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著名画家俞仲林擅长画牡丹。有一天,一位慕名者买他的一幅牡丹画作,回去后,高兴地挂在客厅里。这位买画者的朋友看到这幅画,告诉他这幅画不吉利,因为,这幅画没有画完全,牡丹花缺了一部分,而牡丹代表富贵,缺了一角,那不是"富贵不全"吗?买画者也大为吃惊,认为牡丹缺了一边总是不妥,就拿回去请俞仲林重画一幅。俞氏听了他的理由,灵机一动,告诉这个买主,牡丹代表富贵,所以缺了一边,不就是"富贵无边"吗?买者听了俞氏的解释,又高高兴兴地捧著画回家了。  相似文献   

2.
以己为镜     
一位高度近视的老人自诩为艺术鉴赏专家。一天,他和几位朋友一同去参观博物馆,他把眼镜忘在了家里,无法看清墙上的画作,但这并不妨碍他的高谈阔论。一进展厅,他就开始对不同的画作品头论足。后来,他站在了一幅人物全身画前,开始大肆批评:“这个画框一点儿都不适合这幅画,画里的这个人穿得破破烂烂,实际上,画家挑选这样一个肮脏庸俗的人来画是犯了一个不可原谅的错误,  相似文献   

3.
狐狸献画     
正百兽之王狮子生日那天,狐狸献上一幅画像。狮子捧着左看右看,然后问:"你这幅画像象征着什么?"狐狸指点着解释说:"尊敬的大王,您看,您站在高山之巅,仰天大吼,象征着威猛、雄壮;在您的脚下,有山,有水,有森林,有草原,象征着您气吞山河,是百兽的最高主宰。看了这幅画,谁敢不服从您的统治呢?"狮子十分高兴,重重地赏赐了狐狸,把这幅画挂在王座后壁的正中,让百兽瞻仰。  相似文献   

4.
旅行     
曾经看过一幅漫画:一个人大踏步地向前走,而后面的道路则一圈一圈地卷了起来。画上有一行小字:人生是一次没回程的旅行。看了这幅漫画,让我感触颇深。 许多时光,我们都在不经意间让她从身边悄悄流走,想起来,是多么的令人惋惜,令人感叹时光不再,  相似文献   

5.
墙上的快乐     
在一个画家的屋里,我见到了一幅非常特别的画。那是一张被装裱起来的白纸,在中间偏左的位置上有一块黑渍。我不明白这块黑渍到底是什么生花妙笔,被画家挂在墙壁正当中最为显要的地方,我琢磨了很长时间,脑子里仍然是一片空白。临走时,我只好向画家请教,画家说:“这幅画叫《快乐》。”“快乐!我不明白。”在我的记忆中,没有哪个画家能画出快乐来。画家说:“中间这块黑渍是痛苦,每个人看到我的这幅画时,都只看到这块痛苦的黑渍,都看不见背影里的快乐,我们的生活不是这样吗?多少快乐我们视而不见,却被微小的痛苦遮住了双眼。”…  相似文献   

6.
走出不完美     
有这样一则寓言:一位青年画家想画一幅人人见了都喜欢的画。为了使这幅画能尽善尽美,画完后他把这幅作品拿到市场上展出,旁边放了支笔,附上说明,要求观众指出画的毛病。晚上画家发现画面涂满了批评意见,让他很失望。然而,细细琢磨,他又悟出了某种东西。他决定换一种方法试试。他将那幅画重新临摹了一幅,又拿到市场展出,这次,他要求观众在画的妙笔生花处作上记号。当他再次取画时,发现画上充满了赞美的言词。一幅画无论你画的多么好,也不可能完美。太阳很美,但它暗藏“黑子”;大海很美,但它暗藏“礁石和鲨鱼”。同样,人生也…  相似文献   

7.
工作与侍奉     
张远来 《天风》2012,(10):8-10
常常听到信徒说:"侍奉神的人真有福!"感叹自己因着工作多、时间紧,天天忙于世界而不能蒙这福分。圣与俗真的如此水火不容吗?只有在教会里的服侍才是侍奉、只有读过神学的人才能侍奉神吗?工作中难道就不能侍奉吗?跟从基督的人当如何出世而又入世,在生活中展示自己对上帝的侍奉呢?让我们一同来看看几位同工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树木图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它不仅适用于成年人,也适用于学龄前儿童。因为孩子们都见过树,且见过不止一种树,他们可以从所见过的树中自由地挑选能反映自己心理意象的树。作者在咨询中所用的画两棵树的技术,是法国心理学工作者斯托勒"画四棵树"技术的变形。斯托勒让作画者画四幅画。标准程序是这样的:准备好四张A4白纸,削好的4B铅笔,但不使用橡皮、直尺和圆规。第一幅画的指导语:请按照你的想法,画出一棵树,不要画松科的树。当作画者画完第一棵树之后,把这幅画收起来;然后再给作画者一张A4白纸,并且给出第二幅画的指导语:请按照你的想法,画出一棵与之前不同的树,不要画松科的树。  相似文献   

9.
梅进胜 《佛教文化》2011,(1):102-104
记者:<通往众冥的自由之路>这个题目,是一开始就有的吗? 刘亚明:画画就跟生孩子一样,名字都是后取的.这幅画我画了两年多,名字也想了两年多.其实我对这个名字也不太满意,但是一直找不到一个非常贴切的题目.  相似文献   

