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为  乔萍 《思维与智慧》2008,(10):16-17
面对每一天崭新的太阳,你是否会升起一种感激之情?时光流转,斗转星移,你是否从中发现了生命的美丽?  相似文献   

2.
我是《思维与智慧》杂志的忠实读者,它传递给我无穷的哲思和启迪,我对它充满感激之情。每当我懈怠时,我就会拿起它,每当我轻浮时,我也会拿起它,面对困难我畏惧时,更会拿起它,它带给我的是鼓舞,是奋进,是激励。我是一名高三学生,对高考充满恐惧,是它给我带来慰藉。  相似文献   

3.
一位回族农民企业家的情怀记甘肃省广河兴达毛纺制革总公司董事长马良徐向君在甘肃广河县火红村,只要提起省优秀少数民族企业家马良来,乡亲们无不交口称赞,充满敬佩与感激之情,并对他的种种义举和感人事迹如数家珍:马哈克、马歪力有、马麻个这几年先后不幸遇难身亡,...  相似文献   

4.
单纯     
正我接触过不少的傻瓜(我有可能也是一个傻瓜),他们都是很单纯的人,甚至是只剩下单纯的人。单纯不可怕,它只会让人变得不合时宜。当一个人说我很傻时,我仍知道他其实在说我很单纯。有一个傻瓜,他路过别人家的果树园,看到一棵树上垂挂着红红的、诱人的苹果,就很想吃一个。于是他跨过篱笆,站到树下,蹦了又蹦,终于摘到一个苹果,急不可耐地吃起来。这时候,主人过来嚷叫着他是小偷,要他放下苹果,接受惩罚。这个傻瓜心里面虽然很害怕,但是仍然紧  相似文献   

5.
面对每一天崭新的太阳,你是否会升起一种感激之情?时光流转,斗转星移,你是否从中发现了生命的美丽?在蜂飞蝶舞的芳草地上放牧日益疲惫的心灵,你会感悟世间的一切原本是如此美好。生命的茂林中,流光溢  相似文献   

6.
我国当代著名报人、原《经济日报》和《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生前在对朋友谈起母亲对自己的两次教诲时总是饱含感激之情:这是我人生记忆最深刻的两件事,事情虽然不是很大,却是我在人生路上的清醒剂。每当有片刻的迷惑时,就会想起母亲的那两次教诲,脑子也就立刻清醒了许多。  相似文献   

7.
下属做出亲领导非伦理行为后,该行为究竟会持续还是消退?本研究以领导“报”为切入点,检验领导反应(感激驱动的资源回报与愧疚驱动的惩罚)在下属亲领导非伦理行为持续与消退中的关键作用。情景模拟实验(研究1, N=120)结果表明,当领导正直水平较低时,亲领导非伦理行为诱发领导感激之情与资源回报,进而导致下属的后续亲领导非伦理行为增加;然而,当领导正直水平较高时,亲领导非伦理行为诱发领导愧疚之情与惩罚行为,进而导致下属的后续亲领导非伦理行为减少。为提高研究结果的外部效度,本文开展了两项互补的实地问卷调查,即四轮问卷调查(研究2, N=277)与持续2周的日记调查(研究3, N个体内=733, N个体间=87),再次重复支持了上述研究结果。本研究从领导反应视角拓展了学界对下属亲领导非伦理行为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8.
我国当代著名报人、原《经济日报》和《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生前在对朋友谈起母亲对自己的两次教诲时总是饱含感激之情:“这是我人生记忆最深刻的两件事,事情虽然不是很大,却是我在人生路上的清醒剂。每当有片刻的迷惑时,就会想起母亲的那两次教诲,脑子也就立刻清醒了许多。”  相似文献   

9.
理诤 《佛教文化》1997,(4):36-37
一、有一富商为表对三个和尚仰慕之意,特请名厨制作精美素斋,请三憎来家供养。二、三个和尚入座,很快便用完了斋饭,富商问道:“素斋尚可口么?”三憎答:“很好!”三、富商见三惜并无特别欣喜之情,以为他们吃惯粗茶淡饭,不喜欢饮食过细,决定次日另换食谱。四、富商命厨师奉上精制之家常素食,三僧仍然很快便用完了。五、富商问:“今日膳食是否比昨日更合师傅口味?”胖和尚道:“同样可口!”三个和尚新传──理诤编 后素绘@理诤  相似文献   

