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谋超   《心理科学进展》1984,2(1):74-79
一、数学心理学的发展数学心理学可以理解为数学在心理学中的应用。它的起源可追溯到1860年费希纳(G.-T.Fechner)的工作。在那里,他尝试用一个函数, R=K·log_(10)S来描述物理量和感觉强度的关系。此后,许多心理学家都曾对心理变量测量的可能性和用数学形式表现心理现象的可能性,进行过多方面的探讨。例如,智力测量(C.E.Spearman,  相似文献   

2.
李兵林   《心理科学进展》1984,2(4):38-42
采用心理物理学方法研究呼吸感觉是当前颇为活跃的课题。本文复习了这方面的主要文献,并结合自己的工作,重点介绍有关阻力性呼吸负荷产生的呼吸感觉及相应的实验技术和方法。据研究,呼吸感觉遵循心理学的一般法则,如Weber定律、Stevens定律等。这个课题边缘性较强,采用多因素分析已取得了富于启发性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阎克乐  陆运青 《心理学报》1987,20(3):101-102
十九世纪早期E.H.Weber在不同条件下对不同感觉通道的感受性进行了研究,他力图对差别阈限(differential threshold也可写作DL,即difference limen之缩写)进行了测量。此研究经费希纳进一步发展,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要讨论的最小可觉差(Jnd)这个概念。  相似文献   

4.
西班牙哲学     
恰当地说,西班牙哲学是从R.鲁尔(Lull,1232-1316)开始的,他是最先用西班牙语(鲁尔是马略卡岛人,所以用的是西班牙东北部加泰罗尼亚语)讨论哲学的人,他还可能是用民族语言而不是用古典语来这样做的第一个欧洲人。直到P.de奥  相似文献   

5.
人生定律     
△好事定律:每件事最后都会是好事,如果不是好事,说明还没到最后。△牢骚定律:牢骚不总是正确的,认真对待牢骚,却是正确的。△秘密定律:隐藏秘密的一个好方法,就是把它当成玩笑讲给全世界听。△犯错定律:不犯错的人不可爱,重复一种错的人不值得爱。△低调定律:不是人人都能活得低调的,低调的基础是随时  相似文献   

6.
孟德尔(G.Mendel,1822—1884)是现代遗传学的奠基者,他通过豌豆杂交的试验,得出了遗传学的基本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他所创立的实验遗传学是遗传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成就。此后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都是孟德尔学说的继续和发展。孟德尔的成就,关键在于他在科学认识的方法上有许多独到之处。尤其是他紧紧地把握住简(纯)与繁(杂)、定量与定性、连续性与间断性、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等若干重要问题,从而有力地推进了他的研究工作。正如美国学者邓恩(L.C.Dunn)所说,“对于生物学思想的发展来说,  相似文献   

7.
韦伯——费希纳定律用函数关系定量地揭示了人体差别感受性的变化规律,是心理科学的一块奠基石。本文试图进一步探讨韦伯——费希定律的生理机制和生物进化论意义,以求教同行,对这一重要定律有更深刻的认识。一、韦伯——费希纳定律及其含意 1834年,德国生理学家韦伯(E·H·weber795—1878)在研究重量感觉时发现:从绝对值来说,原有重量不同,差别感觉阈限也不同。但从相对值来说,即差别感觉阈限(j,n、d)和原有重量之间的比值,在中等刺激强度范围内是个常数。  相似文献   

8.
自1791年L.Galvani发表著名的“动物电”(Animal Electricity)理論发展到人脑电活动描記的历程是漫长的,經历了九十余年才誕生动物脑电活动的描記(1875年R.Caton),再經历五十年才誕生了人脑电活动的描記(1924年H.Berger)。就人脑电活动研究言,它与心理或精神現象的相关是不言而喻的。因为严格地說,人脑的每一个活动几乎都是生理心理或精神生理的活动,人脑电活动的每一个变化也无不伴随一定的感觉輸入,  相似文献   

9.
(三)感觉输入与运动输出感觉输入与运动输出主要探讨单次或复次诱发电位问题。一般地说,有关人脑感觉输入的研究资料比较丰富,有关人脑运动输出的研究资料则相对贫乏。感觉输入的研究主要来自视分析器,其次是听分析器,其他分析器的研究则很少,运动输出则主要指手部肌肉活动而言。先讨论感觉输入的单次诱发电位问题。就视分析器言,不少作者曾指出单次光刺激除能引起枕叶α波阻抑现象外,尚可见阻抑前诱发电位波形的规律变化(R.M.Cruik-shank,1937;M.Monnier,1949,与H.Gastaut,1951等)。1952年M.Monnier对人脑  相似文献   

10.
龚群 《哲学动态》2003,(7):43-45
阿拉斯代尔·麦金太尔 (AlasdairMacIntyre)是为我国学术界所熟知的当代美国著名伦理学家。他的几部著作都已经译成或即将译成中文出版。麦金太尔早年是个马克思主义者。1 981年出版的《德性之后》 (AfterVirtue) [1]  标志着他成为一个共同体主义者的旗手。麦金太尔在 2 0世纪的重要影响是从他的《德性之后》开始的 ,虽然其早年的《伦理学简史》已经使他具有相当的知名度。麦金太尔近期推出他的重要新作《依赖性的理性动物———为什么人需要德性》(DependentRationalAnimals—WhyHumanBeingsNeedVirtue) ,使人们感受到了一个思想家…  相似文献   

11.
1.一个人可以被说成是某种现象论者,这取决于他所说的现象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这里,让我谈一下这个词在哲学史上理解的三种意义。(1)这个词的意思,一般地说,指的是感觉经验的直接或间接对象,象英国经验论者的观念或知觉。(2)这个词的意思指的是一种不同于实在的表象,如柏拉图作者冯·R.K.古普塔(Gupta)是印度圣斯蒂芬学院哲学系教授。——译者注。  相似文献   

