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一家民俗馆里,我又看到了柳条笸箩、罗和罗面挂,记忆一下子回到了遥远的童年。父亲是柳匠。我小的时候,父亲常常利用冬闲时间割回大量的柳条。春天一到,把柳条成捆地直立在小河沟里“生”起来,过不了多久,这傻傻的柳条就会欢欢喜喜地长出翠绿的柳芽。这时,父亲把它们扛回家来,一家人一起剥柳条的皮。因为下手要轻重适宜,因此大人负责用铁夹子把柳条夹一下,“唰”地一声,水分十足的外皮便绽开来,老人和孩子把皮剥下来,剥完皮的柳条白净净、湿淋淋的,满溢着生命的汁液。  相似文献   

2.
单渭祥 《天风》2016,(8):6-7
正经文:太4:5;路11:11"你若是神的儿子,可以吩咐这些石头变成食物。""你们中间作父亲的,谁有儿子求饼,反给他石头呢?"圣经时代,饼是犹太人很普通的食物,孩子出门时,母亲会让他带上饼和鱼,孩子哭闹时,父亲也会拿一个饼去安抚他,让孩子安静。耶稣时代,石头更是巴勒斯坦随处可见的东西,除了造圣殿等建筑所用,它也曾作为律法里一种残酷的刑具,作打死"犯人"之用(参申17:5)。饼与石头,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刚才所念的两处经文,则  相似文献   

3.
正西班牙诗人李·夏普在一篇文章中记述,他小时候跟父亲到一位老人的铁匠铺修理耙子和锄头,他父亲付给老人报酬时,老人说:"不用了,这一类小活我从不收费的。"但他父亲执意要付给老人维修费。"年轻人,"老铁匠对他父亲说,"难道你就不能让一位老人时不时舒展一下他的灵魂?"在被那老铁匠触动人心的话语感动之余,我想起了我的亲身经历——  相似文献   

4.
鹰之死     
正无缘目睹鹰的生,却有幸看到了鹰之死。在那个以山为背景的地方,我再次认识了那一直被我认为凶恶而贪婪的生物。还是那年随父亲去山西看望一个被父亲称为"前辈"的世交。那时父亲已到了肺癌晚期,他告诉我他一生最景仰的就是那位老人,我便怀着十二分的敬意随父亲去了。不过只有十几岁的我,还不能体会两个年近花甲的男人是一种怎样的心态重逢。  相似文献   

5.
在德国一个名叫阿扎斯的小村庄里,住着一个有18个孩子的家庭。父亲埃斯德是一名普通的冶金匠,为了维持一家生计,他每天要工作18个小时,但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却只能换来薄薄的几张钞票,买米的钱都不够。生活尽管窘迫逼人,然而这个家庭中的两  相似文献   

6.
"锅铲"藏爱     
正婚后,我和先生住在城里,父母住在乡下。那天,父亲放下从家里带来的一袋子鱼和肉,随后便进了厨房。一会儿,父亲在厨房叫我,我赶紧进去,就看到父亲正望着那个锅铲默默发呆。看了我两眼,他欲言又止。我一头雾水,便问父亲:"咋了?老爸,锅铲有什么好看的?"  相似文献   

7.
一只蚂蚁来到石头下,它急急忙忙地往上攀爬。这块石头对它来说既陡峭又光滑,蚂蚁爬到一半就掉下来了,于是再爬,便又再掉,爬而又掉,但终于爬过了那块石头;另一只蚂蚁则不然,它绕过石头,走向了它的目的地;第三只小蚂蚁到来,望石而回转,也找到了丰富的食源。  相似文献   

8.
淡淡流年香     
正从我记事起,父亲就很辛苦,一个人养活两家十几张嘴。父亲很节俭,印象里他最大的奢侈,就是吃块鸡蛋饼。那时,母亲常变换花样,做出不同口味的蛋饼。那段清贫的岁月,一旦被轻轻翻动,便溢出香喷喷的美好来。哪怕再窘困,母亲也很少让父亲受饿,家境好点的时候,  相似文献   

9.
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在土炕上,炕上坐着两个人,一个是垂老的父亲,一个是人到中年的儿子,父亲坐在炕的一头,身后倚了几床被子,身上还盖了一床,头低低的,面无表情。儿子坐在父亲的对面,盘着腿,看着父亲。  相似文献   

10.
江维藩 《天风》2012,(2):45
(九十三)受造意识"在造物之主面前,我乃受造之物。"怀着这一受造意识,我曾写过一篇《窑匠难道没有权柄》(《野地里的百合花》第55篇),窑匠指耶和华上帝:主是窑匠,我是泥土。窑匠如何转轮作器皿,我也如此在他手中。我可能报废无用,但他的深恩永不弃我。他将踩动转轮,从新再作。他看怎样为好,他有权如何作我。  相似文献   

