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胡适先生曾在1924年写过一篇《差不多先生传》。文中的差不多先生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小时候,他妈妈让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他说不都差不多吗?在学堂,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他去杂货铺做伙计,十字和千字常常分不清。掌柜生气了骂他。他说:"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相似文献   

2.
他一再在他的一位朋友面前说:“没什么,我只不过是在这方面多下了点笨功夫罢了,你可是在很方面比我强多了。”“你要是想写,要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超过我的。” 这里说的“他”,是某地一位小有名气的作家,他跟他那位朋友说的,显然都是一种谦虚之言。既然是朋友,他当然知道怎么说才不致让朋友难受和难堪。见他发表的作品越来越多,同时在社会上受到的尊重也越来越多,有一天,那位朋友也就对他说:“我也准备写作了,你看,我能不能用三年时达到你这个水平 ?“这位作家怎么好说不能呢 ?” 三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这位作家的那位朋友,…  相似文献   

3.
一位学者,前几年出了几本书,慢慢红起来了。但他所遭受的非议也多,有人说他“作秀”,有人说他的文章是垃圾,有人殚精竭虑从他的散文中寻找文字漏洞进行批判。  相似文献   

4.
清凉国师澄观郑森澄观,俗姓夏候,字大休。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关于他的生卒年有六说:一、《宋高僧传》卷五说,他卒于元和年间,春秋七十余岁;二、《佛祖纲目》说,他卒于开成三年(838),享年一百二十岁;三、《释氏稽古略》卷三说,始见他于则天万岁通天...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名高中教师,那天和隔壁的于老师聊天,发现他的桌子上有一本《思维与智慧》,我说这本杂志有意思吗?于老师说很好,他已经连续订三年了。出于好奇我借了一本。我读了做人处  相似文献   

6.
1991年秋季,赵朴老正住院。一天,我去看他,病房里没有客人,夫人也走开了,四周一片寂静。他靠在椅子上,面对着望不见窗外景色的纱窗。   他耳背,我站在门边他一点也没有警觉。我走到他身边,轻轻地碰了碰他,他转过脸来,望着我高兴地说:“我刚刚作好一首诗。”说着便从桌上拿过一张印有“无尽意”字样的便笺,用圆珠笔写下了那首诗,边写边给我作解释。   “八十四年过,而今知免夫。遵医多饮水,阅世但观书。尚有平生志,还思老骥图。智灯千万亿,一一耀明珠。”   写到“而今知免夫”时,他说:“曾子临终时对弟子说:‘…  相似文献   

7.
马哈路逝世了。在清真寺为他举行葬礼时,他哥哥当众宣布说:“我弟弟哈路,突然逝世,未及交待生前之事。他欠谁的钱,请与我联系,我一定替他偿还。”他说的真切诚恳,十分感人,这一举动令人敬佩。马哈路是山西长治市一位普普通通的穆斯林。1996年自购汽车一辆,从...  相似文献   

8.
正当他执意要挑战跨国巨头时,对手说他自不量力;当他提出要做世界顶级公司时,别人说他异想天开;当他喊出要发展一批“野狼”时,同行无不以异样的眼光看他,然而他却正在改写中国企业的生存法则。他领导的华为开始成为跨国巨头最危险的竞争对手——他就是从军营走出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任正非。任正非1982年从部队转业,1988年借来两万元人民币在深圳创立华为技术公司。他选择走技术自立、发展高新技术的实业之路,  相似文献   

9.
第一次面谈 2001年12月12日那天,上第三节课后我正在写心理教案,突听几下沉重的敲门声,我说“请进”之后,一个戴着眼镜的高个子男生出现在我的面前,他表情严肃,神情沮丧,满脸愁容。他严肃地说:“老师,我可以问您一个问题吗?”我面带笑容地说:“当然可以,什么问题?”他紧接着用低沉的语调说:“老师,怎样忘却?”我以一种平和的语气说:“很  相似文献   

10.
儿子在战场上死了,消息传到母亲那里,她哀痛非常,祈祷主说:"要是我能再见到他,即使只见5分钟,我也心满意足。"这时天使出现了,对她说":你可以见他5分钟。"母亲欢喜得眼泪流满双颊说":快点,快点让我见他。"天使又说:"你的孩子是个大人,他已经30岁,你要看他30年中的哪5分钟呢?"母亲听了以后,一时也说不出来。  相似文献   

11.
扮演"超人"的克里斯多弗·里夫,在1995年的一次坠马中,伤势严重,导致颈部以下全部瘫痪。3年来,他凭着坚强的意志,与死神做着不懈的抗争。经过1年的知觉训练,他脊椎末端的神经又恢复了知觉。他说,现在碰它一下,就有疼痛的感觉,但这疼痛的感觉很舒服,"请相信我说的全是真的。"  相似文献   

