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顽石     
正叮当!叮当!锤儿声声,火星四溅。这是一块顽石,它要么纹丝不动,要么就掉下来好大一块——总之不按雕刻家的意志来。雕刻家生气了。大声地质问:"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是一位伟大的雕刻家,我翻越了那么多的名山大川,叩击了那么多奇石美玉,今天选中了你,  相似文献   

2.
当你漫步在海湾国家陌生的街巷,你是否会注意到:与你接踵而过的多是其他国家的人,如印度人、菲律宾人、孟加拉人、斯里兰卡和巴基斯坦人等。而这种现象在科威特、卡塔尔和阿联酋则尤为突出。不仅大街上随处是他们的身影,银行、保险公司、航空公司、五星级宾馆、超市的一般管理人员、普通职员、营销员、收银员、售货员也是他们,就连大街小巷的商店老板、小商小贩、饭馆服务员、建筑工人、环卫工人还是他们。而当地身穿阿拉伯白袍的男子和黑袍的女子却不常见。他们要么乘坐高级桥车奔驰在大街上,要么坐在政府或公司的办公室里,要么出入于星级宾馆。所以初来乍到者甚  相似文献   

3.
因为幸福     
<正>去图书馆偶然看到一本书,叫《攀登幸福阶梯》,由加拿大作家戴维·莱昂哈特所著。该书用的是论述、实例、练习、问答相结合的写作手法,作为一本心理自助图书来说是相当棒的,看得欲罢不能。现代人都在为生存而奔波。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情欲放纵的年代,在这样一个要么强奸生活,要么被生活强奸的年代里,守着一方净土该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要不为什么年轻人喜欢小清新呢?不管你是为了理想  相似文献   

4.
在一片原始森林里,住着一群羚羊,它们无忧无虑,过着天堂般的生活。在这群羚羊当中,有一只显得与众不同,当别的同伴儿吃着鲜嫩的野草,晒着暖和的太阳,甚至做着香甜的美梦时,它却整天在森林里拼命地练习长跑。同伴们嘲笑它:"这么悠闲的生活,你却不知道享受,天天在那儿没命地跑,你准备去参加比赛呀!"那只羚羊没有说话,继续跑着,时间一长,它就练出了一双  相似文献   

5.
人说:“树啊,我真敬佩你。你从不攫取,仅仅依靠周遭的有限资源,就已生长得粗壮挺拔枝繁叶茂了。你不屈不挠,咀嚼寂寞,啜饮孤独,在狂风中舞蹈,于严寒中吟唱,在酷暑中欢歌。在你的挺然屹立不动的安详里,周遭景物——化为秀丽的风貌。树,你是自然界的强者与禅者,是植物里的生活大师!”  相似文献   

6.
现行普通逻辑教材中有如下公式和举例: ①p∨q(p∧q)∨(p∧q) 例如:“并非他要么有高血压,要么有心脏病”等值于“他或者既有高血压又有心脏病,他或者既没有高血压又没有心脏病”。 ②pq(p∧q)∨(p∧q) 例如:“并非当且仅当你请,我才去(并非你请,我就去,你不请我就不去)”等值于“你请而我不去;或者你不请,我却去”。  相似文献   

7.
欣赏生活     
正生活要怎样来欣赏?借助前人的智慧与自己的观察,许多美就在你的四周。我将前人感悟的生活中的美,分三方面来欣赏。第一是大自然的美。就山来说,远山适宜秋天看,色彩斑斓;近山适宜春天看,百花争媚。高山适宜看积雪,平山适宜看明月。一样是山,你能分辨它们的美有何不同吗?就自然景物来说,春天好美的是雪,夏天好美的是云,秋  相似文献   

8.
名字(和其他初始的东西)如何与其指谓相联系,这种经典的观点在许多方面是极其难以置信的(比如,它说你可以仅仅指谓可以从“逻辑专门的”初始符号定义的事物;它要求有这样一些陈述,比如“如果西塞罗存在,那么西塞罗痛斥喀提林”,它们在某种意义上是分析的,即它们是由语言学规则保证的并且不受未来发现的修正)。在塔尔斯基写作的时候,这种经典理论是唯一可以得到的理论,我猜测,由于这一理论的困难,因此塔尔斯基的虚假理论DE和DC似乎是有道理的——它们并不令人激动,但是如果你想要某种令人激动的东西,你就得到逻辑专名。任何解释语词与它们所涉及的事物的企图都一定不可避免地要么导致一种非常不可能的理论(像罗素的理论),要么导致一种平凡的理论(像塔尔斯基的理论),这种判断今天似乎仍然得到广泛接受。但是我认为,最近几年来,随着克里普克和其他一些人的因果指谓理论的发展,这种判断已经变得不那么有道理了。根据这样的理论,对于“西塞罗”指谓西塞罗和“μ介子”适用于从介子这些事实,应该以西塞罗(μ介子)和我们关于“西塞罗”(“μ介子”)的使用之间的某种因果网络来解释:即具有某种社会性质的(“西塞罗”这个词从这个名字的原初使用者传到我们,或者“μ介子”这个词从物理学家传给普通人)和具有  相似文献   

