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秦林芳 《学海》2006,12(1):177-181
浅草-沉钟社在中西文化激烈碰撞、全面交汇的背景中进行文化抉择,并形成了以"人"为核心的文化思想.在人道主义伦理观的指导下,他们创作了许多具有鲜明审美特征的"谨严"型作品.在内容上,它们以客观化的人物与环境为中心再现重大的社会生活,并寓托了作者严肃的思考.在形式上,它们一方面着重运用第三人称无焦点叙述视角,通过叙述者的讲述和展示,保持了叙述的客观冷静品格;另一方面则以叙事为中心,以质实、细密的语言和完整、严密的结构建构起了缜密的文体,从而充分发挥了表现严肃题材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院体画,作为中国绘画的一种画体,它成立于五代,盛于宋代,其自身的产生与发展历史有一定的规律。宫廷院体画的审美也有其独特的审美取向,对宫廷院体画的审美特征进行分析,以期加深大众对宫廷院体画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具象雕塑以雕塑的可视度和忠于生活的可信度来打动观众,主要以写实技法为主。在审美上,具象雕塑作品的美不仅是来源于表现对象的美,而更是来源于作品对模仿对象的精确模仿而从形体结构、空间中获得艺术的生命力,这是对具象雕塑的题材和审美范围都有进一步的提高。但是具象雕塑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不善于表现宏大的场景和叙事,所以要求具象雕塑的造型语言简练并有一定的程式和可遵循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在互联网等技术体系的助推下,网络游戏在20世纪末以其独特的魅力异军突起。它既是审美日常生活化的推手,又是审美日常生活化的表现,并展现出五大审美特征:审美活动与叙事共时性、审美媒介数字化、审美主体间互动性、审美主客体无间性、审美多样性。网络游戏的这五大审美特征可以归为三类,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关系的角度而言,其呈现出审美活动与叙事共时性、审美主客体无间性、审美多样性等特征;从审美客体的媒介的角度来说,审美媒介数字化特征明显;从审美主体间的关系来看,审美主体间互动性也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5.
管乐作为源远流长的音乐门类,在音乐文化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存在价值。其审美特征主要表现为造型美、音色美、和谐美、意境美和精神美。  相似文献   

6.
陈洪绶是明末清初画坛上极其重要的画家,他人物、山水、花鸟样样精通,尤以人物画著称于世。他的画追求奇骇怪诞的形象塑造,继承前人绘画经验的同时不拘泥于一家一派,形成了自己独到的绘画风格,对于萎靡了几个世纪的人物画作了大胆革新。他的人物形象取材广泛、特征鲜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当代审美文化因其在我国生成的社会条件、具体语境、文化构成不同,形成了文化自身的多重性,既有其大众化、生活化、多元化、世界化的特征,又有过重的功利性、世俗性的感性趋势和形式化、商业化的物化倾向。  相似文献   

8.
静物油画是一种以静态物体为表现与研究对象的绘画艺术形式,静物油画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差异体现了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对静物油画的审美价值进行研究,在审美艺术上促进了绘画技巧和自身价值的提高。鉴于此,从多方面对静物油画的审美特征和审美价值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闫承恂 《美与时代》2006,(10):43-44
作为山水诗画意境的“象之审美”,具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特征,这些特征可概括为三点:一是“仰观俯察,游心太玄”的观物取象方式;二是“心物相接”或“外师造化”的感物成象方式;三是“情景交融,境由心生”的由象入境方式。  相似文献   

10.
11.
在现代性绘画发展的进程中,象征性作为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和美学领域中的特殊审美特征,在发展变化中形成了自身独有的价值意义和深厚的思想基奠。而油画艺术中的象征则作为一种绘画语言,通过视觉可见的形式来表达创作者的深层精神内涵,那么这样的形式便充斥着象征意味,这样的艺术作品也自然是具有象征性的。文章以时间为线索,解读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象征性,论证解释油画艺术的象征性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传统造物艺术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造物艺术是通过物品的形态语言而传达出一定的审美境界,体现出一种审美愉悦和审美功能的.它的造物理念,体现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中,是社会的和谐之美;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是天人合一之美;体现在人与物的关系中,是心与物、文与质、形与神、材与艺、用与美的统一.总之,中国传统造物艺术具有五种美的特征,即灵动美,意匠美,雅致美,材质美,工巧美.由手其深厚神秘的东方风采,丰富神奇的质感肌理,诗情画意的优雅意境,以及对细部的精致处理,使得中国器物造型耐人寻味,美不胜收.  相似文献   

