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近年来,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人体正在被彻底利用并且以迅猛之势向商品化方向发展.通过对人体利用的历史和现状的考察及发展趋势的分析,从生命伦理的观点提出人体的利用必须首先经过引入人类幸福、价值观、社会共识等过滤器,无论任何形式、任何用途、利用人体的任何部分,只要是伴有金钱授受交易的行为都应坚决制止.  相似文献   

4.
传统绘画课程大多与传统绘画工具直接联系,而通过电子技术的运用,可以最大限度描摹绘画造型与绘画样本,在有一定绘画造型技法的基础上,重新对人体素描进行解析,以新的视角加强对这一课题的理解。在人体艺术中,人体解剖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而通过解构人体所形成的二次主观意识也很重要。人们关注自我,不断探寻精神世界,艺术家则将“美”的维度极大地拓宽,使其不再局限于描绘客观世界表象。  相似文献   

5.
硫酸二甲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特别是在对酚、胺和硫醇进行甲基化以及在测定碱基顺序、打断DNA链等方面,酸酸二甲酯发挥着巨大作用,尽管如此,硫酸二甲酯的高毒性却对人体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限制了硫酸二甲酯在实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医疗技术人体试验立法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的医疗技术管理立法处于起步阶段。从比较法的角度,提出了我国医疗技术人体试验立法的建议:构建伦理审查委员会审查与行政机关许可的双审制度;国家适度干预伦理审查委员会的设置;主管机关设置与非主管机关设置、外审型与内审型伦理审查委员会建设并行;构建多方位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7.
尊重人体尸体:人体解剖教学的伦理原则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对医学院校解剖教学的调研和对利害关系人的访谈,发现不尊重人体尸体的观念和行为是阻碍遗体捐献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提出“尊重人体尸体”这一解剖教学伦理原则,并加强对医学生解剖教学伦理教育。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医学院校解剖教学的调研和对利害关系人的访谈,发现不尊重人体尸体的观念和行为是阻碍遗体捐献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提出"尊重人体尸体"这一解剖教学伦理原则,并加强对医学生解剖教学伦理教育.  相似文献   

9.
10.

人体组织和器官捐献制度以“康德哲学”作为哲学基础,以“利他主义”作为伦理基础。人体组织和器官捐献补偿首先需要走出康德“目的公式”的哲学迷思与“纯粹利他主义”的伦理困境。通过对美国人体组织和器官补偿模式的介绍,建议我国在人体组织和器官捐献补偿问题上应当采取法定高额的补偿路径,即通过直接的经济补偿与社会福利政策相结合的并存模式,实现有效激励与人之伦理价值保护的统一,合理设计我国的人体组织和器官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1.
《学海》2021,(1):150-157
《民法典》将人体脱离物的部分问题划入人格权范畴,但是没有明确人体脱离物何时属于人格这一关键问题。当前有关人体脱离物法律属性的各种观点也都不能提供关于这一问题的圆满解决方案。人体脱离物在现代医学上具有生理功能可维持、脱离人体的原因多样化、存在状态易变等特殊性,传统的将人体脱离物归入单一民事权利的做法难以全面涵盖现代医学背景下人体脱离物所蕴含的法益。人体脱离物在物的属性之外,同时具有人格属性。基于物与人格之间共存与对立的关系,人体脱离物实际处于可人可物的待定状态。人体脱离物最终是成为物还是被纳入人格,取决于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人体脱离物本身性质等因素的限制。人体脱离物法律属性的判断规则应从人体脱离物的生理功能、当事人主观意志以及医学管理规范等层面展开建构,而进一步的应用性分析表明,基于人体脱离物可人可物属性建立的判断规则,对于现实案件争议的解决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美国人体研究的监督:科学发展中的伦理与规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美国保护人体受试者的制度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之上,并正式通过相关法律。对人体研究的监督是保护受试者个人的健康和权益,确保研究的有效性,整体性,以及科学与社会更大范围的利益,监督审查机构是联邦卫生部下属的两个机构-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和人体研究保护办公室(OHRP),大部分人体研究受两机构监督。美国人体受试者保护系统的基础部分是伦理审查委员会(IRB)及知情同意,IRBU电在提供一种机制,以进行客观的审查,同意和研究过程听持续监督;知情同意意在保证个人在了解与实验相关的风险,不适,收益后能自由做出参加与否的决定,美国人体研究保护制度正面临着挑战。美国也为促进人体受试者保护在进行新的努力。  相似文献   

