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智慧语丝     
正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杨绛做一个安静的人,读书,旅行,等待爱情。给自己一段柔软的时光,不用太远,不用太贵,去一个安静的地方将自己释放,抚慰。旅行,就应该只是单纯地出去走走。心宽,便是远方。——王臣  相似文献   

2.
国庆假期,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去郊外游玩。在一个农家乐,我们先是喝茶,然后就是打牌,再然后,有人提议去爬山。不远处,就有一座山,看上去挺高,山的路是一级一级的石阶,山上还有一座小小的寺院,逢年过节,山上会有很多人。  相似文献   

3.
正向一条道上的人倾诉、哭笑,袒露你的本真。在三观不合的人那里,去坚持自己的孤独。在世俗的生活里,你既要做好观众,还要懂得适当演戏。没事的时候,就去大自然中走走,再繁复绚丽的自然景致,呈现出的也只会是简单。人群中去不得,多少看起来简单的人,也云波诡谲,显得纷繁复杂。一个人,无论身陷多深的喧  相似文献   

4.
冬子 《佛教文化》2011,(5):60-60
毗邻的两座山上有两个和尚,一个年长,一个年轻,他们分别住在两座山上的庙里。两座山之间有一条小河,他们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去河边挑水,久而久之,便成了好朋友。  相似文献   

5.
正人的习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慢慢改变。这两年,只要不是太忙,稍有一点空闲的时间,我总喜欢一个人出去走走。我经常去离家最近的天井湖公园,一个人在湖心的长堤上散步,有时是在午后,有时是在傍晚,时间并不确定。独自在湖堤上散步,总要为自己找一点有趣的事来做,譬如看看风景,看看行人。有一次,  相似文献   

6.
曾在刊物上读到一则故事,说的是两个打工仔,一个准备去上海打工,一个准备去北京打工。可在候车厅等车时,他们听人议论说,上海人精明,外地人问路都收费:北京人质朴,常资助吃不上饭的人。去上海的人想,还是北京好,挣不到钱也饿不死;去北京的人想,还是上海好,给人带路都能挣钱。于是二人互改了要去的目的地。 时光飞逝,一段时间之后,到上海的人通过奋斗从打工仔一跃成为老板,办起了一个拥有150多个打工仔的清洁公司,而去北京的那位却沦为拣破烂者。 笔者认为,这个故事可以给我们这样一点启示:观念有时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相似文献   

7.
正每天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是吃一顿早餐,然后摸摸昨天折叠的书角,静静地翻到下一页,有时间的话,就去外面走走。微风浮动,不及一路缓缓的自己的早起,看到了清晨最好的阳光。当然,大多数时候,都不过是设想,掐着时间起床,胡乱地走遍了所有的房间,终于整到了可以出发的样子。挤很久的公交车去上班,人头攒动,好像很多年来都挤着同一班车,车上的脸一张张地换,而自己却一直在别人的视线里。或许你也有自己的私家车,大早  相似文献   

8.
能大能小     
星期天,为了锻炼身体,单位里几个人自发地组织起来去登山。正在山上行走时,本来就荆棘丛生的路途,忽然,有段路让我生畏。  相似文献   

9.
亡羊之喻     
你们以为如何?如果一个人有一百只羊,其中一只迷失了路,他岂不把那九十九只留在山上,而去找寻那只迷失了路的吗?如果他幸运找着了,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为这一只,  相似文献   

10.
事实证明,一个兴旺的教会,必定有一个(或几个)好的牧养人。好的教牧同工一定能办好教会。一个建得很好的教堂,若是没有好的牧养人,没有讲台的供应,往往是一个荒凉的教会。用信徒自己的话说:“到那干什么,得不到一点啥”。 牧养工作不仅仅是讲台工作,讲台工作也可以说是集体布道,如主耶稣在山上给众人讲八福,彼得传道使几千人归主等。他们还有更多的个人谈道,如主耶稣与尼哥底母谈道。一个好的教牧同工  相似文献   

11.
    