13.
大众传媒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性使得其对人类审美文化的影响呈现出不同于传统媒介的特点。其中大众传媒的复制性和商业化特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给美和艺术带来的通俗化、“超现实”以及美和艺术的原作地位的下降等特征都在积极地重构着人类的审美文化。但是大众传媒对审美文化并非起着唯一的塑造作用,这种作用也并非“魔弹论”所描绘的那样威力无穷,除了社会中的其他因素如公共领域的存在、特殊的历史文化传统等,人的自主性建构在审美文化的形成发展中也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论审美对象的感性特征及其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象学创始人胡塞尔认为康德的先验主义不够彻底,陷入了心、物二元论,只有现象学 才能使"心"完全摆脱"物"而独立出来。现象学的所谓"现象"并非客观事物的表象, 而是"纯粹意识"。他提出"本质直观",实际上以之代替了感性直观,意在借以摆脱自然 个别性的"遮蔽"来彰显或澄明"绝对直理"。这样一来,感性作为审美对象的基本特征是 否成立?如果成立,审美感性对象又是怎样构成的?它与自然感性现象有何区别?其具体结 构是什么?这些问题关系到美的基本属性的认定,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5.
韩振华 《美与时代》2005,(11):10-11
在对美学史作历时性考察时,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即许多貌似一致或相近的理论提法往往具有不同的内涵,分别应对于各自的问题情境而各有所指.它们之间或者存在着某种影响关系,或者彼此不甚相干,因此需要认真地加以辨别.美学史上的诸种"关系说"("审美关系论")也是这样,本文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几种提法加以分析,目的在于从产生它们的语境出发,理清它们各自的侧重点,以及"关系"本身在其理论建构中的特殊地位和功能,以加深对它们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构筑审美乌托邦的根本途径——论马尔库塞的"想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勇 《现代哲学》2008,(3):43-49
马尔库塞关学理论的最终目的和根本意图,是通过以艺术为中心的审美革命消除异化,实现人的解放.在这个过程中,想象发挥了巨大作用.想象具有异在性,是建立新感性的基础和动力.作为艺术活动基本思维方式的想象,构筑了分别指向过去和未来的两种乌托邦.简言之,想象在审美世界中的自由驰骋,成为人实现自我解放的动力,也是构筑审美鸟托邦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信天游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北民歌信天游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中独特的音乐形式,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由于当地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其歌曲既雄浑苍劲又不失幽婉深情.通过对陕北地域文化特色,信天游艺术特点和信天游的审美特征的认识,人们能更深刻地了解和认识信天游的艺术魅力,更好地传承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  相似文献   

18.
工艺美术是一种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艺术。它的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属性,决定了四个方面的审美特征,即造型性,材质性,工艺性、装饰性。  相似文献   

19.
论道教的"存想"与艺术创作中的"审美想象"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修炼中的"存想"与艺术创作中的"审美想象"作为想象的两种类型,二者存在着较大的区别,也存在着一些相通、相似之处.本文就两种想象所要实现的目的、想象的方式、想象的内容、想象产生的源泉、想象给主体带来的自由等等方面的不同加以比较.同时指出两者存在的一些相似之处,认为"存想"具有着"审美想象"的因子,二者都伴随着强烈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20.
本文所探讨的唯一问题是:美的欣赏是否遵循了普遍的类型;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这些类型有着怎样的内涵。该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审美的前文化根基与深层的跨文化维度,不仅说明了,为何同样的审美偏好模式可以在迥然各异的文化中发挥作用,同时也指出,某个文化的成员如何能欣赏来自截然不同的文化的美学成就。该研究的意义在于告诫人们,应当摒弃自身的文化主义偏见并正视普遍的审美维度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