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梁亮  吴明证 《应用心理学》2009,15(4):334-338
探讨了婚姻关系中自尊、情绪表达、情绪表达冲突与婚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186名被试完成了自尊、情绪表达、情绪表达冲突与婚姻满意度问卷。结果发现:低自尊导致了高情绪表达冲突,且高情绪表达冲突不利于伴侣的情绪表达和婚姻满意度;自尊通过情绪表达和情绪表达冲突影响婚姻满意度;男性的情绪表达冲突高于女性,且自尊通过情绪表达冲突影响婚姻满意度的间接效应在男性中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通过问卷调查法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技术,探讨家庭功能与大学生情绪表达性、孤独感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功能的作用机制,即家庭功能能否通过情绪表达影响大学生孤独感。结果发现:(1)家庭功能对大学生情绪表达性、孤独感有显著预测作用,家庭亲密度或适应性水平高的大学生更倾向具有高的情绪表达性,更少的体验到亲情、爱情以及社交孤独感;(2)情绪表达性对大学生社交孤独感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即大学生越乐于表达情绪,其社交孤独感就越少;(3)家庭功能既直接对社交孤独感产生影响,又通过情绪表达性间接影响社交孤独感,即情绪表达性在家庭功能与社交孤独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家庭功能与情绪表达性、情感体验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为探讨大学生家庭功能与情绪表达性、情感体验之间的关系,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情感量表、情绪表达性量表对851名大学生进行施测,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家庭功能对大学生情绪表达性及情感体验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2)情绪表达性在家庭功能与负性情感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不同人际关系群体情绪调节方式的比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梅  卢家楣 《心理学报》2005,37(4):517-523
研究比较了人际关系良好和人际关系不良高中生在8种情绪调节方式(情绪表露、情感求助、放松、认知应对、压抑、哭泣、情绪替代、回避)使用上的差异,以求了解高中生的情绪调节现状,并为高中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提供有效借鉴。结果表明:高中生在情绪表露、情感求助、放松和哭泣4种情绪调节方式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性多于男性。受欢迎的学生较多的使用情感求助、认知应对和情绪表露三种情绪调节方式,被拒绝和被忽视学生常压抑自身情绪。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埃里克森、玛西娅、加藤厚等人的自我同一性理论,对某中学初一至高三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及情绪表达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研究发现,中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各个维度总体呈"低-高-低-高"的发展趋势。高一是自我同一性发展的转折时期,在现在的自我投入上处于低谷,与其他各年级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自我同一性度数分布也存在显著性差异。中学生的正性情绪表达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从初一至高三,学生的情绪表达三个维度都呈下降趋势,高二、高三学生的正性情绪表达、负性情绪表达、情绪表达强度显著低于初一、初二学生。中学生现在的自我投入和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与正性情绪表达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有关儿童情绪表达规则的研究总结了一些影响儿童情绪表达规则的认知发展和运用的因素,这些研究围绕年龄、社会文化、家庭环境、情绪的性质和强度、人际关系,性别等因素,对影响儿童情绪表达规则发展的因素做了较全面、系统的整合。  相似文献   

7.
感激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近年来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结合情绪的社会功能理论和社会等级的双策略理论构建了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模型,旨在探讨领导感激表达对员工追随行为的影响效果。通过一个情景实验和一个多时点、上下级配对的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证实了所提的理论假设:领导感激表达通过增加感知领导声望进而促进员工的积极追随行为,通过减少感知领导支配进而抑制员工的消极追随行为。尤其是当领导情绪表达真诚性高时,上述关系更为强烈。研究结论有助于启示领导者要更多、更真诚地向员工表达感激。  相似文献   

8.
儿童对情绪表达规则的认知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情绪表达规则知识的建构是儿童社会化和情绪健康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该文考察了情绪表达规则的概念及个体对其认知发展的相关理论和测量。同时,对情绪表达规则的认知发展从3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儿童对情绪表达规则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是小学,并且具有显著的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家庭情绪环境分别从不同方面对儿童情绪表达规则的认知发展水平有显著影响;儿童对情绪表达规则的认知发展水平与其社会能力有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情绪智力是影响人际关系的重要心理因素。情绪智力不仅包括对情绪的认知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包括对情绪的调节和控制能力。因此,重视开发情绪智力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刘影  桑标 《心理科学》2020,(3):600-607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3004名初一至高三学生为被试,探讨了中学生学业情绪表达策略的性别和年级差异,并考察了学业情绪与学业情绪表达策略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在调节积极和消极学业情绪时,中学生对表达抑制和表达宣泄策略的使用在不同性别和年级上存在微弱的差异。(2)在调节积极学业情绪时,积极学业情绪显著正向预测表达抑制和表达宣泄策略;在调节消极学业情绪时,消极学业情绪对表达宣泄策略具有正向预测作用。结果表明了情绪效价在学业情绪表达策略使用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网络人际交往对中国人际关系模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其作为信息传递和信息共享工具的功能,正在对人们的工作、娱乐、交往、消费、学习等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其所具有的不同于现实人际交往的物理环境的独特特征,为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交往空间,似乎将瓦解现实社会生活中基于面对面的人际交往而形成的人际关系模式。但当互联网所营造的虚拟交往空间仅仅被人们当成扩大交往对象和社会关系圈的工具时,其对现实人际关系模式可能产生的根本性影响却值得质疑。  相似文献   

