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一、学刊用刊促发行.我们把《中国宗教》刊物的订、学、用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促进订刊、学刊、用刊工作的水平联动,以学促订、以用促订,实现了订刊、学刊、用刊良性循环,实现了由“要我订”到“我要订”的转变.全省各级宗教工作部门和宗教团体,在出台宗教工作政策、加强宗教团体建设、破解宗教工作难点等方面,注意吸取和借鉴《中国宗教》刊登的好观点、好思路、好做法、好经验,有效提高了征订工作的内在积极性.同时我们还鼓励和发动全省各级宗教工作部门和宗教团体积极为《中国宗教》投稿,将杂志采用稿件数量列入年底信息工作统计加分指标给予通报表彰,凡是在《中国宗教》刊登经验的,优先安排在全省宗教局长会议上交流发言.  相似文献   

2.
最近十多年来,我国心理学领域中在名词(概念和术语)的使用上普遍流行着一种用“认知”取代“认识”的时髦倾向。这种倾向的发展所造成的概念和术语、理论和思想的混乱对我国学术理论领域中产生了极其不良的影响。这是我国学术理论领域中出现的一个新的具有重大原  相似文献   

3.
浮躁,既是一种不舒服的情绪体验,也是一种感觉低效的复习状态。高三备考进入三月份,属于第一阶段复习转向第二阶段复习的衔接期,浮躁心理如不及时纠正,会影响到学生的复习效果,进而影响学生的高考。本文对高三学生浮躁心理的成因、危害及如何进行心理调节等进行了粗浅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名教师,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加强对学困生的帮助和指导,使学困生的水平得到提高,进而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成绩。我教的高一(1)班有一些学生的基础特别差,学习非常困难。这些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要表现为精力不能集中,甚至睡觉等,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如果让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将直接影响这些学生的学业和班级的整体成绩,鉴于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来帮助转化学困生。  相似文献   

5.
常听到来自农村的道士诉说,地方上常有人把道教与早已被政府明令取缔的会道门(或称秘密宗教)混为一谈,造成两种偏差:一是应受法律保护的正式道士及其正常宗教活动有时得不到保护;二是应加取缔的道会门及其封建迷信活动,又往往冒道教之名而嚣张于乡里。这种在宗教知识以及政策对待上的混乱现象,不利于正确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正式道教徒受压抑,在客观甚至造成会道门死灰复燃,极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安定。  相似文献   

6.
正我校高三备课组的全体教师在今年的一轮复习中,精心设计出一套紧扣教材,切合学生实际的系统词汇复习模式——单元词汇循环复习模式。此模式以教材划分的单元为单位设计词汇教学,从巩固单词的音形意到单词的搭配再到该词的应用,层层推进,让学生扎扎实实过好词汇关。此模式具体操作过程如下:1.根据英语释义写单词以这种形式复习巩固词汇,可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来解决问题的习惯,同时起到"以旧带新"复习效果。  相似文献   

7.
冯化宇 《社会心理科学》2007,22(1):69-72,148
在英国现代派小说家劳伦斯的作品《儿子与情人》中,母亲莫雷尔夫人对儿子保罗表现出了超越正常母爱的情感是一种典型的“恋子情结”。本文将在分析作品内外人物关系、情感纠葛和情感投射的基础上,着重对“恋子情结”这种畸形之爱的历史渊源、理论依据和现实表现、造成的危害及产生的原因作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嫉妒是指对在才能、品质、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的一种不健康的心理情感。持有这种心理状态的人,怨恨别人的成就和成功,甚至有破坏性的情绪,是“平庸的情调对卓越才能的反感”,是对别人才能的一种烦恼。嫉妒是在利己主义思想支配下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名利和虚荣的基础上产生的。自尊与名誉意识的偏差是产生嫉妒心理的温床。被嫉妒者一般是在年龄、职业、能力等方面与自己相近的人,甚至还不如自己。一旦对方在各方面优于自己,对这种位置变化就会缺乏正确认识,内心就会产生一种痛苦刺激从而造成情绪上的抵触和对立,把这种不良的情绪发泄到对方身上,从而产生一种愉快的情绪体验。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现行的中学政治课教学仍然处在以升学为目的僵化的应试教学轨道上。上课教师讲空道理,大道理。平时老师交待知识要点,复习时学生背要点,考试时力争一字不差地答要点。学生通过政治课学习得到的只是一些教条,不知道它们在现实中有什么用,如何用,甚至觉得他们和现实是相矛盾的,是无用的东西,从而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不感兴趣。出现理论与现实严重脱节。我看,除了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外,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有获取知识的要求和能力。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如果没有兴趣和主动性,如何培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正学生的学习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不同的学生是用不同的方式来建构知识的,看到的事物是不同方面,对学习有着不同的理解。学生之间的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一方面,我们要理解和尊重这种差异,另一方面,学生之间的差异为学生的交流和合作提供了可能和心理基础。从这个角度讲,合作和交流是人的一种需要。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也是教学中极力体现的一种理念,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责任感,锻炼学生发展交往与自主学习的能  相似文献   

