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来访者是一名重点大学大二学生,自从升入大学开始,由于极度的以自我为中心、行为以及认知上存在偏差,导致严重的人际交往障碍,加上现实与自我期望的落差太大,从而产生严重心理问题,抑郁、失眠、自我封闭,甚至流露过轻生的念头。咨询师根据来访者的具体情况,主要采用了理性情绪疗法和行为矫正相结合,帮助来访者改变不合理信念和不良的行为方式,积极构建合理的认知方式和行为方式,使其人格得到了完善,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这是心理咨询师对一名即将满刑的服刑男犯的心理咨询过程,以焦虑情绪引起的问题为线索,深入探讨来访者焦虑情绪背后的人格、社会适应问题和人际关系冲突问题,采用阿伦.贝克的认知疗法,帮助来访者识别固有的不良认知过程,纠正错误观念,积极进行自我探索和认知重构,建立新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以适应改造环境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3.
<正>认知行为治疗(CBT)是一种结构严谨、实践性很强的心理治疗,其理论认为认知、行为和情绪是构成心理问题的主要成分。而心理障碍来访者的认知有显著的特点:自身发展而成、认识的非理性、社会功能失调。来访者因认知方面的偏误和曲解,导致他们难以对周围的事物做出客观合理的评价,表达恰如其分的态度,实施积极有效的应对。所以来访者在这种状态下,他们的社会功能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失调,潜能也难以充分地发挥。来访者心理问题的认知、情绪、行为这三个主要成分并非单独存在,他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的。这种影响呈现两种双向的循环模式,  相似文献   

4.
李某是某校高一的一名女生,因环境改变、认知偏差导致情绪低落、成绩下降、适应不良。咨询师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循序渐进,帮助来访者改变认知及行为模式,使来访者自信心有所增强,对高中适应能力也提高,人际关系得到一定改善,学习成绩显著提高,人格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来访者是一名大三女生,因爷爷去世受到心理创伤,出现闯入、回避和高警觉等创伤后的症状。首先通过摄入性会谈和心理测量,诊断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然后采用存在—人本主义和认知行为治疗的方法,对来访者进行干预,减轻并逐步消除其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促进自我认识、自我接纳。咨询后,来访者的创伤后症状基本消除,情绪正常,恢复正常生活和学习。  相似文献   

6.
李某,男,21岁,大三学生,因焦虑、人际关系不良、自卑感等因素,导致睡眠不良,学习效率低下。通过搜集、整理来访者的相关资料,会谈,心理测验,并与焦虑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以及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使用合理情绪疗法和放松疗法,通过改变来访者的认知和行为帮助来访者解决其心理问题,缓解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最终较好地实现了咨询的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促进了来访者的人格健全和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一例利用认知行为疗法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咨询的案例报告。来访者王某因在班级当众出丑的现实冲突引发持续的焦虑、抑郁情绪,严重影响其学习和生活——近三个月处于情绪焦虑、低落、不安,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心理测验显示有中度的焦虑症状,其心理问题符合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咨询师根据来访者的症状及其相关认知特点帮助来访者调整认知观念,用系统脱敏法消除了来访者的负性情绪,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来访者动机: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与实践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访者动机是影响行为改变和治疗结果的重要因素,是贯穿心理咨询与治疗过程的关键问题。自我决定理论(SDT)是关于动机行为的一种宽泛理论,将动机看成一个随自主水平变化的连续体,认为来访者自主水平越高,治疗效果越好,并强调治疗师的自主支持对来访者参与和坚持改变的重要性;动机访谈(MI)则是在成瘾行为治疗中发展起来的一种临床技术和策略,遵循来访者中心的原则激发和增强来访者动机。在健康行为领域两种治疗模型有不同的起点、焦点和发展路径,研究者却发现两者可以系统而有机地整合,促进了有实证支持的实践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例合理情绪疗法治疗焦虑症的案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一例大学生焦虑症来访者的咨询案例,阐述了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协助来访者解决自身问题的整个过程。本案例中来访者因为对生活中的负性生活事件存在不合理认知而形成焦虑情绪。在咨询方法上,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来访者改变不合理认知,重新调整对生活事件的看法以及对其他人的态度,缓和焦虑情绪和不安全心理,并通过给予其行为指导和压力管理建议帮助其矫正不良生活习惯,恢复正常学习能力和社会交往功能。  相似文献   

10.
<正>接纳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ACT)作为第三代行为主义疗法之一,以其独特的理论导向风靡国外心理治疗行业。同时,国外的众多实证研究也证明ACT的疗效显著。1与前两代行为疗法不同的是,ACT并没有强行的去改变来访者的行为,也没有塑造来访者的认知内容,而是引导来访者去认识人类的认知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从而促使来访  相似文献   

