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刺血书经是佛门弟子荐亡祈福、苦行求觉的重要法门之一,在我国有着较为悠久的传统,自梁武帝时期兴起,经唐宋的发展至元明清时期而兴盛,至今风气不衰。九华山保存完整的血书《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明代僧人海玉历经20余年刺血为墨写成,是明代刺血书经之风盛行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张博 《中国宗教》2018,(2):60-61
从某种意义而言, 《天乐正音谱》表现了中国天主教徒从“被动接受的角色”, 向“使自身成为主要的作用者”的一种转化。 因此也可以说, 吴历的《天乐正音谱》是天主教音乐中国化的创作与实践。  相似文献   

3.
道教内丹图谱《修真图》的创作与流传情况均存在许多疑问.近年新发现多种《修真图》版本,据其跋文可以梳理出清代至民国时期《修真图》的流传脉络.综合《修真图》跋文与图文资料分析,四川青羊宫二仙庵本早于白云观、武当山及三元宫等诸本,是《修真图》的祖本,其刊刻者可能是二仙庵首任住持陈清觉.  相似文献   

4.
正从某种意义而言,《天乐正音谱》表现了中国天主教徒从"被动接受的角色",向"使自身成为主要的作用者"的一种转化。因此也可以说,吴历的《天乐正音谱》是天主教音乐中国化的创作与实践。  相似文献   

5.
《法音》1998,(4)
吴阶平副委员长视察广州光孝寺本刊讯2月21日上午,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吴阶平在有关部门领导的陪同下,视察了著名的广州光孝寺。广东省佛协副会长、广州光孝寺方丈新成法师陪同他参观了光孝寺的各个殿堂和文物古迹。当他看到光孝寺寺藏血书《大方广佛华严经》时,由衷地...  相似文献   

6.
李华 《管子学刊》2011,(1):33-36
孟子的"以意逆志"说,最先强调了读《诗》者在《诗》义阐释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这意味着读《诗》者不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诗》义,还可以通过主动推求去寻找《诗》的创作意图。而《韩诗外传》正是汉《诗》践行孟子"以意逆志"观的突出代表。《韩诗外传》对孟子"以意逆志"观的传承,不仅展现了《诗》学发展至汉代的一次飞跃,同时也证明了汉诗通过《诗》义阐释传达经世意图的经学化倾向正是由孟子导夫先路的。  相似文献   

7.
孙司邈 《美与时代》2023,(5):124-126
魏碑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门类。魏碑书法是书法历史中隶书转为楷书阶段的一种特殊过渡字体,为书法字体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从魏碑创作的发展现状、魏碑《李璧墓志》的艺术特色及创作原因、魏碑《画禅室随笔》(节选)的创作想法及笔法分析、魏碑书写的情感表达与创作的总结与反思四个方面入手,着重介绍运用魏碑中《李璧墓志》的笔墨技法,创作书法作品《画禅室随笔》(节选)的过程及结果。  相似文献   

8.
《自由引导人民》是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代表人物德拉克洛瓦的经典之作。本文从作品想象与现实的角度入手,对《自由引导人民》进行赏析。首先从《自由引导人民》创作的时代背景入手;其次阐述了德拉克洛瓦的创作心理;最后对《自由引导人民》想象与现实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德沃夏克《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Op.104,B.191)创作于1894-1895年,是为他的一位要好的大提琴家朋友维汉(Hanu Wihan)写作的。该曲是继《自新大陆》后又一惊艳之作。作品中大提琴与管弦乐团在声音融合上高度的交响化使其成为每位大提琴演奏者的挑战,具有很高的剖析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笪重光,字在辛,号江上外史,清顺治、康熙年间著名书法家、书画理论家、茅山全真道教启派师。笪重光在中国美术史上最大的贡献是书法创作和《画筌》的写作。笪重光与姜宸英、汪士鋐、何焯并称"帖学四大家",其流传于世的书法作品有29幅,代表作是小楷《嘉州集》和草书《茅山九霄宫天炉铭碑》。《画筌》在中国画论史上第一次运用作为独立范畴的"意境",将"天怀意境之合"视为绘画创作的根本,在山、水、树、石的意象创造、虚实相生的结构章法、笔墨色的技术锤炼等方面都提出了真知灼见,"识者以为度尽金针"。1  相似文献   

11.
维吾尔族古典歌剧《艾里甫与赛乃姆》是继维吾尔族传统音乐瑰宝《十二木卡姆》搜集整理之后创作的首部歌剧,该剧的成功很重要原因在于剧中融入了大量的《十二木卡姆》达斯坦部分的音乐。在《艾里甫与赛乃姆》这部歌剧中,共有19个唱段直接来自《十二木卡姆》中的八套木卡姆。本文选取《乌孜哈勒木卡姆》为研究个案,从其旋律、音阶、节奏节拍、旋法四个方面对二者进行音乐的对比分析,总结出歌剧《艾里甫与赛乃姆》的创作特征,从而为维吾尔族传统音乐,尤其是《十二木卡姆》以多种形式的传承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岳彤 《美与时代》2023,(6):123-125
随着人们重视程度的提高,书法创作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研究魏碑是对经典作品取法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一碑一石,都显示出古意高深的人文之思。《张玄墓志》是魏碑中的优秀代表作,遒厚精古,疏朗典雅,代表了北魏书法的最高成就。简要介绍黄庭坚及创作背景,详细论述基于《张玄墓志》创作技法的书写实践。具体来说,从作品形式的构思、对《张玄墓志》创作技法的借鉴、落款文字与正文的协调、章法布局思路四个方面展开分析,并在最后分享此次的创作心得。  相似文献   

