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有一种声音,让中年画家越来越怀念了。这种声音非常美妙,有颜色,有形状,有温度,还有杂含此中的情感故事。但现在再也听不到了,他知道这种声音只存在于古城的一条小巷,只存在于他家几代居住的那个小院、那座老屋。院子里有一棵梅子树,有两棵梧桐树,有缸荷花,还有几畦作观赏用的韭菜。老屋为两屋,砖木结构,上下呈现出一种  相似文献   

2.
正考试做题当然得有个答案标准,可有些标准答案却往往让人啼笑皆非。王蒙先生讲过一个他亲历的真实故事:一次,王蒙的孙子为作业上的两道选择题苦思冥想。王蒙要指导他,念初中的孙子竟说:"你不懂。"王蒙不服气,拿过题来看,一道原句是:"在我的窗外长着一棵杨树。"下边有三个选择:"A、有一棵杨树长在我的窗外;B、隔窗望去有一棵杨树;C、我看到窗外有一棵杨树。"要求在这三个选项  相似文献   

3.
正1965年,在国外居住了三十多年的林语堂先生回到台湾定居,他自行设计了一座既具东方情调又有西式风味的庭园。作为文化人,林语堂对书房的要求当然很高,他希望书房的窗前有数竿篁竹,夏日则要天高气爽、万里一碧如海……别墅盖好后,他把自己的四千多册藏书全部搬进了书房,但凡书房,都需要有个雅致的名字,取个什么名好呢?林语堂几乎是未加思索就给自己的书房取名为"有不为斋"。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原来,这里面寄寓了他  相似文献   

4.
这是周一上午的第一堂课。男孩坐在座位上,一手托着腮,一手捏着笔杆,眼睛痴痴地望着窗外。顺着男孩的目光,可以看到窗前那棵树。这是一棵矮小的桃树,几个枝丫正努力向四周伸展着。时序已经是初春,应当是万物勃发的  相似文献   

5.
正沿海的一座都市里,一场台风把城里的上万棵大树都吹倒了。报道说,那些大树,绝大多数都是新栽的,它们从乡下来。我内心突然无比疼痛,我和这些树,有一种血缘上的相通。我也从乡下来,"移栽"到城市,快三十年了。朋友付老大有天对我嘀咕说,在这城里,他只记得几棵老树、几个老朋友。付老大说完后就默默走开,跑到一条河流边抽烟,独坐怅然。我上前去问:"老大,你这是干啥呢?"付老大撇撇嘴说,他在想一条河流的源头。老大说,尤其是一进入腊月,他  相似文献   

6.
比尔·盖茨要到伏加斯中学演讲了。西蒙森老师为学生布置了一份作业——每人写一篇关于"我与比尔·盖茨"的文章。同学们大都把比尔·盖茨比作偶像。可是,一位名叫杰利斯的学生却让西蒙森有些意外,他写道:我不希望比尔·盖茨先生到我们学校来,我与他有着十万八千英尺的距离。西蒙森思索片刻,郑重地在杰利斯的文后写下了评语:十万八千英尺是你心中的距离,如果你有勇气上台同他握手,那十万八千英尺的距离就会变成零。  相似文献   

7.
心灵的院子     
正有个朋友写了一首诗,叫《如果,有个院子》。他在诗的左边种了几株蔷薇,右边栽了两棵芭蕉,中间留一条小径, "看阳光和风在这里停留、拐弯/像亲人从远方归来"。他说有个院子,是为了给他"寂静之美/和它虚度"。"虚度"这个词打动了我。炊具在厨房,饭桌在餐厅,接待客人在客厅。书在书房,床  相似文献   

8.
老海棠树     
正如果可能,如果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屋后,要是能随我的心愿种点什么,我就种两棵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我的奶奶。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  相似文献   

9.
紫竹作伴     
正我很早就向往,在这小城里能有一处自己的院子,不在乎院子的大小,能盖几间房就行。房不在多,够住就行。院子里,要栽几棵竹子。竹子不能太多,太多太稠密显得太繁杂。也不能太少,太少太稀疏显得太孤单。就那么三五个平方的地方,栽上那么七八棵竹子,最好。最好竹子是栽在窗前,一个不远也不近的地方。在我写作累了的时候,拉开窗户,闻着淡淡的竹叶清香,看风弄竹影……这时,我就会感觉到,自己仿佛是一位  相似文献   

10.
永远的酸菜     
正在我的家乡东北,秋天也算是个多雨的季节,所以有"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说法。几场秋雨过后,天气转凉,田野被描摹成一幅斑驳的水墨画。这时,人们开始把精神抖擞、碧绿可人的大白菜一棵棵砍倒,放在场院、房檐儿下晾晒,一是为了去除水分,有利于冬天存储,二是为了渍酸菜用。酸菜古称菹,《诗经》中有"中田有庐,  相似文献   