12.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现状 :喜忧参半李文阁 (求是杂志社文化编辑部 ) :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学术性与现实性的关系。我们之所以提出这个话题 ,就是源于我们对马哲研究现状的估计。我对现状的总体评价是目前马哲的研究基本上脱离了现实。这种状况大致是从 2 0世纪 90年代前后开始的 :在那之前 ,马哲与现实的关系是“密切”的 (当然有时是扭曲的 ) ,起码大家都没有觉得马哲与现实脱节了 ,但在那之后 ,马哲与现实的关系却解体了。表现在几个方面 :( 1 )马哲圈内或圈外人士都觉得马哲远离现实了。当然在这种感觉里面 ,不排除由于马哲被边缘化而…  相似文献   

13.
人类对于感觉的研究,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据记载,早在公元初,就有人对动物的视觉作过观察,后来许多医生、哲学家等都对感觉作过不少描述和研究。甚至可以说,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人对自身的认识是从研究感觉开始的。但是在19世纪以前,由于实验手段的局限,关于感觉的研究,基本上停留在观察的水平上,描  相似文献   

14.
婴幼儿数概念的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的提出关于数概念是怎样发生的问题,目前欧美国家曾作过不少研究。归纳起来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派认为数概念的产生是从对少量数的整体知觉开始,然后才能数数。例如,皮亚杰(J.Piaget)、冯德(Wundt)和克拉赫尔(C.Klahr)、瓦来斯(Wallace),他们都  相似文献   

15.
知识社会学和科学社会学是两门引人注目的社会学学科。从历史上看,知识社会学的一些概念及方法的初现可追溯到法国实证主义社会学家杜克海姆(Emile Durkheim)那里;麦克斯·韦伯(Marx Weber)和阿尔弗雷德·韦伯(Alfred Weber)兄弟俩在这方面进行了很多杰出的工作;现象学大师胡塞尔的弟子麦克斯·舍勒(Marx Shelar)也为知识社会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对称性、熵与信息哲学关系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对称性、熵与序关系新解 众所周知,熵是克劳修斯(R.Clausius,1822—1888)在热力学研究中为了完成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定量化而引入的一个概念,其数学表达式最初由对理想气体的分析得出,为:  相似文献   

17.
密尔百年研究概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密尔是西方政治哲学史上的一位转折性的人物,西方古典自由主义向新自由主义(New Liberalism)的过渡就是从他开始的;同时,今天的新古典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者也从他那里汲取着思想的营养.但是,密尔在当今所享受的这些荣誉和地位并非是从一开始就这样的崇高和无可动摇;相反,过去的100多年恰是人们对他进行褒贬、毁誉不休的百年:有生之年挞伐与赞誉各半;19世纪后25年扑朔迷离;20世纪前半期诋毁占上;20世纪后半期以来是解释性研究和总体上的肯定.  相似文献   

18.
2019年11月4日,柏林自由大学哲学系举办关于赵汀阳《天下的当代性》德文版(Suhrkamp出版社)的讨论会,H.费格(Hans Feger)教授主持,约定赵汀阳对每个发言人的问题做出回应。讨论涉及天下体系的基本原则和逻辑基础、应然与实然、平等和民主、人权和义务、博弈论应用等问题。由于篇幅所限,在此只选取了发言人的部分论点以及赵汀阳的回应。本文作者包括:赵汀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H.费格(柏林自由大学哲学系主任,教授);S.戈思帕(Stefan Gosepath,柏林自由大学哲学系教授);安乐哲(Roger Ames,北京大学教授);R.韦伯,(Ralph Weber,巴塞尔大学教授);孙向晨(复旦大学教授);L.缪勒(Luise Müller,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教授);W.范库和(Walter Pfannkuche,卡塞尔大学哲学系主任,教授);G.帕克斯(Graham Parkes,维也纳大学教授);C.纽豪泽尔(Christian Neuh?user,多特蒙德工业大学教授);R.西利凯特斯(Robin Celikates,柏林自由大学教授)。在此感谢作者们提供了文本,同时感谢P.布伦诺齐(Philippe Brunozzi,卡塞尔大学教授)和H.哈恩(Henning Hahn,柏林自由大学教授)组织了会议并收集了论文。  相似文献   

19.
普列汉诺夫多次指出,在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最难说明的是意识形态。他在《唯物史观的艺术论》中写道:“政治是从经济里来的——这比较的容易懂得”,“然而这里最重要的是解释意识形态”(参看《瞿秋白文集》第2卷,第1108页)。社会意识形态是否也是从经济里来的呢?如果说是的话,那“经济的枯燥的骸骨……怎样为人类的观念、感觉、意图和理想的血肉包裹着。”(《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1卷,第754页)要回答这  相似文献   

20.
关于人类记忆的性质的知识,已有了好几次发展变化。十九世纪的感觉论学说曾认为,头脑起初是被动地记录着种种感觉事件,而印象也是通过感觉的重演而得到恢复的.但近来对记忆过程的研究却导致了新的结论,即认为:人类记忆比以前假设的那种简单而又被动的系统要更复杂更有能动性得多。在当代的重要实验之中,有助于形成一种动态的记忆模式的实验,便是原型形成的研究。实验表明,感觉印象可能在记忆中被组合,以形成一个原型.(例如:波斯纳尔和基尔1968年的研究;弗兰克和布兰斯福特1971年的研究;里德1972年的研究;牛曼1974年的研究;索尔所和墨卡西1981年的研究.)这些研究的影响已不局限于科学界,而且在其他领域也开始产生效果.特别是已在法律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