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戎交汇,丝路华章",坐落与丝绸之路上的敦煌莫高窟无疑是世界文明的艺术瑰宝,开启着东方丝路文明的华丽史诗。婀娜婉转,衣带飘飘,一说起敦煌莫高窟必让人想到敦煌莫高窟里那具有神秘独特意味的美丽飞仙。文章从飞天的起源和飞天中的造型和色彩这几个方面来谈谈莫高窟中飞天之美。  相似文献   

2.
敦煌绢画是极其珍贵的艺术品,它内容丰富数量众多,是研究佛教图像学的重要数据,加之特殊的材质,有着无法估量的价值。公元1900年,莫高窟藏经洞在一个偶然的机遇下被打开,这些迷藏了千年的艺术品与敦煌文书一起呈现于世,轰动世界。但此番发现却导致大量外国人低价买走经卷文物,肆意搬走莫高窟内壁画与彩塑,使得昔日弥足珍贵、藏经无数的莫高窟,如今成为沙漠里的"空洞"。而又有声音认为藏经洞的发现就预示着世界"敦煌学"的滥觞和艺术的流播,更使莫高窟成为无数艺术家心目中的圣地。以藏经洞中大量绢画的发现和流失作为切入点,来探讨敦煌藏经洞发现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敦煌位于河西走廊西端,即今甘肃省西部、党河流域,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毗邻,兰新铁路经过其北境,是我国古代与西域诸国的交通重镇。而敦煌石室在今敦煌城东南25公里处。敦煌石室,亦名敦煌石窟,是由莫高窟、西千佛洞、榆林窟、水峡口小千佛洞和肃北五个庙组成。莫高窟,又名雷音寺、千佛洞,以其是敦煌石室中最大最主要的洞窟,故敦煌石室亦名敦煌莫高窟。  相似文献   

4.
经历千百年来雨雪的冲刷,敦煌莫高窟壁画的魅力仍然经久不衰。"有龛皆有佛,无处不飞天",莫高窟中的飞天形象完美呈现了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历朝历代的飞天形象记录了每个时代人们的审美诉求和生活印记,是古人留下的独特艺术瑰宝。文章通过对莫高窟中飞天造像的分析,进一步分析飞天形象在历朝历代中的绘画特点,揭示莫高窟壁画中飞天形象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最近,我国发行了一套敦煌壁画邮票。我对敦煌壁画没有什么研究,但是我很爱好绘画艺术。看了这套敦煌壁画邮票,有些感想。敦煌是甘肃省的一个县,是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的交通重镇。莫高窟是闻名中外的敦煌艺术宝库,俗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县东南的鸣沙山下,在南北长约160米,高达17米的崖壁上凿满了洞窟,构成了规模宏大的石窟群。自前秦建元二年(316)开始建窟,  相似文献   

6.
正一、问题的提出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封闭的原因可谓千古之谜。自从100多年前藏经洞被发现后,世界各国的敦煌学学者一直在执着地探求解开这个谜底,为此提出了"避难说"~①、"书库改造说"~②、"废弃说"~③、"末法说"~④、"供养说"~⑤等种种假说。近些年来,笔者也一直关注这一问题的探索。多年考察思考的结果,成为"供养说"的赞同者。2010年笔者曾撰文指出: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藏经的来源、结构及其封  相似文献   

7.
莫高窟     
一敦煌之所以伟大,之所以迷人,之所以博大精深,都是因为孕育出了莫高窟这样的世界文化艺术宝库。敦煌有了莫高窟,天地才变得空前宽广,才变得如此空灵,如此神秘而安祥。我是一位佛教徒,对“天下名山增占多”总有一点意见,因为当初祖师们开山建寺时,都是一些偏僻清净的地方,只不过随着专院的建成,山也就因为佛教才变得有名罢了。莫高窟也是一样,当年的修行者为了能有一个清净优雅的环境栖身安心,终于在敦煌的鸣沙山下、宕泉河旁建窟修行。水是万物生命的源泉,祖师们之所以看重莫高窟这块地方,是因为有了宕泉河,只有有了水,才…  相似文献   

8.
正敦煌,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自汉代以来,不同的宗教、语言、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在这里相遇相融,造就了璀璨夺目的敦煌文化。本文以莫高窟61窟壁画《五台山图》为例,透过色彩斑斓的佛教壁画,以窥那个遥远时代佛教中国化、文明交流互鉴的丝路盛景。一敦煌莫高窟第61窟是五代时敦煌曹氏归义军第四任节度使曹元忠营造的功德窟。此窟又称"文殊堂",主要是为供奉文殊菩萨而修。洞窟  相似文献   

9.
付寒 《美与时代》2014,(4):90-91
飞天是敦煌艺术的标志,莫高窟的名片。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的艺术。敦煌飞天的风格特征是不长翅膀,不生羽毛,借助云彩而不依靠云彩,而是凭借飘逸的衣裙,飞舞的彩带凌空翱翔。千姿百态,千变万化,这是在本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合,可对未来飞天艺术的成就,发展创作出来的敦煌飞天形象。  相似文献   

