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磊 《法音》2001,(4):14-21
净宗念佛法门,由弥陀愿力、名号法力与行人自功德力之因缘和合,显现临终弥陀圣众接引之盛况,诚为不可思议之妙因妙果。他力果觉,胜异方便,迥异自力修因证果之通途法门。然净宗亦与通途法门相资互成。释尊一代时教,其行法略分五宗,即律、教、禅、密、净。律者佛身,教者佛语,禅者佛心,密者以陀罗尼加持身口意三密相应。律为教禅密净之基址,不持戒律,则教禅密净之真益不得;如修摩天大厦,地基不坚固,则未成即坏。净为律教禅密之归宿,不念佛求生西方,则律教禅密,皆难究竟。是故《华严经》中,证齐诸佛之等觉菩萨,尚复以十大愿…  相似文献   

2.
王孺童 《法音》2010,(7):5-8
<正>《念佛论》是倓虚法师一篇专门探讨净土法门的讲记,虽然内容是为初机学佛者,略说念佛求生西方弥陀净土之殊胜功德,但字里行间无不体现出,其作为天台宗的一代大师,以天台教观来弘扬净土法门的理论特色。  相似文献   

3.
晚明佛教承续宋代以来禅净合流的历史趋势,盛行把禅宗参究工夫与净土持名念佛法门相结合的参究念佛禅,表现出从参究念佛论到摄禅归净论的思想转向。这一思想取向,既是明末禅学复兴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晚明禅净合流的主要特色。与此同时,晚明丛林还存着从摄教归净到消禅归净的思想转向。从参究念佛到摄禅归净,从摄教归净到消禅归净,二大思想取向在客观上进一步使晚明佛教走向对净土信仰的全面皈依,并藉此而实现禅、教、净三者的真正合流.从而不仅体现出一种中国佛教从智慧走向信仰的思想特点,而且还使晚明佛教呈现出一种普世性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4.
正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又称世界佛教徒友谊会,简称"世佛联")成立已有65年,第27届"世佛联"2014年来到中国陕西省宝鸡市举行,真是可喜可贺!追溯"世佛联"成立的因缘,不能不提到"世佛联"的首倡者太虚大师及其高足法舫法师。本文试就"世佛联"成立以及法舫法师对创建"世佛联"的贡献展开论述。一、太虚大师首倡建立"世佛联"并派遣法舫法师出国参与创建(一)太虚大师与法舫法师对创建世界性佛教组织的理念与实践  相似文献   

5.
释秋爽 《法音》2021,(1):43-45
一、"十念记数法"的形成印光大师(1862-1940),法名圣量,字印光,别署常惭愧僧。大师被尊为净土宗第十三祖,与虚云、太虚、弘一,并称为"民国四大高僧",是近代中国佛教影响最为深远的人物之一。印光大师通过考察前贤的念佛方法,再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创发了更为方便易行的"十念记数法",即从早期的"随息法""数息法",演变为"随念随听"的"十念记数法"。  相似文献   

6.
公元八○四年(唐德宗贞元二十年),日本最澄法师(传教大师)随日本遣唐使来我国天台山,从国清寺道邃禅师和佛陇寺行满座主习天台教观。学成后回国,在比睿山延历寺创立了日本天台宗,尊奉我国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及其传人道邃、行满大师为宗祖。一九八○年,日本天台宗怀着对祖师报恩的心愿,提出在我国天台山国清寺建立智者大师、传教大师和行满、道邃大师的显彰碑。为了纪念中日友好的先驱者和增进两国佛教界的友谊,中国佛教协会决定随喜日本天台宗的这一殊胜功德,并商定在显彰碑落成时共同举行揭幕报恩法会。  相似文献   

7.
慈觉大师,俗姓壬生氏,名圆仁,日本下野国都贺郡(今枥木县)人。桓武天皇延历十三年(794年)生,清和朝贞观六年(864年)入寂,终年七十岁。圆仁自幼诵读经典,倾心佛乘。十五岁去比睿山,师事天台宗创始人最澄,勤学苦修,成绩卓著。三十岁时承师遗业,在比睿山设立大乘圆顿戒坛,弘扬佛法,成为日本佛教天台宗的一位高僧。四十五岁时,携带延历寺未决天台教义三十条入唐,先后到杨州、五台山、长安等地求法请益,  相似文献   

8.
1、什么是观想念佛观想西方弥陀净土的庄严美妙以及佛的形相和功德成就,叫做观想念佛。观想念佛是单纯观想西方净土诸相,不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去体验实相,亦即不必去作哲理性的探索。因此,比起实相念佛来,是低一个层次的念佛方法。观想的内容,世亲《往生论》举二十九种,称二十九观,前面已经介绍过。《观无量寿经》举十六种,称十六观,即:日想观、水想观、地想观、树观想、八功德水想观(宝池观)、总想观(宝楼观)、花座想观、像想观、佛身观(真身观)、观音观、势至观、普观、杂想观、上辈观、中辈观、下辈观。  相似文献   

9.
印光大师与近代净土宗的振兴崇恩净土法门,自庐山远公开宗,近迄于红螺资福,历代弘扬净土教者,代不乏人。然时久弊生,大化渐衰,净土一宗,亦趋式微。至清末民初,有印光大师出,莲风溥被,如丽日中天,膺大师教而皈心净土者,不计其数。圆瑛法师赞之曰:“彻悟大师之...  相似文献   