14.
对适应性细胞保护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遭受非致命的损伤刺激后能对随后更大的损伤产生防御和保护作用,这种现象被称为适应性细胞保护。损伤和抗损伤是疾病发展过程中一对基本矛盾,机体细胞具有内源性抗损伤机制。采用非致命性损伤刺激作为预处理的手段,从而调动细胞的适应性保护能力,将给有关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应用前景。预适应手段和细胞内源性抗损伤机制两者是外因和内因的辩证统一,存在因果关系的多样性。同时,适应性细胞保护也有其相对的一面,表现为种属相对性和保护能力的相对性。  相似文献   

15.
人体系统的非优性与疾病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体系统并非完美,生命抛物线是由生理年龄、社会年龄、人体熵三大要素在非线性作用下相干的结果,从而呈现一种复杂的网状“大X构架”。每一个交叉点都具有阶段性态变的意义和对生命质量的表征。疾病是人体系统非优的必然。熵压决定了熵的退行性运动,从而也决定了生命时间的有限性。疾病是熵增过程造成机体不同程度封闭的结果。每次疾病都是对熵的增压,造成机体的物质丢失、时间丢失与跳跃,出现熵运动方面的引力偏折,从而在局  相似文献   

16.
谢洪恩在《哲学研究》1990年第3期撰文提出,道德对社会和个人,是以肯定性适应和否定性适应的有机结合为基础的辩证统一关系。道德对社会经济基础的肯定性适应,主要表现为道德宜接维护着与之相连的社会经济制度,巩固其经济秩序,提高社会的经济活力,保障社会经济机体的正常运动,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和生产力的发展,其基本特征显现为对经济基础的“维  相似文献   

17.
18.
道德是适应社会和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是通过人们的社会活动而起作用的。但道德究竟应当如何适应社会以及社会中人们的需要,却还是一个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真正解决,不仅与伦理学的研究相关,而且与哲学基本原理的研究联系在一起。近几年来,由于哲学基本原理有关内容研究的相对薄弱以及哲学研究同作为其分支学科之一的伦理学研究的过分疏远,使这个问题的解决难以有重大的进展。本文拟从伦理学与哲学原理研究相结合的角度,对道德的适应关系作一尝试性考察,并以此就教于专家与读者。  相似文献   

19.
对心理障碍心因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心理障碍的原因时 ,我们不仅要考虑心理动力学模式、行为主义模式、认知心理学模式、人际关系模式等心因模式所提及的致病源 ,而且也应该注意确定病因变化及因果关系的方法。1 因素维度分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都与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有关 ,但对具体的某一障碍来说 ,三者所起的作用和交互作用的方式不同。相对心理障碍而言 ,生物因素主要是指遗传和脑器质性因素 ,而社会文化因素主要是指社会文化情境中的压力和应激。心理社会因素是上述模式所提及的致病源。由于存在多种不同病因 ,我们确…  相似文献   

20.
《赫尔辛基宣言》自颁行以来已六次修订,为适应医学研究领域的新情势,世界医学会征询中华医学会对2008年版《赫尔辛基宣言》的修改意见,中华医学会委托医学伦理学分会组织专家进行意见征集与调研活动。在整理和总结上述修订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探讨了关于受试者知情同意、受试者风险评估、受试者权益保障、医学伦理委员会伦理监督职能、程序伦理等问题,并提出了基于中国国情的考虑与建议,以期借鉴国际医学伦理典籍,共谋我国医学伦理的发展,为保护受试者方面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