12.
黄四林  韩明跃  张梅 《心理学报》2016,48(5):578-587
为揭示人际关系对社会责任感的影响及其机制, 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探讨了二者之间的相关与因果关系, 以及共情的中介效应。研究1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这三者的关系, 结果发现, 人际关系对社会责任感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并且共情在二者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效应。研究2采用实验法操纵了人际关系效用, 结果显示, 高效用组的社会责任感显著高于低效用组和控制组, 并且低效用组显著低于控制组。这表明人际关系效用对社会责任感具有明显的影响。研究3进一步操纵了人际关系的亲密度, 结果发现, 亲密度对效用与社会责任感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在低亲密度条件下, 高效用组的社会责任感明显高于低效用组, 但是在高亲密度条件下, 社会责任感均维持较高水平。因此, 人际关系对社会责任感具有明显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3.
This review focuses on facial asymmetries during emotional expression. Facial asymmetry is defined as the expression intensity or muscular involvement on one side of the face (“hemiface”) relative to the other side and has been used as a behavioral index of hemispheric specialization for facial emotional expression. This paper presents a history of the neuropsychological study of facial asymmetry, originating with Darwin. Both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spects of asymmetry are addressed. Next, neuroanatomical bases for facial expression are elucidated, separately for posed/voluntary and spontaneous/involuntary elicitation conditions. This is followed by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49 experiments of facial asymmetry in the adult literature, oriented around emotional valence (pleasantness/unpleasantness), elicitation condition, facial part, social display rules, and demographic factors. Results of this review indicate that the left hemiface is more involved than the right hemiface in the expression of facial emotion. From a neuro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these findings implicate the right cerebral hemisphere as dominant for the facial expression of emotion. In spite of the compelling evidence for right-hemispheric specialization, some data point to the possibility of differential hemispheric involvement as a function of emotional valence. An earlier version of this paper by the first author was presented at the XV Annual Symposium of the Society of Craniofacial Genetics, July 12, 1992, Stanford University, Palo Alto, CA.  相似文献   

14.
虽然不少学者认为人格会影响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但是目前尚缺乏人格与认知重评、表达抑制这两种情绪调节策略关系的纵向研究。根据人际自立与情绪关系的系列研究,假设人际自立会影响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采用青少年学生人际自立量表和情绪调节问卷对374名大学生进行了间隔6个月的两次调查。结果发现,人际主动、人际灵活显著预测6个月后的认知重评。这说明某些人格特质可以影响特定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  相似文献   

15.
高权力还是低权力的个体更能准确地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感受?这个问题在人际关系研究领域没有定论。长期以来研究者认为,高权力者的人际敏感性要弱于低权力者,但近年来这一观点受到很多的质疑。研究发现,在特定情况下,高权力者的人际敏感性可能强于低权力者。虽然目前为止两种“矛盾”的观点都有各自相应的实证结论,但缺乏理论上的系统解释。通过对当前权力与人际敏感性关系的争议进行梳理,并以权力对认知的影响为基础,结合权力通过情绪和动机的作用,整合形成权力的影响机制,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诠释已有的“矛盾”观点,还可以由此明确未来从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出发进一步深入研究两者关系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特质认知和关系认知是影响人际信任的两个重要因素。在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特质认知和关系认知对人际信任存在不同的影响。通过整合以往有关特质认知和关系认知影响人际信任的研究成果,发现关系认知影响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不应仅仅局限于简单的"亲疏关系"效应。尤其是在理解中国人人际信任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诸如能够体现中国社会关系核心构架的"阶层关系"等更为重要的社会关系的认知过程对于中国人人际信任的深刻作用。以"阶层关系"认知为核心的关系认知可能调节着特质认知对于中国人人际信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李松  刘峻君  鲍秀琴  陈旭 《心理科学进展》2022,30(11):2586-2594
尽管关系维持策略对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增强个人福祉有着重要意义,但也增加了个体被拒绝的风险和痛苦。以往研究已经发现人际感恩一方面能在关系面临威胁时激活威胁缓冲策略修复人际关系,另一方面也能在威胁解除时激活关系增强策略建立和促进人际关系,但人际感恩也增加了使用非适应关系维持策略的可能。此外,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有助于解释人际感恩的关系维持功能。未来研究应从二元互动视角考察人际感恩的关系维持功能;从多元评价视角考察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在人际感恩对关系维持的影响中扮演的角色;并结合多种研究方法拓展人际感恩的关系维持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