11.
最近十年,国内学者对中国人身体自我和饮食行为进行了理论和实证上的本土化探索,主要涉及对中国化身体自我和饮食行为测量工具的研制,身体自我的结构和特点;提出了"负面身体自我图式"概念和"负面身体图式指导负面身体自我者的认知加工"的重要观点,对该认知加工机制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探讨了负面身体自我形成的影响因素、预测模型;探讨了限制性饮食者的认知加工偏好、饮食失调人群的特点和学生超重的干预模式;初步探讨了负面身体自我注意偏好、限制性饮食者及饮食失调亚群对食物线索加工的脑机制。  相似文献   

12.
采用眼动法,探究来访者阅读去信与回信时认知信息的变化,以及新手型咨询师与来访者在阅读角色书信时认知信息的差异。结果表明,来访者阅读回信时,对去信中诱发不良情绪的部分认知因素予以回应;新手型咨询师的注视时间显著短于来访者,注视次数多于来访者,热点区域不同于来访者。结果说明,往复的角色书信可以促进来访者转变不良认知;新手型咨询师对角色书信的理解与来访者存在不同。  相似文献   

13.
从来访者的视角探索心理咨询中单次会谈对来访者所造成的影响。采取方便抽样,在某高校心理咨询中心招募22名大学生来访者,通过质性研究的文本内容分析方法,对22名来访者的访谈文本材料进行类属分析,总结出来访者在心理咨询会谈中可能受到的影响。结果显示:心理咨询会谈影响的内容丰富,主要分为两大类: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其中,积极影响包括:情绪获益、认知获益和行为获益;消极影响包括:咨询任务进展不顺和咨询关系建立不良。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学校心理健康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心理危机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心理危机干预模式的比较,从认知模式出发,强调个体合理的认知对危机事件的干预。合理情绪疗法旨在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来访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并分别在危机干预系统的三个阶段分别有效运用合理情绪疗法,从而对中学生心理危机进行系统全面的干预。  相似文献   

15.
李玫 《社会心理科学》2007,22(5):230-235
这是心理咨询师对一名女性服刑人员的心理咨询的一个完整过程,以一个适应不良引起的情绪问题为例,深入探讨来访者焦虑抑郁情绪背后的人格、适应问题,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来访者学习用新的方式来体验生活,让自己与周围的环境及人们建立良好的互动。最后,通过来访者自己负责任的自我探索,使自己的心理状况及行为模式取得许多积极的改变。该案例报告分为八大部分:一、一般资料;二、主诉和个人陈述;三、观察和他人反映;四、评估与诊断;五、咨询目标的确立;六、咨询方案的制定;七、咨询过程;八、咨询效果评估。  相似文献   

16.
学校是典型的能力评价情境,学生的自我妨碍行为较为常见。自我妨碍行为的潜在认知机制是防御性归因模式,学生会有意无意地采取不努力等多种方式为学业成功设置障碍,这样在失败时以避免对自己做缺乏能力的归因,从而保护自我价值和他人心目中的能力形象。文章从自我妨碍行为的动机、结果、归因、影响因素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肖崇好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11,34(2):289-292
社交恐惧图式理论、社交恐惧模式、和社交恐惧认知行为模式等认知理论,都认为社交恐惧产生于不良的自我图式。为了探讨社交恐惧个体是否具有不良的自我图式,要求40名高社交恐惧个体和30名低社交焦虑个体完成了自尊量表和内隐联想任务。结果发现:高社交恐惧个体在自尊量表上的得分显著低于低社交恐惧个体,但在内隐自尊上,他们都有着积极的自尊,且无显著差异。这一研究结果不支持社交恐惧的认知理论。根据自我呈现理论讨论了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8.
本案例是一例典型的由于失恋而导致低自我认同的个案,由于来访者性格和成长因素,与其建立自我统一性的过程比较漫长,采用叙事疗法能够有效避免来访者对问题的恐惧,提高来访者战胜问题的信心。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关于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属于焦虑情绪问题。根据其心理问题的特征,采用针对此类问题最有效果认知行为疗法,埃利斯合理情绪疗法,通过五次咨询,循序渐进地矫正不良认知,消除了错误的认知模式,建立新的合理的认知模式。来访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取得了良好的咨询效果。  相似文献   

20.
西方对父母控制模式与儿童自我控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方对父母控制模式与儿童自我控制关系的研究杨慧芳刘金花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父母控制模式是父母在教养活动中经常用以控制、管理儿童的较为稳定的行为方式.儿童自我控制是儿童根据社会环境的要求对自我的认知、情绪、行为进行调节与控制以作出适当反应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