11.
正一天中午,我和三位同事吃面,店家端上来两碟泡菜,意为两人一份。因为泡菜是免费送的,同事王岩便故意大声说:"老板真小气,碟子这么小,一人一份不就得了。"还没等老板搭话,另一位同事刘磊却开口道:"咱们先吃,不够再要,多了吃不完也是浪费。"热腾腾的面条很快就被端上了桌,或许刚才老板听到了  相似文献   

12.
嘉庆年间,江浙地区有位张老板做皮革生意亏了本,不得已回到家乡开了家杂货铺。小生意赚钱少,奸猾的张老板便想到一个缺斤短两的主意——买通制秤匠,让他给自己做一把十五两一斤的秤杆(当时的市斤采取十六两进制)。张老板的女儿得知此事,私下找到制秤匠说:"家父经商向来讲诚信、重信誉,你一定是听错了,把他说的多一两听成了少一两。"说完,还掏出两锭银子以示酬谢。哪有人会出钱把秤杆做得多出一两?制秤匠心里清楚,张老板的女儿在撒谎,可实在禁不住银两的诱惑,还是答应了。张老板用上了新秤,总以为自己占了"少一两"的便宜,  相似文献   

13.
石头记     
①一位智者来到一个原始部落,发现那里的人们每天早上和晚上都要花相当长的时间去参拜一块碗大的石头,一块看上去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石头。智者觉得他们很愚昧,便趁人不备,将那  相似文献   

14.
爱的对弈     
正父亲退休后,对象棋的痴迷程度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几乎天天去楼下感受"楚汉之争"的乐趣。父亲的棋艺很高超,每次回来,脸上总是挂着喜滋滋的笑容。当面对母亲嗔怒的眼神和喋喋不休的唠叨时,父亲便乐呵呵地端茶送水陪着笑脸。母亲只好叹息着摇摇头,脸上挂满了痛惜和关爱的表情。其实父亲一生除了下棋,恐怕再没有别的嗜好了。尤其在父  相似文献   

15.
新铁杵磨针     
有个人不小心弄丢了针,实在找不到了,他突然看到家中放着的一根铁棒,于是,突发灵感,拿了铁棒来到河边,找了块石头,开始起劲地磨了起来。 有一个路人从河边经过,看到他正在磨那么粗的一根铁棒,便很奇怪地上前问他想做什么?他抬起头说:“我的针丢了,所以我要将这根铁棒磨成针。”路人说:“这么粗的铁棒你这样要磨到何年何月啊?”  相似文献   

16.
石语     
1大地上任何一块石头,都有自己的呼吸,都有自己的感情,都咀嚼着一段岁月,都蕴藏着一部历史,都是一个会思考却沉默不语的大自然精灵。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块完全相同的石头。每一块石都有自己的性格,每一块石都有自己的灵魂,每一块石都有自己的高度,每一块石都想站起来。当你手捧起一块石头,你的呼吸便与这石的呼吸悄悄连通,你的脉搏便与这石的脉搏一起跳动。  相似文献   

17.
正《蓝公案》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蓝鼎元在广东某县担任县令时,以善断案闻名乡里。有一个案子,是两个兄弟争父亲留下来的遗产,蓝鼎元问明了情况后,便吩咐衙役拿来一个竹筒,再将一根绳子从竹筒中穿过,绳子的两头分别把兄弟二人的手系住,然后把他们押入牢中。这样一来,兄弟二人相隔不到二尺远。蓝鼎元暗中派人观察他们,二人即使  相似文献   

18.
父亲是位修车匠,小时候,他是我的偶像。 他总能给我做出各种玩具,给我买街上的冰糖葫芦,给我讲大灰狼与小白兔的故事,把我架在他的脖子上,让我“开飞机”。特别是在我11岁那年,父亲收回来一辆自行车,他稍微改装了一下,喷了喷漆,小车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19.
父亲的轮廓     
正父亲一直是我最好的朋友。每当母亲用一些类似"牙膏未从最尾端挤出""冰箱门没关紧""看电视超过半个小时"……等等小事向我兴师问罪,并且总是将矛盾转向我的成绩上面去时,我便知道,夜里,父亲又会来到我的房间。父亲个性之中有一种非常腼腆的特质,他总是等我和母亲睡着以后,才蹑手蹑脚地轻轻扭开  相似文献   

20.
霜凝南屋瓦     
正在我们湘西南乡下,霜降过后,必定会见霜。只是我们这里不说"见霜",却叫"打霜",一个打字,很是形象贴切,那些轻薄的霜,便一下子有了重量——树叶、野草都承载不起的重量——它们无不垂下了头。霜是天地间的精灵,长着两副不同的面孔,有时是雾气朦胧的,我们叫"打水霜",有时是白色茫茫的,我们叫"打白头霜"。对于水霜,我素来不怎么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