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学作为明代思想的主流 ,好之者不绝 ,而攻之者亦众。批评者经常讥讽王学为禅学 ,这可以说明王学与佛教的关系比较密切。虽然没有人批评王学为道教 ,但在明代“三教合一”的时代洪流中 ,王学与道教还是有着很密切的关系。本文拟就此问题来作一探讨。一王学的开山祖师王阳明本人与道教的关系就十分密切。王阳明曾自称与道教打了三十年的交道 ,《王阳明年谱》中不乏他寻访道士问道的记载 ,他与道教的交往记录明显地要比佛教多得多。王阳明从小就与道教结下了不解之缘。据《年谱》记载 ,王阳明十二岁时 ,“与同学生走长安街 ,遇一相士。异之曰…  相似文献   

2.
道教和谚语     
我将中国道教信仰和民间口头文学联系起来研究,是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其间经中国道教协会研究室李养正先生鼓励与支持,撰写成《道教与中国民间文学》一书,于91年交付文津出版社,作为“道教文化丛书”的首册在海峡对岸的台北市出版。问世后激起的热烈反响超出我的预料,旅居海外多年的民间文艺学家谭达先,在《民间文学论坛》上刊出长篇书评《喜读刘守华的道教与中国民间文学———兼谈道教与谚语、谜语的关系》,此文特别吸引我的地方,并不在于它的那些溢美之词,如称本书“达到了独创、新颖、深刻的境界,给中国道教与民间文学研究打开了…  相似文献   

3.
鹤鸣山是道教的发源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几经兴衰。自1987年鹤鸣山道观开放以来,楼堂殿字逐步恢复,宗教活动正常开展。本人于2000年8月赴鹤鸣山进行田野调察,特撰此文以对鹤鸣山道教的历史与现状及其中元法会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4.
清寂天柱山     
青禾 《佛教文化》2011,(4):70-73
抵达天柱山下的潜山县城已是黄昏,但暑气依然很盛.片刻停留之后,我便搭车往山中去。 清风满谷,山色青黛.气温一层层降下来,到山中的一座客栈时,已感觉不到一丝暑热,便决定住下。登汇时随口问老板,住宿的人多吗?  相似文献   

5.
巩志 《福建宗教》2001,(6):21-22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茶在道教未正式形成之前,便已和神仙结了缘。如茶的发现,相传为“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遇茶而解之”。道家发现武夷茶赞日:“武夷真是神仙地,又产灵芝又产茶“。茶被视为仙人所发现的神物仙品,他们称茶为“灵芽”或“仙草“。  相似文献   

6.
生态危机的化解需要宗教的参与,"道教生态学"的兴起便是宗教回应生态危机的积极成果.道教凭借其"道法自然"、"贵生恶死"、"天人互盗"等思想观点,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因此,充分发掘道教的生态思想,对于丰富和发展生态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8.
物换星移秋复春 ,地球上生活的人类进入了二十一世纪。 2 0 0 1年 ,依黄帝纪年即道历 ,当四六九八年。人类已经有了至少几百万年的历史 ,进入个寻常的年份 ,并没有特别的意义可以讨论。然而 ,按照现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共同设定 ,今年是进入新千年中第一个世纪的开端。在这一时刻 ,人们都要想一想 ,进入新的世纪 ,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 ,自己应当如何应对新的情况 ,在当下已经迈入的百年中 ,自己 ,以及自己所奉献的事业 ,能有哪些作为。还在上一世纪末 ,实际上人们已经在讨论如何进入新千年和新世纪的问题。本刊也曾就此发表过自…  相似文献   

9.
《搜神后记》中的丁令威故事,后世广为传播。据考证可知丁令威为历史上真实的道教人物,西晋豫宁(今江西省武宁县)辽东山人,不是辽宁辽东人。生于三国吴国后期,去世于东晋建武元年,七岁时于豫宁南山修道,后入阁皂山,传人散布福建。又曾于湖南石门、醴陵修道。东游至苏州,留有丁令威宅及后裔。又任泾县令,辞官后于姑孰灵虚山修道,于此辞世。  相似文献   

10.
鲤鱼与道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鲤鱼是一种淡水鱼,体扁鳞大,嘴边有触须二对,背苍黑,腹淡黄,尾赤红。由于它颜色美丽,体肥味美,古人极为喜欢它。《诗经·陈风·衡门》就云:“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娶妻,必宋之子?”意思是说:难道吃鱼一定要吃黄河里的鲤鱼?难道娶妻一定要娶宋国子姓贵族的姑娘?从这里我们知道,春秋时期陈国(今河南淮阳一带)吃鱼有一种风气,以黄河里的鲤鱼为最好。后来,鲤鱼一直是人们酒宴上的美味佳肴,而且还是人们送礼的珍贵礼品。《家语》就记载说:“孔子年十九,娶于宋之并官氏之女,一岁而生伯鱼,伯鱼之生,鲁昭公使人遗之鲤鱼…  相似文献   

11.
地处云南大理州巍山县境内的巍宝山 ,道教传入时间早 ,历史悠久 ,山中方圆数十里道观林立 ,是中国西南地区著名的道教名山。道教传入巍宝山的时期和宗派道教传入巍宝山在汉末。东汉顺帝时(1 2 6——— 1 44 ) ,天师派祖师张陵在四川鹤鸣山(今四川省大邑县境内 )正式创立了道教 ,接着巴蜀设置了二十四个传道教区 ,称二十四治 ,置祭酒以领道民 ,使整个四川成为道教的基地和大本营。云南紧邻四川 ,而当时鹤鸣山的地理位置又正是西南各少数民族流移迁徙频繁之地 ,现今属于云南、广西的彝族 ,其先祖原分布在秦陇一带 ,秦汉魏晋时期 ,一部分彝族先…  相似文献   

