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疑还是信     
正《列子·说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邻居家的儿子偷走了斧子,便去观察那人。看那人走路的样子,像是偷斧子的;看那人的脸色表情,也像是偷斧子的;听他的言谈话语,更像是偷斧子的,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像偷斧子的。不久后,他在翻动他的谷堆时发现了斧子,第二天再见到邻居家的儿子,就觉得他言  相似文献   

2.
正有人常常抱怨,说自己怎么怎么不受重视,别人都看不到自己的价值,我不禁反问:"你真的有价值吗?"或者可以说,你的价值真有自己想象的那样大吗?如果真有价值,便不会被忽视。曾经有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家应邀给大家做一次讲座。讲座开始时,心理学家首先举起了一张五百卢布的纸币,然后问在座的人,谁想要这张纸币。当时礼堂里大概有二百多人,大家像接到了命令似的,一起齐刷刷地举  相似文献   

3.
斧子和电锯     
正幽暗的密林深处,有一条蜿蜒流过的大河。由于河面宽阔,水流湍急,小动物们过河时常被无情的河水冲走或是吞没。一把斧子和一把电锯被乱砍滥伐的伐木者遗忘在了森林里。斧子的头深深地扎进一个还泛着崭新木茬的树桩里,电锯则蜷缩在一片破败的落叶当中,它们望着周围一双双仇恨的眼睛,心里充满了绝望和悲伤。森林里的大树和小树们早就恨透了斧子和电锯,它们恨不得  相似文献   

4.
古代有个寓言故事,说的是有个农夫丢了把斧子,怀疑是邻居家的孩子偷的,于是看他走路的姿态,说话的神情,一举一动都象偷斧子的。过了几天他在山上找到了斧子,才发现原来是自己将斧子丢在山上了。再来看邻居家的孩子,走路的  相似文献   

5.
父与子     
乔治·华盛 顿是美国第一任 总统,从孩提时 期起,他父亲就很注意对他的教育。 一次父亲送给小乔治一件意想不到的玩具——一把崭新的、闪闪发光的短柄小斧。乔治爱不释手,甭提有多高兴了。他手提小斧子,到处游逛,总想砍点什么。  相似文献   

6.
《论语.乡党》篇“色斯举”章,传统标点为: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此章历来被认为难解甚至无解,时至今日,不少学者仍在努力探求,出现了一些新的解释。发表在《中国哲学史》2005年第4期黄红宇先生《〈论语〉“色斯举”章释读》一文,认为这是一段以雉为表现内容的歌舞片断,是孔子与子路二人自娱自乐场景的记录,反映了人们师法自然的生活方式。具体释读为:“(孔子)把脸仰起来了,做飞翔和从空中降落的舞蹈动作,唱道:‘山梁上的雌雉,时令到了(交尾期到了)!时令到了(交尾期到了)!’子路共同舞蹈,反复做…  相似文献   

7.
正吴昌硕是浙人,却喜画枇杷,阔叶圆果,叶垂果举,粒粒金黄,果头点一点黑,生动明媚。枝干修长披拂,旁有鸟雀惊飞。其中一幅有题词曰:“鸟疑金弹不敢啄,忍饥向东林间飞”。“金弹”是枇杷的别称,因其明艳,竟把鸟吓飞了。也有画松鼠缘枝攀援,来就枚枚橙黄的,将坠未坠,引人担忧。白石也爱画枇杷。大笔绘就叶片,随意点就叶脉,簇簇枇杷轻举,枝干大多略过,而不可少的,却是蚱蜢,不是绿色的,是微红的,翅膀、触须、长腿纤毫  相似文献   

8.
风的记忆     
一、小时候,有一次看见一群孩子举着小红旗玩几,于是回去央求妈妈也做了一面。可当我举着小红旗站在外面,由于一点风也没有,红旗一直垂着,于是我垂头丧气地回家了。回去后一直闷闷不乐,妈妈问我原因。我说红旗飘不起来,没有风。父亲说:“你拿着旗出去,快快地跑!”果然,当我举着旗跑起来时,旗就呼啦啦地飘起来了。  相似文献   

