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维果茨基(1896—1934)是苏联建国初期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家,他在心理学的许多领域内所进行的一系列的创造性的研究,奠定了苏联心理学后来发展的基础。他所提出的许多心理学思想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苏联心理学今天的面貌,因此他“在苏联心理学的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苏联心理学六十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在许多方面都是受维果茨基心理学思想的启发与指导而取得的。例如对人的心理的历史观、活动观、内化观、系统观以及今天在我们教  相似文献   

2.
维果茨基心理学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果茨基是苏联早期一位才华横溢的杰出心理学家,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近年来国际上出现的维果茨基研究热,充分显示了维果茨基心理学思想对现代心理科学的重要的现实意义。维果茨基的心理学理论异常丰富,主要包括活动理论、工具理论、思维和言语理论、教学和发展理论、心理学方法论等。维果茨基心理学理论是对意识的文化历史决定的研究的重要贡献,其理论不足之处主要带有抽象社会观点的色彩等。  相似文献   

3.
维果茨基及其对现代心理学的贡献--从纪念维果茨基诞辰100周年国际会议说起龚浩然杭州大学心理学系维果茨基(Л·С·Выготский1896-1934)是苏联早期杰出的心理学家,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他在心理学的许多方面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留下的著作有186种200多万字。  相似文献   

4.
当前俄罗斯维果茨基心理学思想研究的现状表现为:(1)对维果茨基心理学遗产的整理出版及其现代意义的研究;(2)维果茨基心理学思想发展阶段与维果茨基概念的逻辑结构研究;(3)对维果茨基心理学思想的发展;(4)俄罗斯心理学界对维果茨基及化历史心理学的批评。作认为,在当前俄罗斯对维果茨基的研究远不及西方“维果茨基热”有其重要的原因:当前俄罗斯的社会现实因素;西方维果茨基热是由于西方心理学自身的缺陷;与现代西方心理学的化转向有关。  相似文献   

5.
《维果茨基全集》中文本于2016年11月在我国出版面世,这是继20世纪80年代苏联《维果茨基文集》俄文版之后世界上最全的版本,它的出版是中国心理学界,乃至整个学术界、理论界值得庆贺的一件大事。本文拟从出版缘起、主要内容和学术价值三方面对《维果茨基全集》中文本进行解读,希望有助于国内学者和公众能比较全面和准确地了解维果茨基的学术思想,把握维果茨基理论和方法的精要,激发学界同仁对维果茨基思想的研究热情。  相似文献   

6.
维果茨基在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等领域获得丰厚的研究成果,对世界各国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介绍维果茨基社会文化历史观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小学现代教学模式的启示,从而提升小学现代教学模式水平。  相似文献   

7.
全国维果茨基研究会第二届学术年会于 1999年 10月 30~ 11月 1日在浙江省上虞市召开。来自全国 16个省、市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 14篇 ,为了及时给大家提供资料 ,龚浩然、许高渝、谢恩光、黄秀兰、潘绍典、陈新宇、王永等同志还赶译出了《维果茨基儿童心理与教育论著选》、《儿童心理学论著选》两本译作 ,张粹然教授还译了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的专论《赞赏皮亚杰和维果茨基两位心理学家在学术观点上的分歧》分发给全体与会者。  维果茨基研究会顾问车文博教授主持了开幕式 ,研究会会长龚浩然教授致开幕辞。会上宣读了我…  相似文献   

8.
社会建构论心理学对维果茨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维果茨基理论为社会建构论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社会建构论从维果茨基思想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并从多方面丰富发展了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思想。社会建构论心理学沿袭了维果茨基的反叛精神,继承并发展了维果茨基倡导的认识论和发展观,借鉴了维果茨基提出的工具论和方法论,对现代心理学的基本预设进行了根本性动摇和冲击  相似文献   

9.
维果茨基心理学遗产在西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30年来,维果茨基心理学遗产在西方赢得了广泛的声誉,引起了西方各国心理学家的浓厚兴趣,形成了所谓“维果茨基现象”。这说明维果茨基的心理学思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维果茨基不仅仅属于俄罗斯,而且属于全世界心理学文化。  相似文献   

