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老人与小孩     
爷爷奶奶与父亲母亲无话,父亲母亲与儿子女儿无话,这叫代沟。爷爷奶奶宠着孙子孙女,孙子孙女缠着爷爷奶奶,这叫隔代亲。老人,望着夕阳西下,懂得了一切的无。小孩,站在生命的起点,尚不知一切的有。  相似文献   

2.
生活中这样的一幕会时常上演:一位甚至两位老人端着饭碗,满世界追着给孙子喂饭,这种马拉松式的喂食游戏往往长达一两个小时。“有什么办法,小祖宗不肯吃饭啊!”——老人的无奈。真的没办法了吗?我们还会看到另一幕。孩子端坐在凳子上,趴在桌上自己吃着饭。因为他知道,如果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初,在山东省平原县一家农户里,住着一位老人和小孙子。每天早上,老人都坐在厨房的桌边带着他的小娃娃,摇头晃脑地读着《诗经》《春秋》《三国志》等古籍,书声琅琅。  相似文献   

4.
相传,一些阿拉伯人为了给牲畜提供牧场,居住在沙漠里。他们习惯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他们中的一位男子,他有一个年迈的母亲,老人就他这么一个儿子。老太太由于年事已高,大部分时间丧失记忆,对儿子时常胡言乱语,不允许他离开自己。老人年老昏聩,言行怪异,使得儿子苦不堪言。儿子认为,如此下去,他将在族人中毫无地位。  相似文献   

5.
他,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和我在修院相识虽不到一年,但他的高尚品德,热忱的心灵,坚定的意志,却深印在我的脑海里。我是82年10月5日,离别了亲人,告别了故乡,来到佘山修院的。由于旅途的疲劳,一进修院就生病了。当时我很懊悔,因为在修院举目无亲,互不相识,失去了亲人的照顾,朋友的爱护。当我正在悲观失望的时刻,他来了。他那亲人般的温暖,无微不  相似文献   

6.
最近,在武汉市的近郊,传出了一件奇怪而有趣的事情。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在家和他的小孙子一起挂年画。当老人挂好一张后,便叫小孙子站在较远处望着第二张年画,看它是否挂得平齐。眼  相似文献   

7.
夏加尔的艺术,抒情性地表现了自己生活环境中的人物、家乡、亲人、宗教永远是他画面的主题,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神秘气息,这种与众不同的神秘气息正是夏加尔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8.
游艺宫     
一、动脑筋智力抢答1、在一个小家庭中,住着一个小孩和小孩的父亲以及一位老人。问及其关系:小孩不是老人的孙子,老人也不是小孩的爷爷,但小孩的父亲确是老人的儿子。想想这是为什么?2、她一丝不挂地大哭,在场看到的有很多人,但事后却无一人议论她的是非,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9.
《天风》2015,(12)
<正>[中国经济网]广西陆川县一位老人为让儿子儿媳安心工作,倒贴养孙11年,谁知儿子儿媳将之视为理所当然,渐渐不管孩子,老人一怒之下将其告上法庭,讨要"带孙费",并获得法院支持。为了带孙子,老人们背井离乡随子女赴陌生城市,忍受辛劳日夜忙碌家务,"老年漂"、"免费保姆"、"全职家政"……这些名词,描述了这个时代里一个特殊的群体。  相似文献   

10.
米非波设是扫罗的孙子,约拿单的儿子(撒下4:4,9:6),他的一生默默无闻,碌碌无(?),但在他身上有一种美好的品德值得我们称道与效法——他有一颗感恩的心,他是我们基督徒——经文:诗116:12-13 米非波没是扫罗的孙子,约拿单的儿子(撒下4: 4,9:6),他的一生默默无闻,碌碌无为。但在他身上有一种美好的品德值得我们称道与效法——他有一颗感恩的心,他是我们基督徒感恩的楷模。大卫作王以后,因为约拿单的缘故,施恩给扫罗的后人,把扫罗的产业给了米非波设(撒下9:7)。他感恩图报,但他是一个瘸腿的人,无法为大卫奔走效力,只能在家里献上感恩的心。  相似文献   

11.
邓灵勇 《天风》2014,(6):37-37
在闽南某镇有位老人,5个儿子都是成功的生意人。满堂儿孙住在各自的新房里,让耄耋老父独居古厝。老人的每餐饭都是孙子上学时顺带捎去的,没人管老人有没有吃饱,饭菜合不合口味:也没人顾得上老人冷暖,有没有生病。老人家中的日常卫生更没人帮忙打理,村民们经过老人家门口时,总能闻到一股异味。儿孙春风得意,老人孤苦寂寥,在当下社会,这样的家庭,绝不是极端的个例。  相似文献   