9.
正将机器臂穿戴在身上,可以轻松举起60公斤货物,这是一个90后年轻人的创意,他叫王潮,开创了国内研究机器臂的先例,公司获得天使人投资,市值高达1亿元。王潮是个机器迷,他最喜欢的电影是《钢铁侠》。电影里钢铁侠的盔甲无所不能,受盔甲的启发,他想到做机器臂。他反复地看了几遍电影,记住了钢铁侠的外形,然后到处买材料,再进行组装,机器臂做出来了。他安装了一些电器设备,由于知识所限,机器臂动不起来,  相似文献   

10.
一生的构成     
人的一生一般由这样一些事物构成:露珠、花朵、斧子和泥土。露珠来自黑夜的最深处,属于一种晶莹剔透的物质。它通常被人称之为梦想,悬挂在您一生渴望到达的枝头。露珠的生命力是那样脆弱,经受不起任何一次哪怕是漫不经心的触击,甚至一阵  相似文献   

11.
寓言三则     
猫和鱼猫没有条件捉鱼,却喜欢吃鱼。因此,常常因偷鱼而遭到人们的痛打。鱼没有条件捉蚯蚓,却喜欢吃蚯蚓。因此,常常被人用蚯蚓作钓饵而丢掉性命。不可能吃到的东西,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吃。打夯众人喊着号子,把夯高高地举起,举得比人还高,然后又突然松手,让夯摔到地上。当有人将你高高举起的时候,你不要高兴得过早,因为他们会随时松手。开关一人赞扬电灯给人类带来了光明。电灯却说:“谢谢,是你给我带来了光明,因为开关掌握在你的手中!”(编辑焦秀兰黄敬华)寓言三则@海星  相似文献   

12.
正家乡有一个古老的传统,每年元宵节,都要把龙灯舞起来,预祝一年的好收成。对于孩子来说,这真是个欢天喜地的节日,龙灯到哪里,孩子们就跟到哪里。但是,看龙灯的人那么多,里三层外三层围得密不透风,小孩子个子矮,想要看得清楚,只得坐在父亲的肩头。每到舞龙灯的时候,总能看到孩子们像一面面骄傲的小旗帜,飘扬在父亲的肩头或怀抱。父亲也会把年幼的我抱在怀里。我嫌他抱得太低,嚷嚷着再高点,他就把我举起来,举过头顶,我的视野一下子变得无比开阔。  相似文献   

13.
他1943年出生于豫西南的一个贫穷的小山村。父亲是个木匠,农闲时节东家来西家去做点木器活养家糊口。为了供他读书,从他记事起,母亲总是把家里的鸡蛋一个一个积攒起来凑够他的学费,父亲甚至把厨房的实木门窗卸下来卖掉。看着一贫如洗的家,年幼的他就知道只有知识才能让他走出大山,摆脱贫困,改变自己一生的命运,因此,他格外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从入学开始就养成了特别能吃苦的习惯。  相似文献   

14.
平常心     
苦与乐,美与丑,甚至善与恶,有时往往只是一种感觉,或者说是一种心境.当我们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标准看待事物和问题时,便会有不同的结论.我们不妨先看两则故事.春秋时有个叫弥子瑕的,是卫国的嬖臣,很受宠爱.有一次陪卫灵公在果园游玩时,他吃到一个非常甜的桃子,吃了一半,想起了卫君,便把吃剩的桃子献给了卫灵公.卫灵公很高兴,赞扬他:“忘了自己吃过一半,还记着给我,真是爱我的好臣子啊!”但后来弥子瑕失宠,卫灵公便认为这是辱君的表现,把他治了罪.这就是“余桃啖君”的故事.还有一则是大家都熟悉的“邻子窃斧”.有个人丢失了斧头,疑心是邻人的儿子偷去了,察看那人的一举一动,无不象偷斧子的样子.不久他在自家的谷堆里找到了斧子,再看邻人之子,其动作、态度就一点也不象偷斧子的人了.  相似文献   

