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北齐时代,佛教达到了十六国北朝时期的顶点,这与北齐佛教的政治化是密切相关的。在北齐皇权的直接支持下,佛教取得了近乎国教的地位。这种政治化既表现在皇室和大臣对佛教的尊崇信奉上,也表现在佛教与北齐政治事件的紧密联系上。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是因为北齐的佛教直接继承了十六国北朝佛教热衷参与政治的传统,二是因为北齐的佛教势力对北齐的统治持支持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在北齐统治的28年中,帝王积极建寺开窟,僧人躬亲阐理弘法,民众纷纷捐资造像,致使山西佛教兴盛起来,成为自北魏佛教发展以来的又一个黄金时期。这一时期山西佛教发展中带有较强政治色彩的同时,又不断渗透至大众中去;佛寺林立、石窟成群的同时,又呈现出地域与时间上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3.
王孺童 《法音》2006,(9):51-51
《优婆塞戒经》和《梵网经》为在家佛教徒学习大乘佛教行为规范所必读的两部重要经典。《优婆塞戒经》:七卷,为北凉昙无谶译,亦名《优婆塞戒本》。该经是佛陀为善生长者所说大乘优婆塞戒的经典。全经内容分为集会、发菩提心、悲、解脱等二十八品,说明菩萨之发心、立愿、修学、持戒、精进、禅定、智慧等。其中,《优婆塞戒经·受戒品》为本经的重心。在该品中,除了提出在家菩萨应受的五戒外,更提出六重、二十八失意等大乘独有的戒条。所谓“六重法”,即不杀生、不偷盗、不虚说、不邪淫、不说四众过、不酤酒;“二十八失意”,即包括不供养师长、…  相似文献   

4.
佛教徒投身于慈善事业,不仅是接引众生的方便,更是佛弟子修学佛法的具体实践。它也是佛教对社会的关爱,佛教徒对社会肩负的使命。从理论上来讲,这一使命从大乘佛教的般若解脱、不舍世间以及慈悲济世的教义中得到充分体现;从实践上来看,佛教界为当今社会的和谐、安宁、富乐、进步所做的种种奉献便是有力的佐证。  相似文献   

5.
"对立"是后三国时期各国之间关系的主流,其中,突厥倚仗其军事强势雄视漠北,觊觎南方.在北方的武力威胁之下,北周、北齐只能以联姻、朝贡等方式苟求安宁. 在这种大环境之下,北齐与突厥间的友好交往并不多,尤其是北齐早期.天统元年(565)五月突厥遣使北齐,此后屡遣使不绝,有了较为正常的和平交往.  相似文献   

6.
周拉 《法音》2009,(5):31-32,33-38
公元8世纪末,印度瑜伽行中观自续派论师莲花戒来到吐蕃,与摩诃衍进行辩论。辩论结束后,根据吐蕃佛教的特点,撰写《修习次第论》三篇。这部论典成为藏传佛教前弘期佛教思想及修习次第理论之纲领  相似文献   

7.
林清凉 《法音》2012,(6):28-35
尽管在中国的汉族地区,在绝大多数人的眼里,素食与佛教似乎一直就存在着一种无可争议的不解之缘,但同样几乎众所周知的是,藏传佛教、南传佛教以及东传日本的佛教均没有明确要求佛教徒必须素食,素食仿佛只是中国汉传佛教的一项不共传统而已。于是,在佛教界也就常常会出现一些有关素食的疑问和争议。  相似文献   

8.
佛陀说过:“僧伽和合,快乐吉祥”。首届世界佛教论坛现在正在证明佛陀所说的这个真理。分别属于各大洲不同佛教派别和传统的如此之多的佛教领袖们为着共同的目标在同一个舞台上联起手来,是中国政府的热情支持和中国佛教团体的勇敢开拓促成了今天的殊胜因缘。在深入话题之前,请允许我提醒诸位,摩诃玛古德大学有幸于2005年11月1—5日在泰国曼谷主持举办了第四届世界佛教峰会。这届峰会是在泰国僧王苏达·法拉·尼拉那桑瓦拉的眷顾和泰国政府的全力支持之下得以召开的,它吸引了世界各地南传佛教和大乘佛教的3500多名佛教领袖和学者汇聚一堂。这…  相似文献   

9.
真月 《法音》2005,(11):6-11
(2005年10月24日)一、讨论的背景与前提我们生活在所谓“世界化(全球化)”时代中,世界化可以说是通过地球这个空间概念融合在地球上发生的各种现象的一种表现形式。即,从天文或宇宙观点看待地球这个行星,并表示在这个行星内展开的各种状况特征,强调了一种将“地球“看作是一个单位的认识。过去,我们将该地球称之为世界,为了将在此生存的所有人与生态系中的其它动物区分,把它称之为人类。“人类的发展”是指,超越特定地区种族或文化界限的地球上所有人共同的较为正确的成就。当前的人类正经历着对可持续发展持怀疑态度以及担心人性丧失等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一、序论:印度佛教的大乘意识 在佛教中国化的历程中,中国佛教学者不但面临着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如何转化与诠释印度佛教的问题;更是对印度佛教的继承与扬弃,表现为中国佛教最终舍弃与吸收了小乘佛教,建构了中国大乘佛教的核心体系。但是,中国佛教大乘意识的萌芽与发展,是经过南北朝佛教漫长的批判与转化,伴随着印度佛典的翻译、判教...  相似文献   

