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一、前言在空间定位的研究中,以往的大量工作是探讨影响视觉和身体的水平和垂直的各种因素,而对于客体倾斜不同角度的定位尚未见到专门研究报导,只有过少量的工作是有关身体正直及倾斜不同角度定位的。在人类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客体除了水平和垂直外的不同角度的变化状态,此时更多地是凭借视觉进行定位和知觉判断,无疑触、动觉在这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主要是探讨信息的不同输入方式对客体正直及倾斜不同角度(0°—90°)定位的影响,这方面的研究对揭露客体位置知觉的规律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早在1861年,H、Aubert 便发现在暗室中当观察者的头部或身体向一侧倾斜时,判断垂直线会出现一定误差,垂直线向头部同方向移位(A——效应)。G、E、Müller(1916)发现如果头部倾斜的角度小时,垂直线则会向相反方向倾斜(E——效应)。后来一些研究者也证实了A——效应与E——效应这种现象的存在。但是,一般来说,在身体和头部正直情况下,人们对视觉垂直和水平的判断是相当准确的。(差误在1°—1.5°)后来研究者们进一步探讨了在垂直知觉中视野因素与重力因素的作用,一些研究者如M、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探讨了影响深度觉及距离判断的有关因素。实验分三部分:一、双眼正视(0°)和双眼斜视(45°)条件的深度觉辨别实验;二、双眼正视(0°)条件下不同距离相对判断实验;三、双眼斜视(45°)条件下的相对距离判断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双眼正视条件下(0°),深度觉辨别最准确,双眼斜视(45°)条件下,误差值明显增加,而单眼正视条件下,误差值最大。双眼斜视(45°)条件下的相对距离判断的误差值明显较之双眼正视(0°)条件下的为大。对2/4的相对距离判断的准确性均较之对1/4和3/4的距离为高。在双眼斜视条件下,眼肌调节发生变化,睫状肌紧张度增加,视觉易于疲劳可能是造成深度觉及距离判断准确性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1 前言  早有实验证明视觉反应存在视野差异。Poffenberger( 192 1)指出光刺激落在离中央凹 45°处的视觉反应时大约比落在中央凹处增加 18~ 2 6ms ;Kobrick( 196 5 )对 16名受试者研究后发现在 38°以内的闪光刺激引起的反应时变化很小 ,38°以外反应时才逐渐延长 ,6 4°以外明显延长。有关 30°以内视野中视觉反应差异的研究则未见报道 ,这很可能受当时实验手段的限制。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 ,为描述视觉反应的视野分布和分析视觉反应时的差异提供了有效的手段。本实验运用自编程序测试不同人群的视觉反应时 ,以期…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课本《中国地理》把纬度分为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这样的划分是不符合逻辑的,试问,如果恰好是30°,那么应算低纬度还是中纬度呢?按上述标准,两者都可。从思维规律上讲,这里违反了矛盾律,因为对一对反对关系或矛盾关系的判断不能同时断定为真;从划分的角度讲,这里犯了“子项相容”的错误。所以,《中国地理》上对纬度的分法在逻  相似文献   

6.
白学军  尹莎莎  杨海波  吕勇  胡伟  罗跃嘉 《心理学报》2011,43(10):1103-1113
采用视觉搜索范式, 以二维抽象对称图形为材料, 通过记录\16名被试在长短两种时间间隔(ISI)条件和有效、中性、无效三种视觉工作记忆内容条件下的行为反应和事件相关电位(ERPs), 探讨视觉工作记忆内容对自上而下注意控制影响的认知过程和脑机制。结果发现:(1)无论ISI长或短, 有效信息条件(记忆图形与目标所在的背景图形相同)的反应时均显著短于无效信息条件(记忆图形与目标所在的背景图形不同)。(2)有效信息条件下的额区P2波幅显著大于中性信息条件(记忆图形不出现在搜索序列中); 枕区P1、N1波幅和潜伏期在视觉工作记忆内容条件下差异不显著; 短ISI条件下, 有效信息条件下的枕区P300波幅显著大于无效信息条件; 长ISI条件下, 有效信息条件的枕区P300波幅显著小于无效信息条件。表明当目标出现在与记忆内容相匹配的客体中时, 激活了工作记忆中的客体表征, 以自上而下的方式优先捕获注意; 同时ISI变化对此过程起着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6—12岁儿童识图能力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实验通过让儿童将不同抽象程度及不同角度(0°或180°)的图与模型相匹配,来了解6—12岁儿童在识图能力方面的发展变化。重点考察图的抽象性及图的旋转(180°)对二维和三维匹配过程的影响。通过对儿童正确和错误反应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1)儿童的识图能力有一个从开始的自我中心性反应到利用标记来反应,最后依靠心理旋转进行反应的发展过程;(2)图的抽象性对识图能力的影响只在识国能力水平较低时起作用;(3)图的旋转对儿童的识图有明显的影响,6岁时儿童已能认识无旋转的图,但直到8岁以后,儿童认识旋转180°的图的能力才有较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采用双任务快速序列视觉呈现范式,通过两个实验探究聋童与正常儿童对厌恶和恐惧身体表情的注意瞬脱差异,结果表明:(1)无论对身体表情遮挡与否,聋童和正常儿童对首个目标刺激(T1)为厌恶情绪刺激的反应正确率均大于对T1恐惧情绪刺激的反应正确率;(2)在完整身体表情条件下,只有聋童发生了注意瞬脱,而在手臂遮挡残缺身体表情条件下,聋童和正常儿童注意瞬脱均显著。研究结果表明聋童和正常儿童均对厌恶情绪更加敏感,聋童视觉注意能力弱于正常儿童,但遮挡手臂后,聋童视觉注意能力与正常儿童相当。  相似文献   

9.
柴文袖  王承武 《心理学报》1988,21(2):105-113
在跳台上,用自制“全圆弹性跳台开关”和记时器对国家体操少年优秀选手17人和儿童体操初学者20人的复制跳跃腾时的准确性、左右转体的均称性、复制腾时的迁移与干扰、运动节奏、快转90°和慢转90°的腾时时距和角度误差进行测定,根据公式: 慢转体腾时-快转体腾时(即时距)×(1-角误均数/100)=时空指数,求得每位被试的“时空指数”。以探讨体操运动员自我时机控制能力的某些因素中,哪些是潜在的,哪些是习得的,二者又如何协同发展。明确它,以便帮助运动员养成与发展自我时机控制能力问题。  相似文献   

10.
采用Gevers等的实验范式,以判断数字大小并选择不同言语符号方向信息左右为任务。材料为阿拉伯数字(1、2、8、9)和汉字、英文单词符号(“左”、“右”、“left”、“m#t”)。考察在不同语言符号方向信息下数字-空间联结SANBC效应的编码方式,结果发现:(1)在汉字和英文符号信息下,被试在数字大小比较任务中都表现出SNARC效应;(2)在汉字符号方向信息下。SNARC效应的编码方式主要存在视觉空间和言语空间编码,且以言语空间编码为主;(3)在英文符号方向信息下。SNARC效应的鳊码方式主要是视觉空间编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