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主体如何摆正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如何对待自己欲望的问题。通过对《道德经》“私”“欲”观的分析,充分地肯定了老子“少私”“寡欲”的合理性和现实意义。面对当今中国经济腾飞与道德滑坡的问题,该文阐论的老子“少私”“寡欲”思想不失为一剂良药  相似文献   

2.
《周易》、金文“孝享”释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苹卦·彖传》有“致孝享一语,古今学人都把“孝”宇理解为普通的孝道之孝,谓“孝享”为孝子之享。实未得古义。本文历考两周金文10余处“享孝”用例及30余例“孝”字用例,几乎无一例外都作祭祀讲。兹结合金文资料以及先秦早期文献,对“孝享”本义作出深入细致的考订。  相似文献   

3.
管仲与李觏均以自然人性论为基础.主张以“循公而不私”、“义利并行”为价值原则.倡导富国富民之社会功利;管仲开社会功利思想之先河·佐桓公九合诸侯而一匡天下,李觏则始倡有宋一代之功利主义思潮。推进社会变革,“匡国济民”,成为“北宋的一个大思想家”,两人思想影响深远。通过对管仲与李觏功利主义思想的比较研究,揭示出功利主义思想的历史联系及社会作用,于今天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4.
心享族是一个新的族群,据媒体介绍,"心享"这两个字的开头字母都是X,所以心享族又被称为双X人,媒体把它定义为:"没有很高的地位,没有丰厚的收入,但是有一颗梦想奢侈的心,能够在普通的日子里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懂得生活的人。"说白了,  相似文献   

5.
我们常说的生活禅,也就是人生活于日常人伦当中,无时不刻地有机会体验生之价值。这也是一种禅或禅悟。禅要悟个什么?祖师们说,是求“父母未生之时的面目如何”。用今天的西哲化语言说,是求具体而个别之后的自我的终极意义。这自我便是“大我”绝非“私我”,绝非五蕴之身。下文中的作者有一颗极为平常的心,他活得必不会很累。作者平淡而深厚的生活观有两点思想背景:一是慎终追远,常思祖德;一是顺时应运,不作妄想。  相似文献   

6.
论铁路职业道德教育李连三一、铁路路风问题引起的反思铁路路风问题成为我国社会关注的焦点,是从80年代初开始时。与此同时,铁路部门便开始了一次比一次声势浩大而又步履艰难的战斗历程。整顿路风,最初是整“两野”,即野蛮装卸和野蛮待客;继而是整“两私”,即以车...  相似文献   

7.
真主在尊贵的《古兰经》中告诫说:“凡培养自己的性灵者,必定成功;凡戕害自己的性灵者必定失败。”(91:9~10) 这段经文告诉我们,作为人,真主赋予了“奈夫私”,即人的私心杂念、嗜好欲望。人的一生,就是不断与“奈夫私”作斗争,使之获得平衡、净化的过程。凡纯洁其心灵、戒除其私欲者,必会获得今后两世的成功和吉庆;而顺从自己的私欲、戕害自己的性灵者必将遭致可悲的结局,其人生注定会失败。作为顺从真  相似文献   

8.
有学者认为,明末清初形成的重视“个人”的 一股思想潮流,自清代中叶以来从地表消失,直到近代,以梁启超等人为代表的思想家又展 现 了现代性的“个体”观念。这种观点的实质是认为在明清之际的公私辩中已经出现了维护独 立性的个体、个人的思想。实际上,深入分析以黄宗羲、顾炎武、王船山为代表的明末清初 思想家的公私辩中对“私”的正当性辩护及其限度,可以发现,尽管私、私欲在某种程度上 被肯定,但并未获得独立性地位,相对于公而言,私仍然具有某种伦理之恶的属性;在群己 关系中,“己”获得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仍然局限于抽象的概念层面,并不具有 现代的个人、个体属性。从明清之际至近代,公私辩的逻辑进路是一脉相承的,“公”是“ 私”的前提,“群”是“己”的限度,他们的区别在于各自致力于探寻达至“公私和谐” 的路径不同。  相似文献   

9.
中等师范《语文基础知识》(第三册)“直言判断的种类”和“三段论的规则”中,把“这几个孩子是小学生”(第49页),“那些北京人是青年”(第88页)和“那些动物不是鱼”(第88页)三个判断引为特称判断的例证,笔者认为这是错误的。之所以错误,是因为编写者疏忽了“这几个”、“这些”“这部分”、“那几个”、“那些”、“那部分”同“有些”、“一些”、“某些”、“有的”、“部分”这两类量项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骂人亦可分为“武骂”和“文骂”两种,对于那些不文明、不礼貌以及不学无术之徒,采用“文骂”的方式似乎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解释,认为大公无私中的“私”是指不正当的个人私利及其思想和行为,大公无私就是一心为了公共利益,没有个人主义或自私自利的思想和行为。例如:“我们所提倡的大公无私,其含义是很明确的。大公无私是统一的完整的慨念。大公无私是和自私自利相对立的。‘公’和‘私’历来有多种含义,这里所说的‘公’,是指公共利益,人民利益;‘私’是指自私自利,即损人利己,损公肥私。”(《大公无私不  相似文献   

