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结合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梳理了疼痛和不公正知觉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的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并提出了可能的干预方案。疼痛和不公正知觉之间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疼痛可以加剧个体的不公正知觉,不公正知觉被激活后,也会加剧个体的疼痛感,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其中,情绪在两者之间起中介作用。此外,公正世界信念和医患关系可以调节两者之间的关系,医患关系还可以与情绪相互作用,再影响不公正知觉。所以,可对疼痛患者的情绪、信念以及与医护人员的关系进行干预,从而促进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E.Gibson谈婴儿知觉的研究方法及其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的十年,由于研究婴儿知觉的方法有了重大的突破,因而对婴儿,特别是对新生儿的知觉发展有了新的发现。主要的发现可归纳为以下三方面:1、基本感觉过程:包括视敏度;立体视锐;颜色视觉以及语言听觉、声调、结构和音乐感觉等。2、基本知觉过程:图形背景知觉;知觉恒常性(大小和物体结构恒常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四种复合刺激的属性分离实验,检验刺激不同属性在潜意识知觉中的差异。结果表明,刺激的不同属性在刺激材料潜意识知觉中具有不同的作用。验证了潜意识知觉心理加工的部分优先理论。检验了基于控制迫选任务中比较刺激所建立的复合刺激潜意识知觉属性分离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汉字的视知觉——知觉任务效应和汉字属性效应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本研究通过三个实验发现:1.在三种非速示的特定知觉任务下,认知汉字反应时的长短依次是;识别汉字两个部件的反应时>识别整体字的反应时>辨认字的结构方式的反应时,在错误率指标上也获得了同样的结果模式。这表明,在汉字的视知觉中存在知觉任务效应,而这些任务标志着不同复杂程度的加工水平。2.对于左右和上下结构的字,在辨认其结构方式上无差异。3.在命名整体字中,汉字的表层属性,如结构方式和表音特点对整体字的识别没有影响,这表明整体字是正常阅读条件下的知觉单位。4.在知觉分解整体字和命名识别其部件中,(1)字的结构方式有相当大的影响:上下结构字的反应时远远长于左右结构字的反应时。(2)字的表音特点对部件识别也极有影响,如形声字的反应时和错误率都远远短于和少于非形声字。(3)在误操作中,存在着大量整体字的命名现象。以上表明的汉字属性效应,都是发生在汉字知觉的分解过程中,它们反映了整体对部分的强烈影响。  相似文献   

5.
席洁  姜薇  张林军  舒华 《心理学报》2009,41(7):572-579
范畴性是言语知觉的一个显著特征,长期以来一直受到研究者的普遍关注。但汉语不同语音特征的范畴性知觉特点及其发展模式迄今为止还很少有研究涉及。本研究利用语音合成的方法分别改变辅音的送气/不送气特征和声调的基频曲线,生成语音刺激连续体,采用范畴性知觉的经典研究范式探讨了汉语正常成人被试嗓音启动时间(Voice onset time,VOT)和声调范畴性知觉的特点及不同年龄儿童的发展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成人被试对VOT和声调的知觉是范畴性的;(2)对于汉语声调特征,6岁儿童已经具有类似成人的范畴性知觉能力;而在VOT这一维度上,范畴知觉能力随着年龄发展不断精细化,但7岁儿童也尚未达到成年人的敏感程度,说明汉语VOT和声调这两个不同的语音特征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人们经常会探测不到事物的变化,这种现象被称为变化盲(change blindness),它和变化觉察是变化知觉的两个面。对变化盲的研究主要集中以下几个方面:对变化盲现象产生的原因辨析以及从刺激属性和注意广度、知识经验、个体差异、文化背景等分析变化盲的影响因素;近几年来内隐变化觉察也引起研究者的争论和重视;此外,对变化盲的多(跨)通道和错误元认知研究也成为一种新的研究动向。同时,变化盲研究在其表征机制、加工方式以及内隐变化觉察等方面尚存在争议,变化盲的错误元认知研究以及变化盲的认知神经心理研究则是此领域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7.
我今天讲演的题目是:“婴儿的知觉、记忆和认知的实验研究”,重点放在测验婴儿能力所用的方法上。最近十五——二十年以来,美国从事婴儿能力的研究显著增多了。增多的研究工作中,有不少内容是发现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就可以用来探究婴儿的能力。从一般的、非正式的测验来看,婴儿的行为几乎是无组织的、无控制的、自发的、反射  相似文献   

