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村里,奎三叔是很有威望的人,这种威望,很大程度上缘于他是村里最好的唢呐手——是"最好",而不是"之一",有多好?有人夸张地说,他的唢呐能使花溅泪、鸟惊心。鸟有没有惊心,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能让我惊心。奎三叔吹唢呐是祖传的,到他这一代是第七代。村里谁家有了红白事,就将奎三叔请去,他吹唢呐不收钱,主家只是管一顿酒,完事后奉上一条烟就行。在红事上,奎三叔的一把唢呐吹得风生水起。婚娶的人家热热闹闹,大红的对联贴起来,人们进进出  相似文献   

2.
他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山村,是一位地地道道的乡下孩子。母亲是普通的农家妇女。父亲是村里的“土秀才“,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大凡村里的红、白喜事,都有父亲的身影。  相似文献   

3.
爷爷和奶奶在父亲18岁那年相继离去了,丢下4个未成年的叔叔姑姑。父亲咬着牙吃尽千辛万苦,既当哥又当姐把叔叔姑姑们拉扯成人。叔叔姑姑们各自成家后,父亲才和母亲组成新家。也是因为爷爷奶奶过早去世,父亲被逼着学会了许多农村妇女的活儿。父亲的针线活儿堪称村里的一绝,插秧、烙饼更是不落后于村里的婶娘。在父亲所学的农村妇女活中,包粽子还让他赢得了母亲的爱情。母亲是一个下放知青,所有的农活她都生疏。而父亲却是村里远近出名的心灵手巧的大龄青年,也曾有好心人给父亲说过媒,但都被他谢绝了,因为父亲不忍心丢下未成家的弟妹不管。当…  相似文献   

4.
男孩读小学一年级时,家里很穷。那时,不止他一家,整个村子都穷,连学校也不例外。他们的教室是村里的旧仓库改造的,窗户用废报纸糊着,风一吹,哗啦啦  相似文献   

5.
价值     
城里有一个房地产商,盖了许多高楼大厦。然而,最让他满意的一处建筑,却是他盖在乡下的一所学校,那里亭台楼阁,花草烂漫,楼宇时尚,是一所花园式的学校。不仅这样,他还和这个村里的村民商量,让各家自筹一部分资金,他拿出一部分资金来,把所有的房都翻盖成了小洋楼,建成了花园式农村。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村庄,不是什么特别的地方,而是他落难乞讨时待过的一个村庄。那年  相似文献   

6.
爱心的馈赠     
里希纳的家靠近大海,村里祖祖辈辈都以打鱼为生。他从小跟随父亲出海,年纪不大就成了父亲的得力助手。可近来他却不务正业,迷上了打猎,简直无可救药,为这事他没少挨父亲的责备。  相似文献   

7.
从记事起,就看见爷爷常常坐在院子里编草鞋,他身旁的那一堆草,在午后的阳光下闪着细密的光。 爷爷是村里唯一穿着草鞋的人,每年天气一转暖,他便把草鞋拿出来放在阳光下晾晒。穿上草鞋的爷爷精神焕发,就像他当红军过草地的时候,穿着草鞋轻快地走在阳光里,仿佛那一双脚被囚禁了整个冬季,终于重获了自由。  相似文献   

8.
回避盲区     
英国哲学家、数学家罗素曾提出一个著名的集合论悖论,即"理发师悖论"。说在英国的萨尔维村一家新开的理发店挂出一块招牌:只给村里所有不能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有人将了理发师一军:"那你给不给自己理发?"这一问题让理发师无言以对。如果他不给自己理发,那他就属于招牌上所限定的那类人,所以,他就应给自己理发;反之,如果他  相似文献   

9.
这是位于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大滩镇横梁子的麻风病康复村。两年前我们去时还有13位成员,10男3女。据当地潘神父介绍,现在有11位成员,生活状况依旧。村里的麻风病康复者,集体居住在一所废弃的教堂中,大多数人为天主教教友。自食其力带领参观其居住处广元天主教会潘洪恩神父为村里教友祝福,他每月来此探访教友一次相对偏僻的位置和封闭的生存环境迎接来访者少见的喜悦依依不舍送行 探访现代麻风村@韩松  相似文献   

10.
<正>甘肃省张家川胡川乡刘源村党支部书记王存福,从2003年开始,把村里一位汉族孤寡老人接到自己家里照顾赡养,一晃就是12年。虽然这12年充满辛酸和艰难,但每当有人问起时,他总是说:"这是一个支部书记应该做的,也是伊斯兰信道而且行善所要求的。"胡老汉出生于1939年,汉族,出身贫寒,父母早亡,自幼过着穷苦而孤独的生活,从未成过家。直到2002年初,王存福担任刘源村党支部书记后,他看到胡老汉房子年久失修,面临倒塌的危险,而且老人年事  相似文献   

