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曾花了许多气力来把自己锻炼成钢铁。锻炼的方法,不论是东海圣人的,还是西海圣人的,我都一网兜收,从摸索和试验中,求得安身立命。我这种自我炼钢,是很用心的。我今天能有一些个性、一些独来独往的气魄、一些虽千万人,吾往矣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文化倾向于不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弄得那么紧张,不主张世界上的事都那么不可调和。"和而不同"是中国人面对这个世界的总原则,也是中国文化贡献给人类的大智慧。"和"的关键,首要在承认不同。如果都相同,就无所谓"和"了。不同,也能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不过,我想追寻的是,人与人的差异,南方人和北方人的差异,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差异,真的有那么大吗?从学理上来分析,我认为差异是第二位的,相同之处是第一位的。不同的文化可以沟通,不一定那样对立,这是中国文化一向  相似文献   

3.
看见     
正海风,暖阳,在泰坦尼克号洁净的甲板上,露丝欣赏着杰克画的女性人体素描,赞道:"你很有天赋,杰克,你能看透人。"这时,杰克对露丝说:"I see you。"我第一次看《泰坦尼克号》,是录像带原声版。英语单词"see"直译是"看见",杰克说这句话时,字幕却是"我理解你"。还是这句话,在潘多拉星球那棵霓虹般闪烁流光异彩的灵魂之树下,另一个杰克深情地对着纳美人公主奈蒂莉说:"I see you。"同样是卡梅隆导演,但在《阿凡达》的字幕却翻译成了"我爱你"。  相似文献   

4.
客:前几天我跟一个朋友聊天儿的时候,说了句“车上太多人”。我朋友说,这句话不合语法,应该说成“车上人太多”。我说:“我讲的跟你讲的是一样的意思,你也听明白了。为什么你那句话合语法,我的就不合语法呢?再说,只要意思明白了,还用得着讲究什么语法呢?讲语法的目的也不过是为了把意思说明白嘛。”我朋友不同意我的说法。我们俩争了半天,谁也说服不了谁,你是搞这行的,请你评一评,“车上太多人”这句话究竟合不合语法? 主:恐怕你朋友是对的。客:为什么?!我有时候听别人也这么说。我自己这么说的时候,别人也能明白。我听说语法分析要以说话人的语感为基础。照这么说,我的感觉是  相似文献   

5.
认识你自己     
正拜读过黑格尔先生的哲学笔记,感触颇多。其中有一句话,曾摘记到我的文学手记中,这句话就是:"要认识你自己。"通过多年的文学实践,我深知"自识"对行文从艺的重要性。其实,黑格尔先生这句话,演绎成中国的古训,就是"人要有自知之明"。人,每天都要洗脸照镜子,对自己的模样肯定一清二楚。镜子里的自我,是"奶油小生"的  相似文献   

6.
清浅的快乐     
正以塞亚·伯林,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他活到88岁才十分不情愿地离开这个世界。有人曾问伯林:"你为什么可以活得如此安详愉快?"伯林回答:"我的愉快来自浅薄,人们不晓得我总是生活在表层。"我喜欢伯林俯下身子说这句话时的自得和狡黠,这让我想起了"清浅"一词。"清"是心底无私、安之若素,"浅"是胸无城府、素面朝天。为人处世,虽也讲究变通之道,但老于江湖者,  相似文献   

7.
赴法讲学记     
正临别时,威廉用手机软件翻译了一句话,递给我看:"你永远在我们心中。"我用我有限的英语词汇笑着对他说:"我亲爱的朋友,在中国这句话平时是不说的,只对要上天堂的人讲。"今年7月,正是骄阳似火的季节,带着些许的兴奋与好奇,我来到千里之外的浪漫国度——法国。此行,是应法国经络太极协会伊丽莎白·理查德女士和郑曼青太极学校威廉·尼尔森先生的邀请,作短期讲学。在遥远的国度,中国道教的养生功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对于太极拳的热爱又促使越来越多的人想要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宗教文化。位于法国南部lembrun的亚洲武术度假中心,是当地人了解学习中  相似文献   

8.
当我谦卑下来,主就把恩赐给了我。噢,骄傲人的所得是何等的少!谦卑人的祝福却何其丰盛!从此,我明白了这句话的奥妙。你若能真正做到,常常喜乐,不住祷告、凡事谢恩,主耶稣就得到了当得的荣耀;而你祈求就必得着,天父将把福气,天天往你怀里倒!噢,若你说:“我祈求也没有得  相似文献   

9.
“高山仰止,景行行之,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对于张常明道长一生而言,只有用《诗经》上这几句话,才能表达我追思仰慕的心情。张常明道长是我的度师,当他老人家去年六月二十三日(公历8月4日)午时登真仙逝之际,我正在庐山参加98’庐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噩耗...  相似文献   