10.
苏联解体后,伴随俄罗斯社会政治的变革,俄罗斯心理学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其现状和趋势主要表现为:继承了苏联心理学的宝贵遗产,加强了维果茨基心理学思想的研究,形成了对心理现象的统一认识,出现了轻基础研究重应用研究的倾向,产生了许多新的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11.
一本书是由苏联心理学科学博士瓦季姆·安德烈耶维奇·克鲁捷茨基教授编写,经苏联教育部批准,供师范学校学生用的心理学教科书。本书作者克鲁捷茨基是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他在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儿童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儿童心理学发展新动向史民德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当1991年苏联心理学随着一场急剧的社会变革,戛然结束了它长达70年的发展史时,作为它的老朋友的中国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工作者无不为之感念,维果茨基、鲁宾斯坦等着名心理学家奠定的方向能否继承下来疑团,压在每个人的心头,因为中国心理学和苏联心理学的密切关系使我们不能不十分关注它的命运和前途.  相似文献   

13.
维果茨基研究热的理论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光荣 《心理科学》2000,23(6):758-759
维果茨基是苏联早期杰出的心理学家和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在其短暂而辉煌的一生中。维果茨基涉足心理科学的众多领域并取得了超越他所处时代的丰硕成果。因此受到全世界心理学家的高度评价,被誉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心理学家之一。特别是近年来,国际学术界出现了维果茨基研究热。又称“维果茨基现象”。本文拟就此现象试作一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4.
玛娅·伊万诺夫娜·丽西娜(1929—1983)是苏联著名心理学家。她于1952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心理专业,从师M.B.扎波洛热茨,攻读副博士学位。1963年32岁时担任苏联教育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婴儿与学前期心理研究室主任。1974年通过博士论文答辩,题目为《从出生到七岁儿童与成人交往的年龄特点与个别特点》。此后,她曾担任苏联教科院心理所发展心理学分部负责人,《心理学问题》编委等多种学术职务,1983年病逝,年仅54岁。  相似文献   

15.
维果茨基堪称心理学的巨人,在现代心理科学中享有崇高的地位。迄今为止我国对维果茨基的研究已经有半个世纪的历史,期间走过了由不重视到重视,由分散研究到有计划有组织研究的道路。全国维果茨基研究会自1998年成立以来,我国学者对维果茨基心理学思想的研究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应用和实证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全国维果茨基研究会第二届学术年会于 1 999年 1 0月 3 0~ 1 1月 1日在浙江省上虞市召开。会议围绕对维果茨基的基本学术思想的评价 ,维果茨基教育思想与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 ,国际上的“维果茨基热”与 2 1世纪心理学走向的关系等三个主题 ,以主题报告、专题发言和学术讲座等形式进行研讨与交流。有 2 4位代表在会上发言 ,其中有 7个专题报告。会议期间还就维果茨基研究会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代表们发言踊跃 ,气氛热烈 ,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最后 ,会议对理事会组成人员作了适当的调整。增补谢韬教授为名誉会长、王作…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论述了十月革命后至六十年代中期苏联心理学的发展状况.认为这一时期苏联心理学的发展,有的经验教训(如一些过火的批判)值得吸取;有的遗产、成果应当继承与进一步探讨;建立马克思主义的心理学理论不是容易的,要经过一个很曲折、漫长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张世英 《心理学报》1985,18(1):25-32
本文共分三部分。一、从苏联十月革命后新的社会制度对心理学提出创立新体系的客观要求、维果茨基文化历史理论的影响和列昂节夫本人的早期研究,初步分析了列昂节夫活动理论的历史形成;二、从活动是心理学研究对象、活动的定义、活动的基本特征与分类以及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活动的结构、分散与合并等方面,概括地阐述了活动理论的基本思想;三、“一分为二”地评价了活动理论,指出这一理论虽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错误,但在建立马克思土义心理学方面仍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与落实,对于我国可持续发展等重大战略问题的解决,具有深远的意义.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伟大学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可资借鉴的理论.借助维果茨基的伟大学说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进程,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将维果茨基学说的心理学概念、命题和规律,转化为相应的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等学科的概念、命题和规律,并将维果茨基根据实验研究而获得的心理学结论,作为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等学科的研究假设.第二步,是参照关于儿童青少年发展与教学关系问题的四种看法,明确弱者发展与强者支持的辩证关系.第三步,是围绕关于强者支持与弱者发展之关系的一系列研究假设,提出一系列研究课题,并展开具体的实验研究,最终,将其研究成果推广到中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具体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20.
维果茨基和苏俄心理语言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列@谢@维果茨基是世界闻名的心理学家,是前苏联最有影响的心理学派的领袖.回顾了维果茨基关于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内部言语假说等理论的要点并阐述了他对苏俄心理语言学形成和发展的主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