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母亲以前常常问我,身体中什么部位最重要。许多年来,我一直在猜测我所认为正确的答案。在我很小的时候,我认为声音对人类而言很重要,因此回答:"是耳朵,妈妈。"她说:"不对,世界上有许多人是聋子。不过你还要继续想这个问题,以后我再问你。"当她再次问我时,已经是好几年以后了。自从第一次没有回答正确之后,我就一直在琢磨答案。于是,这次我对她说:"妈妈,视觉对每个人都很重要,所以应该是眼睛。"  相似文献   

2.
陈丰盛 《天风》2016,(10):36-37
正我来到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门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的大字——"安静"。围在门口的家属都异常安静,脸上的愁容已经道尽了心里的苦痛,至亲被围在中间低声抽泣着。有人发现了我,轻声说:"牧师来了!"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我,患者的父母没有起身,只是目光直直地跟着我,直到我来到他们身旁。那位父亲轻轻地说:"谢谢牧师,辛苦了!"没等我开口,患者的母亲边哭边说:"才30出头啊……叫他不要太拼命,身体健康要紧,  相似文献   

3.
妈妈的树     
6岁的时候我曾大病过一场。父亲背着我去医院,长长的路父亲就那么背着我一步步地往医院走。那时我对父亲而言已经有一点重量。父亲停下了,大口大口地喘着气,把背上的我往上顿了顿。我说,爸爸,你累了,放下我吧,我自己能走。说着,我就从父亲的背上往下跳。但父亲不许,坚持着将我一路背到了医院。后来,父亲去世了,是因为车祸。母亲在几天几夜的昏迷之后醒来,对我和两个哥哥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家里的树倒了!"母亲是上海宜川电子配件厂的一个普通工  相似文献   

4.
很少和父母谈及自己每日都在敲打的文字。偶尔回家小住,也是在电脑前熬夜忙碌不休。母亲总是坚持陪我到凌晨才肯去睡,我听着客厅里电视的声音,几乎小到没有,去洗手间的时候瞥一眼母亲,已经迷迷糊糊地在打着瞌睡,我轻声唤她,她会吓上一跳,而后又揉揉眼睛,看一眼电视屏幕,说:这两个人怎么还没吵完架呢。  相似文献   

5.
儿子在战场上死了,消息传到母亲那里,她哀痛非常,祈祷主说:"要是我能再见到他,即使只见5分钟,我也心满意足。"这时天使出现了,对她说":你可以见他5分钟。"母亲欢喜得眼泪流满双颊说":快点,快点让我见他。"天使又说:"你的孩子是个大人,他已经30岁,你要看他30年中的哪5分钟呢?"母亲听了以后,一时也说不出来。  相似文献   

6.
正我8岁那年,家里的日子过得很拮据。父亲去外地学手艺,小半年没有回来了。母亲带着我和哥哥艰难度日。那段日子,我们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哥哥在学校里连上学期的学费都没交,如果再交不上就要失学了。哥哥天天叹气:"妈,我爸怎么还不回来?他挣不来钱,到时候我的学费交不上怎么办?"母亲正在菜窖里忙,她回过头来对哥哥说:"这不还没到交学费的时候  相似文献   

7.
翁溯利 《天风》2017,(8):46-46
《约翰福音》2章1节至11节,记载了耶稣和母亲参加迦拿一场婚宴的故事。按犹太人的习俗,在一场娶亲的筵席中,酒若不慎用尽了,那是一件令人感到羞愧的事。耶稣与母亲都被请去赴筵,席间酒却用尽了。耶稣的母亲马利亚对耶稣说:"他们没有酒了。"耶稣说:"母亲,我与你有什么相干?我的时候还没有到。"  相似文献   

8.
晚上,天很冷,呵口气都能结成冰,路上冷冷清清的,行人可能都躲到被窝里了,连车子都很少。从老家回小县城的时候已经很迟了,我的车开得飞快,一路上,贼亮的灯光愈发冰冷,孤独得很,打足了暖气的车厢内显得很  相似文献   

9.
鸟类互评     
我正一个人坐在办公室里,聚精会神地为那天晚上即将在一所大学发表的学术演讲作准备。突然,电话铃响了起来。一位我从没有见过的女士在电话中作了自我介绍,并且说她是一个七岁孩子的母亲,她就快要死了。她说为她治疗的专家认为,把她即将来临的死亡拿来与她年幼的儿子讨论可能会给他的心灵带来创伤,但不知为什么,她并不这样认为。  相似文献   

10.
爱的明灯     
继母是个年轻的女人。我恨她。都是因为她的到来,才让我父亲下定决心,与我母亲结束那段无爱的婚姻。那个时候,母亲已经从家里搬出去两年了,父亲一直没有答应在离婚书上签字,直到继母走进了他的视线。  相似文献   

