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作者P.莱蒙认为,恩格斯的辩证哲学是根据“意识形态的迫切需要”而产生的,而在科学上是个失败。为了证明他的这一观点,作者竭力贬低恩格斯对科学辩证法所作出的贡献。在他看来,似乎恩格斯对哲学史上的辩证哲学家,除了黑格尔以外,十分无知。此外,作者把恩格斯关于“运动着的物质的永恒循环”这一光辉观点歪曲成为“永恒反复”,从而把恩格斯同反辩证法的敌人尼采等同起来。作者还硬说恩格斯只是简单地把黑格尔“颠倒”过来,从而陷入了经验主义,此外,他又指责恩格斯把“意识形态命题当作理论”而向唯心论求救,胡说什么辩证法三定律是“一种三位一体的新教条和自夸为科学终极的新神秘主义”。总之作者认为,辩证法必然导致唯心主义,因为或者要唯心主义,那就要辩证法,或者要唯物主义,那就不要辩证法,二者不可兼得。这种立场代表了西方一部分资产阶级哲学家力图把唯物主义和弁证法割裂开来的企图,其实质还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完整性。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公平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我国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 ,分配领域中的公平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从当前学术界有关公平问题的讨论可以看出 ,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讨论还只是初步的 ,还有很多深层的理论问题需要澄清。本文试图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有关论述 ,对他们在这一问题上的看法作一较为全面的阐述。公平是一个为人们在众多领域中大量使用的概念 ,我们在这里所要阐述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关分配领域中的公平的看法。对于分配领域中的公平问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虽未作过专门、系统的阐发 ,但在他们的论著中 ,涉及这一问题的论述却很多。一…  相似文献   

3.
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一直是学界讨论的重要话题。然而在很多讨论中,对文化的概念缺少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导致一些认识模糊不清,例如所谓"科学与人文的对立"。本文拟澄清四个方面的问题:(1)何谓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文化观;(2)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文化观的核心是什么;(3)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如何看待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的关系的;(4)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的关系的认识,对于当今时代面临的问题有何意义。  相似文献   

4.
5.
<正>按通常的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唯物史观的核心思想。近期,魏小萍研究员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文本的角度,发表了数篇文章,[1]对这个思想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这些问题的提出很重要,也很有意义,使人感觉耳目一新。但总的看来,魏小萍研究员的观点的文本根据尚有不足,特此提出并论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19世纪 40年代,这一时期也是马克思、恩格斯无神论宗教观形成的时期。马克思、恩格斯从信仰宗教向无神论的转变,一方面是受青年黑格尔派的影响,特别是受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的影响;更主要的一方面是参加了当时的社会实践。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使他们认识了是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马克思、恩格斯无神论宗教观的形成过程也是他们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二者是紧密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7.
如何看待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差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怎样恰当地看待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思想上的重要差别?“分工说”和“情境说”的解释都是不充分的;把恩格斯视为“第一提琴手”的观点妨碍了客观地看待这种差别;马克思思想的总体取向及马克思、恩格斯在不同意义上谈论马克思学说同达尔文进化论的相关性,表明马克思并未像恩格斯那样肯定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之间的长期合作亦不能排除彼此误解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委员会机关刊物“统一”杂志在1955年8月出版了恩格斯逝世60周年纪念专号。在纪念专号中第一次发表了不久以前发现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新发现的马克思的论文,题为“六月十三日”,原文是1849年6月21日写于巴黎。在论文中马克思论述了法国阶级斗争的问题,强调指出和平幻想的危险性并研究了准备起义的问题,特别是武装的必要性的问题。马克思指出,1849年6月13日在法国登场的主要人物不是人民,而是“山岳党”(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政党——编者),在它后面隐藏着一个委员会,迫使赖得律·罗兰扮演这个或那个角色。如果说  相似文献   