10.
我的奶奶     
袁华玲 《天风》2004,(10):48-48
我曾记得,上初中时,我在学校几天没回家,奶奶就把一个烂得只剩半个可吃的苹果让同村的同学给我捎去,我拿着半个苹果感动得直掉眼泪,虽是半个苹果,却是奶奶对我的爱啊--奶奶今年已九十多岁高龄,虽年纪老迈,白发苍苍,但却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不但能照顾自己而且还帮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更令我高兴的是奶奶在晚年时接受了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每逢中高考结束、填报志愿还有考生接到录取通知书,一场场“谢师宴”便陆续上演,并有愈演愈烈之势。许多“金榜题名”的同学纷纷设宴摆席,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市内一些宾馆酒家,也不失时机地推出“状元宴”、“谢师宴”,并开始陆续收到定单。一些才下考场的学生又上酒桌。  相似文献   

12.
正有一个孩子,因学习成绩好,常招来班上几个顽皮学生的挖苦。一段时间,孩子为此闷闷不乐。孩子的爷爷知道这件事后,趁着周日带孩子去自己承包的果园玩。来到果园,孩子见满园红红的苹果,不由得对爷爷说:"爷爷,我想吃苹果。""好,爷爷现在就选一只最甜最好的苹果给你吃。"爷爷说完,便在果树间挑选起来。最后,摘下一只。可孩子发现,爷爷摘下的那只苹果,分明有鸟啄过的痕迹。爷爷把苹果中鸟啄过的地方切除,然  相似文献   

13.
亲不言谢     
谢,是一种客气,是非亲人之间发生了某些足以令人动情或动容的事情之后,感受一方对另一方的情感表达;谢,也是一种礼节或曰礼仪,用来表明受益方有感激之情或是感恩之意。而在夫妻间、兄弟姐妹间、父母子女间、祖孙间等等一切算得上亲人的人们之间,施恩与受恩、爱与被爱都  相似文献   

14.
老暖男     
正男人属羊,今年是他的第五个本命年。五年前妻子因肠癌晚期几番折腾,男人自始至终用一汤一匙兑现"娶妻子就要对她负责一辈子"的承诺,直到妻子带着对他的由衷感激撒手人寰。当亲朋好友讲述起男人端茶把尿四年如一日的点点滴滴小事情时,当人们得知多少个夜晚男人累得上下眼皮撑不开倒在竹榻上,只要那根套在手腕上的绳子被病妻轻轻拉动,他则立即用冷水浇醒自己时……"嫁这种男人值得"的称许久久穿梭、回  相似文献   

15.
大恩当言谢     
黄幸平 《天风》2010,(9):64-64
“大恩不言谢”原意大概是:受了大恩是无法用语言表达感谢或者根本无法报答的,只有把感激之情放在心里就行了。可遗憾的是,今天把“大恩不言谢”理解成“大恩不用谢”,这就差之千里了。施者说“不用谢”自然是一种美德,但若受者“不言谢”那可能就是一种缺德了。  相似文献   

16.
一代穆斯林大学者──马坚先生张会成马坚先生是我早年的启蒙老师,也是我后来的导师。早在1947年我就受教于他,1956年又做了他的科研助手。今当马坚先生逝世15周年之际,特撰此文,以表对先师的感激和缅怀之情。一、马先生的童年和青年时代马坚,字子实,经名...  相似文献   

17.
高欣 《天风》2005,(5):19-19
五一,是火红、伟大、壮观、自豪、辉煌的一个月份,又是一年中极富情感的一个月份。1914年,当时的美国总统威尔逊发布命令,确定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世界上许多的国家随后纷纷响应,以后每逢这天,众多国家的人们会自动向自己的母亲赠送各样的礼物,年轻人会手持一束康乃馨献给母亲,一些远离母亲的人则会通过打电话等各种形式向母亲问候致意,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相似文献   

18.
木苹果     
从前,森林里住着一只快乐的猴子,它自由自在,想去哪里就去哪里,饿了就上树摘新鲜的水果吃,累了就找一个舒适的地方休息。一天,它经过一户人家,看到这家的桌子上摆着一只碗,碗里有几个苹果。这些苹果看上去  相似文献   

19.
耶稣领我     
曹韵 《天风》1996,(7):41-42
经文:“你的手必引导我,你的右手也必扶持我。”(诗139:10) 每当我手捧《赞美诗(新编)》,高声清唱第258首《耶稣领我歌》时,感激之情就会如电波般涌过。不禁回想起这10几年来,耶稣亲手领我一步步走过的灵程,是多么慈爱又是多么奇妙。 我是怎样认识神的 1980年,我10岁。那年爸爸得了一场大病,几乎危及生命。由于当时山西的医疗技术有限,于是我爸。  相似文献   

20.
爱情四喻     
有一位女友说美满爱情有四喻。首先是“相敬如宾“。具体到生活中就是你炒菜我洗碗,你洗衣服我晾晒,同喝一杯香茶,分吃一个苹果……身处两地时是既思念又牵挂,共同生活时是既付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