15.
不要忙     
晓洁 《天风》2007,(24):7
偶然看到了一个小故事,讲的是有一个人在院子劈柴,汗流浃背地干了一下午,柴却劈得很少。邻居看他工作了老半天,好奇地问:"你在忙什么啊?"他摇摇头指着那一堆木柴说:"忙了一下午,这大概是世界上最硬的木柴了,我简直劈不动它。"邻居看看那些劈不开的木柴,笑着说:"让我瞧瞧你的斧头。"他接过去看了一下就说:"难怪你会这么辛苫,你看,斧头上的刃口都钝了,先把斧头拿去磨一磨,那就可以省去许多力气。"结果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16.
牧声 《天风》2008,(9):32-32
在读"五饼二鱼"这个神迹时候,每每我们会把这些神迹作一些"符号化"或灵意化的解释,这当然也不是不可以.但我们每每会忽视了故事本身的教训.比如,"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来"这句话,过往我们立即想到的是,在事奉中不光顾着要做一些人前风光的"分饼"工作,也要默默无闻做一些人后"拾零"工作.  相似文献   

17.
火语     
正1篝火,你把自己烧着了,也把漆黑的夜烧着了。篝火,本来你只是一堆极普通的杂草或树枝,人们之所以赞颂你,只因你把自己点亮了,只因你闪烁在人们最需要的地方。不先把自己点亮,怎能把漆黑的夜点亮?不把漆黑的夜点亮,自己怎能亮!2把火把举起来也好,把火把放下去也好,把火把横放在那里  相似文献   

18.
把筐倒过来     
有这样一个比方,说有的人经常挑着两个筐,前面的筐里装着别人的缺点,后面的筐里装着自己的缺点。这样他就会经常看到别人的缺点,忘记自己的缺点。时间长了,前面的筐子越来越重,担子越来越沉,在人生的道路上,步履也越来越艰难。如果挑筐人把筐倒过来,肯定会另一番模样。因为:把筐倒过来,你会经常看到自己的缺点,克服自己的缺点,从而使前面的筐轻些,再轻些。把筐倒过来,你会看不见别人的缺点,忘掉别人的缺点,不再背别人缺点的包袱,后面的筐也会轻些,再轻些。这样,在人生路上走起来,岂不更快更好?(编辑艾然仕居)把筐倒过来@王佑成…  相似文献   

19.
从我记事的时候起,每当爸和妈在一起,总是妈无微不致地关心爸。有时我会打抱不平——妈为什么心甘情愿,事无巨细,什么都依着爸?爸早晨起来刷牙,看见牙膏没有了,就跑到妈床前喊:“牙膏!牙膏!”妈睡得正香,她昨天夜班,深夜11点才回来。可妈勉强睁开眼睛的时候,看见爸举着空牙膏筒,马上翻身起床,到浴室里从柜橱拿出牙膏,把盖打开,还亲手给爸挤上一节。当爸发现该换袜子了,就拿着袜子喊:“袜子!袜子!”好像妈就应该负责袜子,难道他自己就不可以去洗吗?可妈却是马上停下手里的事,去洗衣房给爸洗袜子,然后一双双配好对,挽好袜腰,整齐地放在抽屉里…  相似文献   

20.
正春天来了,鸟儿们准备做窝下蛋繁衍后代。麻雀认为自己对做窝不太在行,于是就把窝做在泥墙的洞眼里,衔来软草羽毛,一个窝很快就做成了。喜鹊呢,认为自己是做窝的大师,于是就把窝搭建在了一棵高大的杨树上 :用木棍,横是横,竖是竖,紧紧地连在一起,周围还把草固定在木棍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