12.
意雯 《天风》2016,(12)
正[搜狐网]据台湾媒体报道,一位80岁的老人把一辈子的积蓄,一百多万新台币(约二十多万人民币),全部扔进香炉里烧掉。原来老人和儿子分居两地,丈夫去世后,剩她一人独居,儿子向母亲提议让她住进养老院,老人以拿钱给儿子为由,要儿子回家详谈,但儿子并未回家,老人才做出了如此极端的举动。[随感]比起年轻人,老年人更知道生活的不易,也往往更加节约,然而与对亲情的渴望相比,再多的钱也算不了什么。因为儿子不回家,八旬老人竟烧掉了一辈子的积蓄,以如此极端的  相似文献   

13.
梅朵 《思维与智慧》2011,(12):43-43
已大学毕业好多年了,但我一直没有忘记一位可敬的老人的那句话:只须盯着鱼浮。 老人是我们河南大学英语系男生宿舍楼的管理员。因为离家远,我只会在春节才回老家,就趁暑假在学校打工,也就是因为这,我和老人接触多了起来,也就熟识了,可怜我一个人在外,好多次老人硬拉着我到他家吃饭,让我一次次感受着家的温暖。  相似文献   

14.
温暖     
<正>爷爷送给孙子一只小乌龟作为生日礼物。孙子高兴极了,想马上与乌龟一起玩耍。但因为天气冷,小乌龟把头缩进壳里。任凭这孩子用水浇它,用棍子捅它,想叫它伸出头来,始终无济于事。爷爷让孙子把乌龟带进屋里,放在暖和的壁炉旁。几分钟后,小乌龟感到温暖了,便伸出它的头和脚,主动向孩子爬去。爷爷语重心长地说:"其实我们待人与待乌龟是一样的,不要用强硬的手段逼迫人,只  相似文献   

15.
阿拉·哈飞特是印度的一名农夫,他有一块地产,地产的前面盖着一处房子,地产的后边流淌着一条小河。哈飞持在这样的环境里过着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活,但他并不满足。 一天,他听见镇里的老人拉桑棣说道:“假若一个人能够得到拇指那么大小的钻石,就能买下周围广阔的土地;假若能够得到一个不大也不小的钻石矿,就能够让自己的儿子坐上王位。”  相似文献   

16.
她穿艳粉格裙配白色衬衫,孔雀蓝开衫,白短袜,像一个17岁的中学生,然而……她70岁了。她皱纹很深,眉眼低垂,脸孔有一种阴森的气息,像骑着扫帚的巫婆。她离过两次婚,儿子归了男方,中年之后才与她相认,感情淡漠得很。她等于什么亲人也没有,晚  相似文献   

17.
九月的一天,我下班回家,刚走出电梯,就听见家里嚷声很高.进了家门,看见母亲、爱人和小儿子正在吵. 小儿子在洗脚,地上到处是水.奶奶批评孙子弄一地水,把水流到了冰箱底下.孙子坚决不承认是自己弄撒了水,而一口咬定水是奶奶不小心倒撒的.一句话气得奶奶直哆嗦,“我这么大年纪能说假话,赖你!?”爱人看见儿子气了奶奶,就上前打了儿子一  相似文献   

18.
跪拜乡土     
一位友人去台湾观光,在下榻的茶棚里,闲聊时,竟遇到了一位同村乡亲。那是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喜颠颠地问家乡情况,问他熟悉的亲人,问门前的清江水,一问一答,竟勾起了老人的思乡之情,萌发了回乡看看的念头,而且这愿望很强烈。临别时,还即兴  相似文献   

19.
泥塑匠人     
一个骑兵军官,在一次战斗中阵亡。父亲十分伤心,思念他时,就拿出一张照片看,照片上儿子身着戎装,骑在一匹飞奔的战马上,一手握缰绳,一手高举马刀,非常威武雄壮……  相似文献   

20.
有一个很有趣的有奖征答题目:在一次乘船游览中,母亲、妻子和儿子同时落水,应该先救谁?有人说先救母亲,因为妻子没了可以再娶,儿子没了可以再生,唯有母亲今生今世只有一个;有人说应该先救妻子,因为有了妻子便会有儿子,至于母亲已近人生之途的尽头,死也无憾;还有人说应该先救儿子,因为儿子年龄最小,尚未体验人生的乐趣,而母亲、妻子则不然。三种答案各有其理,但都未获奖。获奖的竟是一名8岁小孩,他的答案是:应该先救离自己最近的人。由此想到另一个同样有趣的有奖征答题:在一个充气不足、开始下降的热气球上载着三位科学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