10.
与快乐相伴     
听说有人要去寻找快乐,四面八方赶来的人都要跟随着他前往。当这个人看到追随他的有这么多人要陪同他去,他很感激地对大家说:"谢谢你们!我一定不会辜负大家的期望。"没有想到他的这句话刚说完,近三分之一的人就议论起来:"我们可是为自己去寻找快乐,而不是为这个人出力的!"于是这些心怀着自私的人离开了。寻找快乐的人们出发了。当他们路过海滩时,沙滩上的漂亮贝壳,让一些人开始流连忘返,他们捡起一个又一个美丽的贝壳,任凭前面的人们百般呼唤,也充耳不闻。大家舍弃了这些贪欲太多的人继续上路。  相似文献   

11.
低眉寻清欢     
正王维说:"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这句话,唯有中年后方能读懂。人越年长,便会对身边的人与事越来越淡然。朋友有新有旧,手里能把握的感情归根到底是几个人的事,诸如父母、子女、姊妹和爱人。好奇盲目的社交年龄过完之后,越来越对华而不实的社交关系缺少耐性和妥协之心,也越来越坚信,每个人内心的痛苦、辛涩,始终只能自己临渊而立地面对。人越老,越需要一颗老而弥坚的内心。清人吴景旭在文中说:"后生好风花,老大即厌之。"我虽  相似文献   

12.
少说废话     
正常有客过访,我打开门,他第一句话便是:"您没有出门?"我当然没有出门,如果出门,现在如何能为你启门?那岂非是活见鬼?他说这句话也不是表讶异。人在家中乃寻常事,何惊诧之有?如果他预料我不在家才来造访,则事必有因,发现我竟在家,更应该不露声色,我想他说这句话,只是脱口而出,没有经过大脑,犹如两人见面不免  相似文献   

13.
主说:"人若不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随我,就不配做我的门徒。"这句话说得很重,不配就是没有资格。背十字架很难,但的确是跟随主的条件,因为在背十字架的过程中,你的属世的毛病都会去掉的。  相似文献   

14.
《倾听弦外之音:音乐美的文化之维》一书,是刘承华教授继《中国音乐的人文阐释》出版十年之后的又一音乐美学力作,汇聚了他近十年来的23篇论文。这些论文虽各自独立成篇,但互相间的延续性和系统性,又使全书成一严谨、有机的整体。总体来看,该书更加明确地锁定了著者多年来形成的研究理路,即从文化学角度,强调以"人文阐释"的方法,来审视中国音乐美学的文化特性,音乐意义的文化景深和古琴音乐的文化精神等美学理论问题。该书提出:我们生活的世界有两个:"物理的世界"和"意义的世界"。"弦上之音"是物理的世界,"弦外之音"是意义的世界。我们是通过"弦上之音"去把握"弦外之音",再用"弦外之音"来激活"弦上之音",这既是人的感知所具有的能力,同时也是人文学科的真正使命。音乐是一个"意义世界",它的文化意义就在"弦上之音"中。  相似文献   

15.
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句话:人,是蚂蚁眼中的上帝,上帝眼中的蚂蚁。 记得看时我还会心地笑了,觉得写出这句话的人,不是个天才也是个非常聪明的人。把蚂蚁·人·上帝之间的关系给写绝了。不是吗?上帝主宰着我们人的命运,我们人不是同样可以主宰蚂蚁的命运吗?  相似文献   

16.
童年在高处     
正"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每每听到、读到或者想到这句话,我都会忆起自己的童年。因为,我的童年就在高处,就在树的高处。春日载阳,杨柳初芽,我和村里的小伙伴们沐浴着和畅的惠风,攀上杨树或者柳树,折取枝条做成春笛。长笛,短笛,粗笛,  相似文献   

17.
陈炎的学术之路起于美学,兴于文化研究,而又结于美学。好比画了一个圆圈,但这并非简单地回到起点,而是携带着一路走来所收获的所有学术财富,在更高的境界上回到起点。就像黑格尔所说,这是编织了一个思想的花环、美学的花环,也就是中国人所说的"乡愁"、"望乡",或者说是精神的"还乡"。这一美学的花环代表着人生的定位和求索,也意味着精神的丰富和圆满。  相似文献   

18.
正美国管理学家韦特莱指出:但凡成功的人,绝大多数都做了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这句话道出了成功中的某些不被人看到的因素。很多时候,大多数人都觉得任务繁重是个负担,总想着要逃避,但他们不知道这是提升自我的好机会——每一次挑战都将挖掘出你更大的潜能,让你不断超越自我。我有一个编导朋友小贾,几乎每天都是凌晨两三点回家。他告诉我在影视圈有这样一句话:"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畜生用。"当听到"畜生"这两个字的  相似文献   

19.
"雷锋是菩萨,孔繁森是菩萨。"这句话,引自一位宗教界人士在一次夏令营上的讲话。有人对我说,毕竟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几句话就把宗教与社会主义的一致性点透了。对此,笔者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20.
旁观自己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这句话我很早就熟悉,也从来没有多想过什么,后来读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加上身边老人们说的人有三昏六迷九糊涂十二癔症,就更不会要求自己多做什么了,反而常常想:迷就迷吧,谁让自己是当局者和身在此山中呢?人在本质上是孤独的,也确实很难有完全清醒理智、看得清楚明白的人生,有人就以难得糊涂自我安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