12.
嵩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也是人们向往的著名道教胜地。2004年国庆期间,受河南省道协会长兼嵩山中岳庙主持黄至杰道长邀请,我们道教学院研究生班几位道友有缘前往向往已久的道教胜地中岳嵩山参访,同时,我们特邀请道教学专家、研究生导师、世界宗教研究所吴受琚教授一同前往。通过参访,对嵩山道教历史沿革、现状、历史地位、社会影响等都有了一定了解,在当地道友的帮助下,我们重点对嵩山道教道观的旧址、遗迹、碑文等进行探寻,收寻了一些鲜为人知的道教碑文和历史资料,这些宝贵资料对进一步整理和研究嵩山道教有重要价值和积极作用。经过…  相似文献   

13.
14.
灵宝派是中国道教传承绵远的道派,灵宝派历来重视众生性命,以济世度人为立教宗旨。灵宝派奉三国道士葛玄(164-244)为祖师,道门人士尊称为太极葛仙公。葛玄早期居天台山修道,曾漫游括苍、南岳、罗浮诸名山,后选择江南名胜閤皂山建庵传道。葛洪(284-363)为葛玄再传弟子,葛玄、葛洪  相似文献   

15.
“悠悠川西行,浓浓神仙意”,带着对道教发源地的景仰和崇拜之情,金秋十月,我前往大邑鹤鸣山参访。鹤鸣山,又叫鹄鸣山。位于四川省大邑县城西北二十五里的鹤鸣乡悦来镇境内,海拔一千多米,为古代剑南四大名山之一。因山形似鹤或山藏石鹤、山栖仙鹤而闻名。东汉顺帝汉安年间(126-144年)祖天师张道陵在此创立正一盟威之道,民间称五斗米道,尊称天师道,由此道教正式诞生。行至山中,只见山间道观星星点点,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它显得古老而又年青,说其古老,宫观在汉代已有,“文革”中毁于一旦;称其年青,全部道观均为近十年内重建…  相似文献   

16.
唐代道教义理的代表作《道教义枢》是孟安排根据隋代巨著《玄门大论》而精炼简编的一部理论的专著。其作者“青溪道士”孟安排是唐武则天时期荆州———青溪山一带的道士 ,也是一个卓有成效的道教理论家和修炼者。因其生平事迹不见史传 ,我们仅从现存的少许资料中 ,就他与青溪山道教浅作探讨。一、孟安排生平略考《正统道藏》太平部收有《道教义枢》十卷 ,原书题“青溪道士孟安排集”① ,这是出现孟安排名与书的第一处 ;唐代诗人陈子昂撰《荆州大崇福观碑记》中有“道士孟安排者 ,玄禀真骨 ,记上阶黄裳羽袂 ② ……”这是《道家金石略》中收…  相似文献   

17.
略述山志在武当道教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华 《中国道教》2009,(3):34-36
目前,流传于世的武当山志共有九部.其中,元朝1部,即<武当福地总真集>(以下简称<总真集>);明朝4部,即<敕建大岳太和山志>(以下简称<任自垣志>)、<大岳志略>(以下简称<方升志>)、嘉靖三十年<大岳太和山志>(以下简称<王佐志>)、隆庆六年<大岳太和山志>(以下简称<卢重华志>);清朝1部,即<大岳太和山纪略>(以下简称<王概志>);民国时期2部,即<大岳太和山志>(以下简称<熊宾志>)、<武当风景记>(以下简称<风景记>);新中国成立后新方志1部,即<武当山志>.其基本情况见下表①:  相似文献   

18.
魏华存 (公元 2 5 2——— 334年 ) ,西晋女道士 ,任城樊 (今山东济宁市微山 )人。持斋修道多年 ,曾为天师道祭酒。她广收道教神书秘籍 ,所著《黄庭经》等书 ,为道教重要经典。道教界奉其为“紫虚元君” ,号“南岳夫人” ,后世奉为“上清派开派祖师” ,历代文人墨客多有诗文赞颂。但有关史料对其记载似显不足 ,修道于何处仙山就含糊不清 ,以致有失实之说。近来我们在研究中发现 ,魏华存早年修道于今河南省沁阳市的阳洛山。在这一带居住、活动至少达四十二年之久。其主要道果就在这里取得。晚年才移居江南 ,在南岳衡山飞升。故说 :魏华存得道…  相似文献   

19.
一泰山不仅气势雄伟,而且不乏幽谷曲溪,还有许多幽深的岩洞,自古以来就是仙家寄居和修炼的好地方。据《岱史》卷四记载,战国时期黄伯阳就隐居在泰山之阴的黄伯阳洞。秦汉时期,方士大行其道,他们修习各种神仙方术,为统治者寻访仙人、寻找仙药,掀起一股大规模的寻仙风潮。当时泰山聚集了众多的方士,其中最为有名的当属安期生,现在泰山地区仍然有其碑记,并流传着关于他的传说故事。  相似文献   

20.
武当道教是中国道教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形成原因较为复杂 ,除古代宗教、民间巫术等公认的因素外 ,还渗透了古代楚人的“民族情感”和荆楚文化意识。笔者拟就此作一粗浅探索 ,以求教于方家。首先 ,从楚国历史来考察 ,武当山地区是楚国的始都之地 ,曾经是楚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和战略要地。楚国长达八百年的气势磅礴的历史 ,是从丹阳开始写起的。《史记·楚世家》 :“熊绎当周成王之时 ,举文、武勤劳之后嗣 ,而封熊绎于楚蛮 ,封以子男之田 ,姓氏 ,居丹阳。”据专家考证 ,丹阳 ,即丹水之阳 ,在今鄂西北武当山北麓、豫西南南阳盆地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