11.
迷信生祸端     
一、薄命不值钱 邻村的小陶让算命先生害得不轻。 那天,村里来个算命的瞎子。因为那几天说媒的多,母亲就催他找算命的看看与哪方结亲最好。 报了生辰八字,瞎子一掐一算大惊失色道,“按命上算有啥说啥,不知您介意不介意?”  相似文献   

12.
羽毛 《思维与智慧》2009,(10):50-51
董月霞是农村娃娃,家境贫穷,父母都不识字,但非常支持孩子读书。 有一天,村里来了一位有知识、戴眼镜的工程师,村民们都十分尊敬他,父母谈起来近乎仰视,让她记忆深刻。  相似文献   

13.
    
一 这个故事是小时候爷爷说给我听的。 爷爷还是个小青年的时候喜欢和村里的同龄人打赌。不管赌注是一顿饭,一支好烟或者别的什么,他都乐此不疲。因为打赌不仅仅是赢得赌注那么简单,重要的是可以向别人证明自己。  相似文献   

14.
华盛顿可是一位世界著名的人物。在美国独立战争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美国的第一任总统。他从小就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在他的家乡威斯特摩广泛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华盛顿的村里有一个人的小毛驴被偷了。失主找了半天也没找到,便来请华盛顿想办法。华盛顿就和失主一起去找,找来找去,最后终于在集市上找到了。  相似文献   

15.
在他幼小的时候,父亲在大队的专业队干活,母亲体弱多病。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每天从学校回来,他总是先帮助母亲干活,然后再复习功课。在他的记忆里,印象最深的就是与母亲一起抬水。那时候,他的家乡还没有安装自来水,村民们吃水要到村里的老井去挑水吃。他的家距离那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50年代读《老舍短篇小说选》,印象比较深的是“月牙儿”,依稀记得“黑白李”和“断魂枪”。近日又读这部书,却对其中《柳屯的》一篇发生了兴趣。夏家在村里是数一数二的,他们有三百来亩地。夏老者和他的儿子夏廉都信教,对村里的公益事业是一毛不拔, “我们信教,不开发这个”。村里人对他家彼此敬而远之,夏家的财产越来越多。很有几个人,因为看夏家这样一帆风顺,也信了  相似文献   

17.
国力 《中国宗教》2022,(5):27-29
2021年6月29日这天骄阳似火,一辆长途客车在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巴彦查干乡巴彦他拉村的长途客车点缓缓停下后,三个背着行李的小伙子在此下车。他们就是黑龙江省民宗委第三批驻村工作队的队长彭涛(兼任第四任驻村第一书记)和队员那成彭、朴隆哲。“村里的驻村工作队怎么走?”其中一位小伙子问公路旁的村民。“向着旗帜走,旗帜下就是工作队。”村民回答说。  相似文献   

18.
正一、塔哈·侯赛因生平与本文论题的提出塔哈·侯赛因(■)(以下简称塔哈)(1889—1973),是埃及现代著名作家、文学家、文艺批评家、思想家。他的著述涉及文学、历史、哲学等领域,被人们誉为"阿拉伯文学之柱"。塔哈三岁时患眼疾因医治失当,致使双目失明。后进入村里的学堂学习,诵读《古兰经》。十三岁时,入爱资哈尔大学预备部继续学习。1908年,塔哈进入新创办的埃及大学(现开罗大学)。1914年,他写出纪念中古时期阿拉伯盲诗人的《纪念艾布·阿拉》一文,获得埃及大学颁发的第一个  相似文献   

19.
可怕的巨人     
正曾经有一个地方,所有人的生活都充满了快乐,每个人都友好而善良,就连狗和猫也会在一起玩耍。有一天,一个陌生人向村里走来,那是一个巨大的陌生人,村口那棵最大的橡树也只到他的胸口。他越走越近,人们都害怕极了,纷纷躲进家里,关上门不敢出来。巨人走进了村子,他高高地站立,所有的房子都只有他一半那么高。人们从门缝里看出去,都害怕极了,  相似文献   

20.
他出生在沂蒙山区沂河岸边的一个小村庄。高中毕业后,回到农村,承袭了父亲的职业,做了一名小木匠。农闲时,他就随父亲,用扁担挑了木工家什,将日趋精湛的手艺发扬光大到附近村庄。晚上。他不像村里的年轻人那样疯疯癫癫一路耍下去,而是一直偷偷地写诗,用诗表达他内心的喜怒哀乐。他的诗偶尔也在县报和市报上发表,这更坚定了他把诗写下去的决心。写诗,任他眼里,是存在的另一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