11.
理净 《中国宗教》2022,(2):48-49
《大乘起信论》相传为印度马鸣菩萨所造,现今流行的版本为南朝梁代真谛译。这是以如来藏为中心理论,为发起大乘信根而作的一部大乘佛法概要的论书。《大乘起信论》是中国佛教的根本经典之一,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对中国大乘佛教思想的建立有很大影响。它不仅影响了中国佛教各大宗派的思想发展,而且影响了中国佛教整体思想体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一诚 《法音》2004,(11):3-3
(2004年10月23日)各位大德长老、各位法师,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在金风送爽、景色宜人的北京,中国、韩国、日本佛教界的朋友们欢聚一堂,在友好、和平、吉祥的气氛中举行第七次三国佛教友好交流会议,共同探讨“黄金纽带”的新构想,我感到无比高兴与喜悦。我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和中国三大语系佛教徒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不辞辛劳前来出席这次盛会的韩国、日本佛教界朋友们和我国港澳台地区佛教界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十年来,三国佛教界分别在北京、汉城和京都召开了六次友好交流会议,遵照“友好·合作·和平”的宗旨,以“重辉黄金纽带,维护世界…  相似文献   

13.
净因 《法音》2002,(3):10-13
四、回归之代价禅宗在中国佛教史上的革新成功,是以生命为代价的。禅宗六位祖师各人的遭遇便是最好的证明。初祖达摩来华见梁武帝,话不投机[72],而“一苇渡江”[73],说明达摩“不立文字,直指心源”不为上流社会所容纳。达摩遂于“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人莫之测,谓之壁观婆罗门。”[74]这说明达摩之“有为之善,非真功德”无法为普通民众所接受[75]。达摩传教时,时常受到“取相存见之流”的讥谤,只得到道育、惠可等少数人的认同[76]。又据《历代法宝记》记载,达摩先后六次被义学沙门下毒,第六次终于…  相似文献   

14.
12.1 农业巫术农业是妇女发明的,初期农业社会是母权制度.当时流行生殖崇拜,相信人类的生育与植物的繁殖之间有一种密切的联系,谷物播种,田间培育以至收割的过程当中,要举行各种巫术仪式,保证丰收。这些仪式一般在田地旁边由年轻妇女主持,  相似文献   

15.
金秋十月,法门光耀,千祥云集。10月16日至18日,以供奉佛指舍利闻名于世的陕西省宝鸡市,再次成为海内外佛教界瞩目的焦点——第27届世界佛教徒联谊会(简称"世佛联")大会在此隆重召开。这是"世佛联"成立65年来首次在中国大陆召开的大会,也是一次展示中国佛教悠久历史和现代活力、增进全球佛教徒法谊道情的盛会。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僧大德、中外嘉宾和佛教四众弟子共同见证了这一佛门盛事。为期3天的大会以盛大的开、闭幕式,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16.
世起 《法音》2000,(1):74-78
人们看到观音菩萨,便会想到佛教的大慈大悲。慈悲为大乘佛教的根本,贯串着中国佛教整个发展过程。福建佛教界秉承慈悲济世的大乘佛教思想,自古以来行善积德,在慈善公益事业方面形成了优良的传统,近现代更是不断发展、发扬光大。现将这方面的基本情况略作介绍,以供探讨。悠久的历史优良的传统前段时间,我从福建的一个刊物上看到,某研究人员认为,近代福建佛教兴办慈善公益事业是从近代在华基督教出于传教需要、兴办各种慈善事业以争取信徒中得到启迪的。我认为,这种说法缘于对福建佛教的历史缺乏研究。其实,很早以来,在历代高僧大…  相似文献   

17.
明生 《法音》2012,(9):27-29
慈善是佛教徒践行佛法的行化之门,其源头乃是本自佛陀的出世本怀。尤其在中国佛教二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里,佛教慈善理念的开展与实践贯穿着整个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良好的慈善形象和社会功能,是当前中国佛教与世界佛教、世界人民沟通的和谐平台。所以,强调和探讨慈善理念的回归与当下之实践,对佛教慈善事业在未来的行化度世中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一、佛陀本怀的慈善理念《华严经》云: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意思是说,一切诸法都是从心地流出,对诸  相似文献   

18.
道坚 《佛教文化》2007,(3):50-53
中国佛教能够经得起二千多年的历史考验,并成为中华文明儒释道三大精神主流之一,其因缘虽然众多,诸如佛教文化的精深、中华大地特有的大乘气象以及佛教四众弟子忘我的传教精神等等。所谓不懈的传教工作,就是我们常说的弘法利生事业,这是我们奉行的大乘菩萨道积极利他精神的主要实践项目。其中包括佛教的文化、教育、出版、环保、传播、信息、慈善事业等等。  相似文献   

19.
南京是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拥有2480余年的建城史和1780多年的佛教文化发展史。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既是人们对当年佛教兴盛的追忆,也是南京以佛教文化隆盛于中国的佐证。从东汉末年佛教东渐江南,到清  相似文献   

20.
佛教发源于印度而盛行于东土,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华夏大地形成了汉语系、藏语系、巴利语系佛教流派,即中华佛教三大语系。三大语系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