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交恐怖大多始于青春期,他们迫切需要与别人尤其是同龄异性进行自然交往。但有些人一到具体交际时就出现恐怖反应,表现为不敢见人,遇到老同学也会面红耳赤,处于紧张状态。这种社交恐怖会泛化,发展到拒绝与任何人发生社交联系,失掉了朋友,把自己孤立起来,给生活和工作设置很大障  相似文献   

2.
儿童青少年与异性交往心理发展的抽样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研究目的与方法年轻人随着身体的发育与性的成熟,越来越关心和向往与异性同伴的交往。他(她)们与异性的交往心理及其表现会受到社会文化背景的制约。我国在实行开放政策的当代,年轻一代与异性交往心理的发展,必有许多新的特点。为了研究这些特点,我们进行了各阶段学生与异性交往心理的抽样调查。  相似文献   

3.
有一位20多岁的女大学生,几年来她一直处于苦恼之中。从高中时开始,她就对自己的狐臭感到不安。在图书馆学习时,只要邻座的人一起身离开座位,她就认为是自己的狐臭使人感到不快。在公共汽车上,邻座的人起身离座,她也以为是对自己的狐臭感到讨厌。她越来越不敢与人交往,甚至见到人就紧张。从心理学上分析,这位女大学生患的是对人恐怖症,又称为社交恐怖症。这种心理异常表现为平时虽想与人来往,但又害怕被人拒绝、抛弃,  相似文献   

4.
社交恐怖症(Social phobia,SP)又被称为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通常在青春期起病,且能够长期蔓延的慢性心理障碍[2]。患者表现为在社交活动中存在持久而明显的恐惧、焦虑情绪或出现逃避行为,并造成社交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社交恐怖症一般伴随着高焦虑症状,因此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应注意区别和分别治疗。  相似文献   

5.
社交,是现代生活中人人不可缺少的活动,但是,许多性格内向的人,尤其是年轻女性,会在人际交往中感到惶恐不安,并出现脸红、出汗、心跳加快、说话结巴和手足无措等现象,这一现象称之为“社交恐怖症”。一、社交恐怖症的表现 A.我的性格比较孤僻,而且越大越怕接触人,原因是我从小肠胃不好,总是放屁,人  相似文献   

6.
李某,男,20岁,1.66米,高中学历。2004年12月因犯盗窃罪被判刑5年。不敢直视同犯、管教民警的眼睛,怕别人看穿自己内心的罪恶,而不敢与人交往;看书时发现自己注意到脚时,脚就在发抖,伴头痛;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达2年3个月,症状为社交恐怖症。运用钟友彬的认识领悟疗法、行为疗法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7.
青春期学生异性交往心理与行为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吴晶  龚海梅  谢作灿  丁洁 《心理科学》2002,25(3):303-306
通过对13个班级共679名学生的问卷调查,选择出194名高中生作为被试样本,研究结果表明:(1)自尊水平、自信程度和语言能力对学生的异性交往行为水平有着重要影响。(2)外貌与体能在学生异性交往中影响不大。(3)高中学生在异性交往过程中,存在着认知偏差和认知失调。(4)对异性交往行为的归因表明,学校环境和学生自己在异性交往中的努力程度,会对异性交往及其效果产生影响。(5)学生的能力和自己的努力程度,对异性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磊 《心理科学》2004,27(4):916-919
异性交往对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具有极其积傲的功能:(1)能够促进自我同一感的发展;(2)有利于增进心理健康;(3)有助于增进友谊.并为日后获得成熟爱情积累经验:同时.青少年异性交往存在不少心理问题。并且.对青少年的异性交往仍存在着教育误区.主要表现为不当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当前.有关青少年异性交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e3q青a少年异性交往的发展阶段、特点、影响因素和教育构想,缺乏对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的研究,研究领域较为狭窄;理论研究多.实证研究少;缺乏专门、科学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9.
封建社会限制异性之间 正常的交往,“男女之大 防”、“男女授受不亲”,这些 封建道德要求,今天在一些 人的头脑中仍然起作用,特 别是在婚后和恋爱过程中, 对于异性间的交往,更易引 起种种怀疑、议论和责难。 1986年,我们在天津市927 户城市居民中进行调查。对 于“婚后与异性交往”的看 法,其中认为“应当只限于 工作中的交往”的186人, 占20.1%;认为“可以自由 交往朋友220人,占23.%; 认为“交往应有一定的界 限”的482人,占52%;认 为“绝对不可以”的39人,占  相似文献   

10.
三、特殊的家庭作业:与10位异性交往 我提醒梅子:不论我们在咨询室中把与异性交往问题谈论得多么深入,不论她把作业写得多好,都不能代替她在现实中与异性交往的实践。我能帮助她的只是找到形成目前困境的原因,帮她发现自己喜欢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一例青春期社交恐惧症的咨询案例,包括个人一般资料介绍,主述,个人陈述,咨询观察,评估与诊断,咨询目标的制定,咨询方案的制定,咨询过程以及咨询效果评估九个部分,来访者为男性,高中二年级学生,社交恐惧,害怕与人交往,语言较少,怕与异性目光对视,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系统脱敏疗法进行咨询诟,焦虚,社交不适应状基本消失,通过随访跟踪,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2.
导语;这里的结交异性,即包括平时生活中的异性交往,也包括恋爱中的异性交往。你善于结交异性吗?这个测试可以帮助你找到答案。请在每个问题后面,选出最符合自己情况的答案。问题:1.在你倾心的男性面前,你总是对自己身旁的女伴缠绵多日,显露出超乎寻常的温柔细腻吗?A.是的;B.不清楚;C.不。2.你深深懂得双方熟悉了6交往才有进展的可能,因而,为了创造更多接近目标的机会,你总是主动去他(她)那儿讨教或借点什么,而所借的东西通常总是他(她)所喜欢的吗?A.我仅知道这是一种技巧;B.不去;C.是这样的。3.在热闹喧嚷的社交场合,当你感受到对方持续…  相似文献   

