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红色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最常见的颜色之一,它对人类心理与行为的影响受到心理学家的关注.2005年发表在Nature上关于红色队服增强奥运选手竞赛成绩的研究报告,引发了一系列红色心理效应研究.本文从生理指标、行为观察、认知、语言文化、情绪、态度等多个角度综述了红色心理效应的现象和机制,并提出“情境假说”来解释红色对心理与行为的影响.综述表明,红色的心理效应缘于其在不同情境下联结着不同的心理意义.这些联结受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共同影响.红色与心理意义的联结诱发了特定的心理状态,从而影响个体的心理与行为.颜色对心理的影响及其机制,已经成为颜色科学基础与应用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2.
美德伦理学与情境主义:论品格特征的实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情境主义依据社会心理学的实验研究结果主张,个体的行为取决于具体的情境,而不是作为品格特征的美德,根本不存在美德伦理学所说的品格特征。美德伦理学家一方面对情境主义所依托的实验证据进行了质疑,另一方面指出了情境主义对美德概念的误解,从而消解了情境主义的批评。但情境主义一方面可以提醒美德伦理学要注意情境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它的研究方法也值得美德伦理学借鉴。  相似文献   

3.
《学海》2019,(3):122-13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界开始关注国际因素在民主化转型过程中的作用,但是,国际因素究竟是以什么方式影响了民主化进程?这仍然是一个有待进一步探索的问题。国际因素影响一个国家的民主进程有两种主要方式:强制移植和外部诱导。本文拟以欧共体对西班牙的影响为例,来展示国际因素的外部诱导作用究竟是如何实现的。从"政治结构—行为者"和"政治精英—大众"两个维度四个方面出发,分析国际因素发挥作用的具体机制,考察欧共体如何为西班牙民主化提供了动力,并促进其民主力量的成长。只有将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理解西班牙民主转型的成功故事。  相似文献   

4.
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关系:多重内隐测量的视角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杨福义  梁宁建 《心理科学》2007,30(4):785-790
本研究以102名大学生为被试,从多重内隐测量的视角出发,运用内隐联想测验(IAT)、Go/No-go联想任务(GNAT)和外部情绪性Simon任务(EAST)三种实验程序对内隐自尊及其特性进行了测量和研究,同时运用结构方程建模对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结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IAT、GNAT和EASI这三种基于反应时范式的内隐自尊测量方法是有效的,均能有效检测出内隐自尊效应,内隐自尊的特性表现为个体倾向于将自我与积极属性或事物相联,将他人与消极属性或事物相联;(2)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是分离的结构,两者是相对独立的两个自我评价系统,支持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两维结构说;(3)双重态度模型和信息加工双过程模型两种理论模型都可以解释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分离现象。  相似文献   

5.
何宁  朱云莉 《心理学报》2016,(2):199-210
自恋者具有低共情的人格特征,而共情是引发利他行为的重要动力。本文通过两个实验研究试图揭示不同情境下,自恋对共情与内隐利他的影响。结果表明:(1)自恋组与非自恋组被试均存在内隐利他倾向,且自恋组的内隐利他倾向显著低于非自恋组;(2)自恋组的共情能力显著低于非自恋组,其中,自恋组在情绪共情上显著低于非自恋组被试,两组在认知共情上差异不显著;(3)共情诱发对自恋组被试的共情与内隐利他均有显著影响。启动条件下自恋组被试的共情水平与内隐利他倾向显著高于控制条件下自恋组被试,且达到与非自恋组被试相同的水平,而非自恋组被试的共情与内隐利他倾向在两种实验条件下差异不显著;(4)共情诱发显著提高了自恋组被试的情感而非认知共情水平。  相似文献   

6.
内隐自尊是自发的、自动的、无意识地自我评价系统.临终关怀系统与临终个体的心理健康、生活幸福感密切相关,人文社会科学已渗透临终关怀研究领域.通过回顾临终关怀与内隐自尊系统的社会表征及研究的现状,并从中揭示出临终关怀与内隐自尊的修复可能的机制及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特质激发理论探讨管理者人格特质和心理契约违背对实施辱虐管理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管理者人格特质与心理契约违背之间的交互作用对辱虐管理的影响。以213份两轮时点的配对问卷为样本,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管理者的亲和力对辱虐管理有显著的负向作用,而神经质则对辱虐管理有显著的正向作用;(2)管理者心理契约违背对辱虐管理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心理契约违背不但调节了管理者亲和力与辱虐管理之间的负向联系,还调节了神经质与辱虐管理之间的正向联系。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考察了贡献和内群体偏爱两种分配动机对儿童分配公平性的影响,并探讨了心理理论在其中的作用。通过比较63名6~8岁儿童在不同群体条件下对贡献不同的接受者的分配结果和分配策略的差异,结果发现:(1)在所有群体条件下,儿童都会分配给贡献多的接受者更多的资源,但当外群体成员贡献多且内群体成员贡献少时,儿童也会分配给贡献多的接受者相比于其他群体条件更少的资源,并更多的采用群体关系策略对这一行为作出解释;(2)心理理论能力越高的儿童分配给贡献多的接受者的资源数量受群体关系的影响越小,且使用贡献策略的频率越高,使用群体关系策略的频率越低。这些结果表明6~8岁儿童在资源分配过程中会优先考虑公平动机,且心理理论能力强的儿童更少表现出内群体偏爱。  相似文献   

9.
虽然已有研究从逻辑上推理内部人身份认知在信任氛围与角色内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但却极少给出实证的结果。本研究基于角色认同理论和自我认知理论,以31家生产型企业的330员工为调查对象,从心理安全感的视角对信任氛围是否以及如何通过内部人身份认知影响角色内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信任氛围对员工角色内绩效具有正向影响;2)内部人身份认知部分中介信任氛围对员工角色内绩效的影响;3)心理安全感在信任氛围与内部人身份认知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进一步,4)心理安全感调节了内部人身份认知对信任氛围-角色内绩效中介作用。研究证明了被中介的调节效应模型全新地解释了信任氛围对角色内绩效的作用机理,对员工创新绩效管理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内隐学习研究范式大多致力于意识与无意识加工的操作性分离。随着学习任务和测量手段的改进,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量化渐变比二元分离能更好地兼容实验数据。本文对认知领域中与二分和渐进两种取向相关的理论框架和实证研究进行介绍和评价,指出意识的二分与渐进假设是源自不同的概念定义层次的理论框架,即功能性概念和解释性概念,因而对现象学数据具有不同的解释效力。它们的共存提供了不同的研究视角,丰富了我们对内隐学习活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太贤博采众家学说,形成自己对《大乘起信论》中阿梨耶识的解释。他对元晓与法藏的思想进行了大面积的直接吸收,但是元晓与法藏两种阐释的矛盾之处,并未成功会通。他的解释当中,可以见出唯识古学、玄奘系唯识新学两种不同思想的影响,亦有菩提流支所译《入楞伽经》的痕迹。法藏的一心具有不变、随缘二义的思想,成为太贤《起信论》阐释的基本思路,他将这一思想应用于对阿梨耶识之和合的阐释。太贤又以一心论的思想为理据,用如来藏思想来统摄阿梨耶识的心识学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