8.
身体承载着人生物、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全部,亦是感知、行动的工具。概述了西方身体现象学研究取向的基本特点,深入分析了五种不同处境下,人对身体的不同知觉方式,剖析了患者和医生对身体知觉和理解的不同方式,阐述了西方身体现象学和身体知觉方式的研究可能对临床工作带来的积极影响,呼吁医护人员要高度关注患者躯体体验的表达和意义问题,引导患者可以通过改变身体知觉叙述的策略减轻病患带来的痛苦,为医患沟通架起平等对话的桥梁,改善临床医学中的非人性化和医患沟通不良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语音感知的发展状况对个体的语言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生命的第一年中, 在语言经验的作用下, 婴儿的语音感知从最初的普遍性感知逐渐发展为对母语的特异性感知。研究者们提出统计学习机制对这一过程加以解释, 即婴儿对语言环境中语音的频次分布十分敏感, 可以通过对频次分布的计算, 从语音的连续体中区分出在母语中起区别意义作用的各个语音范畴。同时, 功能性重组机制和一些社会性线索也会对婴儿语音感知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基于父母知觉的儿童人格结构及其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雨青 《心理学报》1999,32(2):177-189
该研究在家庭访谈的基础上编制了3,6,9,12岁年龄组的人格问卷,并对北京和福州的777名3至12岁儿童人格特点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这四份问卷均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对四份问卷在四个年龄组儿童的测查结果分析进行因素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后发现,3至12岁年龄组儿童的主要人格维度为:“智力”,“认真性”,“宜人性”,“外倾性”,“情绪”和“认真性”,“情绪稳定性”在我国儿童人格维度中不是一个比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眼动技术,采用改进的视觉配对比较范式,探究快乐表情是否及如何改变中国婴儿的面孔种族知觉窄化。实验一发现,中性条件下,6个月婴儿能识别本族和他族面孔,9个月婴儿仅能识别本族面孔;实验二发现,快乐条件下,9个月婴儿熟悉他族面孔后,能识别他族面孔,并且眼动结果表明,快乐条件下婴儿对他族面孔扫描模式不同于中性条件下,这种差异可能会影响到婴儿对他族面孔的识别。结果为婴儿期面孔知觉-社会加工联结假说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古代教父在基督论上所使用的属性交流概念的含义,属性交流的常见形态,属性交流的圣经依据,以及属性交流概念的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殷曼楟 《哲学动态》2023,(6):98-107
“再现”概念作为一个基本美学范畴,一直随着西方美学与艺术观念发展而变化。该概念最早出现于古希腊,其涵义同时包括对现实世界“外观”和内部规律的复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与“模仿”概念混用。“再现”概念在出现之初已经暗含了两种彼此矛盾的发展路径,而其问题意识与考察框架直至20世纪下半叶才出现了重要转变:以“图像再现”为主要形态,“相似性”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当代图像再现研究以“相似性”论争为线索,以视知觉关切为中心,发展出符号论与知觉论两大路径。在这两大路径下又形成了相似论、错觉论、符号论、“看进”论、信息论、扮假做真论这六种代表性观点。这些理论揭示出图像再现研究现今发展的趋势,即关注图像观看经验中的视知觉性质及知觉技能,以及将画看作画的意识。这从整体上形塑了图像再现较之于传统再现范畴的不同理论格局。  相似文献   

14.
结合知觉负载任务和注视适应范式,考察了知觉负载(高、低知觉负载)对不同注视线索(偏离注视与直视)适应后效的影响。结果发现:(1)偏离注视在低负载条件存在显著的适应后效,而在高负载条件仅存在微弱的适应后效,并且前者显著大于后者;(2)直视在低负载和高负载条件都出现了显著的适应后效,并且二者不存在显著差异;(3)注意资源对偏离注视知觉的调节作用大于对直视知觉的作用。这说明,偏离注视知觉受到注意资源紧张程度的调节,而直视知觉不受注意资源的调节,注意资源对直视与偏离注视的调节作用存在差异,推测二者可能存在不同的加工机制。  相似文献   