10.
正义净"是中国佛教史和翻译史上开辟一个新纪元的高僧,是中印文化的传播者,是中印人民友谊的象征,是中国人民的脊梁。"(季羡林:《中印文化交流史》)赵朴初曾作词《鹧鸪天》赞云:"又现长空万里身。看教日月作双轮。一池春水观南海,万顷清荷赏白云。寄归传,念艰辛。今朝弹指几由旬。大鹏金翅当青鸟,纸椰香傥足珍。"义净从7岁时,先后师从善遇和慧智学习,他们都是著名佛教大师佛图澄弟子竺僧朗的法嗣。义净师承佛门高僧,有深厚的自身修养与文化素质。唐贞观二十年(646),义  相似文献   

11.
黄公元 《佛学研究》2004,(1):200-206
白居易一生诗情不减,佛缘弥深。白居易学佛,无宗派分别之见,禅教净兼学并修,与各宗高僧均有密切交往。唐穆宗长庆二年(822)他由中书舍人外放杭州刺史三年,留下了辉煌的篇章。本文对白居易在杭州创作的与佛教有关的诗篇作品进行了分析,可以看出,这些作品永远感染着虔诚奉佛的僧俗四众,启迪着到杭州旅游观光的男女老少,是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2.
润泽心灵     
《五元灯会》曾记载这样一则故事:由于战乱,普陀寺的众禅者决定迁移庙址。在迁移途中,只有豫通大师一人坚持早课,从不荒废。有人劝曰:"此处无佛,大师可不必如此。"豫通大师答一偈子曰:"此处无佛,我心有佛。既诚我心,是诚我佛。"无人的时候,无人的地方,对任何一个人都是一个真正的考量。  相似文献   

13.
润泽心灵     
《五元灯会》曾记载这样一则故事:由于战乱,普陀寺的众禅者决定迁移庙址。在迁移途中,只有豫通大师一人坚持早课,从不荒废。有人劝曰:“此处无佛,大师可不必如此。”豫通大师答一偈子曰:“此处无佛,我心有佛。既诚我心,是诚我佛。”  相似文献   

14.
润泽心灵     
《五元灯会》曾记载这样一则故事:由于战乱,普陀寺的众禅者决定迁移庙址。在迁移途中,只有豫通大师一人坚持早课,从不荒废。有人劝曰:“此处无佛,大师可不必如此。”豫通大师答一偈子曰:“此处无佛,我心有佛。既诚我心,是诚我佛。”  相似文献   

15.
每逢双月的农历初一至初八,广西马山县古零镇灵阳寺都要举行“佛七法会”.在持续7天的法会中,“六字洪名咒”—“南无阿弥陀佛”拉开了仪式的帷幕,聚焦在此的数千信徒虔诚向佛、皈依佛教,都自发并且严格地参与法会中的每一个仪式.2010年11月5-10日,我们对“佛七法会”仪式作了深入调查,试图通过对法会中的仪式进行解读、剖析仪式背后存在的不由自主的行为认同,以及这种通过仪式构拟出来的情境所具备的无形力量.  相似文献   

16.
《法音》2017,(9)
<正>一、前言1938年1月19日,太虚大师48岁,说偈回向外祖母及母氏云:堕世年复年,忽满四十八。众苦方沸煎,遍救怀明达!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圆佛即成,是名真现实。[1]前引偈文中的"真现实",在太虚大师的思想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想了解这个概念的涵义,要从掌握太虚大师所撰的《真现实论》下手。《真现实论》在过去并未受到学界、教界重视,但  相似文献   

17.
去年圆瑛法师遗著《楞严经讲义》重印发行后,深受海内外广大信众欢迎。兹应广大信众要求重印有关著作七种: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2.20元刚般若波罗密经讲义1.70元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义0.80元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文讲义1.10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讲义0.60元劝修念佛法门0.90元一吼堂诗集0.60元欢迎喜随参加助印附印,成就法施,功德无量。出版:上海圆明讲堂流通:上海教居士林地址:上海延安西路434号圆瑛法师遗著将陆续重印流通@宝林~~  相似文献   

18.
2005年9月20日,由湖南省佛教协会主办,宁乡县人民政府和湖南沩山密印禅寺承办的“2005中国宁乡首届国际佛文化节”在湖南宁乡市举行。宁乡是中国禅门五宗之一的沩仰宗发源地,在大沩山的密印禅寺是沩仰宗的祖庭,唐代沩仰宗创始人灵祐禅师(771-853)曾长期在此居住传法。“中国禅·沩仰论坛”是国际佛文化节的一环,有20多位教内外学者参加,围绕“沩仰宗与中国禅宗文化”的中心议题发表论文并进行交流。论坛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法师宣布开幕,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杨曾文教授主持。宁乡市委书记虢正贵同志和前来出席文化节的香港佛教联合会…  相似文献   

19.
太虚大师是近代中国著名的高僧,是佛教改革派的领袖,被誉为佛教界的马丁·路德。他提出了"教理、教制、教产"三大革命,提出了人间佛教思想,推动了中国近代佛教的转型。创办世界佛学苑是太虚大师进行世界佛教运动的重要实践之一,旨在将佛教传播到世界各地,通过佛教改造人类的思想,从而促进世界和平。成立"世界佛教联合会",是太虚大师创办世界佛学苑的远因;太虚环游欧美各国,使"创办世界佛学苑"从设想转化为实践;世界佛学苑的分支机构———世界佛学苑图书馆成立;太虚提出中国佛学者应成为世界佛学苑的倡导人以及太虚与印度摩诃菩提会等佛教团体的交流合作;最后总结了世界佛学苑失败的原因和它对后世汉传佛教发展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净土法门     
慈云寺每年冬季为纪念弥陀诞辰都要举行念佛七。今年的佛七到今天已是第三天了。来参加法会的居士不少,据说有二百多人。天气很冷了,能有这么多人冒着严寒来到寺院念佛,很殊胜,也很难得。希望同修们珍惜这个机缘,好好念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