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朋友在一家事业单位任职,工作顺风顺水,家庭和睦美满,孩子聪明可爱,和公婆也相处融洽,但她依然感觉不幸福。一阵子羡慕别人家拥有大奔,一阵子又羡慕别人家拥有豪宅,隔一阵子又羡慕起自由职业者的无拘无束,总之,她没有一天觉得自己是上帝的宠儿,是一个极其幸福与幸运的人。用时下流行的话说,她就是一个"幸福盲"。  相似文献   

2.
智慧语丝     
1.当一个人喜爱梭鱼跳跃的水声时,他是个诗人;当他知道了这不过是强者追赶弱者的声音时,他是个思想家。2.有一个聪明的人,就有一千个糊涂虫;有一句至理名言,就有一千句蠢话。——契诃夫我们都是人,人的可悲是人都自私,人的可喜是人都是人。"自私"使我们总是先从自己的角度想事情,"人都是人"让我们能用自己的心想别人的心。——刘墉  相似文献   

3.
父母总把孩子放在自己的掌心,孩子却渴望一片自己的天空。“关怀”或者“关心”别人,一直被认为是好的行为,你把它们和“强迫症”连起来,好像关怀、关心别人倒成了问题了?家长爱孩子,才会去关心孩子,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这还有错吗?对孩子所有的关心爱护,有一个根本的目的,就是希望孩子幸福。你要爱孩子,就要让他将来生活得好。你要让他将来生活得好,就要让他有生活的能力,有足够的经验。要让他有足够的经验,你现在就不能剥夺他获得经验的机会。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关心。有个17岁男孩的家长说:“我的孩子特别傻,什么都不懂,所以我必须得替他…  相似文献   

4.
正拿自己和别人比,是许多人所擅长的,而且易上瘾,一旦掉进这个心理陷阱,凡事都要比一比。比过了,舒坦;比不过,窝心。有人善于自我安慰,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有人不开窍,直叹"人比人气死人"。也就有了"孩子与起跑线"的争论,"起跑线"在哪里?与别人家的孩子比出来的线。这条线就刻在每个家长的心里,为此整日焦躁不安。这还不算,还要推己及人,拿别人跟别人比,比个什么劲?东晋郭澄之著《郭子》,其中一篇是把名门之后陆机、陆云  相似文献   

5.
现代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向家长一致呼吁,要仔细分析孩子的归因方式,帮助孩子使用正确的归因方式,并从小培养儿童积极的“自我归因”能力。有这样一个例子。有兄弟两个,一个出奇的乐观,另一个则非常悲观。他们的父母想让他们的性格都改变一些。  相似文献   

6.
大量调查表明,合群的孩子在知识范围、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均明显优于性格孤僻、不爱交往的儿童。可是,由于很多家长长期对孩子娇生惯养或放纵不管,使孩子(特别是有些独生子女)非常任性,喜欢独来独往,很少想到别人。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很难与人合作,因而也很难适应社会。 不合群的孩子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表现为沉默寡言、孤僻、害怕陌生  相似文献   

7.
有一个小男孩,一次从同学家回来,伤心地哭了。他想,怎么别人家脚踩的地方都远远胜过自己睡觉的地方?回到家里,他向母亲哭诉了自己的感想。母亲听完孩子的哭诉后,平静地说:“孩子,我们不必羡慕别人家漂亮的地板,再漂亮的地板也是被人踩的,只要我们活着,不自卑地活着,有尊严地活着,任何漂亮的地板我们都可以把它踩在脚下。孩子记住,这世上只有一样东西叫人无法踩在脚下,那就是尊严。”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笔者在北京参加了一次关于心灵拓展的培训。期间,训练师问学员;“自己家孩子最好,别人家的什么最好?”很多学员答道:“老婆!”训练师训活道:“嘴馋!难怪你们进步得慢,原来整天就瞅着别人家的媳妇!”接着郑重其事地告诉学员:“不是别人家媳妇最好,是别...  相似文献   

9.
极致的慈悲     
正有句话说得好: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人品,终于慈悲。慈悲,是一个人做人的极致。慈悲,来自佛家理论,佛经有"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的教诲。其实,慈悲的内核,很好理解,就是人人皆知的四个字——将心比心。将心比心到了极致,就是慈悲。近代画家丰子恺《护生画集》中有一幅《方长不折》的画,一大一小两个孩子欲折取塘边的柳枝,被牵着孩子路过的妇人制止  相似文献   

10.
砚边点滴     
●模仿模仿是形式上的照搬。艺术家的模仿是像我者死,政治家的模仿是历史的重演。●习俗的旁观者把习俗说得天花乱坠的人多是旁观者,一旦让他入乡随俗,他未必能忍受习俗带来的苦恼。●小人的虚荣占别人家的便宜,说别人的坏话,挑拨别人的是非,从而达到  相似文献   

11.
羡慕或许是人的一种天性吧。就像我家的"小调皮",自己有很多的玩具车,可还是望着别人的玩具车羡慕不已。别人的皮球,别人的水枪,反正,别人的总是最好的。院子里,几个女人在聊天。A说:"我真羡慕你们单身贵族的生活,想去哪儿就去哪儿,不像我整天围着老公孩子转。"B说:"女人像男人一样在外面奔波很容易老的,我还羡慕你嫁了个好老公呢!做全职太太,外面的风风雨雨都与你无关。"C说:"是啊,你看你保养得多水灵,像从前做姑娘一样的滋润,不像我们风吹日晒的,整个一蔫苹果。"  相似文献   