12.
一声凄厉的警报划破夜空,惊忧了人们的美梦。原来山东省某监狱有一名罪犯脱逃。初步查明,脱逃罪犯孙××,男,32岁,盗窃罪,脱逃惯犯。这次是他入狱13年来的第10次脱逃。 按说孙××不该脱逃,就连同监室的犯人也这么认为,因为他只有5年有期徒刑,对于一般罪犯来说,即使不思悔改,也能咬咬牙熬过这段刑期,可是孙××却接二连三脱逃,刑期由5年加刑至20年。有人说他不会算账,有人说他脑子有病,也有  相似文献   

13.
正20多年前,他还是西北某部队歌舞团一名普通的相声演员,经常随团到各地演出。一次演出结束后,歌舞团里一位说相声的老先生夸他说:"小伙子,相声说得挺好啊!"他听了内心美滋滋的,但脸上还是流露出一些失落。老先生看穿了他的心思,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歌舞团的表演是以歌舞为主体,咱说相声的  相似文献   

14.
1945年,一位21岁的匈牙利青年,身上只带了5美元到美国闯天下,20年后,他成为百万富翁。他最擅长的就是“点金术”,一个人人都认为无可救药的企业,到他手里,不出几年必定会转亏为盈。 他曾经非常自豪地说:“我没有做过一笔赔钱的交易,也没有一次失败的经营。”他,就是鲍罗·道密  相似文献   

15.
不穷的理由     
一个不甘心自己命运的年轻乞丐,总想有一天能够发达起来。可好几年过去了,他还是穷困潦倒。最后,他心灰意冷,只好把唯一的希望寄托在一位未卜先知的智者身上。于是,他带上省吃俭用好不容易攒下的一笔钱,找到了那位智者。“尊敬的先生,请你指点一下吧!我十余年后会不会还像现在这么穷?”智者稍稍抬头看了一眼乞丐,说:“年轻人,我说出来你不要不高兴,十年之后,你还是像现在这么穷。”乞丐听了非常难过,于是掏出一些钱递给他,恳求智者:“老先生,你再看看我二十年后还有没有希望?”智者有些感动了,认真地看了看他说:“你二十年后还会这么穷。”…  相似文献   

16.
2006年春天,我沦陷在一场婚外恋里,不能自拔。秋天的时候,我失恋了,这是必然的结局。他并没有说要和我分手,只是,他走了。在这个城市,他原本  相似文献   

17.
锁住你的暖     
正那一年,他10岁,和班里的同学打架,同学被打急了,一撒手,说我不和你打,你是个野种,你不是你爸你妈亲生的。他一愣,一慌,拽着对方脖领子的手顿时松了开来。然而,没等同学挣脱,他又重新拽住,一边拉扯,一边大声哭嚷,你才是野种呢,你才不是你爸你妈亲生的呢!他哭着跑回家,不吃饭,坐在炕上恶狠狠地盯着母亲。母亲不明端由,把碗筷往他跟前一推,说,吃饭吧,这是怎么啦?他  相似文献   

18.
永昌 《佛教文化》1996,(2):12-12
1996年1月28日早晨,观看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东方时空》节目,其中报道了某地一青年由于迷信杀死自己的亲生母亲一事。这位青年说他信佛。其实他不是信佛,而是信社会上的封建迷信传说,导致思想混乱,认识错误才杀死他母亲的。电视旁白中介绍说:“他是由于算命先生说他母亲是土命而且土薄,他是木命。他母亲土薄命养不了他这木命,必克死一入。”所以他为了自己活命才杀死他母亲的。这种说法不是佛教的说法,是社会上封建迷信的说法。佛教的五戒中第一戒就是戒杀。不但母亲,就是其他人都不能杀,连别的生命都不能杀。更何况杀母是犯大逆…  相似文献   

19.
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一个犹太人对他的儿子说:“现在我们惟一的财富就是我们的智慧,当别人说一加一等于二的时候,你应该想到大于二。”纳粹在奥斯维辛毒死536724人,这父子二人却活了下来。1946年,他们来到美国,在休斯敦做铜器生意。一天,父亲问儿子一磅铜的价格是多少?儿子答35美分。父亲说:“对,整个得克萨斯州都知道每磅铜的价格是35美分,但作为犹太人的儿子应该说3.5美元。你试着把一磅铜做成门的把柄看一看。”二十年后,那位父亲死了,儿子独自经营铜器店,他做过铜鼓、做过瑞士钟表上的簧片、做过奥运会的奖牌。他曾把一磅铜…  相似文献   

20.
尼采在他的自传《看啊,这个人!》中说,“如果有哪个心理学家说出了我所未说过的话,那么这或许是一位细心的读者的第一灵感。这位读者是和我有缘的,他以大哲学家们读贺拉斯(Horace)的方法精通了我的著作。”如果尼采真的是这么一位独一无二的心理学家,至少在他说出这句话的1888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