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近年来,书法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学习书法,从微观上讲,不仅能培养认真、踏实的学习态度,提高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同时对道德情操、性格性情的形成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从宏观上讲,对整个社会乃至国家的文化自信、繁荣昌盛,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文章从学生和教学者两个角度探究书法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四、节奏知觉节奏知觉指我们对音符时值及其组合的知觉。这是音乐感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西方传统音乐中的节奏是以均衡脉动为基础的、各种合乎比例的时值的有规律组合。节奏知觉就是指对音值组合的准确把握和感知。1.音符时长知觉有研究表明,西方传统音乐时间序列中两个较为凸显的范畴:音符时长(或出现间隔)200-300ms(每秒钟5-6个音)的被知觉为短时间;音符时长(或出现间隔)450-900m s (每秒钟约1-2个音)的被知觉为长时间。  相似文献   

3.
<正>王羲之云:“书者,玄妙之伎也,若非通人志士学无及之。”卫夫人亦有“自非通灵感物,不可与谈斯道”之论,张怀瓘更把书法看作“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可谓“玄之又玄”。那么,书法到底为何物,如何才能学好书法?不妨先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无形之相”——关于书法概念的解读首先,从形式来看,书法是通过书写汉字,体现运动、节奏、张力,有着无穷变化的点画线条元素及其递进组合态势的线条艺术。其次,从内涵上看,书法还有意余象外的特点,即通过可视的形象表达作者内在的思想、性情、审美和学养等。  相似文献   

4.
音乐艺术的运动特性,又满足学生活泼喜动的特征,也充分体现了愉快教学。本文旨在阐明节奏游戏的种类及其在音乐教学中作为重要教学手段的作用。通过节奏游戏让具有一定音乐审美能力的学生快速地走进音乐、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在生活当中也可以巧用节奏等音乐元素,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王悦欣 《美与时代》2003,(11):64-65
在当今社会的这样一个纷乱复杂的环境中,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人们普遍承受的压力在增大。而要从这样的困境中解脱出来,音乐是很好的排解方式。于是各种各样的音乐应运而生。而音乐节奏是关键,尤其是节拍准确,就会产生动感。如耕耘时唱歌,节奏强而有力;唱催眠曲时节奏缓慢声音柔和,令人陶醉。音乐节奏要强弱分明,才能在不同环境中发挥音乐作品的作用,产生不同的情感表现。节奏的快慢、音量的大小、声调的高低直接作用于人们的心理机能,得到深刻的情感共鸣。中国音乐植根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土壤。尤其诗与音乐的结合,会更加感人。音乐对我…  相似文献   

6.
陈阿博 《美与时代》2016,(9):120-121
书法学习中,创作与欣赏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关系。在此过程中,要具备一定的书法创作基础知识,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创作,积累总结书法艺术的审美规律。与此同时,如果能够掌握一定的书法美学理论知识,具备初步的书法审美鉴赏能力和素养,便可以促进提高书法创作的水准。  相似文献   

7.
音乐听觉是指领会、想象、思考音乐印象的能力.近年来,音乐听觉研究运用多种方法在多个层面蓬勃开展,研究对象包括正常个体和异常个体;研究方法涵盖行为实验、大脑形态学测量以及现代成像技术;研究内容从音乐基本要素音高、旋律、节奏加工的脑定位、神经加工机制直至广阔的应用领域.最后,对音乐听觉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汉字作为一种意义符号和文化载体,除了和其它现象相互联系、彼此依存以外,还有其自身的文字体系与发展规律。所谓文字体系是指“体现记录原则的作为该体系的基础的表达方法。”(王风阳:《汉字学》第259页,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年12月第一版)。在汉字体系的音乐表达话语中,“奏”是最常用的词之一。它还常常与其他的词联缀在一起组成一些与音乐有关的词组。比如:“独奏”、“节奏”、“奏乐”、“演奏”等等。  相似文献   

9.
音乐节奏和画面节奏之间的适当的音画合-和戏剧上的适度,要比音乐本身的质量更为重要.音乐若是将注意力吸引到它本身而忽略了影片显然是不恰当的,最好的电影音乐应当是"听不见"的,音乐是为影片服务的.  相似文献   

10.
节奏是舞蹈的生命,舞蹈从它第一天诞生就和节奏同时存在。节奏也是舞蹈和音乐结合的纽带,它们相辅相成,共同创造着直观可感、有声有色、优美生动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1.
最近在好几种文摘类的报刊上读到对《享受慢速》一书的介绍。作者指出,上个世纪是“一个不断加快节奏的世纪“,以节奏而存在的音乐最具说服力:从古典  相似文献   

