牧人员无疑是教会的重要人物,肩负管理全教会运作、信徒牧养及教会发展等重任。尤其在人才匮乏(也缺少行政同工)的中国教会,一个教牧每每"上至海陆空、下至阴沟洞",什么都可能要去顾到,所以稍尽忠一点的教牧总是有一种侍奉不完的感觉。有不少教牧感叹自己已经走进了"耗尽"的状态。  相似文献   

15.
主历2004年11月9日,在湛江教区主教座堂,湛江教区苏永大神父被祝圣为湛江教区主教。主礼是山东临沂教区房兴耀主教,襄礼是广东梅州教区廖宏清主教和广西教区谭燕全助理主教,江西教区吴仕珍主教参礼。 国宗局,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广东省民族宗教委,广东省天主教"两会",广西、山东、和江西省民  相似文献   

16.
也谈“996”     
<正>最近,关于"996"工作制度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所谓"996",就是每天早上9点到岗,工作到晚上9点,每周工作6天。更有人注册了"996.ICU"的域名,控诉"工作996,生病ICU"的生活,甚至有人调侃"加最狠的班,住最贵的ICU"。无论平时工作时长是996、955(朝9晚5,一周上5天班),还是007(全天24小时在线,每周工作7天,休息只能靠轮休),许多人都在社交平台吐槽诉苦,一些知名  相似文献   

17.
学界普遍认为,"利"是墨家的出发点。然而,以"自爱"为目的的理性人会选择爱"能者",而不会选择"兼爱"。对同一主体而言,"兼爱"和"自爱"似乎并不相容,这便是"兼爱-自爱"悖论。但是,墨子的思想中存在一个终极的"能者",即"天"。人们为了实现自爱,会选择爱"天",而"天"欲人"兼相爱",恶人"交相恶",所以,爱"天"便意味着兼爱。于是,"兼爱"和"自爱"构成了相互兼容的体系。  相似文献   

18.
从世界范围来讲,全球的现代化进程并不是同步的,而是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从某一个国家范围来讲,由于历史、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原因,也会造成"现代性"在地域上的不平衡性。正是这种发展不平衡的"现代性",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了不同知青生活题材小说的创作。  相似文献   

19.
余纪元  林航 《世界哲学》2011,(2):246-260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证明,亚里士多德伦理学里的eudaimonia概念是"在两种意义上说的",而非只具有一种意思。它既是"活得好"也是"做得好"。这一区分构成了亚氏伦理学主要论证的基础。它是一条贯穿许多主要论争的单一线索。对于这两种用法的区分将能够提供对这些争辩的一种统一性的解决。尤为重要的是,它将使我们得以用一种不十分费劲的方式去阅读那荆棘丛生的《尼各马可伦理学》第十卷的第六到第八章。幸福是"活得好"还是"做得好"这一问题是一个比涵盖论—理智论的论争更为基本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涵盖论—理智论的论争之所以会发生,正是由于争论双方都没能在作为"活得好"的幸福与作为"做得好"的幸福之间进行区分。他们共同地设定幸福的意思在于"活得好",然后开始争论它到底是各种善的复合、还是专注于思辨。本文将首先表明对于活动的讨论在亚里士多德幸福论之中有着何种位置;然后,我将论述"做得好"和"活得好",并将讨论下面一些争论主题:(a)幸福的两种标准;(b)思辨生活的非实用性;(c)首要幸福与第二等级幸福这一层级的性质,以及(d)道德与思辨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学界通常将蔡清理气论归纳为"理气无先后",认为蔡清取消了实体之理,而这种论断是与其部分文本相矛盾的。传统对"理气无先后"的理解无法解决这种矛盾,还会造成蔡清人性论解析上难以解决至善来源的重大缺陷。实际上,蔡清以"一阴一阳之谓道"取代了理,但又在道、气的层面发掘了二者形上的规定性,最终在理气论和人性论方面形成了三种层次:可以自我规定的"一阴一阳之谓道",只以纯粹形式存在;"一阴一阳之谓道"展现为"元亨利贞",是天道的循环不已;"一阴一阳之谓道"在现实世界的真实展开,是阴阳二气的具体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