12.
梅子的弟弟都上小学一年级了,可梅子仍在家放牛。梅子吵着要上学。母亲说:"女娃要上啥学?再说我们家也没钱。"村里女娃上学的少,穷是一个方面,主要还是重男轻女,认为女儿今后是别人家的人,念了书也是给别人  相似文献   

13.
正我跟很多人说,我一直在讲两个笑话。第一个,我说我失去了一个拼爹的机会。别人拼爹,他首先得有爹。在我8岁那年,我的父亲就去世了,母亲把我们哥俩养大。我哥哥从中央民族大学毕业,我是北京广播学院毕业的。我的大学第一志愿是北京广播学院,第二志愿武汉大学,第三志愿北京大学。考上北京广播学院以后,一个同事问我妈:"孩子考哪儿了?"答曰:"北京广播学院。"同事略微尴尬地说:"念电大,也得去北京吗?"我是1989年毕业的。那一年,刚一开始,我很幸福,之前几个月的实习已经结出硕果。我在国  相似文献   

14.
村庄的性格     
正哪个村庄出来的人,必然有那个村庄的脾气和性格,这跟孩子和父母相像是一个道理。村庄是人造出来的,而且不是一时半会儿的工夫,天长日久,慢慢受了人的影响,随了人的脾性。这时,村庄是像人。待到脾气和性格定了型,又反过来影响了人,这时,是人像村庄。类似于锄头,人在制作锄头的时候,轻重,长短,头的大小,把的粗细,要不要弯度,都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初用是不顺手的,得磨合,得调  相似文献   

15.
郭文文 《天风》2006,(5):35
在一个小村子里,住着四户人家,不知什么缘故,其中的一家与另外三家关系都不太好。有一天,这家人外出串亲戚。家里没有一个人, 不巧的是就在那天,他家里的一堆秸杆起火了。另外三家人都看到了,但因彼此之间的矛盾,没人去救火,只是站在自家门口看了看便回去了。后来,那家人回来发现秸杆被烧了,跑过去一看,眼前的景象让他大吃一惊:原来被烧着的不单单是秸杆,而且还有三个面目全非,差不多已快被烤焦的小孩。经过辨认,这三个小孩不是别人,正是另外三家的,一家一个。父母悲痛不已,可怜三个未成年的孩子,因贪玩, 点着了秸杆,又因成年人的矛盾而错失了生还的机会,人死不能复生,这一切又是谁的错呢?  相似文献   

16.
谢黎明 《天风》2014,(11):15-15
在主日学服侍的这段日子,我观察到一个现象,当老师给孩子们分发礼物时,有一半的孩子不会对老师说"谢谢",只是伸手接过礼物转身就走,这让我多少有点遗憾。不是说孩子们不懂事,而是有时候他们习惯了别人的给予,觉得这是应该得的,没有什么不妥,不需要向别人道谢。  相似文献   

17.
生命的灯     
吴承力 《天风》2005,(3):17-17
有人说:"把你的快乐告诉别人,你会增加一半的快乐,把你的忧愁告诉别人,你会减少一半的忧愁。"是啊!每个人都喜欢找一个知心的朋友,可以尽情地倾诉自己所有的快乐和不快乐。然后你的心灵就会得着滋润和灌溉,感受无比的轻松愉悦!心灵需要温馨的港湾,可以停泊依靠,让你不再觉得孤独痛苦。  相似文献   

18.
高伟 《思维与智慧》2013,(18):16-17
每个人都是对自己最好的人。这是个毫无争议的原定理。我过去总是想用飞黄腾达的方式对自己示好。我想让自己优秀得出乎意料,巨有钱,巨有才,巨有地位,以便让别人对我刮目相看。我得把自己捯饬得巨有能耐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看电影的时候,银幕上的李连杰身手太不凡了,一个营的人和他过招他  相似文献   

19.
徐晓莉 《天风》2017,(10):19-20
<正>母亲是神放在我们生命中最伟大的守护者……前几天,我给母亲买了两件衣服,收到礼物后的母亲高兴得像个孩子,其实母亲已经七十多岁啦!想起母亲喜悦的样子,我的心也被温暖了……一个家,如果没有母亲,就不像一个家。一个孩子,如果没有母亲,他就失去了人世间最伟大的母爱。就像歌里唱  相似文献   

20.
正在强权与暴力面前,没有人不畏惧它,所以出现"众人之唯唯"也就在所难免。然,一个人到底是要人"唯唯"之畏,还是要人"谔谔"之敬呢?不少人错误地以为别人马首是瞻的原因是自己英明,于是想尽一切办法,让别人怕他、惧他,以此凸显自己。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里记录了这样一个暴力鬼,它极尽所能,目的就是想让别人怕他。故事是这样记录的:老仆刘琪的妻弟独居一室,床在北窗下。夜半时觉得有只手在他身上抚摸,怀疑是小偷,惊醒细看,只见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