10.
《中国宗教》2021,(2):92-95
一雷音寺地处河西走廊西端的丝绸之路重镇——甘肃省敦煌市,原址在莫高窟。据莫高窟洞窟题记及敦煌遗书记载,雷音寺前身为西晋"仙岩寺",隋唐时名"崇教寺",元代名"皇庆寺",清代恢复"雷音寺"至今。据唐代佛教典籍《法苑珠林》记载:"西方有八神,相貌狰狞,身被金甲,手持宝刀,名曰金刚,尝卫世尊说法于雷音寺",这是"雷音寺"一词最早的记载。1987年,莫高窟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后.  相似文献   

11.
沙之聚     
千里河西,十日陇上之行的最后一站——敦煌。去敦煌不全是为了莫高窟。我明白,却不能说。其实心里惦念了很久的,是茫茫大漠中那座神奇的鸣沙山。人说在清朗干爽的风天,傍晚时分,在山脚下能听见沙子呜呜的鸣响。伴着月牙泉汩汩的水声,这鸣沙山就是沙漠中的音乐  相似文献   

12.
正敦煌遗书和莫高窟壁画供养人题记中,有"毗尼藏主"称号。它的出现,显示了敦煌许多佛寺的律寺特色。竺沙雅章先生早年曾指出,敦煌十七寺都是律寺。~①上山大峻先生讨论了古逸《四分戒本疏》的流传。~②土桥秀高先生综论了敦煌律典的特色。~③任继愈先生和方广锠博士从敦煌大藏经史的角度论及了"毗尼藏"问题。~④前人的研究启发了我们对律宗在敦煌传承历史的关注。最近,池田温先生发表了大  相似文献   

13.
吐蕃统治敦煌时期洞窟修建经济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敦煌文书记载为依据,结合后人在洞窟分期、修建以及敦煌文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吐蕃统治敦煌前后两个时期洞窟营建的经济原因,指出敦煌的一般民众是敦煌莫高窟洞窟修建的主要施主.有了他们广泛而积极的参与和施舍,在吐蕃统治敦煌后期,中到大型窟的修建成为可能,而经济是洞窟开凿规模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4.
张欣华 《美与时代》2023,(3):123-125
唐代是敦煌壁画最为鼎盛的时期。唐代飞天作为敦煌飞天历程中的一个高峰,其风格的转变体现了唐代画工绘画技艺的高超。首先通过敦煌飞天形象溯源并介绍其在整体敦煌莫高窟中的位置,而后论述唐代飞天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风格特征,进一步结合唐代敦煌壁画中飞天的具体形态,分别从肢体动态、色彩变化以及衣着服饰方面概括其艺术特征,最后总结其整体风格特征的转变趋势及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十六国北朝时代,是敦煌莫高窟营建的第一个阶段,这期间,敦煌的艺术家们经过吸收西域传来的艺术风格,并结合汉晋以来的传统艺术,创造出了具有敦煌本地特点的佛像艺术。又在北朝后期受中原文化的冲击,而形成了新的时代特点。本文在对莫高窟早期佛像作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佛像的类型,从而探讨不同类型的来源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敦煌莫高窟唐前期洞窟壁画现存对叶形纹样实例众多,特别是在尊像头光宝相花中,对叶形纹样表现形式极为丰富,对此进行研究梳理,有助于探究唐代装饰纹样和佛教艺术的发展脉络。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莫高窟,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石窟艺术发展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7.
高晏卿 《中国宗教》1995,(收录汇总):82-83
敦煌莫高窟唐前期洞窟壁画现存对叶形纹样实例众多,特别是在尊像头光宝相花中,对叶形纹样表现形式极为丰富,对此进行研究梳理,有助于探究唐代装饰纹样和佛教艺术的发展脉络。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莫高窟,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石窟艺术发展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8.
1362至1365年间,藏传佛教噶玛噶举黑帽系第四世活佛乳必多吉巡礼西北,其间曾对敦煌的两座文殊窟进行布施。这两座文殊窟,其一应为敦煌莫高窟第61窟,其二应为瓜州榆林窟第2窟。当时蒙古豳王家族统治敦煌,推崇藏传佛教,在莫高窟、榆林窟大兴佛事,将敦煌藏传佛教的发展和石窟营建推向高潮。蒙古豳王家族成员及其境内的河西回鹘人都敬奉文殊菩萨,崇拜五台山,从回鹘文题记可以看出,他们把莫高窟第61窟和榆林窟第2窟都视作文殊菩萨的道场。藏传佛教的盛行与蒙古豳王家族对文殊菩萨的崇奉,应系乳必多吉巡礼沙州并对文殊窟进行布施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9.
包兆会 《天风》2018,(4):45-45
传世的唐代景教绢画现存只有一幅,该景教绢画现保存在大英博物馆中,是1907年英国探险家斯坦因(Aurel Stein)在敦煌千佛洞考察时获得。该画原存于敦煌莫高窟第17窟(俗称藏经洞),时间在公元9世纪左右,与该绢画在同一藏经洞一同被发现的还包括粟特文基督教文献。  相似文献   

20.
报刊作为民国时期最主要的舆论传播媒介,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民众对于事物的认知。经过报刊这一舆论工具的引导,民国时期社会公众对于敦煌的印象多集中于莫高窟方面,而对敦煌其他方面缺乏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