12.
诗和远方     
计文 《天风》2016,(6):1-1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这是著名音乐人高晓松书中的一句话,虽然有人说它是廉价的“鸡汤”,但这句话广为流传却是不争的事实。 “苟且”在此显然指的是只顾眼前的物质生活而得过且过的意思。而“诗和远方”则是指那些超越“苟且”的物化生活之上的精神追求。人和动物之区别,在于人除了有“苟且”的生活,还有“诗和远方”。人如果没有精神追求,没有文化情感,只顾眼前,忘记长远,那么人与卡夫卡《变形记》里的虫子、莫言《生死疲劳》里的驴子就相差无几了。  相似文献   

13.
人生在世,千头万绪,若能“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固然可喜,但太难。更多的人还是扯不断烦恼丝,看不穿红尘事,何时能“人如鹄,琴如玉,月如霜,一曲清商人物两相忘”,暂脱“苦海”,得须臾之忘,享片刻之安,该是多么奢侈的事!  相似文献   

14.
在克尔凯郭尔著作里,以两种迥然不同方式使用“审美的”(aesthetic)一词。一方面,它与美术意义上的“美学”有关系;另一方面,它又作为伦理学术语用来描述未能达到其伦理潜能的人生。在第二种意义上,克尔凯郭尔将其既应用于“失落的”个人,更普遍地应用于他所生活的时代。在这种情况下,他精心选择了一个具有非常特定内涵的词,而引人注意的是,那些专事“非真实性”和“欺骗”描写  相似文献   

15.
在人生价值观中,公私观处于主导的地位,人生价值观的性质集中体现为如何看待和处理公与私的关系.是主张“大公无私”、“先公后私”,还是主张“先私后公”甚至“自私自利”,抑或主张“公私两利”,历来是不同公私观点的标志.青少年时期是个体人生价值观开始形成并逐步稳定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公私观特点将会对其人生道路产生根本性的影响.近年来,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我国青少年的公私观念已发生了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16.
快乐生活,人皆向往,你天生就这么忧郁吗?若不是,就赶快行动起来!做做这套“快乐”健心操。它会重塑我们的心灵,改变我们的生活。以前,我觉得快乐只是属于那些“幸运儿”,她们往往带来顺利,爱情美满,生活优越。可有一  相似文献   

17.
新词     
奈特尔家庭(又称NETTEL Family,NETTEL是英文“Not enough time to enjoy life”的缩写,即“无暇享受生活”之意),指的是那些收入增加,却没有时间享受生活的家庭。点评:所谓“奈特尔家庭”起源于澳大利亚,由于成本增加、工作压力变大,家长为了提高家庭收入,牺牲节假日;肖遣或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去工作,虽然家庭收入逐年增加,但却失去了陪伴孩子和享受生活的机会。这种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工作挣钱、却没有时间享受生活的家庭被称为“奈特尔家庭”。  相似文献   

18.
圣凯 《佛教文化》1997,(6):39-39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总有许多想不通的事物,对于我们这些出家人,也会有许多的疑惑。出家这么多年,也习惯了那些充满好奇与怀疑的眼光。我是一个凡夫,我有许多烦恼习气,我不想装作圣人,作为人,总有那么一点寂寞。有一点,也是无可怀疑的,寂寞来临,会使人陷入一种不知所措的境地,那种感觉会使平时“呼风唤雨”的你感到英雄气短之时。许多人给我来信,倾诉那种深深的寂寞之痛苦,我也只能告诉他一些世间的办法:看看旧传,翻翻相册,到外面去走走……。其实,万法唯心所现,寂寞也只不过是。C灵上的一种感觉,如果我们能以一种享…  相似文献   

19.
马爱菊 《孔子研究》2023,(1):77-82+158-159
曾子在思想史上的贡献之一是提出了“慎独”观念,其本质在于自我证成,其含义可从两个维度解读。从空间维度上分析,“慎独”既扬弃公、私之异,又超越两者之别,化私入公,融独为众,“慎”的一贯与一致性,消融弥合了人前私下的双重伦理空间,从而克服了异化与分裂。从精神维度而言,“慎独”指涉诚实守诺,对理念信仰、对礼义、对使命诺言的绝对坚守践行,追求的是一种极致化的道德自律和自我教化,从而实现自我统一,文质彬彬,俯仰均自足自信。曾子的“慎独”彰显了儒家安身立命思想,它以独特的自持与自省,既显示了儒家穷达不变修齐治平的入世信念,也深刻揭示了儒家力主“反身而诚”、成己成人的自信与自强;既沃润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人文精神,也丰富了中国古代儒家为仁由己的哲学传统。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佛教之入日本有私传与公传二说。汉人司马达在继体天皇十六年(522)年自中国大陆直接将佛教带到日本,为“私传”;朝鲜的百济王使者在钦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