9.
黄斐 《世界哲学》2022,(4):150-159
T.卡弗教授是当代知名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专家,西方“马克思学”代表人物。本访谈主要就“与马克思合作以前的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与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和文本研究的方法平衡”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卡弗强调,研究与马克思确立合作关系以前的恩格斯,可以为我们了解恩格斯思想的形成提供重要线索。早年恩格斯经历了浪漫主义—革命自由主义—青年黑格尔共产主义的转变历程。恩格斯在早年就形成了一套结合了德国黑格尔哲学、英法共产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的比较完整的观点,他与英国大众政治的接触以及他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马克思产生了深刻影响。在政治上,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基本一致的,他们有着共同的政治抱负,但马克思与恩格斯也是复杂的独立个体,因此对于他们之间的关系需要辩证看待。在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方面,恩格斯是非常成功的。在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中,卡弗强调应将思想研究和文本研究相结合,要注重从原始文本出发,而不仅是从经过后人编辑的版本出发进行研究,从而准确把握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与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的理解存在着差异:恩格斯限于“经济关系起决定作用”的观点,而马克思则进一步推进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的思想。这种差异反证了马克思才是创立唯物史观的第一提琴手。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文本解读中的"诠释学困境"及其出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世纪末 ,国内外理论界先后出现了“回到马克思”的呼声 ,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重新解读马克思的文本。然而 ,当我们确实着手重新解读马克思的文本时 ,却不得不发现我们遭遇了文本解读中的“诠释学困境”。这里的“诠释学困境”是指在解读马克思文本中如何处理文本的诠释与意义的创生这两者之间关系的一种困难处境。[1]现代西方诠释学的初期发展受到了西方知识论传统的影响 ,无论是旨在创立一般诠释学的施莱尔马赫 ,还是努力把诠释学确立为精神科学之普遍方法论的狄尔泰 ,都把诠释学当做一种追求确定知识的方法论来加以建构。他们的诠释…  相似文献   

12.
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制度伦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向制度伦理的研究是马恩对伦理学问题研究的革命性变革。在马恩看来,制度在本质上是社会化了的人类群体的结合方式,人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一种制度化的生活,制度伦理对社会道德进步具有决定性意义,因而制度伦理建设也就成为人类走向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13.
实践、艺术与自由--马克思实践概念的再理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 ,在对马克思实践概念的讨论中 ,马克思实践概念与亚里士多德实践概念的重大不同 ,格外为人们所重视。有人据此批评了马克思对亚里士多德的背离 ,有人则为之辩护。但无论是批评还是辩护 ,似乎都忘记追问一下两位实践哲学大师关于实践概念的不同规定是如何产生的 ,马克思是基于什么考虑而采取了与亚里士多德完全不同的实践概念 ,这种不同后面是否还有相同的东西 ,以及这种不同又意味着什么。而在讨论中人们之所以将如此复杂而重大的理论问题简单化 ,在我看来 ,恐怕主要地导因于论者往往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那就是艺术活动在亚里…  相似文献   

14.
15.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relativistic view according to which the interpretation of texts is a matter of opinion and one interpretation is as good as any other. It clarifies the question by establishing precise understandings of texts and interpretations and by introducing various distinctions between different kinds of interpretations based on their function. It argues that not all kinds of interpretations are relativistic, although all interpretations are relative, and that even those interpretations that are relativistic are not so in the same ways.  相似文献   

16.
17.
Books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
Snyder, H. Gregory, Teachers and Texts in the Ancient World: Philosophers, Jews Christians
Haines-Eitzen, Kim, Guardians of Letters: Literacy, Power, and the Transmitters of Early Christian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18.
Patricia A. Williams 《Zygon》2000,35(4):783-812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creation narrative of the Fall in Genesis 2:4b–3:24 is not history and does not contain a doctrine of original sin. The doctrine of original sin as a theory of human nature needs a new foundation. The contemporary science of sociobiology has a theory of human nature that is remarkably similar to major versions of the Christian doctrines of original sin. To incorporate sociobiology's theory of human nature into Christianity is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a new, ecumenical understanding of original sin.  相似文献   

19.
Conclusions? Are any conclusions to be had? We have shown how, at all levels, the system of Soviet literature, has both persisted and fallen into disrepair. The rigid model of socialist realism that took hold during the danovist period no longer exists. However, its presence is still felt not only as a constant negative point of reference, but through the numerous structures that grew out of it. Changes set in motion during the thaw continue at an accelerated pace for the sake ofperestrojka. All the same, five years later the latter has yet to achieve its literary revolution.There is one fundamental change. It would be an anachronism to organize today a conference on One or two Russian literatures?, as in Geneva some years ago. But will this merging of the separate branches of Russian literature go beyond confusion in the direction of a development describable as organic? Will the different components of the transformed system become compatible?Only time will tell and, it is hoped, dispell our doubts.TRANSLATED BY E. M. SWIDERSKI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