11.
他是妻子班上最穷的一个学生。“我们得关心关心他呢。”妻子说。于是一个姓赖的学生,被妻子领到家里来。他是那么瘦小,害羞。问他父亲呢,他说父亲把最后的一点钱塞到他手里,就去打工了,说父亲50岁不到,头发都白了,耳朵也聋了。问他母亲呢,他说母亲在他7岁的时候就彻底疯了,就跑出去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至今下落不明。我的心就一痛。到了放寒假的时候,他说陈老师,能到我家里去玩一天吗?我说好吧。于是跟他一起搭班车到了大悟县的一个山脚下,又搭当地农民开的“三轮”爬到这座山的山半腰。三轮再也不能往上爬了,我们就下来往上攀。“陈老师,把…  相似文献   

12.
正1大学时的一个假期,我回了趟老家。想起平时聊天时,很多同学说从来没有吃过我家乡的特产,甚至都没有听过。所以回来时,我特意带了一些家乡的土特产,还有母亲亲手腌制的酸豆角和糖蒜。在教室,我把特产分给同学,大家一边品尝一边说笑。这时,郭华皱起眉头说:"其实所谓的特产,没有一样好吃的,徒有虚名而已。尤其是自己家腌制的食  相似文献   

13.
空瓶子哲学     
正一个废弃的饮料瓶有水没有水,有什么要紧呢?我年迈的母亲却很在意这个。若干年前,我的父亲去世。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我的母亲做起了捡拾废品的生意,寻找到落单老年人别样的风景。我在学校上班,也经常帮母亲攒废品。孩子们喝过的饮料瓶、废纸之类能收集的都收集起来,母亲隔三差五来学校,把这些"战利品"拉走。但恼人的是母亲总  相似文献   

14.
人们都说:“儿不嫌母丑。”可我在很小的时候就觉得我的母亲很丑。因为她给我留下了一个丑恶的形象,至今成为我挥之不去的噩梦。  相似文献   

15.
正有天晚上,小城突然停电了,我感到无处可去。平时一些来往较少的人,在这黑漆漆的夜色里更加模糊。我坐在夜里发呆,那些日子,我正被低沉的情绪笼罩,心里四处屹立着拆不掉的心墙,感觉每一条路都是死胡同。妻子轻声说:"走吧,我们去妈那里看看。"似乎在那一刻,我才想起自己是一个有妈的人,却任自己的低落心情压抑着自己,也很少想起到母亲那里去寻求抚慰。母亲和父亲住在老街的旧房  相似文献   

16.
创造七日     
<正>上帝六日创造,每一日创造完毕,都说:"有晚上,有早晨。"第七日为安息日,却没有说"有晚上,有早晨"。莫非上帝的安息日尚未结束,还在进行?《创世记》第1章记载中,上帝每日创造,除了第二日,都说:"上帝看着是好的。"尤其在第六日,人被造成,"上帝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参创1:31)。在这一章里,"上帝看着"一共出现了六次。很显然,创造的七日,是上帝所看的日子,并非人每天的日子。人类的每一  相似文献   

17.
陈丰盛 《天风》2016,(4):34-35
正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将父亲的形象投射到我们与天父的关系里。曾有一位弟兄说:"我从小就在基督徒家庭中成长,我心目中的父亲形象,直接影响着我与上帝的关系。我的父亲是一位沉默寡言的人,我总是要在他严肃的目光中寻找答案;母亲总是拿父亲来治我们,经常吓我们说:‘你再这样,晚上我告诉你爸爸!'若是能够看到爸爸的笑脸,  相似文献   

18.
有一则小故事,讲到一位辛苦持家的主妇,操劳了大半辈子,却从来没有从家人身上得到过任何感激。有一天,她问丈夫:“如果我死了,你会不会买花向我哀悼?”她丈夫惊讶地说:“当然会啊!不过,你在胡说些什么呀?”妇人一本正经地说:“等到我死的时候,再多的鲜花都已经没有意义了,不如趁我还活着的时候,送我一朵花就够了!”有时候,一朵花就可以表达谢意,给对方喜悦及希望。可惜的是,有些人并非不愿意表达感恩,而是天性木讷、害羞,不好意思大声说:“谢谢!”,或是不懂得如何适当地向对方表示。也许,对方并不期待回馈或报答,但并不表示受惠的人就可以因…  相似文献   

19.
母亲的谎言     
正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可能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住,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母亲,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唯有他表现最差。然而,她还是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别的孩子的妈妈都非常羡慕我,因为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  相似文献   

20.
半年前,晓涛的妈妈因急性脑出血住进了医院。父亲早亡的晓涛每天晚上都在医院陪护,白天还要坚持上班,1个月下来,无论精神还是身体都已经临近了崩溃的地步。在晓涛的母亲出院前的一个晚上,晓涛突然感到一股气从胸部往上冲,直到左侧头顶部,头痛得不得了,左边脖子活动困难,左边手脚发麻,心里无名地慌张。晓涛想起,妈妈的病也是这样的症状。他非常害怕,马上到医院求诊。医生给晓涛作了全套的体格检查,还做了心电图和胸透,却没有发现有任何异常。晓涛不相信,他想:“可能病还在早期,没能查出来。”但也没有办法,只好作罢,只希望像医生说的那样,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