12.
书法音乐的创作其实就是作曲家将从书法作品的心理体验积聚的创作情绪,由量变到质变,即脑中构建出的"蓝图般的原始音乐线"或称之为"音乐模型",这是一种依靠直觉和想象力获得的下意识的内心听觉中的"模型".这里仍要强调的是,它和一般音乐作品不同,对书法作品的感悟能力和深度、广度决定了书法音乐这种创作情绪的浓淡.  相似文献   

13.
明清之际,以傅山、王铎为主流的代表书家是中国书法史上继北宋之后书法发展又一重要变革的高峰,这一时期的书风具有鲜明的艺术特性和时代特征,并以强烈的个性抒发,创造出了大量惊世骇俗的巨制佳作,而王铎是其中最突出的代表。他是明末清初书坛革新派的中坚,书法风格多样,变化万千,楷、行、草、隶无所不能,形式以横幅、竖幅、立轴居多,其立轴形式作品对后世影响巨大。从王铎立轴书法的线条形态与笔墨、空间构成与异体杂书、结构章法及书写节奏入手,探究其渊源,并运用形式美分析的手段,把握当代书法发展的脉搏,对王铎书法立轴的临古与创新进行整体性深入研究,以期为当代书者在书法临古与创新中锐意创新等方面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4.
音乐的节奏与旋律和室内环境中的节奏与旋律在结构上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因此,在室内设计中,可以通过借鉴音乐的手法,通过对音乐的了解加深对室内建筑音乐感的理解,丰富创造语言,创造出有节奏与韵律感的室内空间。  相似文献   

15.
宗白华先生认为,舞蹈是中国一切艺术境界的典型,并且各门艺术与舞蹈都具有相通性,即都倾向于舞蹈,表现出一种宗先生所说的"舞蹈精神"。"舞蹈精神"指的是中国的绘画、戏剧、书法等艺术中共同表现出来的动态、节奏和韵律,呈现出的一种运动、飞舞的状态,主要体现在它们共有的飞动之美和空间感觉上。而这两方面最终都通于"道",体现了宗白华先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深刻领悟力和洞察力。  相似文献   

16.
音乐治疗是运用音乐的旋律、节奏和意境来治疗疾病的疗法。旋律的刚劲与柔美、节奏与节拍的长短与轻重、速度的快与慢、力度的强与弱、音区的高与低等方面在治疗上表现为镇静、镇疼作用、降压作用、情绪调节作用等。在音乐治疗过程中,医疗人员运用适合病理的特定音乐刺激患者,使得患者的情绪得到相应的舒缓和平衡,使得患者的肌肉、心跳、呼吸等有积极良性的转化,缓解、医治患者生理或心理的疾病。  相似文献   

17.
书法和绘画并不同质,从中国艺术发生原理上讲,也有序列上的先后之分.但借助于哲学思想、文学以及笔墨等因素,二者在观念的相应层面上产生了较为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纪录片是影像艺术和声音艺术的结合体,纪录片的音乐在完成叙事结构、情节分析、情感传递、意蕴表达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对纪录片音乐运用的研究尤为重要。结合纪录片《180°以南》,运用符号学的两个理论来解读纪录片的音乐,力争从外延与内涵、聚合体与组合段两个方面展开对纪录片音乐的分析,找寻纪录片音乐运用的规律、方法与规范,最大限度地发挥音乐在纪录片创作中的多重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杨萌  王剑桥  夏裕祁  杨帆  张学民 《心理科学》2011,34(5):1056-1061
摘要:采用3D模拟驾驶情景结合眼动技术探讨音乐节奏和歌词语言熟悉程度对驾驶行为和眼动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驾驶经验对驾驶行为及眼动影响显著,新手与老手相比速度更慢、错误数更多;(2)音乐节奏对驾驶速度、眼跳和垂直搜索广度影响显著,快节奏与慢节奏相比,驾驶速度更快、平均眼跳距离更短、垂直搜索广度更短;(3)歌词语言熟悉程度对驾驶速度、错误数和平均注视时间影响显著,熟悉语言与陌生语言相比,驾驶速度更慢、错误数更多、平均注视时间新手更长,老手无影响。(4)节奏与语言共同影响驾驶过程中的水平搜索广度,陌生语言时快节奏的水平搜索广度高于慢节奏,熟悉语言时快节奏的水平搜索广度低于慢节奏。通过本实验,建议驾驶员在选择音乐时选择陌生语言歌词的音乐,音乐节奏则可视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20.
<正>事物不仅存在于空间中,而且存在于时间中,具有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开始、进行和终结。众所周知,音乐是在时间维度中展开的音声运动。近年来,对音乐信息加工的时间性感知探索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成果亦逐渐涌现。本文从时间知觉基本属性的论述开始,切入音乐时间知觉的特殊体现;结合现有相关研究成果和具体音乐实例分析,从节拍和节奏知觉两个方面,对音乐信息加工中的时间知觉特征及其与人体运动、经验背景、社会文化等互动关联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