10.
正一幅画15万元,面对北京时代美术馆开出的"天价",她想都没想,就一口回绝了。她难道是不差钱?其实,去她的住处看看就知道了:中央美术学院附近的一间地下室里,潮湿渗水,面积不足10平方米,角落有一个破了小口的编织袋,装着  相似文献   

11.
有个故事。一次,老师出示了一幅画,画上有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正对着一座孤坟默默地流着泪,坟前还有一朵凋零了的红玫瑰。然后老师对大家说:“请给这幅画加个题目,看谁加得最好。”  相似文献   

12.
老鼠是排在十二生肖第一位的,因为老鼠灵敏,机灵,灵活,聪明,所以老鼠成为越南民间画的文化象征,留下了穿越时空的历史文化信息。一谈到越南东湖年画,人们马上想到《老鼠嫁女》这幅画是有原因的,因为想到这幅画人们就联想到快乐和幽默的气氛。此幅画中老鼠们的幽默让我们感受到春节的气氛已经进入了每家每户了。  相似文献   

13.
    
正一位画家画了一幅画,取名为"敬"。画面中,河水清澈透明,缓缓流淌,河面上渔船点点,自由抒情。河的两岸杨柳挺拔,苍翠欲滴。河坡下是一片低洼的田野,稻谷吐穗,丰收之喜弥漫。整个画面是一幅乡村风景美图,与"敬"这个主题怎么也拉扯不上关系。弟子观摩画作几天,苦思冥想,不得要领。于是问画家,这幅画里到底藏着何种玄机。画家对满脸疑惑的弟子解释:"‘敬’的初文即‘苟’。清代学者徐灏在《说文解字注笺》中提到:‘敬’警也,恒自肃警也。敬有戒谨义,苟训急敕,敕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11月2日,"不尽丹心——蒋兆和诞辰110周年纪念特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展出了一幅名为《大洪水》的作品。这幅3m×2.7m的大型宣纸水墨是蒋先生创作于1947年的作品,此前一直流落于海外,现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总部收藏,通过各方的努力,这幅杰作终于得以回国展览,使中国观众有幸欣赏到了这幅震撼人心的作品。这幅画的历史可谓曲折——1947年蒋先生创作的这幅  相似文献   

15.
彻底悔改     
今天,各地都有很多人以不同的动机拥进教堂或聚会点,这当然令人欣喜。难道所有进出教堂的都是基督徒吗?我要问:朋友,您经历悔改重生了吗?如果您已经经历或正在经历,我想问您一句:您彻底悔改了吗?  相似文献   

16.
正起居室的墙上,挂了一幅画家朋友陆咏送的画。画面上是一只丑丑的毛虫,爬在几株野草上,旁边有陆咏朴素的题字:今日踽踽独行,他日化蝶飞去。我很喜欢这幅画,那是因为美丽的蝴蝶在画上已经看得多了,美丽的花也不少,却很少人注意到蝴蝶的"前身"是毛虫,也很少人思考到花朵的"幼年时代"就是草,自然很少有画家以之入画,并给予赞美。当我们看到毛虫的时候,可以说我们的内心有一种期许,期许它不要一辈子都那样子踽踽独行,而有化蝶飞去的一天。当我们看到毛虫的时候,内心里也多少有一些自况,梦想着能有美丽飞翔的一天。  相似文献   

17.
正在2019北京世园会上,一幅巨型花卉画作引起观众的注目和好评,人们连连称赞,太美啦!简直都画活了!现场许多人甚至手拿放大镜观看这幅作品。然而,令人们想不到的是,此画的作者竟是一位80岁的老人,他就是享有"中国植物画第一人"美誉的植物科学画家曾孝濂老人。曾老1939年出生在云南省威信县,小时候喜欢信手涂鸦,用老人的话讲,什么都敢画,却画什么不像什么,喜欢画画的他,  相似文献   

18.
一天,一位中年人一如往昔地夹着公文包去公司上班。他是这家公司的元老级人物,在数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他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最终坐上了部门经理的职位,其中的艰难和困苦只有他自己最清楚。此时的他,只要在这个公司再继续工作几年,就可以安安稳稳地从公司退休,享受退休生活。可是,出乎意料的是,数十年职业生涯却在这一天画上了句号。这一天,他被上级无情告之:"你被解雇了。"这令他万分惊愕和疑惑:"为什么?难道我犯错了吗?"他的上级平淡地告诉  相似文献   

19.
鬼神众生相     
人创造了鬼神,不 仅是幻想和期待着一种无所不能的力 量,也期待着一个公正、公平的心肠。儒经上说:“神,聪明正直而一者也。”就是这样一种意思。 然而神又是人创造的。在俗世间,有那种“一阔脸就变”的人:在神世间,鬼神们真的就个个“聪明正直而一”吗?这里选载的几个故 事,可以让您看到鬼神的另一面。 即使鬼神真的存在,难道是值得 崇拜,可以信赖的吗?  相似文献   

20.
教堂幽默     
单信 《天风》2019,(11)
<正>等我一下牧师讲道时说:"愿意上天堂的人请起立!"结果除了一个中年男子之外,全部人都站起来了。牧师大惑不解,就问那个中年男子:"难道你不想去天堂吗?"原来这人刚好在打盹,被旁人叫醒,朦胧地说:"现在就要去吗?那等我一下吧!"[提示]有不少信徒貌似在教堂礼拜,其实精神却永远不在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