11.
无事此静坐     
我的外祖父治家整饬,他家的房屋都收拾得很清爽,窗明几净。他有几间空房,檐外有几棵梧桐,室内有木榻、漆桌、藤椅,这是他待客的地方,但是他的客人很少,难得有人来。这几间房子是朝北的,夏天很凉快。南墙挂着一条横幅,写着五个正楷大字:无事此静坐。我很欣赏这五个字的意思。稍大后,知道这是苏东坡的诗,下面的一句是:一日当两日。  相似文献   

12.
人生与市场     
一场风暴把巷口的两棵法国梧桐树刮倒了。绿化部门一番修剪之后,再用吊车把树拉起,培上土让它重新站在那儿。当工人要修剪第二棵树时,周围的居民说,这儿是我们乘凉的地方,你们既然有吊车,这棵树就别剪了。于是,第二棵树就带着树冠被吊车“扶”了起来,旁边多了一根撑着它的大木头。  相似文献   

13.
正胡适先生曾在1924年写过一篇《差不多先生传》。文中的差不多先生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小时候,他妈妈让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他说不都差不多吗?在学堂,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他去杂货铺做伙计,十字和千字常常分不清。掌柜生气了骂他。他说:"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相似文献   

14.
正前几天,跟着刚来的同事小赵一起回了一趟他郊区的老家。一进门我就被眼前那个一片生机盎然的小院给迷住了。小院是东向的,迎门一棵杏树,满树的花朵正含苞待放;靠南墙根儿郁郁葱葱的一排是冬青;还有几棵栀子树也是枝繁叶茂;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院子中央的一畦春韭,阳光下,嫩绿嫩绿的一片,煞是喜人。  相似文献   

15.
窗和镜子     
正一位很富有的年轻人去见一位拉比,想请他对自己今后的人生走向提点建议。拉比领着他走到窗前,问他:"你透过玻璃能够看到什么呢?""我能够看到大街上人们走来走去,还有一个盲人在乞求施舍。"然后,拉比拿了一面大  相似文献   

16.
《原道》2013,(1)
<正>所谓的大陆新儒家是在"生命意义的安顿"这种类似宗教情操的意义来谈问题。我记得几十年前读陈荣捷先生考证朱子日常生活的文章,他说朱子每天早上起来要拜孔子。可见,儒家确实有一种sense of religion。不过这种宗教感跟Otto说的"神"作为一种"绝对的他者",跟这种西方意义下的宗教情操又不一样。根据陈明教授的说法,  相似文献   

17.
正我去一个小区办事,发现那里的环境非常好。绿树掩映,花木点缀,置身其中,简直如诗如画。走到一个拐角处,我发现前方不远处的梧桐树上挂着一个粉色的小牌子,上面有几个字。我猜想,一定是"梦想成真"或"心想事成"之类的。远望这个小牌子,觉得很精致,仿佛是圣诞树上挂的精美装饰。高大的梧桐树上挂着的这样的粉色小牌子,像一只可爱的小风铃一样,随风摇摆,颇有生趣。它是在轻轻摇动谁美丽的梦吗?可能是一个怀有心事的  相似文献   

18.
忆周老     
李家振 《法音》2005,(11):35-36
周绍良先生是著名的学者,我一向很敬重他。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不理解他。这固然有年龄、工作关系带来的差距,也有我对佛教在信仰与文化上的浅薄有关。我认识他的时候,他是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也是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的所长,是我的直接领导。他知道我学过音乐,曾让我研究明永乐年间钦定、由南北曲组成的《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名称歌曲集》。我听后不以为然,觉得这种课题太陈旧,与现实距离太远,甚至认为他保守,有点迂。那时我发现他对工作和生活中许多杂事常常视而不见,对人们有兴趣的流言蜚语充耳不闻,也听到一些人私下议论他,说…  相似文献   

19.
茶壶老唐有把茶壶。老唐坚持用它喝了几十年的茶。老唐的孙子不小心把老唐的茶壶摔了。老唐心痛之余,却有了一种轻松。老树村头有棵老树。少小离家的老黄记忆里只剩下了这棵老树。终于回到家的老黄,却发现这棵树已被人砍走。老黄决定不再回家。秘密许先生有个秘密。许先生的秘密谁都知道。许先生不说,人们也不说。弥留之际,许先生终于把秘密讲了出来。许先生走得很充实。(编辑文其)微型哲理小说三则@张永军~~  相似文献   

20.
正春节前,一代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在香港寓所安然仙逝,引发各界的哀悼和追思。钱钟书先生曾评价饶宗颐先生是"旷世奇才",季羡林先生则说他"心目中的大师就是饶宗颐",而金庸先生则说"有了饶宗颐,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饶宗颐被学界尊称为"国际瞩目的汉学泰斗""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更因为有了饶宗颐、钱钟书、季羡林这三位大师,文化界学术界有"北钱南饶"和"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