11.
有这样一则幽默老师:打猎时为什么要闭上一只眼睛?学生:如果两只眼睛都闭上就什么也看不见了。为什么学生的回答会让人觉得好笑呢?显然,学生的回答大大超出了老师的思维指向。按一般人的思维习惯,学生应作“是为了更利于瞄准目标”之类的回答,但学生却未遵循这一思维习惯,透过这则幽默,仔细分析就不难发现,这里面蕴含着两种思维技巧。第一,学生的回答不是正确的,而是用“如果”这一词从反面进行了假设性的回答,正是这一反面假投产生了幽默的艺术效果。学生的这种反面思考问题的方法,从思维角度来看,实际上是一种思维技巧,我…  相似文献   

12.
《精神现象学》第七章的标题是“宗教”,第八章的标题是“绝对知识”。这个“绝对知识”不是别的什么东西,而就是黑格尔哲学的完整体系,或者就是黑格尔后来在《哲学全书》中详尽阐述的“科学”。因而,在第八章,谈论的已经不是绝对知识的内容,而是作为“财富”的这个知识本身了。应该描述这个知识必须是什么,以用完整的和恰当的方式显示出实存的存在的知识武装起来的人必须是什么。特别应该描述这种哲学式的绝对知识同在基督教的启示中以及由其产生的神学所包括的也被绝对地称为知识的那种东西之间的区别。第八章的重要论题之~,就是…  相似文献   

13.
初三一模到二模之间只有近一个月的复习时间,细算下来也就是七到八节课,如何更好地利用有限的时间开展好二轮复习,是中考前多数学校所面临的共同困境。我个人认为:二轮复习不能变成一轮单元复习的简单复制,更不能演变成各区县一模试卷的练习场;在二轮复习前,必须要对一模试卷的数据进行认真地分析,针对查找出的具体问题,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方案。近几年,我们学校在县教研室教研员的指导下,结合每年的一模情况,不断地调整我们的二模复习方案,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复习成效。下面,我就以“中考历史二轮复习的几点举措”为题,从四个方面谈一谈我校在考前二轮复习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4.
孔克勤 《心理科学》1998,21(4):310-314
对上海市一所重点中学两种招生方法录取的高一学生进行了四种心理测验,结果表明,二者从总体上看并无太大的差异,由此而产生了对素质、素质教育、以及如何实行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意境是一种美学范畴,而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是超越了文字、线条、色彩之外而传达出来的一种"神",其中包含了经过主观情感折射之神,甚至会成为完全的主观之神。这种神能给人以审美快感。山水画意境的产生,要画家悟道,必须"物我神游"忘形于身外。将其付诸笔端,意境就产生了,这时的山水画,既体现了玄学的玄,又开拓了美学的美。  相似文献   

16.
当你初来乍到一个有陌生人的场合时,往往会觉得很难为情。你开始时甚至也许会出汗,感到恐慌、焦虑,越来越不知说什么好,直到离开此处才稍感浑身轻松些。 正是这样在任何有陌生人环境中,那种可能袭扰自身的强烈焦虑情绪,常被学者称之为“社交恐惧症”。此种情况能够在任何年龄中出现,但以在青春期出现者为最多。虽然无论男女皆可能罹患这种害羞病,但是男子的病情似乎比女性更要严重得多。 社交恐惧症的范围很广,从普通的胆怯到极其有害的偏执狂皆会造成诸如失眠、脸红、羞怯、呼吸困难、心跳加速和不由自主地逃跑等症状。 “害羞病”是恐怖性神经症的一种。常发  相似文献   

17.
自从马克思论述了劳动的异化以来,工业化的市场经济体制就在为劳动与资本的关系而烦恼。这些国家中的许多公司都曾设法减轻异化的那些引起混乱的影响,这些影响一方面导致了劳动生产率的损失,另一方面导致了对自由企业理想的追求。同时,在高度工业化的市场经济中,对于如何理解马克思所说的劳动者的“贬值”或失于个性还存在着某种困难。我将证明,这种明显的反常,即关心工人的异化而不理解它的道德影响,是由一种积极异化论造成的,首先阐明这种理论的是亚当·斯密。我将证明,斯密对劳动分析的独特贡献在于他的这一命题:经济自由是从…  相似文献   

18.
对“道德生产力”的诘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是生产力”,这是时下比较时髦、比较流行的说法(尽管文字表述略有差异,但基本思想是一致的)。提出这个命题的本意可能是好的,是想说明道德对于促进生产力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应当重视这方面的工作。但是,这种提法本身造成了理论上的混乱,应当予以澄清。...  相似文献   

19.
德育教育不是形成一种知识体系,而是要形成一种道德信念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即让学生过一种好的健康的生活.为此,在体育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首先要把德育知识的学习转移到自我判断、自我选择、自我教育等品德能力培养的轨道上来,避免品德评价的盲目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其次,要实现德育教育由强制性向民主性转变,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相对动态的课堂环境,通过师生、学生之间、民主、平等的交流与合作,智慧地把学生引向既定目标,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道判断能力、道德行为选择能力和抑制不良影响的“免疫能力”.这种自育的能力养成,有助于学生走出校门后也能适应社会的变化.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真正实现由灌输性向实践性转变,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实践,使学生形成知行统一的良好人格.  相似文献   

20.
一众所周知,跨文化心理学的产生是由于人们认识到,过去那种仅以一两种文化为背景进行的心理学研究及其结论的外在效度不高,用这种研究的结论推广于解释全人类的行为,是缺乏解释力的.为了克服心理学研究的这一缺陷,需要通过对各种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