假期里,在网上约了几个志趣相投的“驴友”,一起去做香格里拉的大环线的旅行,走到中旬的时候,一个朋友得知在小中旬的藏区里,有一个人迹罕至、风景纯美的地方——千湖山,问大家愿不愿意到那里去走走。  相似文献   

12.
幽默中的隐含判断技巧最能体现“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这个特点。有一对夫妇吵得很凶,吵到后来丈夫觉得后悔,就把妻子带到窗前,去看一幅不常见的景象——两匹马正拖着一车干草往山上爬。丈夫说:“为什么我们不能像两匹马那样一起拉,拉上人生的山顶?”“我们不可能像两匹马一起拉,”太太回答说,“因为我们两个之中有一个驴子。”尽管这句话表面上看有些伤人的成份,但它的趣味性还是异常突出的,因为其中隐含着一个判断:我是那匹马,可你却是一只倔强的毛驴子。这位妻子的话之所以妙,原因就是她通过预留的隐含判断幽默地表达了自己…  相似文献   

13.
陌生人     
正那天上午,我一人出去溜达。走了半个多小时,后面突然有一个男人在问:"师傅,一个人出来走走呀?"我回头一瞧,是个40多岁,穿着极为朴素的中年人。我不认识他,脑子里立马警惕起来。如今在路上无故搭  相似文献   

14.
最后一次     
我们不久就要搬家,于是发现我们在这里做的很多事情都是最后一次做了:我们最后一次去附近那片海滩。我们想最后去一下我们最喜欢的墨西哥餐馆。我们想再四处走走。如果有  相似文献   

15.
宽容     
在日本的一个小镇上,有一个得道的高僧,人们习惯称他白隐禅师。离白隐修道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没有出嫁的少女鬼使神差地怀孕了,孩子生下来,是个儿子。在家人的追问下,少女十分肯定地说,儿子是白隐的。于是,愤怒的家人抱着孩子匆匆忙忙地赶到山上,凶神恶煞地将儿子扔给白隐。  相似文献   

16.
管浩鸣 《天风》2018,(10):8-8
傅先伟长老的家人、各位牧长、各位弟兄姊妹:首先,很感谢基督教全国两会给我这个机会,让我在傅先伟长老的追思礼拜当中能够说几句话。作为一个后辈,其实傅长老跟我可以说有一种缘分。我们两个都是上海人,我和他沟通可以方便一些。傅长老给我的印象,第一个就是他真是一个没有架子的人。他虽然是全国教会的领袖,但是对我们香港的牧师、主教一直都很和蔼客气!他凡事都亲力亲为。我记得在基督教全国两会的圣三一堂维修时,有一次他和我一起,他对我说:"我们一起爬到脚手架上面去看一下修缮进度。"  相似文献   

17.
人生一世紧握双拳而来,平摊两手而去,即所谓: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在许多时候,我们思索这一问题, 不管在世间停留多久,每个人都要给这个世界留下或多或少的痕迹和无形的精神。我是一个平凡的人,我也有一颗平常之心,我清醒地知道自己不可能给世界留下光辉灿烂的痕迹,留下不朽的精神,但我活着,首先是感到活  相似文献   

18.
《天风》2006,(10):26
以撒是亚伯拄罕和妻撒拉的独子(创17:19),雅各和以扫之父。亚伯拉罕和撒拉一直未生育,直到亚伯拉罕九十九岁时,天使向他们显现,预言神将在次年赐给他一个儿子 (创18:10-14)。次年撒拉果然生了一个儿子,就是以撒,在出生的第八天就给他行了割礼(创21:1-4;徒7: 8)。神要试验亚伯拉罕,就说:你带着你独生的儿子以撒,往摩利亚地去,要在我所指示你的山上,把他献为燔祭(创22:2)。亚伯拉罕就带了以撤和两个仆人,起身往神所指示他的地方去了。第三天他到了摩利亚,亚伯拉罕令他的仆人和驴在山下等候,把燔祭用的柴放在以撤身上,自己手里拿着火与刀,二人就往山上走去。  相似文献   

19.
一、有时间观念 准时上班其实并不难做到,永不迟到的人就像挂着一个“我对工作认真”的牌子。《fortune(《财富》)杂志社对一些成功的行政人员进行调查,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全部是“早到迟迟”。 在清早当大部分人未到办公室的时段,应是难得的宁静,最适宜集中精神处理一些棘手的问题。而且你可以在早上8时打一个内线电话给上司,若他不在办公室,可以传真或以电子邮件的方式给他一个短短的口讯,这些资料都有时间显示。 二、接受挑战 当你手头上有件艰巨的工作,应尽全力去做好,不要让别人觉得你没有能力应付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20.
在福建省晋江市有一座紫帽山,山上绿意盎然,紫云环绕。自明清以来,山上留下了很多文人雅士的墨迹。山上石刻众多,尤为有趣的是山上众多的“心”字有几分深意。有一个“心”字,中间没有点,寓意:虚心、空心,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应保有一颗谦虚的心,少一点索取;有一个“心”字,中间一点故意点的很高,寓意“提心”,提着心办事总要受牵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