9.
离开对道德状况的考察,我们就无法展现一个社会的全貌,无法充分说明它的盛衰兴亡.因此,道德史研究是社会史研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不仅如此,道德史研究还有另一个面向,即伦理思想史的面向.就其主体内容而言,任何时代的伦理思想不过是对当时道德生活的反映:要么唤起人们的道德自觉,要么调整道德规范体系的内容,要么探寻道德教化的方法,而所有这些思维活动都是指向现实的道德生活的.既然如此,假如我们对道德生活一无所知,就不可能真正理解作为其理论反映的伦理思想.毫无疑问,无论是从社会史还是伦理思想史的角度看,道德史研究的意义都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10.
正这是一家很奇葩的餐厅。首先,这家店只有12个餐位,而且每天只提供一道菜,想吃别的,没有;其次,店里只有一个人照应,身兼老板、服务员、收银员、厨师等数职;最后,这家店一周只营业五天,其余时间就关门大吉。当然了,这还不算最奇葩的,最奇葩的是:吃!饭!不!要!钱!是不是觉得,这种餐厅要么是哪个富二代开着玩的,混混日子,要么是哪个花样作死大王搞出来的噱头,活不过三个月?你错了,这家店不仅没倒  相似文献   

11.
甘绍平 《哲学研究》2012,(6):93-104,128
<正>一道德规范同法律规范一样,都是人际文明相处、社会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道德的运行可以实现社会的最佳状态。道德规范合乎所有人的利益: 尽管它们有可能不与当事人直接当下的短期欲求相吻合,但从长远和整体的视角来看,它们与所有当事人的根本利益必定是一致的。因此,违逆道德规范而行,要么会受到制度条例的制裁,要么会受到公共舆论的谴责,要么会受到内在良心的折磨。  相似文献   

12.
智慧语丝     
正当我们摒弃自私的行为,为别人付出的时候,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帮助了自己。——欧俊真诚是什么意思?你指的是什么? 你仔细看看动物,一只猫,一只狗,一只鸟都行,你一定会看到,它们一个个都那样自然,没有一个动物发窘,它们都不会手足无措,它们不想奉承你,吸引你,它们不做戏。它们显露的是本来面貌,就像草木山石,日月星辰,你懂吗?  相似文献   

13.
牵牛花有风不要紧,你抓住篱笆。只要篱笆存在,你就存在。有雨不要紧,你紧贴墙壁。只要墙壁不倒,你就不倒。你傲视群芳,它们都在你的脚下。你昂首向天,吹着胜利的喇叭。然而……离开篱笆,离开墙壁,你就只能匍匐地面,那些鲜活的枝叶,就会渐渐枯萎。虽然你有茎,却挺不直腰杆。虽然你有喇叭,却发不出声响。群芳曾经在你脚下,但它们自己站着。它们没有喇叭,却有小鸟、小虫为它们唱歌。你至死都不明白,你太多了触手,但太少了骨头。帆帆骄傲地爬到最高处,了望远方,“船能前进,全靠我!”帆鼓起肚子,大声说。那些船工,像是没听见,各自忙着手中的事情…  相似文献   

14.
你究竟是谁     
我们常常是容易认识别人,而对自己却缺乏正确的判断。对于自己,要么自命不凡终生追寻不切合实际的奢望,到头来处处碰壁惨不忍睹,要么低贱卑微无所追求,到头来虚度光阴一无所成。那么,你究竟是谁呢?  相似文献   

15.
垃圾牌     
打牌的时候,常常出现这样的局面:对方出了一张很大的牌,你不能跟他硬碰硬,而是需要避实就虚,保存实力。但是你把手里的牌数一遍,却哪一张都舍不得打出去。因为这些牌要么非常大,要么是经典组合,打出一张就会破坏全局。此时,一张可有可无的垃圾牌就显得异常宝贵了。如果你手里有一张垃圾牌,在这时候把它打出去,布局没有任何损伤,反而更趋合理。因此,真正的高手,会珍视手里的任何一张牌,只要用得恰倒好处,垃圾牌也会成为整个牌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这么说,但是没几个人愿意做那张垃圾牌。做大牌多好啊,自己不出手则己,一旦出手,顿时力挽…  相似文献   

16.
"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国土净。"《维摩诘经》你的内心清净了,你生活的世界就是美好、和谐的;你把别人看成是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里;你把别人看成是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里。相传有一天,苏东坡到好友佛印禅师那里,跟佛印禅师茶叙。两人盘腿而坐,品茶聊天。  相似文献   

17.
高欣 《天风》2003,(7):56-56
山岩间的野山羊几时生产,你知道吗? 母鹿下犊之期,你能察定吗? 它们怀胎的月数,你能数算吗? 它们几时生产,你能晓得吗? 它们屈身将子生下,就除掉疼痛。 这子渐渐肥壮,在荒野长大,去而不回  相似文献   

18.
几个普通的阿拉伯数字,演绎一段旷古的传奇。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可以说:无一不与数字息息相关。数字就像是时间、空间一样客观存在。你生活在时空中,也生活在数字里。数字是生命中第三  相似文献   

19.
非洲的大草原上生长着一种叫做普罗提亚的植物。这种植物遍布草原,它们不管在什么季节,枝干总是一副干枯的模样。在缺少雨水滋润的非洲草原上,瘦弱干枯的枝干有气无力地在风中颤抖着,似乎不经意间就会被吹折。其实,不论再大的风也无法将它们吹折,瘦弱干枯不过是它们顺应恶劣环境的表征。因为非洲草原阳光照射厉害,植物体内水分很容易被蒸发掉,因为干燥,补充水分又极为困难,所以它们只有装作一副猥琐的模样守护着自己的生命。  相似文献   

20.
有个谜语: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这是什么? 也许有人会猜:这是镜子。可我却要告诉你:不,这是“生活”。为什么?因为,如何看待生活,与人的主观世界关系极大——你愁眉苦脸地看生活,生活必定愁眉不展;你爽朗乐观地看生活,生活就肯定阳光灿烂! 尤其有趣的是,笔者闲时钻研法国文学时,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