15.
知觉经验对汉学字形知觉整体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项实验通过部件识别法探讨了知觉经验对字形知觉整体性的影响。实验一要求三组不同发展水平的被试命名单独呈现的部件字,结果证实了本实验所用的各组部件字之间的识别难度均等和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字识别技能明显不如小学六年级和大学学生。实验二使大学生在三种字度和两种字频条件下,分别进行单、双部件的命名,主要得到非字中的部件命名反应时快于假字,后者又快于真字的“字劣效应”以及在真、假字组中的“左>右”或“上>下”的“部位效应”,但未发现字频对部件命名的效应。实验三比较了三组不同年级被试的部件命名作业,发现小六和小三学生在真、假字中的部件命名反应时无明显差异,而大学生较明显,说明前者受字形整体知觉的影响比后者小。这些结果支持了字形知觉整体性随字的知觉经验增长而加强的假设,并在一个基于联结主义框架的字词识别模型中得到了较好解释。  相似文献   

16.
知觉经验与人们对汉字结构知觉的整体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觉经验与人们对汉字结构知觉的整体性沈烈敏(上海教育学院)1前言汉字识别被现代认知心理学作为研究人们的知觉过程中信息加工的一个重要内容。汉字除了其音、义属性之外,字形结构的属性研究已早被人们重视。在有关字形结构属性对汉字识别影响的研究中,有的强调字形...  相似文献   

17.
论人的三重属性的变化发展规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的三重属性的发展,表现出了一个从类本位到群体本位、到个体本位再到以人的三重属性和谐发展为中心这样一个历史发展规律。同时,不同发展程度的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在各自具体的情况下,其对人的三重属性中某一个或某两个属性的强调和发展是有不同侧重的;不同的个体,其三重属性的变化发展会因其各具体条件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同一个体,在不同的时期、环境中会有不同的属性表现。  相似文献   

18.
脑岛、杏仁核是疼痛恐惧形成的重要神经网络中心。疼痛恐惧增强了慢性疼痛患者的疼痛知觉体验, 进而加剧抑郁、焦虑情绪和功能损伤程度。脑岛、杏仁核、前额皮层和前扣带回是疼痛恐惧影响疼痛知觉的重要神经基础。通过认知方法干预疼痛恐惧可以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 减少功能损伤。未来研究应拓展疼痛恐惧的测量工具, 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进一步揭示疼痛恐惧影响慢性疼痛患者疼痛知觉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19.
字符的知觉表征及其启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范津  朱滢  田立 《心理学报》1995,28(2):145-151
实验以英文单词,汉字和图片为材料,采用速示补笔测验测量了大脑左右半球的启动效应。结果是,如果学习与测验的字体和大小不变,则视觉启动右半球高于左半球。其他材料不产生这种效应。这表明,至少有一个分离的系统对构成启动的汉字的视觉表征进行编码,此系统在右半球表征形状特异形状特异信息更有效;对字符抽象特征的表征,两半球无显著差异,速示补笔测量的是前语义水平的知觉表征,是一种知觉(数据驱动)内隐记忆测验。  相似文献   

20.
时距知觉指对数百毫秒到数个小时时长的知觉, 是日常生活中许多活动的基础。时距知觉受到相当多因素的影响, 如唤醒、注意、动机等。疼痛是一种多维度的心理及生理现象, 包含有感觉分辨、情绪动机、认知评价三个成分。近期研究证明时距知觉会在疼痛背景下发生改变。疼痛背景下时距知觉的相关研究主要涉及三个方面:(1)健康被试对疼痛面孔的时距知觉; (2)实验室诱发疼痛对健康被试时距知觉的影响; (3)临床疼痛患者的时距知觉变化。探索疼痛背景下时距知觉的变化, 可以为理解疼痛的发生发展机制以及时间知觉的机制提供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