13.
线上社交焦虑指个体在社交媒体交往情境中感知到的紧张和恐惧等人际负性体验,包含隐私担忧、交往焦虑和负面评价恐惧三个方面。线上社交焦虑可以通过质性分析法、实验诱发法和问卷测量法进行研究。线上社交焦虑既会受到社交媒体自身特点、个体特征因素、网络欺凌和文化因素的影响,还会对个体的心理与行为产生后效。未来研究者需要开发有效的本土化测量工具、探索其形成和作用机制、关注线上社交焦虑悖论以及推动对其干预。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了大学生人际关系、孤独感、社交回避及苦恼与焦虑的关系,结果表明人际关系不良导致孤独感,社交回避及苦恼以与交往焦虑。人际关系不良的四个方面以及孤独感、社交回避及苦恼与交往焦虑在不同年级、性别、专业上表现出差异。此外,Amos结果表明,社交苦恼及回避对焦虑有直接的预测作用,同时,社交苦恼及回避的中介作用显著。然而孤独感并不直接导致焦虑。  相似文献   

15.
在文献、开放式问卷和访谈的基础上,编制了中学生异性同伴交往量表.对1,300名中学生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中学生异性同伴交往是由主动性、困扰性,礼节性、策略性和广泛性等五个因素组成;中学生异性同伴交往有策略型、疏远型、中间型和开放型等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16.
2003年6月和2004年6月追踪调查了430名3、4、5年级儿童,采用交叉滞后分析法探讨了同伴交往与孤独感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控制了社交自我知觉的影响后,友谊质量与孤独感存在显著的交叉滞后效应;而社会喜好和社会行为在控制了社交自我知觉的作用后,与孤独感不存在显著的相互作用;社交自我知觉与孤独感存在显著的相互预测关系。同伴交往各变量中,社交自我知觉对孤独感具有最大的预测力。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人际关系发展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选取北京、河南、重庆、杭州、新疆五地的11743名从初一到高三中学生作为被试,采用《人际关系量表》,从与异性关系、同性关系、父母关系、教师关系、陌生人关系五个方面对中学生人际关系状况和发展特点做了测查.研究结果表明:(1)中学生人际交往水平从初一到初二明显下降,初三时有大幅度的攀升,高中阶段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女生的人际交往水平高于男生.(2)中学生与同伴交往水平较高,与异性同伴的关系要好于与同性同伴的关系;中学生与成人交往水平较低,与陌生成人的关系要好于与父母和教师的关系.(4)初二到初三女生与异性同伴交往水平迅速提高,初三后保持稳定;初二到高一男生与异性同伴交往水平迅速提高,高二后保持稳定;初三到高一,中学生与同性伙伴的交往水平明显提升.(5)初一到初二,中学生与父母和教师的交往水平显著下降,高中生与父母的关系有所改善,但与教师的关系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上.随年龄增长,男生与陌生人的交往水平逐渐提高,女生与陌生人的交往发展波动较大,初三和高三水平较高,初二和高一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8.
儿童社交问题解决与其社交地位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宗奎  范翠英 《心理科学》2003,26(5):834-838
本研究初步考察了小学儿童的社交问题解决与其社交地位的关系。采用访谈法研究了小学儿童在发动交往、维持交往和解决冲突三种情境中的社交问题解决。结果发现,不同社交地位的儿童对社交目标的选择并无显著差别;而在发动交往时,被拒绝儿童更倾向于借助他人帮助。被忽视和被拒绝儿童比正常儿童更少选择言语沟通和解释策略。被忽视儿童发动交往的有效性低于其他儿童,被拒绝儿童解决冲突的适当性低于受欢迎儿童和一般型儿童。  相似文献   

19.
怎样看待青春期的两性交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春期是异性交往的敏感期,性生理和性心理的不断成熟,使得众多风华正茂的少男少女在两性面前显得困惑和手足无措。因此,对这些涉世未深的男女青少年给予异性交往的正确  相似文献   

20.
10~12岁儿童的同伴接纳类型与社交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10~12岁儿童同伴接纳与社交策略的关系,以儿童如何调整合作性行为来适应未来交往意愿作为社交策略的操作定义,利用最后通牒任务范式考察儿童的合作性水平,利用提名法考察同伴接纳类型与未来交往意愿。190名被试以群体施测的方式完成决策任务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儿童在最后通牒任务中表现出公平合作的行为,女生比男生的合作性更高。被同伴接纳或拒绝的群体表现出不同的社会策略,前者合作性与未来交往意愿同向变化,后者则呈相反趋势。被同伴接纳的群体的社会策略更能有效促成交往并保护个体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