13.
王微的《叙画》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山水画论,文章内容是王微对颜光禄大夫的来信中"图画非止艺行,成当与《易》象同体"的观点进行辩护为起因的论述,由此阐述了绘画的独特价值,并将山水画与地形图区别开来,为山水画独立成科奠定了基础,同时还将绘画与书法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王微在《叙画》中的主要美学观点是"借物写心",他在文中说到"灵而动变者,心也""明神将之",都是在强调主观感受在山水画创作中的重要性。试从"心"字着眼,探索《叙画》中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孙亦平 《中国道教》2005,9(6):14-17
在中国古代小说创作领域,由于道教的神仙传说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想象的空间,因此,到唐代时,道教小说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达到一个新的高峰。唐代道教小说中有相当一部分出自于唐末五代著名的“道门领袖”杜光庭的手笔。杜光庭在撰写《道教灵验记》、《神仙感遇传》、《墉城集仙录》、《录异记》等书时,通过搜奇述异,塑造了许多颇具魅力的求道者形象,讲述了许多颇具传奇色彩小说故事。在杜光庭的小说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神仙感遇传》卷四的《虬须客》。《虬须客》因与后世影响甚大的唐代传奇小说《虬髯客传》在人物与情…  相似文献   

15.
新书介绍     
《天风》2014,(2):65-65
<正>圣乐大合唱《受膏者》总谱版(含各乐器分谱)作者:马革顺定价:180元《受膏者》是我国基督徒音乐家马革顺教授所创作出版的第一部大型合唱作品.相信该作品乐队总谱的出版将激励更多中国基督徒,以自己熟悉的,民族化的音乐语言来歌颂神的宏恩大爱.《真美》定价:11元《真美》中国古曲赞美诗是一张颇具特色的圣乐CD.由曾任中国基督教圣乐委员会委员的徐牧姊妹演唱,整张CD汇集十六篇经典古曲赞美诗.如《诗篇103篇》.《神工妙笔歌》、《三叠离歌》等.喜爱昆曲风格的主内肢体不妨收藏一张欣赏.  相似文献   

16.
"气韵"这个词最早用于中国画中,最早提出的是南齐画家谢赫,他在其《古画品录》中提出,六法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谢赫将气韵生动列为第一法,由此可见它在中国传统绘画创作与批评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气韵讲的即神韵,"气"常被称为"神气",而"韵"亦常称为"神韵",是具体、细致衡量艺术优劣的标准。当然,气韵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自己的主观意志,对待事物的着眼点不同也会对这两个字有不同的理解。五代的荆浩在《笔法记》中对这两个字的解释是:"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惑;韵者,隐迹立形,备仪不俗。"由此可见,"六法"是相辅相成,血肉相连的。气韵生动是对创作作品的具体要求,是传统绘画创作中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当然"六法"的其他几个方面也是达到创作作品有韵味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其中构图是决定一幅画创作成败与否的关键,也是最后作品所能呈现效果好坏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的江苏是书画创作、收藏的中心,产生了大量的画学伪作,但针对此领域的研究成果至今鲜见。因《书画传习录》具有较强代表性,故作为研究切入点。在前人基础上,结合《书画传习录》层云阁刊本的内容,对王绂与嵇承咸进行了解读与分析,并对以下三点进行创新性研究:一是通过对《书画传习录》“灵异门”托伪内容的考释,将成书时间基本锁定在万历年间,系前人之未有;二是结合明朝社会背景分析了伪作泛滥的原因,阐明了《书画传习录》成书于万历年间的合理性;三是尝试还原托伪者的原貌,解释《书画传习录》百年后现世的缘故。最终得出结论,《书画传习录》并非王绂所撰或嵇承咸作伪,而是出自明万历年间人士之手,为日后《书画传习录》的辨伪研究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8.
包兆会 《天风》2017,(9):54-55
米星如(1900-?),安徽人,中国儿童文学的光驱者之一,民国时期西方文学和宗教翻译的积极推动者,他撰写基督教社论和教会讽刺小说,并根据圣经创作过多篇小说。他是中国儿童文学的先驱者之一;是民国时期西方文学和宗教翻译的积极推动者;也是一名基督徒,撰写基督教社论,创作教会讽刺小说,其改编的旧约圣经小说《长征》成为基督教文学的名作。  相似文献   

19.
罗黎光 《天风》2004,(3):34-35
赞美诗创作的根据是什么?杨周怀教授在《基督教音乐》这本书中开宗明义地提出来:“赞美诗的内容是宣扬基督教的信仰和灵性经验”,“所有赞美诗都是根据圣经创作的”,“其神学根据是《使徒信经》和《尼西亚信经》”。这些  相似文献   

20.
《周易》是我国留传至今的最早的典籍之一。但一提起它人们就与占卜、算卦、封建迷信联系起来。“算卦”成了《周易》的代名词。其实这是对《周易》的曲解。《系辞》讲:“《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可见《周易》作者也不认为它是纯卜筮之书,而是更多地包括了其他内容。当今不少学者认为《周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